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济宁市教师晋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_初中部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43607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济宁市教师晋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_初中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年济宁市教师晋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_初中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年济宁市教师晋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_初中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年济宁市教师晋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_初中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年济宁市教师晋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_初中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B) 。A.论语 B.学记 C. 大教学论 D. 论演说家的教育2.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 。A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B)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B) A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B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

2、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C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积累下的文化遗产 D使学生获得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5.能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A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6.下列不属于我国的课程结构,存在的较严重的不足的是(D)A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B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 C分科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D学校开设科目不全7.不符合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要求的是(B)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语文、艺术、美术课要加强写字教学8.不属于本次

3、课程改革的原则的是(C)A课程的均衡性 B课程的综合性 C课程的实用性 D课程的选择性9.下列不是分科课程的突出缺点的是(D )A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B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C导致学科之间相互割裂 D教学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10.下列所列课程,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C)A 品德与生活 B 历史与社会 C 政治D 艺术11.对新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理解错误的是(D)A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 B各学科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C各学科都重视与社会

4、的联系D各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科的独立性和逻辑性12.(A)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A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B艺术课程 C科学与社会 D思想品德1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学生评价类型可分为(D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C、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4.对于“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正确的是(B)A二者是对立的概念B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 ”都是必要的C我们要“研究性学习” ,不要 “接受性学习”D “接受性学习”应该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15.研究

5、性学习,也可理解为(D )A 科学研究 B科技类活动课程 C理科知识的运用过程 D一种学习方式16.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17.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教学要贯彻(C)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8.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C)A.课堂教学改革 B.观念的转变 C.学习方式转变 D.推进素质教育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2

6、0.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是(D) 。A.教与学 B.教师与学生 C.课堂课外 D.教学与课程21.我国对在校学生的应尽义务作了法律规定的是(A)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A.课堂教学 B.培训教师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培养学生能力23.学校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C)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开拓学生理解美的能力2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A)A.学生学习的

7、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5.在不同阶段,个体身心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指身心发展具有 (A)A、阶段性 B、顺序性 C、矛盾性D、不平衡性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A、提高社会生产力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 D、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27.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管理上( D )。A、由国家统一进行 B、以教育部门为主 C、以学校为主 D、以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28.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B )具有极大的智慧

8、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A 、学生 B、教师 C、学生家长 D、学校29.新课程的( C )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A、组织 B、推进 C、组织与推进 D、落实30.(A)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A课程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师 31.(D)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A社会文化 B人民生活水平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政治经济32.现在进行的新课改,是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

9、进行的第(D)次较大规模的改革。A五 B六 C七 D八33.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B)的竞争。A经济 B教育 C领土 D世界霸权34.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讲,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C) A国土资源的多少 B国际大环境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D国家发展的机遇35.下列不属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观的描述是(C)A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B知识不仅是绝对的,也是客观的C学生学习是一个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D系统的知识成了“课程 ”的代名词36.下列不属于课程改革表现出的共同趋势是(A )A改革是教育家的事,政府不能掺和B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学要

10、二者之间的关系 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37.这次课程改革的首选目标(B)A人民素质提高的需要 B国家发展的需要 C人文精神的发展 D社会的需要38.下列描述不属于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的是(C)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D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9.下列描述不属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是(D)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D实行四级课程管理制度40.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D密切课程

11、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41.下列对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理解错误的是(B)A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B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C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D将评价看作一个系统42.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A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市、县三级课程管理 C中央、省、市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大专院校三级课程管理4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的是(C)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口增长过快 D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44.对“知识经济”理解错误的是(C)A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B知识经

12、济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C是经济发展的间接资源 D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45.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D )A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 B尖子生的课程 C城市学生的课程 D大众化的课程46.对研究性课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学习即课程 B自然即课程 C自我即课程 D生活即课程47.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B)A班主任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指导者 B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某一学科老师的事 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D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老师的事48.不属于“社区服

