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 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比分析王旭东我对 2011 年广东省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总体感觉是:第一,与 2010 年的题量、题型相同,考点相似,知识覆盖面较广;第二,计算量有所增加,难度略高于往年。第三,在2010 年的基础上保持了相对稳定,既延续前几年高考原有的能力立意命题思路,也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新要求;第四,试题设计立足基础知识,重点加强对重要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项目 2010 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 2011 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7、离子共存问题 8、离子共存问题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9、盖斯定律的应用10、“位、构、性”的
2、关系 22、“位、构、性”的关系11、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7、常见有机物的性质12、离子浓度的关系 11、离子浓度的关系22、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 23、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23、电化学原理 12、电化学原理选择题部分10、镁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探究30、有机合成题:常规题型只要平时训练到位,做题应该很顺手的。30、有机合成题:对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掌握比较熟练,会做的很快。31、化学原理题:快速接纳信息,做出判断,快速回忆、联想、分析作答31、化学原理题:快速接纳信息,整合推理、绘制图像、准确计算32、实验流程题:(见后) 32、实验流程题:(见后)非选择题部分33、实验探究题:(见后) 33、实验探究
3、题:(见后)对比分析从各题的难度设置来看,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区分度相对其他内容要大一些,其比重同样也较大;其次是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考查是通过曲线图形的方式呈现,知识考查和提取、处理信息能力相结合,今年还增加了图像绘制,这种类型的试题加到大了一定难度; 实验探究题中,思维容量加大,计算分量明显增加,所以试题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1. 与 2010 年相比考点略有调整、难度略有增加(1)选择题,特别是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的内容,试题基本都是容易和中等难度的。2010 年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大部分来自于课本,有的甚至低于课本。比如选择题的第 7题,此题考查
4、的是离子共存的问题,但并没有考到高中阶段才讲的考查频率比较高的因发生双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只是考查了初中阶段就讲过的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的一些离子组。2011 年第 8 题考查了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又比如选择题的第 9 题考查的是反应热中的重点内容即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往的题目都会给出三个已知的方程式,要求考生运用盖斯定律得出目标方程式,而这一题只给出了两个很简单的已知方程式,考生只需进行一次运算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2011 年把这个考点放在第二卷;再比如选择题的第 10 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先让大家先推出目标元素再做判断,而是给
5、出了周期表让考生直接比较元素的化学性质。2011 年要求学生推断元素及其有关性质。又比如选择题的第 12 题考察的是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但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考查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只是考查了最简单的电荷守恒。2011 年第 11 题则要考虑水解平衡的移动。虽然考的比较简单,但一些知识点考查的比较细,比如 2010 年的选择题第 11 题的 D 选项,考查到了裂解和皂化反应。2011 年增加了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使得选择题难度略有增加。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 、 、 、 B. 、 、 、 4NHg34POCI3FeHI3COC. 、 、 、 D. 、 、 、 K+a-3-4M
6、n+AI2+Mg2-4S2-38.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16g 中含有 4 个 C-H 键4CHAB.1mol. 溶液含有 个1LNalnNaC.1mol C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个 NO 分子AD.常温常压下,22.4L 中含有 个 分子2CO29在 298K、100kPa 时,已知:2 2()g()HOH122llC2()()4()gCO3H则 与 和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3H12A . = +2 B. = +3H12 3H12C. = -2 D. = - 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丙 丁 戊
