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医药行业并购交易五年近百案例创新高 2011-2-22 清科研究中心 医药行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与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 质量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被称为是“永远的朝阳行业”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医药行 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产品种类日益增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过 去的十年间,药品市场总规模由 2000 年的 1572.00 亿元上升到 2009 年的 6194.00 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6.5%,中国已成为世界医药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结 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
2、中度 低等问题十分突出。 运用并购手段推动医药行业整合重组将成为医药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 之路。 1.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动因 中国医药行业存在多方面的并购动因,从医药行业的四个典型特征来看,未来的整合推 动因素主要有: (1)国家的医药产业政策主导并购前行 医药行业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其政策主导性。 国家医药管理局曾多次表示要加快医药行 业的并购重组,并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医药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 的并购。 “十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即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 通过股票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着力培育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医药企业 集团。并
3、且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强者更强的马太 效应将继续发挥作用,整合有利于行业龙头继续做大做强。 今年,医药行业各类政策与工作安排陆续出台,政策导向加快促进产业集中度提升。 2010 年 4月,卫生部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0 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提出 了国家就 8500.00 亿元医药改革投资细化到 2010 年的具体举措,而医药“十二五”规划则 大力鼓励提高行业集中度,并且近期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 意见 ,明确了行业整合方向以及调整组织结构的 5大具体目标,希望通过“十二五”五年 的调整,使发展方式明显转变,逐步实现我国
4、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这些目标分别是: 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 20 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达到 80%以上;在化学药领域,争取 有 10 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实现产业化;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争取有 15 个以上新的 生物技术药物投放市场;在中药领域,培育 50 个以上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 明确、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同时促进民族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民族药标准提高,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在医疗器械领域,培育 200 个以上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销售收入超过 1000.00 万元的先进医疗 设备。 表12010年医药行业重大政
5、策回顾 时间 部门 相关文件 1月 21日 卫生部 印发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卷)(2010 年版),其指导和规范临 床合理用药的目的非常明确。 2月 1 日 卫生部 出台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专门强调了 要在公立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的基础上,稳步向二级医院扩展的目标。 2月 2 日 国务院常 务会议 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 1 至 2 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 点。 2月 10日 卫生部 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如何有效组织开展处方点评、发现不 合理处方如
6、何干预作出具体规定。 2月 11日 卫生部等 五部委 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公益性为核心, 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4月 6 日 国务院办 公厅 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0 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围绕五项重点改 革三年目标, 提出了 2010年度的 16项主要工作任务, 明确了牵头部门。 5月 11日 国药监局 明确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相关事宜, 规定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 中标企业,应在 2011 年 3.31 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 6月 3 日 卫生部 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于 8.1 起正式实施,要求向社会 主动公开三类信息
7、,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透明度, 保障患者的就医知情权。 6月 17日 国药监局 进一步明确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实施工作的具体要求。 9月 28日 卫生部 印发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利用 1 年左右的时间,开展试点工作。 10 月 9日 工信部等 三部 制定了 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 明确了结构调整目标和措施, 重点内容是扶持创新及技术提升、推进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 10 月 28 日 十七届五 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 二五规划建议” 勾勒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蓝图。 11 月 19 日 国务院办 公厅 印发建立和
8、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 将 基本药物的采购权统一回收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1 月 26 日 国务院办 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 放宽了社会资本的准入范围,鼓励多元化办医格局。 12 月 10 日 国务院办 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 明确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整理 2011.02 (2)高投入的行业特征驱使着并购的发展 医药行业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其发展的核心。 制药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持续开发出新
9、药, 这样企业才能在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内, 获取较多的利润以弥补研发的开支。医药研发的特点是周期长和投入大,显然,高昂的研发 投入和巨大的研发风险是众多的中小型制药企业难以承担。这样,并购就成了国际范围内制 药企业常采用的手段。 并购不仅扩大企业规模, 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 避免重复生产与开发,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还能增强跨国市场经营网络,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3)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医药行业的第三个显著特征就是成熟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很高。在世界范围内,前 100 家全球医药企业供应着全世界的 80.0%药品。并且,全世界近 90.0%的药物生产是来自发 达国家:美国占 30.0%,日本
