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学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研究 1917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到 1949 年中国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及创作成就的学科。它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程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3、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
2、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三)课程要求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能力,能够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四)课程学时本课程上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教学总学时为 54 学时。(五)教学手段与方法1、讲授与讨论。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讨论一些难点、焦点和学科前沿
3、的问题。2、部分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考试或考查,其形式多样化。4、注重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及时获得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六)考核方式:课堂作业、讨论与期末考试。 (成绩比例:考试卷面 70%,平时30%。 )2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编 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 (18 学时)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一)教学目的“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教学重点 1、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轨;2、新文学团体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胡适的文学理论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绪论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通常指从 1917 年到 1949 年的三十余年间的文学历史。二、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的特点(
4、一)中国现代文学是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是服务于民族民主革命的真正的人民的文学。(二) “五四”先驱者在坚持文学社会使命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学本身的独特性能。(三)现代作家同时吮吸着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双重的历史营养。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一、 “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阵地,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等,宣扬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提倡白话;建立了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二、与封建复古派的几次斗争三、文学革命取得重大实绩第三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和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一、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二、主要的新文学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社等。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文学理论建设的
5、拓展清晰地呈现为:是在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概念下,为白话作出重新定位;是对白话文学形式的探索;是对白话文学精神的追寻。3第二章 鲁迅(一) 教学目的 1、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2、认识呐喊与彷徨的杰出成就3、 野草与朝花夕拾的一般解读 教学重点 呐喊与彷徨思想和艺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野草与朝花夕拾的解读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第一节 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一、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18811918) 二、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9181927)呐喊 ;彷徨 ; 1928 年创造社、太阳社的青年们,因为倡导革命文学而与鲁迅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三、共产主义战士(19271936)(一)文学活动9
6、 本杂文集、1 本小说集(故事新编 ) 。(二)政治活动1、社会组织: 2、与共产党的关系: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一、 呐喊作品选讲二、 彷徨作品选讲三、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要注意鲁迅小说中常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 。四、 “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如狂人日记中的两重叙述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 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第三节 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 Q 正传一、鲁迅的创作思想及对阿 Q 的态度 :“哀其
7、不幸,怒其不争”。 4二、阿 Q 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 Q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农民,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 Q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方法,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妄的精神胜利之中。第一是妄自尊大;第二是自轻自贱,甚至以作践、痛打自己来转败为胜;第三是欺凌弱者;第四是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第五是健忘。 三、 阿 Q 正传的艺术特色 :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白描艺术手法的运用;独具的批判与讽刺的特色;卓越的语言艺术。第四节野草与朝花夕拾一、 “独语体”的散文野草:其风格可以用“独语”来概括。二、 “闲话风”的散文朝