7、 B 金属性:甲 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 丁 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 乙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12 HA 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 0.1mol. Na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1L是A. c( ) c( ) c( ) c( )Na1AH1OB. c( ) c( ) c( ) c( )O1C. c( )+ c( )= c( )+ c( )a1D. c( )+ c( )= c () + c( )NH1H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6 分
8、,共 5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6 分,只选 1 个且正确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 答的得 0 分。22.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 实验: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 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 CUSO4 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23.铜锌原电池(如图 9)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为:Zn2e -=Zn2+ B。电池反应为:Zn+Cu 2+=Zn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盐桥中的 K+移向 ZnSO4 溶液 一、单选题7. 下列说法正确的
9、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解析:A.纤维素不能 B.蛋白质,葡萄糖不是 D, 食用植水解有甘油生成8.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H 、I 、NO 3 、SiO 32 B. Ag 、Fe 3 、Cl 、SO 42C.K 、SO 42 、Cu 2 、NO 3 D.NH4 、OH 、Cl 、HCO 3解析:A. H 、I 、NO 3 、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 ,SiO 32 生成沉淀 。B. Ag 与 Cl 、SO 42 形成沉淀。D.NH 4 与 OH 和 O
10、H 与 HCO3 均反应9.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 NO 2 含有 nA 个氧原子B、1L0.1molL-1 的氨水含有 0.1nA 个 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 4 含有个 nACCl4 分子D、1molFe 2+与足量的 H2O2 溶液反应,转移 2nA 个电子来源: 学科网解析:B、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小于 0.1nA 个。C 、条件和状态不对。 D、1molFe 2+作还原剂,转移 nA 个电子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 Mg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 Mg 的
11、活泼性B、将 NaOH 溶液缓慢滴入 MgSO4 溶液中,观察 Mg(OH)2 沉淀的生成C、将 Mg(OH)2 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 Mg(OH)2 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 MgCl2 固体解析:A、稀释方法不对。C 、不能直接倒入,应采用玻璃棒引流。D、加热蒸干得 MgO固体11、对于 0.1molL- 1 Na2SO3 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 pH 降低B、c( Na )=2c(SO 32 )+ c (HSO 3 )+ c (H 2SO3)C、c(Na )+c(H )=2 c(SO 32 )+ 2c (HSO 3 )
12、+ c(OH )D、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SO 32 )与 c(Na )均增大解析:A、水解为吸热,升高温度,溶液的 pH 升高。B、物料守恒:应为 c(Na )=2c( SO32 )+2 c(HSO 3 )+2 c(H 2SO3) 。C、电荷守恒应为:c(Na )+c (H )=2 c(SO 32 )+ c(HSO 3 )+ c(OH )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 2 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 2 +2e-= CuC、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
13、变成浅绿色D、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 2 向铜电极移动解析:A、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B、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溶液中 Cu2 先放电,正确;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 Fe2+,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以 C、正确。D、a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a 作阳极,铜片失去电子形成为 Cu2 。Cu 2 向铁电极移动。错误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 VA 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14、 来源:Zxxk.Com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解析:甲为 H ,乙为 N ,丙为 Na ,丁为 Al 。所以 AD 正确。