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复习一、常用仪器1 可加热的仪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主要有 、 、 、 和等;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 、 、 、 等;不可以加热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 、 、 、 等。2 计量仪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的计量仪器主要有:称量仪器 、精确 g;容量仪器有 ,精确到 mL、 ,精确到 mL、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等;测温仪器有 。其中零刻度线在上的是 ,无零刻度线但相当于零刻线在下的有 ,零刻度线在左边的有托盘天平的 ,零刻度线在中间的有托盘天平的 。3 用于物质分离的仪器用于固、液不相溶的混合物的分离仪器是 (组成过滤器),用于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仪器有
2、 ,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仪器有 ,用于除杂和干燥的仪器有 和 。4 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存放液体用 瓶;存放固体药品用 ; 药品必须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 、 药品必须存密闭保存;氢氟酸用 瓶盛放;盛放 、 、 等药品的试剂瓶用 塞子;盛放 、 、 等药品的试剂瓶用 塞子; 选用原则:根据状态选口径,根据稳定性选颜色,根据酸、碱性和腐蚀性选瓶塞。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装配1 洗涤(1)冲洗法: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使容器口朝 ,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如果是试管,则应 。(2)刷洗法: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
3、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选择合适的 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3)药剂洗涤法:对于用水洗不掉的污物,弄清楚污迹的成分及形成过程,再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如:玻璃器皿里如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及 MnO2等物质,可以用 清洗(必要时可加热)。附有油脂的仪器,用 清洗;粘附有硫磺的仪器,用 或 溶解后除去。粘附有 I2的仪器,用 溶解清除。(4)洗净标准: 。2 装配一般原则: ,拆卸则相反。(1)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孔:玻璃管的插入端要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切不可 ,以免玻璃管折断伤手。玻璃管和管连接:玻璃管端用水润湿后
4、,稍用力即可插入橡皮管。烧瓶口(或试管口)塞橡皮塞:左手握烧瓶颈,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瓶口,塞进部分约相当于橡皮塞高度的二分之一。(2)气密性检查: ,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 ,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 ,把手拿开,过一会儿,可看到水沿导管上升,形成 ,说明装置不漏气。(3)铁架台的使用:需要加热的实验,应该先把 放在铁架台上,估计焰的高度并固定 ,再放 ,最后用铁夹固定烧瓶颈。(二)常用药品的存放和取用1.存放:大多数化学试剂都有腐蚀性或毒性,平时都应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或具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有特殊的保存方法。(1)易补氧化而变质的试剂:活泼金属
5、K、Ca、Na 等遇 O2和 H2O 都会剧烈反应而变质,一般保存在煤油里,以 ,Li 的密度 煤油,所以要用 封存;(2)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吸水、潮解、水解)而变质的试剂,如NaOH、石灰水、漂白粉、碱石灰、无水 CaCl2、电石、水玻璃、P 2O5、Na 2O2等应密封保存;石灰水现用现配;浓硫酸易吸水,应密封;各种试纸一般也应密封保存。(3)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 HNO3、AgNO 3、AgBr、AgI、H 2O2、新制氯水等,一般应放于 色试剂瓶中或用 纸包裹,于冷暗处密封保存。(4)易燃或易爆试剂:如白磷,少量保存在 中,大量则应保存于 。切割小块白磷应在 中。红磷
6、、硫磺、镁粉等应远离火种,远离氧化剂,置于阴凉处。易燃、易爆挥发性有机物、强氧化剂(如 NH4NO3、KClO 3),不能混合存放。2.取用(1)药品的取用量:药品的取用量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量。如无规定,固体以能遮住试管底部为准,液体取 mL,指示剂一般取 滴。(2)固体药品: 固体用镊子夹取, 或 物质用 取用;向试管里装粉末,应用 取少量药品,伸入 放的试管中 2/3 处,然后将试管 。如果试管直径较小,可将固体粉末倒入对折的纸槽,送入平放的试管底部。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将试管 ,用 夹块状固体,使其 。(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少量液体时,可用 吸取;有时用 蘸取。取用一定体积
7、的液体时,可以用 或 。取用较多液体时,可以直接倾倒:取下瓶盖 放在桌面上,标签向 倾倒液体,倒完后,两容器口靠一下,(防止瓶口残留液体流到瓶的外壁和腐蚀标签), , 。(三)溶液的配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计算:根据要求计算出所需溶质及溶剂的质量,若是液体则要换算成体积。(2)称量或量取:固体用天平称量,液体用量筒。(3)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浓度。练习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夹取。取药品时,应先将瓶塞取下, 放在桌上。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 ,以备下次使用。2、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下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
8、果。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2)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桌上: 。(3)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 。3、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些仪器,请按要求填空:a b c d e f g h i j k l按要求填写上述仪器的名称:可直接用于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是_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作较大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 4、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空气中的气体(% ) 78 21 0.03 0.07 0.9呼出的气体(%) 7
9、8 16 4 1.1 0.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的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第一网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1.2. 根据 判断 CO2 含量不同3. 根据 判断 O2 含量不同4. 根据 判断 H2O 含量不同5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6如图制取
10、氧气(1)写出仪器名称 a b c d e 。(2)指出装置中的错误(3)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氧气已收满?(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氧气已收满?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填字母)8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 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 “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
11、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理由:(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方法 现象 结论验证鳔内含 O2验证鳔内含 CO2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 4 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I 纸花变红 纸花不变色 (2)该同学进行的 I、II 两项实验,说明什么?(3)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
12、表达式: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 CO2 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 CO2 气体产生。(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3)查阅资料: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水+ 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4)实验:操作步骤 简 答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 中放入绿色植物A 装置的作用是 B 装置的作用是 C 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往 A 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A
13、 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为_ D 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_ (5)结论与讨论: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和 。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 二是 10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1)电解一段时间后,A、 B 两管水位均有下降,其中 管水位下降较快,其原因是 。(2)A、B 两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为 、 。111911 年,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 粒子( 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9,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 ,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
14、)有一小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有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2)大多数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3)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12.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有下列实验步骤:加热; 通入一氧化碳。请用上述实验步骤的标号填空,实验开始时,应先 ,然后_。(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说明有_生成,B 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_ ,说明有_ _生成。(3)装置 A 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装置 B 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 C 的目的是_。(4)反应结束,应先_,待冷却后_。13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
15、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为探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图5 甲装置实验,过近一个月观察,发现 B 中铜丝生锈,而 A、C 中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小林同学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接触。 新 课 标第 一网试回答:(1)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2)你认为参与铜生锈的物质还可能有 ,(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用图中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发现,D 中铜丝基本无变化。由此可认为:铜在 条件下难于生锈,故参与铜生锈的物质有 。14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打开分液漏斗
16、的活塞,他会看到:(1)实验 1 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实验 2 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理由是 15已知:2KClO 3MnO22KCl+3O2,若用 KClO3和 MnO2充分加热后得到的残余固体来配置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KCl 溶液(二氧化锰难溶解于水) ,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蒸发 称量 过滤 溶解 装瓶并贴上标签 计算(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某些操作可重复使用) 。本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细口瓶和量筒外还有 、 、 、 。(2)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的试剂瓶(见右图)标签上标明相应信息。植物油蒸馏水干燥空气A B C甲蒸馏水空气足量 NaOH 溶液 D NaOH 溶液乙图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