13、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内容的是(A) A先人后己 B走进社会 C 珍惜环境 D关爱他人 49.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其含义是(D )A职业技术教育 B普通劳动教育 C大专院校开设的技术教育 D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教育50.对技术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 B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 C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D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51.对“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A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B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调整C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是一致的D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52.不属于我

14、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承接的任务是(C)A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迅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拓展信息技术的学习空间 D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53.不属于我国信息技术必修课的规划是(D )A2001 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B2003 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C2005 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D2007 年前,所有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54.与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吻合的是(D ) A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B

15、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C有利于把农村技术、经营和管理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模式D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的升学率55.对于课程标准的内涵,叙述错误的是(C)A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C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D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56.(D)是教材编写、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A课程目标 B教学思想 C教学大纲 D国家课程标准57.课程标准中规定的(B)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A课

16、程目标 B基本素质要求 C课程性质 D课程理念58.对“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理解错误的是(A) A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B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C规定了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D不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硬性规定59.不属于课程目标的描述的是(A )A教学目标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与技能60.(B)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A课程结构 B课程标准 C课程性质 D课程理念61.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自始至终坚持(C)的原则。 A封闭 B专制 C民主

17、、开放 D放任62.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6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改革是教育家的事,政府不能掺和B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学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4.不属于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的是(C)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C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D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系65.新课改中,对课程内容改革

18、的理解错误的是(D )A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来联系B改变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C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66.下列对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理解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的是(B)A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B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C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D将评价看作一个系统67.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概括为(C)A受教育者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B受教育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 C受教育者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 D受教育者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68.不属

19、于“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是(B)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战争在当今时代还没有杜绝C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69.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不是指(B)A生态环境的恶化 B人口素质不高 C 自然资源短缺 D人口膨胀过快70.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表明, 对于 21 世纪人类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 (D)A综合国力的增强 B和平稳定的环境C科技进步的程度 D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71.历史经验已经证明, (A)在把握人类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A教育 B知识 C科技 D文化底

20、蕴7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B)二者之间的关系。 A国家需要和地方发展需要 B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 C国家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 D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需要73.对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理解有误的是(C)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74.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D )的变化为前提的。A学生学习行为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材编写 D教师教学行为7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 趋势。 (B) A下降 B上升 C水平 D不变 76.不是今

21、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的是(D ) A评价目标多元 B评价方法多样 C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纪录 D不能重视教师的成长纪录77.关于“知识经济”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B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C 是经济发展的间接资源 D知识就是生产要素78.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A ) A个性的和谐发展 B学生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C学生各领域的均衡发展 D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79.“知识更像动词,而不是名词”说的是(A )A知识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B知识是不变的结论C学校与社会融汇是有区别的 D学习活动应处于边缘位置80.对现

22、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理解错误的是(A)A在学校课程中经验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科课程则微乎其微 B分科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C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 D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81.本次课程改革的不应遵循(C)的原则。A课程的均衡性 B课程的综合性 C课程的实用性 D课程的选择性82.(D)的增设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社区服务 D综合实践活动83.在实践的层面上落实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不应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D)A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B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

23、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C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D每门课程平均分配总课时数84.对于分科课程的论述,错误的是(C)A有助于突出教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B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C有助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D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85.不属于综合课程的课程是(A )A 语文 B 历史与社会 C 品德与生活 D 体育与健康 86.实施综合课程不必考虑(C)A知识的琐碎化问题 B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C学生的经验问题 D管理的问题87.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具有(A) A自主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生

24、成性88.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有(A )A集中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B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C与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制定领域 D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89.对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解正确的是(D )A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课堂中进行B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 C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 D研究性学习课程不需要有专人来教90.(A)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A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B各学科都重视与社会的联系C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D各学科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研

25、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 B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某一学科老师的事 D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老师的事92.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相违背的是(B)A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B以学科教学为中心 C改善学习方式 D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9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C)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94.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C)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

26、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95.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D)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96.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C)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A.尊重 B.欣赏 C.师生个性全面交往 D.激励97.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B)A.学习方法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方法的转变 D.考试方式的转变98.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D)A.自主学习方式 B.合作学习方式 C.探究学习方式 D.现代学习方式99.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 。A. 科学技术 B.政治经

27、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水平 10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B.赞科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101.“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点是(C) 。A.艰巨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10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控制 B.沟通 C.激励 D.教学 103.人的发展是指人的(D) 。 A.身体发展 B.智力发展 C.个性发展 D.身体和心理发展 10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D )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105.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28、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 )的问题。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107.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108.“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0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 。A. 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10.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D) 。A.斯宾塞 B.卢梭 C.