10、 24.0%,德国 13.0%,法国 9.0%, 英国 6.4%,瑞典 4.0%。 全球前十强的制药企业已经占有国际药品市场份额的 50.0%,而中国医药工业前十强只占 有国内市场的 25.0%,相对而言,中国医药市场的集中度严重偏低,束缚了整个医药产业 的发展,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已迫在眉睫。而并购重组是加快产业集中进程的有效 手段。只有通过大刀阔斧的结构性调整和整体产业化的升级,通过并购重组优胜劣汰等方式 进行产业链的整合,才能解决产业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4)外资进入压力加大,在华医药行业并购加速 医药需求的世界性和医药经营的跨国性是医药行业的又一特征。 医药产
11、品是国际贸易最 广泛的产品之一,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上实现了跨国经营。 根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埃及的 32.0%、阿根廷的 50.0%、印度的 70.0%、巴 西的 78.0%、厄瓜多尔的 90.0%以至许多非洲国家的 100.0%的市场份额都被跨国医药公司 所占领。跨国医药公司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和疯狂购并,已经形成了少数跨国医药公司统治 着国际医药市场的局面。医药企业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费用,实现 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药企的日益壮大,有市场价值的药品和企业的涌现,中国这个极富吸引力的大 市场必然
12、成为世界医药巨头争夺的目标。目前外企在华并购加速增长,许多跨国制药企业已 经直接或间接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我国医药市场,相当一部分已经在国内站稳脚 跟,正稳步扩大市场份额。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 2006 年到 2010 年的五年间, 医药行业外资并购共发生 10 起,交易金额达 7.55 亿美元。随着跨国制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 扩张,我国制药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与跨国制药巨头相比,我国制药企业在资本 实力、销售收入上相距太远,巨大的差距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的快速兼并,寻求并购 的渠道。中国医药集团无论是联合抵抗还是加盟世界制药巨头提升层次,都会带来国内医药 行业格局
13、的变化。 2.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追踪 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 2006 年至 2010 年, 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 92 起案例, 其中披露具体金额的并购案例共有 78 起,并购总额为 22.63 亿美元。2006 年医药行业并 购规模较小,仅发生了 6起案例,并购总额为 4.64 亿美元。2007 年以来,医药并购市场维 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7 年全年完成 18 起案例, 并购总额高达 6.08 亿美元。2008 年和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医药行业的并购放缓了步伐,并购案例数和金额都有所下降,分别 发生了 17 起和 10 起案例,披露金额的案例涉及金额分别为 2.96
14、亿美元和 1.67 亿美元。 2010 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 41 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高达 310.0%;披露金额的 36 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 7.28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336.3%,不论并购案例数量还是并购金额 都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其中, 国内并购有 34 起, 占并购总案例数的 82.9%; 涉及金额 2.90 亿美元,占并购总金额的 39.9%。海外并购有 2起案例完成,占并购总案例数的 4.9%,涉 及金额 7000.00万美元, 占并购总金额的 9.6%; 外资并购有 5起, 占并购总案例数的 12.2%; 涉及金额达 3.68 亿美元,占比 50.5%。 表2 200
15、6-2010 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总体统计 年度 案例数 案例数(金) 并购总额 (US$M) 平均并购金额(US$M) 2006 6 6 463.56 92.52 2007 18 15 607.93 493.94 2008 17 13 296.21 308.53 2009 10 8 166.93 192.90 2010 41 36 728.31 20.23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1.02 图1 2006-2010 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总体统计 2006-2010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总体统计 607.93 296.21 463.56 166.93 728.31 6 18 17 10 41 0.
16、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并购总额(US$M) 案例数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1.01 注: 案例数(金) :指披露金额的案例数; 并购总额:指披露金额的所有并购案例的交易金额总和; 平均并购金额:指披露金额并购案例的平均金额;下同。表32010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并购类型统计 并购类型 案例数 比例 案例数(金) 并购总额 (US$M) 比例 平均并购金 额(US$M) 国内并购 34 82.
17、9% 30 290.24 39.9% 9.67 海外并购 2 4.9% 2 70.00 9.6% 35.00 外资并购 5 12.2% 4 368.07 50.5% 92.02 合计 41 100.0% 36 728.31 100.0% 20.23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1.02 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 2006年至 2010年, 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 11 起 VC/PE 相关的并购案例,其中披露具体金额的并购案例共有 11 起,并购总额为 4.72 亿美元。 2006 年医药行业整体并购规模较小,未发生与 VC/PE 相关的并购案例。2007 年和 2008 年分别 发生 1起
18、,并购总额分别为 178.09 万美元和 5,857.00 万美元。2009 年以来,医药并购市 场 VC/PE相关的并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09 年全年完成 3起案例,并购总额高达 1.15 亿美元。 2010 年 VC/PE 相关并购更是突破了历史新高,共完成 6起案例,披露价格的并购 有 6起,并购总金额为 2.97 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 4,955.86 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 2010 年并购案例数增加 3起,同比增加 100.0%;并购金额增加 159.4%。 表4 2006-2010 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VC/PE 相关并购趋势 年度 案例数 案例数(金) 并购总额 (US$
19、M) 平均并购金额(US$M) 2006 00- 2007 1 1 1.78 1.78 2008 1 1 58.57 58.57 2009 3 3 114.63 38.21 2010 6 6 297.35 49.56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1.02 图2 2006-2010 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VC/PE 相关并购趋势2006-2010 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 VC /PE 相关并购趋势 1.78 58.57 0.00 114.63 297.35 0 1 1 3 6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006 2007 2
20、008 2009 2010 0 1 2 3 4 5 6 7 并购总额 (US$M) 案例数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1.01 表52010年中国医药并购市场VC/PE 相关并购规模最大的三起并购事件 排 名 并购方 被并购方 并购 总额 (US$M) 公司 国家/地 区 行业 VC/PE 公司 国家/地区 行业 VC/ PE 1 奈科明 制药有 限公司 瑞士 医药 胜达国 际、广东 科风投 广东天普生 化医药股份 有限公司 中国/广东 (除深圳) 医药 - 210.00 2 哈药集 团有限 公司 中国/黑 龙江 医药 辰能风 投、 华平、 中信资本 辉瑞制药有 限公司旗下 业务 美国 医药
21、 - 50.00 3 重庆莱 美药业 股份有 限公司 中国/重 庆 医药 重庆科 技、风险 投资 湖南康源制 药有限公司 中国/湖南 医药 - 25.60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2011.02 关于清科研究中心 清科研究中心于 2001 年创立,致力于为大中华区的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政府机 关、 中介机构、 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和各种行业定制研究。 研究范围涉及创业投资、 私募股权、新股上市、兼并收购以及 TMT、传统行业、清洁科技、生技健康等行业市场研 究。目前,清科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研究机构。 引用说明本文由清科集团公开对媒体发布,如蒙引用,请注明来源:清科研究中心,并请将样报 两份寄至: 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 26 号鹏润大厦 A座 12 层 1203 室(邮编:100125) 联系人:孟妮 (Nicole Meng) 电话:+86 10 84580476 8102 电子邮件:nicole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