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考试简答题完整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26891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3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考试简答题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考试简答题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考试简答题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考试简答题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考试简答题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导论简答题1何谓贸易体系?它有几种类型?各说明什么问题?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它有总贸易体(又称一般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两种类型。总贸易体系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而专门贸易体系则以货物通过关境或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说明的是不同的问题。前者说明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后者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2. 什么是对外贸易额?什么是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的。

2、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为剔除价格变动对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的影响,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往往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年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称为对外贸易量。3. 何谓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贸易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

3、或入超;当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4何谓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系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可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前者系出口值对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后者系进口值对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即进出口商品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懒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的地位越重要,对外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

4、就越大。第二章 国际分工(习题)一、简答题1 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14(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2.二战后,国际分工给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带来哪些变化?(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2)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3)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3.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P17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

5、基人之 ,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说(又称地域分工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分工的利益在于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每个人专门从事于一种物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斯密进一步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将其资源投人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即成本绝对低的产品的生产,而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将使各国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同时增加一国的财富总量。4简述大卫. 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

6、主要内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5比较“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的异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

7、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比较成本说” ,认为国家参与分工应遵循“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即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两个理论都主张进行国际分工,实现自由贸易。6.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是什么?P22(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

8、、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7何为里昂惕夫之谜?P27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人产出法,分析了美国 200 种商品,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出口商品,而美国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商品。按赫克歇尔一俄林学说要素禀赋论的观点,美国属于资本充裕的国家,也是劳动力相对少的国家。因此,美国应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的分析竟然得出了与俄林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对赫克歇尔一俄林学说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提出了疑问,对此应如何解释便成了难题,故称里昂惕夫之谜。二、计算题1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10000

9、 亿美元,商品进口贸易额为 600 亿美元,出口贸易额为400 亿美元,问:1.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多少?2.该国的出口依存度是多少?3.该国的进口依存度是多少?1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102该国的出口依存度为 63该国的进口依存度为 4%2 甲乙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 1000 亿美元和 2000 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分别为 200亿美元和 400 亿美元。问:哪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甲乙两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相同的(20) 。三、论述题1试述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P14(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

10、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但应注意的一点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自然条件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现实性。(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上层建筑一般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一国政府既可以通过制定自由贸易政策,宣扬自由贸易学说促进国际分工,也可以通过制定保护

11、贸易政策,闭关锁国,阻碍国际分工的发展。2 论述二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特点:P13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二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之间的分工。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与发展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二战前,在工业国间的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各国不同工业部门间的分工。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

12、更细的部门,越来越多的次部门跨越国界,形成国际间的部门内部分工。(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工业国、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战后的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某些工业产品的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出现了高精尖工业与一般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5)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分工日趋加强。3.试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价。(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斯密“绝对成本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成本差异

13、进行,即一国生产并出口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成本绝对低的商品。李嘉图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每个国家不必生产各种商品,也不必只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才能获得利益,而是应该本着两优取其最优,两劣择其次劣的原则,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2)对比较成本说的评价: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的作用,它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世界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认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自然永恒的现象;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范畴及规律有历

14、史相对性。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其理论是建立在九个前提条件(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坚持劳动价值论,以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并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运输费用;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收入分配没有变化;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它排除了经济发展、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动态因素对比较成本产生的影响,把多变的经济抽象为静态的、凝固的状态。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

15、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条件等因素不是国际分工形成的根本和唯一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条件等对国际分工有重要的影响。比较成本说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李嘉图把国际贸易中价值决定的问题转化为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以交换价值来取代价值正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不完善的具体表现。3 试述赫克歇克俄林学说的主要内容,并做简要评价。赫克歇尔俄林学说”即要素禀赋学说有三个主要结论:(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3)国际贸

16、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赫克歇尔一俄林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价格的国际绝对差。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当两国间的价格差别大于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时,则从价格较低的国家输出商品到价格较高的国家是有利的。(2) 成本的国际绝对差。俄林认为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来自成本国际绝对差。所以,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3)不同的成本比例。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是在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4)相同的成本比例。俄林认为,如果两国的成本比例

17、是相同的,则两国间只能发生暂时的贸易关系。(5)生产诸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俄林认为是因为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在每一国,商品的成本比例反映了它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关系,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不同就产生了成本比例的不同。(6)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求比例。各国在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是不相同的,即各国所拥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际贸易就建立在各个国家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寡不同介格的高低不同的基础上。另外,即使生产诸要素的供给比例是相同的,对这些生产要素不同的需求也会产生生产诸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基础。(7)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俄林认为各个

