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经济学一. 简述题1. 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 P100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 、净福利效应等。1,小国情况:讨论: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 Pw,征税 t 后,国内价格上升为 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 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
2、+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 Q1Q3+Q4Q2;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 c;净福利效应:a-(a+b+c+d)+c= - (b+d)0,若 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 a=1,不影响贸易收支。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 减少):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
3、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 ,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3,货币分析方法。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货币需求:Md = kPYk 是常数,P 是价格水平,Y 是实际产量货币供给:Md = m(D + R)m 是货币乘数,D 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 为国外部分均衡时,kPY = m(D + R)d(kPY) = 0 = m(dD + dR) - dD = -dR即,扩大信贷,dD 增长,国际储备要减
4、少,dR 减少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17.简述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吸收理论 p270国际收支调节论的吸收理论是西德尼于 1952 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提出的。该分析方法提出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改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里“吸收”一词指被国内
5、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这种分析方法的新颖支出在于当它被用语分析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这一问题时,要比前面所介绍的弹性分析方法更为完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8.论述并证明马歇尔-勒纳条件。什么是“J”曲线效应 p266-269马歇尔-勒纳条件表示,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 1,则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用公式表示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1yxx y公式推导:CA = X*P - M*e*Pf - dCA = dx*P -
6、 Pf*dM*e - Pf*M*de - dCA/de = (dx/de)*P - Pf*e*(dM/de) - Pf*M- dCA/de = M*(P*(dx/de)*(1/M) - Pf*(e/M)*(dM/de) - Pf) (1)条件:X*P - M*e*Pf = 0(贸易均衡)(1)中带入(1/M)= (Pf*e)/(X*P)推出马歇尔-勒纳条件J 曲线效应: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可用“J 曲线”来描述。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 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
7、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几种时滞:1,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2,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4,取代时滞,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5,交货时滞,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19.什么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对这种汇率决定理论如何评论?p235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而
8、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均衡汇率,即无政府调节的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均衡的汇率水平,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而自由浮动汇率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将趋于长期均衡汇率水平。就购买力平价的了两种形式而言,本质上二者没有太大差别,都强调现实汇率的变化将最终趋于两国价格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但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最直接的表述形式,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汇率随价格变动的趋势。在统计上,各国的价格水平通常以指数形式表示,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可操作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绝对购买力平价多用于理论模型分
9、析,付诸实践和统计验证的多为相对购买力平价。20.简述最优货币区理论 p325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由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甚至使用统一货币的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性的支付手段 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相互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和区域外国家的汇率保持浮动” 但在关于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上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解释。麦金农提出的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开放性。加入通货区的成本表现为丧失部分经济
10、自主权。蒙代尔认为理想的货币区是封闭的,根据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在国内充分流动,而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设,那么基于国家货币的浮动汇率就可以有效地运转,但要素流动的区域往往和国界不重叠。因此“ 最优” 是指货币区成员间要素是完全流动的,而货币区成员国和货币区以外的国家不发生经济联系,货币区是封闭的。蒙代尔认为要素充分流动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对货币区结构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二、论述题21.利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论述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p82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
11、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产品差异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是有差异的。由于消费者偏爱不同,每一厂商的产品不同,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产品存在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差异。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 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产业贸易产生原因: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进行产业内进行专业化的生产,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由于产品差
12、异使得各国的企业之间逐渐进行同类型产品的双向贸易,形成产业内贸易。结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22.利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吸收方法,试述货币贬值对收入和吸收的效应 p273吸收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假设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CA=X-M=Y-A (16.19),对等式两边微分,得到:d(CA)=dY-dA(16.20) ,如
13、果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即:dA=adY+dA (16.21) ,将(16.21)代入(16.20) ,可得:dCA=(1-a)dY-dA1)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 增加的条件):货币贬值,国名收入提高,dY0,若 a1,国内吸收的增加大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若 a=1,不影响贸易收支。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 减少):一方面,从货币效应来看,一国当局采用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共计随本币贬值而增加,由于导致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的货币余额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也使热门因为物价上
14、涨而减少支出。另一方面,贬值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后物价上涨,而实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更倾向于存款) ,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政府同时施行财政政策,从而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因此而得到改善。3,货币分析方法。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性,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货币需求:Md = kPYk 是常数,P 是价格水平,Y 是实际产量货币供给:Md = m(D + R)m 是货币乘数,D 是基础货币中国内部分,R 为国外部分均衡时,kPY = m(D + R)
15、d(kPY) = 0 = m(dD + dR) - dD = -dR即,扩大信贷,dD 增长,国际储备要减少,dR 减少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为维持汇率,收缩国内信用。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内货币增加-物价上涨-出口减少-收支恶化,逆差-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本币需求增加,直到与供给均衡。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时候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23.利用蒙代尔-福列明模型,论述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p287经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国际资本流
16、动对稳定政策的影响,证明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有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才能实现对外均衡,而财政政策则可以有效解决内部问题,实现充分就业;而在浮动汇率制下,两个政策的效果恰好相反,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24.论述出口补贴和贸易配额的福利效应 p103-106出口补贴:已过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出口补贴对国内生产与消费,那只对社会福利水平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于接受补贴的出口部门的生产商来说,出口补贴等同于负的税赋,银耳生产者出售商品实
17、际得到的价格等于购买者所付的价格加上单位补贴金额.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至少有两种直接影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使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加.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配额所规定的进口量通常要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所以配额实施后进口量会减少.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要上涨.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小国,那么配额只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大国,那么配额不仅导致