C、丙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2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 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 II:酸性 KMnO4 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A、Br 2 与 NaOH 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为无色。B、产生的 SO2 与酸性KMnO4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5、,正确。C 、NO 与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 NO2。D、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要注意:在沸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2)2011 年非选择题仍为四道题目,按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有机合成题、化学原理题、实验流程题、实验探究题四种类型,分别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及应用、常见无机物性质及其应用(含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探究能力四方面。与 2010 年题型相同。(3)从各题的难度设置来看,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区分度相对其他内容要大一些,其比重同样也较大;其次是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考查是通过曲线图形的方式呈现,知识考查和提取、处理信息能力相结合,今年还增加
16、了图像绘制,这种类型的试题也有一定难度; 实验探究题中,计算分量明显增加,学生耗时较多。2. 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所占分值最多新课程考试大纲将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分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 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个方面。并通过具体题目查考生这三方面的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关于获取和加工应用信息能力的具体要求为:能准确理解、提取文字、符号、图像(图表)、公式、模型等相关的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初步加
17、工、储存或应用。如今年的 30 题和 31 题。解析:(1)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5H8O4,(2)(3) ;(4) ( 5) 831、 (15 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 CO2 和 H2O(g)转化为 CH4 和 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 4 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 13 所示。 (1)在 0-30 小时内,CH 4 的平均生成速率 V、V和 V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 12 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 CH4 最多。(2)将所得 CH4 与 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 4(g)+H2O(g) CO(g)+
18、3H2(g),该反应的 H=+206 kJmol-1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将等物质的量的 CH4 和 H2O(g)充入 1L 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K=27,此时测得 CO 的物质的量为 0.10mol,求 CH4 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已知:CH 4(g)2O 2(g)=CO2(g)2H 2O(g) H=802kJmol -1写出由 CO2 生成 CO 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1)VV V;。 (2)略根据平衡的三步计算可求 CH4 的平衡转化率为:0.1/0.11=0.91 (3) CO2(g)
19、3H 2O(g) =2O2(g) CO(g)+3H 2(g) H=+1008 kJmol-1(2)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一般将问题设计为要求考生能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能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假说、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够理解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理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原理,学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分析或预测实验现象,归纳或理解实验数据,分析综合或解释评价得出的有关结论。32.(16 分)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注
20、:NaCl 熔点为 801; AlCl3 在 181升华)(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和 (2)将 Cl2 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 Cl2 外还含有 ;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3)在用废碱液处理 A 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 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 AlCl4 和 Al2Cl7 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 答