29、洛克 D.夸美纽斯 1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1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D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13.(B)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A.教师 B.班主任 C.班长 D.学生会 114.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 ) 。A. 交往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1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11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

30、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桑代克117.将学业的成功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118. 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B) 。A.经验泛化作用 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119.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 D )。A、前提 B、基础 C、原则 D、关键120.如何理解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的“全面发展”?( C )A、就是全优发展 B、就是关注学业成绩 C、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展和发现

31、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D、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121.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的质性评价方法是( D )A、学习日记 B、情景测验 C、行为观察 D、成长记录袋122.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九种智力构成,并分析了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的理论是( A )A、多元智力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知识本位理论 D、学科本位理论123.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 C )的评价方式。A、学生评价 B、家长评价 C、老师自评 D、学校评价124.( A )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 A、自评 B、学生评 C、教师互评 D、学

32、校评125.( B )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A、家长 B、学生 C、家长学校 D、未成年人126.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B)。A、使学生考上学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让学生学会感恩 D、使学生多学到知识127.学校要引导学生、家长以一种( B )、公正、严肃、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师评价中来。A、主观 B、客观 C、感情 D、报复128.校方应以(C )的态度处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结果。A、严肃 B、严厉 C、公允 D、维护教师利益129.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 A )为主。A、教师 B、学生 C、教学设计

33、 D、课堂效果130.( C )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A、关注学生成绩 B、关注教学设计 C、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D、关注课堂效果131.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 D)”的响亮口号。A、教学相长 B、以教促学 C、教是为了不教 D、教为了促进学132.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 B )为主。A、讨论式 B、自主合作探究 C、小组分工 D、启发式133.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 A )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A、以学论教 B、自主合作探究 C、标准化 D、以学生为主体134.( A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

34、课堂上是否获得了充分的发展。A、以学论教 B、启发式 C、标准化 D、讨论式135.中华人民共和国( )于 1995 年 3 月 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B)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刑法 D、教师法1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根据:(C) 。A、教师法 B、刑法 C、宪法 D、职业教育法13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是:(D)A、幼儿园师范学校毕业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 C、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学历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38.每年教师节的时间是:(C)A、9 月 12 日B、9 月 8 日 C、9 月

35、10 日 D、9 月 9 日1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施行时间是:(D )A、1990 年 11 月 1 日 B、1993 年 1 月 1 日 C、1995 年 1 月 1 日 D、1994 年 1 月 1 日140.6、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几年进行一次:(C) A、2 年 B、3 年 C、1 年 D、半年14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A、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2.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143.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14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是( )提出的(B) 。A、江泽民 B、邓小平 C、毛泽东 D、李鹏14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二十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C) 。A、6% B、2% C、4% D、8%146.“全面推进素

37、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 )表述的(D )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47.到 2010 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9%提高到( )左右(D) 。A、10% B、20% C、12% D、15%148.( )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 (C)A、陈至立 B、江泽民 C、邓小平 D、李岚清149.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B) 。A、全民教育 B、广大青少年 C、教育工作者

38、D、大中专学生 150.(A)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A、学校 B、电影院 C、工厂 D、军队 151.(A)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A、国旗 B、 “八一”军旗 C、党旗 D、团旗152.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C)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团组织的教育153.提高我国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战略措施是(B) 。A、普及高中教育 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C、提高大学教育 D、小学教育 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段话是哪部法律中规定的(C)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