18、国家价格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比较利益,同时这也就构成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8)俄林还认为国际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使生产达不到理想结果,但是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少流动性的不足,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家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对赫克歇尔一俄林学说的评价:(1) 在各国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赫克歇尔俄林学说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从系统上更为完整、全面。(2) 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各国对外贸易竞争中,劳动、土地、资本、技术要素的结合所起的重要作用。(3)赫克歇尔一俄林学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19、4)忽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技术革新、技术进步可以改变要成本和比例,从而改变比较成本。(5)赫克歇尔一俄林学说理论只能用来解释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按照他的理论,国际贸易应该发在要素禀赋不同、需求格局相异的工业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间;但当代贸易实际特点却恰恰相反。(6)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认为只要实行自由贸易,国际间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脱离了实际,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中的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和不平等性。4. 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20、)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分工,其中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迄今为止出现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不断地改善工艺技术、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随之发生变革。(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历史上,英国最早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其成为“世界工厂” ,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继英国之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相继完成,生产力迅速发展,与英国一道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与支配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来的殖民地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后,努力发展民族经济,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一

21、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它们过去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已在逐步改善。(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经济类型的国家都加入到国际分工行列,国际分工已把各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性的分工。随着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形式从“垂直型”向“水平型”和“混合型”过渡,出现了多类型、多层次的分工形式。(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工业制成品、高精尖产品不断增多,中间产品、技术贸易大量出现,服务贸易也出现在国际分工中。第三章 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习题)一、 简答题1 什么是国际价值?P37答:商品的

22、国际价值是在该商品的世界各国的国别价值基础上形成的,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其价值量是世界劳动平均单位决定的,即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该种商品所需的特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商品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异同?答: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它的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而在量上则是不同的。质的同一性:二者都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决定的,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因而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量的差别性:商品的国别价值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在世界经济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3、的。在表现形式上,商品的国别价值是以该国货币表示的;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3 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P38答: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劳动生产率。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动,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国际价值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商品国际价值量的大小成反比关系。(2)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劳动越多,强度就越大,单位时

24、间内凝结的人类劳动也就越多,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成正比。 (3)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一般有如下三种情况:若绝大多数商品是在各国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国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的,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此时,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基本致;若国际市场上某类商品中国别价值高的商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则该商品的国际价值就由高的国别价值来调节;若国际市场上国别价值低的商品占相当大的比重,则该商品的国际价值就由低的国别价值来调节。4 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答: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市场上有三种竞争,一种是卖主叫竞销,一种是买主间竞购,第

25、三种是买主与卖主之间的竞争。这三种竞争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三种,即卖主的供给与买主的需求之间的竞争。一般来说,若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供应会使价格产生下降的压力,而供给减少则会使价格上涨;若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会使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则会使价格下降。市场上某种商品某时刻的价格就是当时的供给与需求达到的一种均衡,按照这一均衡点上确定的价格,卖方愿意供给的数量恰好等于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5 简述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因素。P41(1) 垄断。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方法。如瓜分销售市场,占领原料产地等;二是间接方法。如限制商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限制开采新矿,阻碍建立新工厂等。(2)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

26、济呈周期性发展,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恢复四个阶段。在恢复和繁荣阶段,生产逐步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需求也逐步增加,价格一般是上涨趋势;而在衰退和萧条阶段,生产下降,工人失业,人们的购买力降低,于是有效需求减少,而存货却越来越多,造成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商品价格是下降趋势。(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各国政府为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而采取诸如出口补贴、进出口管制、外汇管制等政策都会对国际市场的供给或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4)商品质量与包装。商品质量及包装会对该商品的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商品的价格。(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如付款条件、运输条件、销售季节

27、、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都会对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商品价格。(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和投机等。自然灾害、政治动乱的发生会对商品的供应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使供应严重短缺,造成价格大幅上涨。投机活动则会造成一定时间内供应或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对价格发生影响。6 简述世界封闭市场价格的形式(1) 调拨价格。即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购销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价格,它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2)垄断价格。它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国际垄断价格有两种,一种是卖方垄断价格,一种

28、是买方垄断价格。 (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二次大战后,成立了许多区域性的经济贸易集团。在这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形成了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如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中的农产品共同价格。(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国际商品协定通常采用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等方法来稳定商品价格。当有关商品价格降到最低价格以下时,就减少出口或动用缓冲基金收购商品;当市场价格超过最高价格时,则扩大出口或抛售缓冲库存。7 什么是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答:所谓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就是在世界的平均技术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耗费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 什么是国际市场价

