收藏 分享(赏)

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7676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文章通过描写儿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驱打蛤蟆表现了作者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物外之趣。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 整理的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童趣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

2、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文言文注释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2州)人,清代文学家。2.余:人称代词,我。3.忆:回忆。4.稚:幼小。5.张目:张大眼睛。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7.藐:小。8.细:仔细。9.故:所以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11.私:私下里,暗

3、暗地。12.于:在。13.则:那么,就。14.或:有时。15.项为之强(ji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 ,僵硬的意思。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17.徐:慢慢地。18.以:用。19.使:让。20.而:并且。321.作:当做。22.观:景观。23.唳 (l )鸟鸣。24.为之:因此。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 的样子。26.以为:把比作。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28.兴:兴致。29盖:原来30.虾(h)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 “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31.方:正。32.鞭

4、: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33.之:代词,它指虾蟆。34.驱:驱赶。35.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 (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36.果:果真37.林:森林38.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439.私拟作:(我) 暗暗把他们比作。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观蚊如鹤: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5、3.驱赶蛤蟆: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出自本文的成语:明察秋毫 (形容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东西都能看清楚。也形容人很精明,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 (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庞然大物 (又高又大的东西。比喻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夏蚊成雷 (形容蚊子很多。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怡然称快 (高兴得连声叫好)通假字1.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52. 虾蟆 :蛤蟆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数十(“ 鞭 ”,鞭子,这里活用作动词, “用鞭子打”的意思。)果然鹤

6、也(“鹤” ,白鹤,这里活用作动词, “变成白鹤”的意思。)一词多义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察: 明察秋毫看 必细察其文理观察神: 定神细视精神 神游其中思想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以: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为: 项为之强 因为. 而. 以丛草为林 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之: 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这样 观之,兴正浓 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式:(1)、 “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 。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 “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 译

7、为:又在白6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2、省略句式:(1)、 “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 “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古今异义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 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8、。童趣文言文翻译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 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7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 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

9、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 安适愉快十分满足。有一天,(我 )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 的时候 ),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 )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 )驱赶别的院子去了。童趣作品鉴赏内容赏析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 ,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既反映小孩子

10、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说明作者小时8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第二部分(第 2 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 “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

11、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 。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 “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6表现手法观察仔细、想象奇特。文中很注意观察

12、的描写,对藐小微物“细察”其纹理;对丛草、虫蚁、土砾“定目细视”;对二虫相斗,观9之“出神” 。这样的观察,实际上是“观”与“察”同时进行的。“察”这个动作本身就含有思考的意思。因此,观察促进了想象和联想。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象就越奇特。例如,把飞舞的蚊群,想象成“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成“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虫蚁想象为野兽,土砾想象为丘谷。这些都是由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想象的;而这里的联想和想象,又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的,因而事物形象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 ,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吞” 、 “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里连用了“捉” “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拔山倒树” ,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