8、花夕拾:其风格为“闲话风” ,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直、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作业: 1、 读鲁迅的两个小说集,写一篇“我看” (可以指人,指作品,指思想或艺术等等)2、 带着问题看鲁迅的散文诗第三章 小说 (一)教学目的 1、 “问题小说”形成及衰落的原因2、乡土小说的成就3、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郁达夫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创作教学难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线索 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五四”时期小说转型有多种原因:社会变改的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成功和西洋小说的影响。第二节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一、 “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9、首先,它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其次,5与当时作家们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第三, “问题小说”还受了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二、冰心、王统照的创作1、冰心:最早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 “小说里有哲学” , “借小说发表自己的思想”2、王统照:沉思:纯洁美丽的琼逸事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三、人生派写实小说:叶绍钧的创作叶绍钧的小说常常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他写得最好的,就是小市民和具有小市民习性的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第三节: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特点:首先是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其次,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第三,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
10、的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第四,其地方色彩主要是通过各地风俗习惯的描绘而表现出来。第四节 “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性叙述小说一、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沉沦等(一)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以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二)人物:“生则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 ”“零余者” 、 “多余人”形象。(三)艺术特色:自我表现的主观性 ,激情化,感染力。 二 、郁达夫 30 年代以前小说的基本特征: 强烈的主观抒情,大胆的自我暴露,零余者的形象系列。 郁达夫 30 年代以后小说的变化:以迟桂花为例,不仅完美
11、地传达了“人性返归自然” ,心灵净化的主旨,而且完成了从感伤美向宁静美的转化。三、庐隐和冯沅君小说的基本特色(一)庐隐小说的基本特色1、笼罩在愁云惨雾中五四青年群体;2、对妇女命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3、强烈而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二)冯沅君小说的基本特色1、复数主人公“我们”:叛逆之爱的精神同盟;2、话语空缺:“”难言的隐秘心理;3、爱情神话:情人之爱与母女之爱的两全之策。6四、许地山的主观叙事小说:命命鸟 缀网劳蛛 春桃春桃形象:她原为财主出身,但后来沦落为捡破烂换取灯儿的劳动妇女。在性格上,她蔑视夫权,坦率豁达,在两个男人之间她处于主导地位。作业:1、 “问题小说”的兴盛与衰落2、分析郁达
12、夫沉沦或某一篇“自叙传”抒情小说3、庐隐和冯沅君小说的基本特点4、试析许地山春桃的春桃形象第四章 郭沫若 教学目的 1、郭沫若的思想发展2、 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教学难点 女神的思想艺术与现代大学生的距离教学方法讲析和示范朗读相结合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一、郭沫若简介二、郭沫若思想发展1、泛神论思想 2、浪漫主义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第二节 女神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一、思想内容:女神对封建藩篱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表现了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以及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二、艺术特色:女神以诗体改革的精
13、神,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创造,呈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三、局限:1、简单的把浪漫主义与革命文学对立起来;2、艺术上的模仿,生活不足第三节 其它创作7一、从星空 、 瓶到前茅与恢复二、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一) 、前期历史剧创作:卓文君 王昭君 聂嫈(二)40 年代的历史剧:屈原1、概述:(1)用历史来影射当时的爱国力量与妥协投降派的斗争(2)艺术成就:(1)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 (2)壮美的悲剧精神(3)激越的浪漫主义诗情作业:1、 女神的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特征2、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第五章 新诗 (一) 教学目的1、 “五四”新诗运动2、前期新月派3、早期象征派诗歌 教学重点 前期新
14、月派教学难点 李金发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分析教学方法讲析第一节 早期白话诗一、 新诗的诞生:以胡适和周作人的诗作为代表。二、胡适的尝试集 艺术特色:明白清楚的语言,自由解放的诗体,平实冲淡的意境。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一) “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冯雪峰等人诗歌中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二) “小诗体”: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的趋于简约化。 第二节 新诗的“规范化”8一、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理智节制情感” ;新诗格律化:三美。二、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一)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死水符合三美理论。
15、(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再别康桥艺术成就上: 1 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乐美。第三节 早期象征派诗歌一、 “纯诗”概念的提出20 年代中期以李金发和创造社后期三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崛起于中国诗坛。二 、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弃妇 和有感李金发的诗歌特点: 内容:多是伤春悲秋,哀风叹雨,充满消极厌世,抑郁凄凉的愁苦情绪和颓废色彩。 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寄托等手法,营造出具有朦胧和神秘色彩的氛围和情境。 “远取譬”与“省略法”的思维、构思和表现手法。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 ,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作业:1、 前期新月派