29、格?什么是国际生产价格?答:国际市场价格是指通过世界范围的竞争而形成的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国际生产价格是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各国的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它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9 国际市场价格有哪几类?P42答: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按其形成条件及变化特征以下几类:(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它指的是在不受垄断及国家力量干预的情况下,由独立经营的买卖双方通过公开竞争而形成的基本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供求状况的价格。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所发表的统计中,把美国谷物交易所的小麦价格、玉米(阿根廷)的英国到岸价格、大米(泰国)的曼谷离岸价格,咖啡的纽约港交货价格等 36 种初级产

30、品的价格列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它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调拨价格,即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在跨国公司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购销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价格。垄断价格,即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有卖方垄断价格和买方垄断价格两种形式。在两种垄断价格下,均可取得垄断超额利润。垄断组织在国际市场上采用垄断价格是有条件的。垄断价格的上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同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品的需求量,下限取决于生产费用加

31、国际垄断组织所在国的平均利润。由于垄断并不排除竞争,故垄断价格也有一个客观规定的界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二战后,成立了许多区域性的经济贸易集团。在这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形成了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中的共同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商品协定通常采用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等办法来稳定商品价格。当有关商品价格降到最低价格以下时,就减少出口,或用缓冲基金收购商品;当市价超过最高价格时,则扩大出口或抛售缓冲存货。10 什么是贸易条件?有哪些形式?含义是什么?答: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有以下几种

32、形式:(1)净贸易条件)它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它反映一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对该国进口能力产生的影响。其计算方法是:N=(PxPm)100%N 代表净贸易条件Px 代表出口价格指数Pm 代表进口价格指数(2)收入贸易条件(1)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了出口规模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计算方法是:I=(PxPm)QxI 代表收入贸易条件Qx 代表出口数量指数(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S)这是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对一国进口能力的影响。计算公式为:S=(PxPm)Zx S 代表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 代表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4)双项因素贸

33、易条件(D)这个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D=(PxPm).(Zx/Zm)100%D 代表双项因素贸易条件Zm 代表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11 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加国贸易量的关系?答: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式与参加国际贸易国家的贸易量有密切关系。(1)如果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是在大致相同的正常的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出来的,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2) 假定投到国际市场的该商品的总量不变,然而在较坏条件下生产

34、的商品的国别价值,不能由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来平衡,导致在比较坏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无论同中间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相比,还是同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相比,都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么,国际价值就由在较坏条件下生产而出口的大量商品来调节。(3) 假定在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甚至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相比也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时,国际价值就由在较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12 垄断组织控制世界市场价格采取了哪些办法?P41(1)直接的方法:瓜分销售市场,规定国内市场的商品销售额,规定出口份额,减产;降低商品价格,使竞争者破产,然

35、后夺取这些市场并规定这些商品的垄断价格;用夺取原料产地的方法垄断原料市场;开采原料并按垄断价格出售原料,获取国家订货,并按垄断价格出售这些订货;直接调整价格,即规定一定的价格,低于这一价格便不出售商品;跨国公司内部采用调拨价格,公司内部相互约定出口,采购商品和劳务所规定的价格。(2)间接的方法:限制商品生产额和出口额,限制开采矿产和妨碍新厂的建立;在市场上收买“过多”商品并出口“剩余”产品等。13 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答:李嘉图认为:在一国国内,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至于商品的国际价值,李嘉图只是提出了一个由比较成本所决定的比价范围。约翰穆勒则进一步指出在这个比价范

36、围内,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由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决定的。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否有利,应视贸易双方彼此对另一国出口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而定。14 什么是提供曲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相互需求曲线又称提供曲线,它是用来表示在各种贸易条件或交换比价下,一国愿意为进口一定数量商品而提供的本国商品的数量。因而提供曲线可以看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合,也就是说它既反映该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也反映在不同交换比价下该国愿意提供的本国生产产品的数量,它表明出口产品将随着相对价格的上升而将会有所增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表明进口产品的数量将随着相对价格

37、的降低而有所增加。提供曲线证明了贸易条件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率,本国分享的贸易利益就越大,反之,则相反。计算题1。假定某国以 1980 年为基期是 100,1990 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10,计算净贸易条件为多少?并对结果进行说明?1.N=(PxPm)100=(95110)x100=86.36结果表明 1990 年与 1980 年相比该国贸易条件恶化,也就说一国在原有的出口规模下,进口能力下降。2假定某国以 1980 年为基期是 100,1990 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10,且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从 1980 年的 100提高到 1990 年的 12