21、案:(1)2Al+Fe 2O3 高 温 Al2O3+2Fe,4Al+3SiO 2 高 温 2Al2O3+3Si;(2)HCl,NaCl、AlCl 3;(3)2OH Cl 2=ClClO H 2O;(4)阳,Al+4Cl 3e=AlCl4 和 2Al+7Cl 6e=Al2Cl7 ;(5)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钢材与空气接触,阻止电化学腐蚀发生。(中学教考网)比较(1)2Al +Fe2O3= Al 2O3+2Fe 4Al+3SiO 2=3Si+ 2Al 2O3(2)H2、AlCl 3;NaCl。(3)Cl 2+2OH=Cl+ClO+H2O(4)阳极;阳极:Al-3e -=Al3+、 (阴极:4Al2
22、Cl7 +3e- = 7AlCl4 +Al )(5)铝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极薄的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它能阻止氧化深入内部,起到防腐保护作用(化学资料网)33、 (17 分)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 1.0molL-1Ba(OH)2 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 Ba(OH)28H2O 试剂(化学式量: 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 Ba(OH)28H2O 在283K、293K 和 303K 时的溶解度(g/100g H 2O)分别为 2.5、3.9 和 5.6。(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 BaCO3,理由是 (2)假
23、设试剂由大量 Ba(OH)28H2O 和少量 BaCO3 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 BaCO3 饱和溶液的 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 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步骤 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 3:取适量步骤 1 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步骤 4:(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 Ba(OH)28H2O 的含量。实验如下:配制 25
24、0ml 约 0.1molL-1Ba(OH)28H2O 溶液:准确称取 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来源:学另一方面试题将学科内知识从多角度综合,加大了知识的覆盖面,加大了试题的思维容量,结合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等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回忆、整合、推理、应用的思维过程。各试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重点考查了物质反应类型、元素化合物重要性质、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化学等化学主干知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知识回忆与化学
25、计算相结合,无机与有机相结合,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全面性。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探析王旭东2011 年高考已悄悄离去,2012 年高考的备考周期又要拉开,面对 2010、2011 年广东省高考的新模式,我们如何组织有效的备考?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理科综合不同于 X科的最大点是题量少、分值大,但考试说明是一样的,因此备考时的复习内容不会减少。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考任务呢?我个人认为应该认真研究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三年高考,从中找出常考知识点、常考题型。另外我们还要关注近三年新课程改革区的高考理综试题,如天津、山东、宁夏等,从试题中找出命题特点和命题方向。所以我
26、们的复习要以必修 1、必修 2、选修 4、选修 5 为重点,同时加强与市教科院的联系,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高考备考研讨会,把握方向,洞察信息,以便应对来年的高考。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应注重教材,落实基础,纠正陋习,合理且具体安排复习内容和进度。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注意答题规范和细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教师应研究考纲和考题,把准方向,有敌放矢,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益。 注重基础 发挥教材的作用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课后练习是高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尤其不能忽视新教改后的“思考与交流”部分。例如,2
27、009 年高考中出现的绿色化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就是出现在必修 2 的第 10 页的“思考与交流”这部分。在看教材的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
28、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实践活动,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我认为“有机部分”在高考中是每年必考的,选择题一定会有一道有机试题,非选择题一定会有一道大题。考试的