16、诗歌成就2、 初期象征诗歌的文学史意义第六章 散文(一)教学目的周作人与朱自清的散文 教学重点 朱自清的散文教学难点 周作人散文教学方法自学及作业考察第一节 周作人散文一、现代散文的建立与发展 1921 年 6 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倡导幽默、雍容、漂亮、缜密的艺术性散文二、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 1、 “浮燥凌厉” 2、 “冲淡平和” 第二节 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 1、感情真挚醇朴。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9声音、色彩感觉敏锐。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作业:1
17、、什么是“美文”2、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七章 戏剧 (一)教学目的1、认识早期话剧的雏形特征2、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 教学重点 田汉、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教学难点 话剧的初期发展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及丁西林的创作一、话剧的萌芽、诞生: 现代话剧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萌芽诞生的,和我国传统的戏曲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戏剧表演体系:文明戏或新剧阶段和“爱美剧”阶段 二、 丁西林与早期的独幕剧 :(1)独特的戏剧观念。 (2)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作业:1、 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2、 田汉的前期创作第二编 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
18、7 年 6 月) (21 学时)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二)教学目的1、 “左联”的成立2、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教学重点 “左联”的成立10教学难点 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论争和左翼文艺运动一、30 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文艺思想上的斗争、文学创作上的互相竞争,共同活跃着 30 年代的文坛。二 、革命文学的论争创造社和太阳社发起对鲁迅的否定、攻击,鲁迅予以了反击。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第二节 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马克思义文艺思潮在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论争的过程中,在不断克服身的左倾幼稚病的过程中,成为影响巨大的
19、文学主潮; 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在理论和创作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实绩,并对主流派学起到某种补充和纠偏作用。作业:1、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形成2、 三十年代的文学发展格局第九章 茅盾教学目的1、社会剖析小说2、 蚀三部曲与子夜 教学重点1、社会剖析小说2、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教学难点 子夜的分析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茅盾的小说成就一、茅盾简介二、社会剖析小说11茅盾在小说领域内表现各种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由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而影响深远。近年来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 。三、茅盾的评价:1
20、、正面观点:茅盾是“社会分析派” 的典型代表作家。2、反面观点:茅盾具有“ 双重人格 ”,其灵魂深处是政治家与文学家各半的结合。第二节蚀三部曲与新女性系列(2 学时)一、 幻灭 动摇和追求二、三种类型:第一类型:静女士、方太太;第二类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第三类型:梅女士。第三节子夜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资本家形象系列 1、吴荪甫:中国 30 年代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出两面性:(1)强悍(2)虚弱。2、赵伯韬:中国 30 年代买办金融资本家的典型。 (1)傲慢自大、奸诈狡猾(2)荒淫无耻、精神堕落(二)封建地主系列吴老太爷:曾沧海:(3)冯云卿:(三) 工贼系列:莫干丞和屠
21、维岳。二、艺术成就:颇具匠心的结构。作业:1、 茅盾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2、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第十章 老舍教学目的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2、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教学重点 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教学难点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一、老舍简介二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 1、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老舍笔下几类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 “老派12市民” ;“新派市民” ;“正派”或“理想”的市民。第二节 骆驼祥子及 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一、 骆驼祥子:1、主题: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
22、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2、形象:祥子是一个性格不断发展的形象。开始也是勤劳善良要强,有骆驼般坚强的意志,但后来在残酷现实的打击下,尤其是经历三起三落后,才变得懒散、蛮横和平庸,甚至于卑鄙无赖,成为一个人渣。第三节 四世同堂及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一、 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一)北平市民如何忍辱苟安(二)经历灾难后开始反抗了(三)鞭挞了民族败类(四)揭露和解剖日本这个军事怪物。二、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把“京味”与幽默作为一种风格来理解与体味;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创造性运用北
23、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作业:1、 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意义2、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第十一章 巴金教学目的1、 家的杰出成就2、 寒夜等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家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 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一、巴金简介二 、前期小说创作特点:“青春的赞歌” 。如家 。13三 、 家的杰出成就(一) 家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二)人物塑造的成功: 1、觉新:是一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 ,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典型。2、觉慧:充满热情和反抗的性格;是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3