38、0,在该情况下,计算该国 1990 年的收入贸易条件,并对结果进行说明。I=(Px/Pm)Qx(95/100)120=103.63结果表明该国尽管净贸易条件恶化了,但由于出口量的上升,不仅能够抵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变化的不利,而且提高了该国的进口能力,也就是收入贸易条件好转了。3假定某国以 1980 年为基期是 100,1990 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10。该国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由 1980 年的 100提高到 1990 年的 130,计算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并对结果进行说明。S=(Px/Pm)Zx=(95/100)130112.27结果表明从 1980 年到 19

39、90 年间,尽管净贸易条件恶化,但此期间由于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仅弥补了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且使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好转。说明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在贸易条件改善中的主要作用。4假定某国以 1980 年为基期是 100,1990 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10,1990 年该国的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由 1980 年的 100提高到 130,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由 1980 年的 100提高到 1990 年的 105,计算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并对结果进行说明。D=(Px/Pm)(Zx/Zm)100(95/100)(130/105)100106.92结果表明如果出口商品劳动生产

40、率指数在同期内高于进口商品劳动力指数,则双项囚素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注:公式中 N 代表净贸易条件;S 代表单项因素贸易条件,D 代表双向因素贸易条件;I 代表收入贸易条件;Px 代表出口价格指数;Pm 代表进口价格指数;Qx 代表出口数量指数。论述题:1.为什么说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波动并不违反价值规律?马克思认为按照价值规律,国际价值是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但在国际市场上,商品按国际生产价格进行交换,而不是按国际价值进行交换;但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从整个世界来看,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

41、额是相等的,因而世界商品的价值总额也与世界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相同。也就是说,从整个世界来看,商品仍然是按价值进行交换的。另外,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商品的国际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国际价值的变动。国际价值中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而国际价值中剩余价值部分的变动则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并进而导致平均利润的变化。因此,国际价值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动都会引起国际生产价格的相应变动,而且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另外,虽然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依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但这并不是说每一次国际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都必须与国际生产价格一致,因为竞争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往往会导致其

42、间的偏离,但价格的波动又会改变商品的供需,使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生产价格趋于一致。思路:(1)国际价值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商品按国际生产价格进行交换-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2)平均利润总额(价格里的不变因素)=剩余价值总额(价值里的不变因素):商品仍然是按价值进行交换(3)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国际生产价格变动取决于国际价值的变动)(4)国际价值中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国际价值中剩余价值部分的变动则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习题)一、 简答题第一节:对外贸易的概述1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P55答:

4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1 保护本国的市场;2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3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 积累资本或资金;5 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2.对外贸易政策所包含的基本因素是什么?P55答:基本因素包括:1 政策主体。指政策行为者,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指各国政府。2 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指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3 政策目标。指政策制定的依据。4 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所涵盖的方面和内容。5 政策手段。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取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如关税、非关税等。3.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P56 答: (

44、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了促进原始资本主义积累,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重金属)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货币积累,以英国实行得最为彻底。(2)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世界经济进入了商品资本国际化的阶段;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一些最发达的国家,如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德国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3)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19 世纪末到二战前),由于垄断加强,资本输出占据统治地位。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市场问题急剧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超保护

45、贸易政策。(4)二次战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走上政治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新生的社会上义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也实行了国家统治下的贸易保护主义。(5)70 年代中期以后,兴起厂新贸易保护主义,80 年代中期后又出现了管理贸易政策。第二节: 重商主义4.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是什么?P58答: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威廉斯塔福。其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货币一金银是一国财富的象征,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因而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应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人,最好是不输入,只有这样,一国才能迅速地增加货币,实现

46、财富的积累,为保留货币,该理论同时主张禁止货币出口。5.托马斯孟的贸易观点是什么?P59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孟认为增加英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从每年的进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人量。他反对早期重商主义者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他把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只有输出货物,才能输入更多的货币。为了保证有利的贸易差额,孟主张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制品的进口,反对英国居民消费英国能够生产的外国产品。他还主张发展加工工业,发展转口贸易。6.简要评价重商主义。P61答:重商

47、主义的政策和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但它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而它们的经济理论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指出:“现代经济的真正科学,是在理论考察由流通过程过渡到生产过程时开始的” 。第三节:自由贸易7.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64答: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完成于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其理论要点如下:(1)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可以带来下列利益: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专心生产其最有利和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提高各国资源的

48、配置效率。(2)扩大国民真实收入。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长生产部门,生产要素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东西,实质上提高了国真实收入。(3)自由贸易可以反对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8.简要评价自由贸易理论。P65(1)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2)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3)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

49、消极影响。研究的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易的决定性影响。第四节:保护贸易9. 李斯特对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作了哪些批评?P73李斯特对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如下批评。(1) “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增强。(2)批评古典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3)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他认为,国家在必要时得限制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以保持其经济利益。10.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P73(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李斯特提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增强。批评古典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