18、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而且还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下跌.25.论述国际货币制度,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p318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为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对货币的本位、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所做出的安排、遵循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形式以及制定的规则和惯例的统称。基本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和组织。历史演变:国际金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机制;国际金块本位制。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支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不能
19、自由铸造金币,但在需要进行国际国际支付时,可以用银行券到中央银行兑换成黄金。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内不流通黄金,只流通银行券,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需要将本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金;通过自由买卖外汇维护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本位制方面,美元与黄金挂钩;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牙买加体系。汇率制度-认可了浮动汇率的合法
20、性; 储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资金融通问题-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26.论述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p35共同点:1、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2、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3、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4、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同点:1、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
21、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3、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
22、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27.论述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货币方法和基本思想、假设条件、政策含义和评价 p276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它被看做是传统的封闭经济的货币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推广应用.这种货币理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并考虑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多种渠道,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假定前提编辑货币论有三个基本假定:(1)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
23、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3)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基本理论编辑在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1)MS=MD其中,MS 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D 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2)MD=pf(yi)其中,P 为本国价格水平,f 为函数关系,y 为国民收入,i 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pf( 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余额)的需求。(3)MS=m (D+R)其中,D
24、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 为货币乘数 ,指银行体系通过转碾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货币基数又称强力货币。若将 m 忽略,可得:(4)MS=D+R(5)MD=D+R(6)R=MD-D上述第 6 式,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2 )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会增加货币支
25、出,以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对整个国家来讲,实际货币余额的调整便表现为货币外流,即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当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小于名义货币需求时,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的缺口就要寻找来源。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要减少货币支出,以使实际货币余额维持在所希望的水平;对整个国家来说,减少支出维持实际货币余额的过程,便表现为货币内流,国际收支盈余;(3)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政策主张编辑货币论的政策主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
26、一,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因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第二,所谓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应政策。因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利率的函数,而货币供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可由政府操纵,因此,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使 D 增加)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 D 减少)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第三,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等贸易和金融干预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如果在施加干预措施的同时伴有国内信贷膨胀,则国际收支不一定能改善,甚至还可能恶化。总之,货币论
27、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对货币论评价编辑对货币论的评价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对它的假定前提进行评价货币论认为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但如果它不是稳定的,那么国际收支就不能仅仅从货币供应的变化中预测出来。另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产量和收入没有影响,也不尽切合实际。对它有关贬值效应的论述的评价弹性论认为: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 时,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从而对经济具有扩张性影响。吸收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对经济具有扩张性影响。尽管弹性论和吸收论都给出了一定的条件,但它们都认为成功的贬值对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
28、用,但货币论不同,货币论认为贬值仅有紧缩性影响,贬值能暂时性地改善国际收支,是因为它减少了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和增加了对名义货币的需求。这是货币论与弹性论和吸收论的一个明显区别。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的下降,这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把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对它政策主张的基本含义进行评价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价格不变,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消除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的缺口。然而,事实上,当名义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时,价格必然会上升,从而名义货币需求 pf(Yi)也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名义货币供应,在价
29、格刚性的条件下,只能导致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下降;另外,货币论还提出当采用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时,必须结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货币论政策主张的含义或必然后果,就是以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这一点,曾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28.论述开放条件下一国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p291-29.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并利用模型阐述这一理论 p47HO 模型理论:A、B 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
30、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某种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该要素(相对)丰富或该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假设条件:1、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222 模型。2、两国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因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3、在两国中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一种是资本密集型的;4、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5、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因而都面临着相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7、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8、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却完
31、全不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10、两国间贸易平衡。除要素禀赋,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基本内容:1,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2,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的比率不同,即使两国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这是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3,国际间的贸易一般会使贸易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工资、地租、利息这些要素的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4,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相同产品的绝对价格差,绝对价格
32、成本差要素的价格要素存量(K / L)要素供求要素的供给要素禀赋决定的。结论: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贸易模式30.什么是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p246套利是指两种货币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货币兑换成高利率货币,以赚取利差的外汇交易行为。1,抛补利率平价假设某投资者用 1 元本币在本国投资生息,本国年利率 i,一年后价值为 1 i。若以e(直接标价法)的即期汇率将本币兑换成外币,在外国投资生息,外国年利率 i*,同时在远期外汇市场以 f(直接标价法)的远期汇率卖出远期外汇,一年后价值为(1 i*)f/e。如果二者价值不等,则投资者会纷纷投资于收益高的,
33、直到二者相等,套利活动才停止。efi/)(1*即,(f-e)/e=(i-i*)/(1+i*)当 i*较小时,1i*约等于 1,则 *ief这就是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公式,表明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远期外汇升水;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贴水2,非抛补利率平价如果投资者在进行套利时没有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则将未来国外收益折算成本币时所采用的汇率就不是远期汇率,而是未来的即期汇率。但未来的即期汇率事先并不知道,所以投资者会根据预期的未来即期汇率 fs 进行折算。在这种情况下,当套利行为停止时,在两国进行投资的收益相等。上式经整理可得 *iefs上式即为无抛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表达式。它表明,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利差,即本币预期的贴水(升水)率等于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