24、、高老太爷:专横而虚伪。第二节 巴金后期小说创作一、后期小说创作特点巴金风格与前期相比,由青春浪漫转向中年人的沉稳,冷静的人生世相描写代替了奔放的抒情咏叹。 二、 寒夜(一) 寒夜思想内容:家庭悲剧与社会悲剧。(二)人物形象: 汪文宣: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曾树生: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作业:1、 巴金前期小说的思想与艺术2、 巴金后期创作风格的变化第十二章 沈从文教学目的1、沈从文的“湘西世界”2、沈从文的创作特点 教学重点 沈从文的创作特色教学难点 沈从文的文体特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一、沈从文简介14
25、二 、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特有的湘西世界。第二节 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一、浪漫主义倾向(一)最理想的梦幻式爱情故事;(二)湘西奇险秀丽的自然景观;(三)奇异的风情民俗;(四)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二、结构模式:没有模式,若有,有人说是“抛物线结构”三、人物塑造:(一)80%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二)男性也是为女性所过滤过的有别于一般的男性;(三)塑造人物的独特方法1、营造氛围;2、写类型和观念四、语言特征:醇厚甘甜;清新;绮丽;
26、幽冷。作业:1、 现代性视野中的“湘西世界”2、 沈从文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 小说(二)教学目的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小说 教学重点左翼小说教学难点 海派小说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左翼小说一、左翼文学的特点:左翼文学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文艺思想构建了左翼文学的革命话语体系和文学意义模式;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文学创作“社会化“ 倾15向加重,以重视分析社会客体、流贯理性精神为特点。二、代表作家及作品:蒋光慈:丽莎的哀怨 ;柔石:二月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三、萧红与东北作家群 (一)东北作家群:主要有萧军、萧红、罗烽等。(二)萧红的小说:生死场 呼兰河传第二节 京派小说和海派
27、小说一、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京派”指的是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如凌叔华早年作品酒后 、 绣枕二 、新感觉派小说的兴起和特点1、初期海派:接续鸳蝴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1) 、张资平(2) 、叶灵凤1、 新感觉派(1) 、施蛰存(2) 、穆时英(3) 、刘呐鸥作业:1、 三十年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2、 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第十四章 新诗(二)教学目的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派 教学重点 现代诗派教学难点 现代诗派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中国诗歌会和臧克家的创作一、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 二、臧克家的诗歌创
28、作臧克家的前期诗作有以下特点: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第二节 现代派诗歌创作一、现代诗派1、现代派诗的形成、特点及演变: 现代派诗形成于 30 年代初,鼎盛于 1936 年16前后,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发展、流变的漫长过程。 就发展的渊源论,30 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 20 年代末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2现代诗派的特点: (1)朦胧的美;(2)繁复的意象,奇特的联络;(3)追求“纯粹”的诗; (4)浊世的哀音,青春的病态。二 、戴望舒、卞之琳的创作作业:1、 臧克家的诗歌特点2、 现代诗派第十五章 散文教学目的闲适
29、小品;“鲁迅风”杂文 教学重点林语堂“闲适小品”教学难点“鲁迅风”杂文教学方法讲授一、林语堂“闲适小品”林语堂 30 年代提倡“幽默”文学,以文白夹杂的“语录体” ,庄谐并出地谈性灵,说自我,话闲适。二、 “鲁迅风”杂文鲁迅的杂文影响和启发了一批作者,形成了“鲁迅风”杂文作者群。作业:1、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特点2、 “鲁迅风”杂文的特点第十六章 曹禺教学目的 1、 雷雨的问世2、曹禺日出 、 原野 、 北京人概况3、曹禺剧作的命运 教学重点1、 雷雨2、曹禺剧作的命运17教学难点 雷雨的结构艺术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曹禺的雷雨一、曹禺简介二 、代表作雷雨 (一)人物形象1 周朴园:专
30、制、冷酷、自私、虚伪是一种说法(关于周朴园形象有争议,可讨论)。2 蘩漪:蘩漪的“雷雨式性格”:“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性格复杂。 (二)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缜密;始终是悲剧氛围;语言个性化,充满了动作性和抒情性。第二节 日出一、陈白露形象:她的一生,可以说是从“人”变成“鬼” ,又不能忍受“鬼”的生活,想由“鬼”变成“人” ,自杀身亡只能是其唯一的选择。旧我与现我的冲突和希望与绝望的冲突是其主要矛盾。二、艺术特点:横断面结构;诗意的抒情;平淡与紧张相融合。三、 日出和雷雨的思想艺术之比较。第三节原野和北京人一、 原野:曹禺戏剧审美目标的再一次转移,又从日出那样偏重社会悲剧的揭示,回转到
31、写人性的悲剧,和雷雨那样是当作抒发强烈爱恨的“一首诗” 。二、 北京人主题:对那种以没落士大夫生活追求为特征的传统“北京文化”进行批判。三、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曹禺的戏剧创作不仅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作业:1、 雷雨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2、 日出中的艺术特色3、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18第十七章 话剧教学目的1、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2、夏衍、李建吾的创作 教学重点 无产阶级戏剧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自习及作业第一节 话剧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
32、导三十年代剧作的基本特征: 工人运动和农村生活得到较多反映。 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建吾的创作作业:1、 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的概念2、 夏衍戏剧创作的特点第三编 新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 年 7 月1949 年 7 月) (15 学时)第十八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三)教学目的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教学重点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学难点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家与艺术家的立场问题;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阐释;