29、方向应该有三个可能:一是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官能团、结构式或结构简式);二是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如 2010 年广东卷 30 题,2011年广东卷 30 题),这其中要求学生具有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相关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三是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键的断裂方式,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根据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衍变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和用
30、途。只要全面抓住这一系列内容,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有机信息题、合成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总之,我们学习时必须善于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强化解题 反思总结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可以完善思维过程形成一般性的方法与策略,形成“思维块”或有效的“思维链”。可见
31、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体来说有五个要求:1、在概念复习中,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的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2、及时归纳总结。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以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
32、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3、自制一本错题集。要求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把错题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写在上面。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训练思维 培养能力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
33、结要引导学生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反对复习课教师大包大揽,一讲到底);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最优、快准计算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层次。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第一轮复习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学生的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
34、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学生一时达不到,挫伤学习积极性。研究“标”“题” 把准方向“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
35、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总之,高三备考复习,决不是简单的拼时间、拼精力、漫无目标地大量演题的过程,而是科学的、有计划的复习过程,只要复习中时刻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明确复习要求,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1、 高 铁 酸 钾 已 成 为 新 型 的 绿 色 环 保 水 处 理 材 料 高 铁 酸 钾 是 含 有 FeO42-的 一 种 化 合 物 , 其 中 心 原 子 Fe 以 六 价 存 在 ,在 酸 性 条 件 下 和 碱 性 条 件 下 的 标 准 电 极 电 势 分 别 为 E0FeO42-/F
36、e3+=2.20V, E0FeO42-/Fe(OH)3=0.72V, 因 此 , 无 论 在 酸 性 条 件 , 还 是 碱性 条 件 下 高 铁 酸 盐 都 具 有 极 强 的 氧 化 性 , 可 以 广 泛 用 于 水 和 废 水 的 氧 化 、 消毒 、 杀 菌 。 因 此 , 高 铁 酸 盐 是 倍 受 关 注 的 一 类 新 型 、 高 效 、 无 毒 的 多 功 能 水处 理 剂 。 在 饮 用 水 的 处 理 过 程 中 , 集 氧 化 、 吸 附 、 絮 凝 、 沉 淀 、 灭 菌 、 消 毒 、脱 色 、 除 臭 等 八 大 特 点 为 一 体 的 综 合 性 能 , 是 其
37、 他 水 处 理 剂 不 可 比 拟 的 。PH 在 6-6.5 时 , 每 升 水 加 K2FeO46mg-10mg, 常 温 下 30 分 钟 即 可 杀 灭 水 体中 致 病 菌 、 大 肠 杆 菌 、 伤 寒 杆 菌 及 病 毒 去 除 率 为 99.5%-99.95%以 上 , 无 异味 适 口 性 好 , 达 安 全 饮 用 标 准 。 为 此 本 产 品 在 水 处 理 系 列 产 品 中 显 示 出 超 强的 优 势 。 2、 高 铁 酸 钾 用 于 工 业 废 水 与 城 市 生 活 污 水 的 处 理 K2FeO4 对 于 废 水 中 的 BOD、 COD、 铅 、 镉 、
38、 硫 等 具 有 良 好 的 去 除 作 用 ,10mg20mg/L 的 高 铁 酸 钾 氧 化 96%的 BOD, 去 除 86%的 氨 氮 和 75%的 磷 ,PH5.5 时 , 原 水 浊 度 为 28 度 ( 沉 后 余 浊 ) 条 件 下 , 30mg/L 的 高 铁 酸 钾 , 可将 水 中 三 氯 乙 烯 去 除 85.6%, 萘 的 去 除 率 达 100%, 高 铁 酸 钾 良 好 的 絮 凝 作用 , 表 现 在 水 中 与 污 染 物 作 用 的 过 程 中 , 经 过 一 系 列 反 应 , 由 六 价 降 至 三 价 ,带 有 不 同 电 荷 的 中 间 态 如 :