39、法155.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是(C) 。A、文化知识素质 B、身体健康知识 C、思想政治素质 D、文明礼貌素质156.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是(D ) 。A 、较好的学校设施 B、高质量的生源 C、优良的外部环境 D、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57.含重大活动在内,一周内升旗仪式不能超过(C)次。A、一次 B、三次 C、二次 D、四次 158.国旗下讲话,讲话时间一般掌握在(B)分钟左右为宜。A、三分钟 B、五分钟 C、八分钟 D、十分钟 159.“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A)条内容。A、第二条 B、第一条 C、第四条 D、第六条16

40、0.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依据 C 及有关规定制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爱国主义实施纲要161.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D ) 。A 、骨干力量 B、一般力量 C、主要力量 D、基本力量162.中学德育大纲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D) 。A、一般要求 B、根本要求 C、特殊要求 D、基本要求163.“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是(B)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A、高中 B、初中 C、小学 D、大学164.“对评定内容规定的诸多方面基本能做到”这是中学生品德评定哪个等级的要求(C) 。A、优秀 B、良好

41、C、及格 D、不及格16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A 、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 B、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知识的时代 C、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文化的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经济的时代166.处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关系的基本法则是(D ) 。A、坚持快速发展 B、坚持慢速发展 C、坚持中速发展 D、坚持可持续发展167.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D ) 。A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B、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C、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人的可持续发展168.对“教育”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B) 。A、 “教育”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B、 “教育”就是把

42、出类拔萃的人培养成精英。C、 “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D、 “教育”就是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2012 年济宁市教师晋级答案高中_初中部分169.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不被看重的一项是(B) 。A、个人基本素质 B、拥有的证书 C、基本职业技能D、职业素养170.你认为我们现在在校学生负担是( ) 。A 、太重B、比较重 C、尚可 D、不重171.( B ),是新课程改革成败关键性因素,也是促进课程自身建设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A 、改变课堂教学 B、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C、改变学习方式 D、改变教学方式172.( D )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A 、精英教育 B、

43、多媒体设备 C、素质教育 D、课程173.学校是( A )实施的基本单位。A 、课程 B、教学活动 C、法律法规 D、实验方案174.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 C )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任务。A 、主要任务 B、根本前提 C、根本目的 D、基础175.新课程提出打破长期以来以(D)作为评定学校办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A、素质教育 B、办学条件 C、家长满意度 D、升学率176.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应包括有促进学校发展( B )的教学研究制度。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易到难 D、由难到易177.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包括学校

44、领导班子、( A )、教学研究制度。A、制度与管理 B、教材使用情况 C、课堂教学 D、家长、学生评价制度178.学校开展评价,重在促进学校的发展,以激发学校自身发展的( C)为主要目的。A 、前提 B、基础C、内在动力 D、能力179.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以(D)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A 、学校互评 B、学生评 C、家长评 D、学校自评180.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的( B ),忽略了其发展的过程。A 、目标 B、结果 C、过程 D、内容181.考试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多考查学生的( A )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A 、实践动手B、辩证思维

45、 C、求异 D、创新182.(C)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评价改革。A、评分改革 B、综合素质改革C、考试改革 D、分数改革183.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A)目标。 A、一般性发展 B、特殊性发展 C、能力发展 D、价值观发展184.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A )因素。A 、决定性 B、主要 C、关键 D、推动185.真正影响和解决新课程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C)A、制度 B、考试改革 C、观念 D、评价改革186.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 C )A、下放 B、分散 C、集中和统一 D、

46、民主187.( C )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已进入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A.爱弥儿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 教育漫话188.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B)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89.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B)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90.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D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

47、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19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 12 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B) A、4 遍 B、6 遍 C、8 遍 D、9 遍 192.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193.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 B )A、国务院B、教育部 C、教科所 D、基础教育司194.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 A )A、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B、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C、制定课程表 D、制定评价体系195.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特别是一些(D) 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可以直接纳入校本课程。A 、体育B、集体 C、公益 D、兴趣小组196.选修课的起点应该是学生,首先是学生的(A)A、兴趣与需要 B、热点 C、关注点 D、理想与追求197.( D )的建立和健全,为杜绝那些违背课程管理政策的行为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A 、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