33、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文学遗产等问题。二、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 孤岛文学; 沦陷区文学 19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一)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二)胡风的 “主观战斗精神” 。作业布置: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第十九章 赵树理教学目的1、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 教学重点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教学难点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赵树理的文学道路及其意义一、 作者简介: 二、 “赵树理方向”赵树理的创作是能体现毛泽东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
34、;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赵树理的创作成为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赵树理方向”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 第二节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一、农民形象(一)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老一代农民(二)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年轻的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三)农村新人形象二、艺术特色赵树理改造和运用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学形式,创造了现代评书体的小说形式。作业布置:1、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02、 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第二十章 小说(三)教学目的国统区小说;沦陷区小说;解放区小说
35、教学重点 解放区小说教学难点 国统区小说教学方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国统区作家的创作一、有关抗战几个阶段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变迁:初期偏重纪实性的小说“报告文学化”现象;稍后作家对战争中民族精神的新变化进行了表现;小说创作中的暴露讽刺之风大盛。二、主要作家:张天翼,沙汀,钱钟书,路翎 第二节 沦陷区作家的创作一、孤岛文学 二、沦陷区的文学创作 : (一)张爱玲小说题材与主题:“沪港洋场社会”中的畸形人生。(二)苏青代表作为小说结婚十年 。 (三)徐訏代表作:鬼恋和风萧萧 ; (四)无名氏主要作品:北极风情画 、 塔里的女人 。第三节 解放区作家的创作一、短篇小说的成就:除丁玲外,赵树理和孙犁代
36、表了解放区短篇小说的成就。二、长篇小说(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土改小说”的代表作。(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反映土改运动的规模较大,过程比较完整;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大量富有农民生活情趣的幽默细节。作业:1、 沦陷区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张爱玲的小说第二十一章 艾青教学目的艾青诗作的主题与意象教学重点忧郁的诗绪21教学难点 艾青诗作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析和示范朗读相结合第一节 艾青诗作的独特主题与意象一、艾青简介 二、独特的意向与主题(一)在“土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爱以几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二) “太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
37、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二节 忧郁的诗绪一、忧郁的诗绪:是浸透诗人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忧郁但艾青忧郁的诗不会使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的力量。二、诗的艺术与形式:艾青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感觉” ;对“光”和“色”的感受最为敏锐;特别重视捕捉瞬间印象与感觉;重新提倡“自由体诗”和诗的“散文美” 。作业布置:1、 艾青诗作的主题与意象第二十二章 新诗(三)教学目的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 教学重点中国新诗派教学难点 七月诗派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第二节 七月诗派一、七月诗派“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强烈的革命激情,
38、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其基本特征。 二 、绿原、鲁藜等人的诗作第二节 中国新诗派22一、 “中国新诗派” (“九叶派” ):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 、郑敏、唐祈、唐缇、袁可嘉、穆旦等。 文聚 、 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 二、穆旦的诗歌创作:自觉地将现代主义者的追求和强烈的民族意识融为一体,使他的诗以痛苦的丰富和感情的严峻著称。第二十三章 戏剧教学目的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 教学重点 从秧歌剧到新歌剧教学难点 “新歌剧”的创造实验教学方法讲析和示范演唱相结合第一节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一、抗战初期:向“广场戏
39、剧”倾斜 二、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1、从中外名剧到“新秧歌剧”:兄妹开荒 、 夫妻识字 (马可) 、2、 “新歌剧”的创造实验:白毛女:自觉借鉴、利用与改造民间的艺术资源。艺术形式采用歌剧音乐戏剧化与性格化,西洋歌剧和传统戏曲手法结合,民间趣味和审美习惯,与革命性主题完美统一。第二节“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一、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阳翰笙的历史剧创作;夏衍和陈白尘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创作 二、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1、职业性剧团涌现 2、商业性演出3、创作出版热潮 4、市民化倾向作业:1、广场戏剧2、剧场戏剧注:前有号者,为重点掌握内容,为考试出题之
40、重要参考依据。23三、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钱理群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金钦俊 王剑丛 邓国伟中华新文学史(上下) ,广东高等教育(二)参考书目1、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 北京大学出版社2、田仲济 孙昌熙中国现代文学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3、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4、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刘泰隆 赵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乔以钢主编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 南开大学出版社7、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8、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9、黄修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