39、Fe( )/Fe( )等 , 并 逐 步 被 还 原 成 具 有 絮 凝 作用 的 Fe( )。 在 印 染 、 制 革 、 印 刷 、 造 纸 、 制 药 、 石 油 工 业 、 石 化 工 业 等 均具 有 较 好 应 用 潜 力 。 该 产 品 在 水 体 净 化 中 的 独 特 效 果 是 同 时 发 挥 氧 化 、 吸 附 、絮 凝 、 沉 淀 、 灭 菌 、 消 毒 、 脱 色 、 除 臭 的 协 同 作 用 , 并 不 产 生 任 何 有 毒 、 有害 的 物 质 。 用 多 功 能 的 复 合 药 剂 强 化 与 拓 宽 现 行 常 规 给 水 处 理 工 艺 的 净 水 效能
40、 , 可 以 不 改 变 现 有 工 艺 流 程 , 不 增 加 大 的 附 属 设 施 ,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饮 用水 消 毒 技 术 , 具 有 广 阔 的 研 究 开 发 前 景 , 并 可 能 成 为 消 毒 技 术 研 究 的 一 个 主要 方 向 。 3、 高 铁 酸 钾 用 于 鱼 塘 水 产 养 殖 类 水 处 理 K2FeO4 可 增 加 水 体 的 溶 氧 量 对 水 体 中 氨 氮 、 亚 硝 酸 盐 、 水 藻 类 具 有 良 好的 去 除 效 果 , 用 于 清 除 水 中 富 里 酸 、 悬 浮 物 , 淡 水 中 富 营 养 现 象 。 水 体 灭 菌
41、、消 毒 、 净 化 效 果 独 特 。 4. 高 铁 酸 钾 用 于 海 洋 防 污 治 理 有 关 资 料 报 导 , K2FeO4 在 海 洋 环 境 净 化 方 面 的 应 用 , 以 K2FeO4 和 过氧 化 物 混 合 使 用 , 作 为 无 毒 无 害 化 的 海 洋 防 污 剂 , 当 他 们 的 质 量 分 别 在210-8 和 310-7 时 , 几 乎 显 示 出 100%的 防 污 效 果 , 其 良 好 的 协 同 功 能大 大 优 于 单 独 使 用 的 效 果 , 可 用 于 近 海 养 殖 场 及 近 海 环 境 的 净 化 。 5、 高 铁 酸 钾 用 于
42、游 泳 池 水 的 再 生 使 用 由 于 K2FeO4 对 水 体 净 化 的 优 越 性 能 , 可 将 其 应 用 到 游 泳 池 水 的 循 环 再生 使 用 , 它 不 仅 消 毒 杀 菌 , 去 除 人 体 带 入 的 污 物 和 悬 浮 固 体 , 并 对 人 体 无 任何 伤 害 与 刺 激 , 安 全 无 异 味 , 投 加 方 便 , 因 此 以 它 取 代 氯 气 用 于 游 泳 池 水 的消 毒 净 化 再 生 使 用 , 是 非 常 合 适 的 。 6. 高 铁 酸 钾 用 于 放 射 性 废 水 的 治 理 和 用 于 去 除 砷 、 氰 离 子 K2FeO4 在
43、处 理 放 射 性 废 水 时 有 优 良 的 性 能 , 以 高 铁 酸 钾 处 理 含 镅 、 钚 废水 , 在 PH 值 为 11.512 时 , 可 将 总 射 线 从 3.0106Pci/L 降 至3.0103Pci/L 以 下 (1Pci=1012ci) .在 美 国 能 源 部 对 放 射 性 废 水 的 治 理 中 ,用 K2FeO4 以 二 步 处 理 过 程 将 总 射 线 从 37000Pci/L 降 到 40 Pci/L。 实际 应 用 证 明 , 高 铁 酸 钾 的 性 能 优 于 目 前 流 行 的 放 射 性 废 水 的 治 理 方 法 , 处 理水 浓 度 大
44、大 低 于 排 放 标 准 。 高 铁 酸 钾 和 其 他 除 砷 原 料 相 比 , 具 有 简 便 、 效 果 好 、 产 生 污 泥 量 少 , 无二 次 污 染 等 优 点 , 对 于 高 砷 饮 用 水 , 只 要 高 铁 酸 钾 投 量 与 原 水 砷 浓 度 达 到15: 1 以 上 , 处 理 后 的 水 样 中 砷 残 留 量 都 可 以 达 到 国 家 饮 用 水 卫 生 标 准0.05mg/L 的 要 求 。 K2FeO4 对 氰 离 子 CN-有 很 好 的 去 除 效 果 。 当 水 溶 液 中 的 CN-质 量 浓 度为 10mg/L 时 , 用 K2FeO475m
45、g/L 和 167mg/L 进 行 除 CN 处 理 , 在 PH 为 11.2接 触 10mg 可 去 除 大 部 分 的 CN-, 其 残 余 浓 度 为 0.082mg/L 0.062mg/L 去除 率 可 达 到 99.18%99.38%以 上 。 显 示 使 用 本 产 品 在 含 氰 废 水 治 理 中 具 有良 好 的 应 用 效 果 。 7、 高 铁 酸 钾 应 用 的 广 泛 性 K2FeO4 在 水 处 理 中 由 于 功 能 独 特 , 其 应 用 研 究 继 续 深 入 。 而 潜 在 的 用 途包 括 在 化 学 工 业 中 利 用 其 强 氧 化 性 能 , 能 够
46、 氧 化 磺 酸 、 亚 硝 酸 盐 、 亚 铁 氰 化物 和 其 他 无 机 物 , 造 氧 化 淀 粉 用 于 纸 张 表 面 施 胶 及 纺 织 品 的 精 整 。 冶 炼 锌 时用 于 除 锰 、 锑 和 砷 。 在 烟 草 工 业 中 用 于 过 滤 嘴 的 制 造 ( 可 氧 化 尼 古 丁 变 为 香韵 之 味 ) 。 K2FeO4 在 电 子 与 国 防 工 业 中 潜 在 的 应 用 不 断 扩 展 , 如 : 高 铁 酸 钾 “纳米 电 池 ”是 储 能 密 度 大 、 体 积 小 、 重 量 轻 、 寿 命 长 、 高 电 压 、 高 容 量 的 新 型无 污 染 化 学
47、 电 源 。 功 率 及 放 电 电 流 是 普 通 电 池 的 310 倍 。 据 有 关 资 料记 载 的 报 导 , 可 用 其 制 成 高 效 消 毒 净 化 剂 , 使 军 队 在 作 战 条 件 下 饮 用 水 消 毒灭 菌 , 处 理 一 些 放 射 性 核 污 染 的 水 , 使 其 放 射 微 粒 可 通 过 高 铁 酸 钾 的 高 效 絮凝 作 用 而 除 去 , 水 质 达 到 饮 用 级 。 实 验 发 现 , 它 具 有 除 有 机 物 , 强 化 去 除 水中 藻 类 , 强 化 助 凝 控 制 剩 余 铝 以 及 去 除 水 中 重 金 属 等 多 种 功 能 。
48、 编 辑 本 段 制 备 或 来 源可 由 氯 气 与 氢 氧 化 钠 反 应 生 成 饱 和 次 氯 酸 钠 浓 碱 液 , 再 用 硝 酸 铁 氧 化 ,经 氢 氧 化 钾 溶 解 而 得 。 也 可 电 解 三 氯 化 铁 和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后 , 再 与 氢 氧 化 钾反 应 制 得 。 由 于 目 前 制 备 工 艺 还 不 成 熟 , 至 今 高 铁 酸 钾 在 市 场 上 几 乎 没 有 , 在 实 验室 制 备 的 流 程 如 下 : 湿 法 :1.准 备 一 个 研 钵 2.加 入 次 氯 酸 钠 溶 液 3.加 入 固 体 NaOH 直 至 不 再 溶 解 , 冷 却 4.加 入 适 量 三 氯 化 铁 或 硝 酸 铁 固 体 , 用 力 研 磨 至 紫 红 色 5.用 砂 芯 漏 斗 抽 滤 6.加 入 适 量 饱 和 KOH 溶 液 7.抽 滤 干 法 :( 必 须 在 开 阔 空 地 实 验 , 一 定 要 佩 戴 护 具 , 反 应 开 始 前 离 开 ,否 则 有 被炸 死 的 危 险 ! ! !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