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的认识与学习摘要 学习知识看似十分抽象不可捉摸,学习到的知识又不知是否有其用武之地,这些问题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和不解。从哪里学,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样三个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相信学习知识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会更加明确,有利于我们终身发展学习。关键字 同化 知识 迁移引言 如何学习知识这个问题伴随着学生学校学习十多年。每当进入新学校老师就会重申这个问题,而每个老师的解释都会因为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回答都是围绕着三个重要的话题,什么是知识,如何学习知识,如何运用知识。鉴于此,本文主要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正文 1.什么是知
2、识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由知识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经验。但是这样的知识是不是百分百正确,答案当然是:不是。个人的亲身经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不排除偶然因素,所以如果要推广到大环境中还需要检验,也就是外部效度的问题。他人,或者说大多数人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如若说大多数人都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就认为这是正确的,那么,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之争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由此可见,知识的另一个来源:书本。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工具:教科书,也叫课本,这之中蕴含了千百年来古人或者是近现代人
3、智慧的结晶。这里面的成果可以是千年前老子的无为而治,也会有华罗庚呕心沥血演算检验的结果,至于 1+1=2 这个问题虽然课本上没有,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渠道窥探一般。杂志,特别是社会科学杂志,集中出版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于不满足书本的学生可谓是活水源头。报刊、电视、网络虽然也是一个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这些信息量大而杂需要我们学生仔细甄别,避免被信息污染。知识也会因为它的各种属性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按获得的方式可以划分为直接和间接知识;按反应深度可以划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等等。但是M.J.Earl 根据知识的不同层次将知识划分为三个层次:科学、判断、经验。其中,科学包括公理、理论和程序,是一
4、种普遍被接受的知识。判断是指政策规则、机会参数和启示。而经验则是交易数据、历史数据以及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数据。很明显,这样的知识是基于管理学的背景做出的分类,这说明知识的分类是可以再多个层次、维度上分类的,没有特别僵硬的规则,但是必须要在全局中进行划分体现出逻辑框架。比如广义的知识被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为三亚类,即除了上述两类,还从程序性知识中分化出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称作策略性知识。2.如何学习知识经验主义学派出身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认为学习技能的唯一方法就是领悟和练习。这么说虽然显得有些狭隘,但是也的确是揭露的知识学习的一个途径。领悟即理解,如何理解是从学习这个问题里分化出
5、来的亚问题。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 S-R 公式,提出了 S-(AT)-R 公式,一定的刺激被个体同化于认知结构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也说明了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和顺应实现的。如何同化呢?同化是指学习者将外在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则是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发生冲突,而引发院内有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微观上来讲,知识的学习收到客观因素诸如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指导的影响;主观上受个体本身的知识经验背景、个体自身的水平能力影响。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指导者一定要组织好学习材料,
6、选择合适的教材、课堂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至于使学生感到疲惫。作为学生自己,也要充满信心,培养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不懂就要问,理解为主,记忆也很重要。若是年龄较小,则多重复、多练习,逻辑思维较强的初高中学生则可以重视理解记忆,培养自主性学习,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3.如何运用知识运用知识在小学时代接触最多的是应用题,在大学也会碰见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如数学建模。应用题是一个介于纯课堂学习和生活运用之间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同化学到的纯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实际运用的能力。知识的迁移也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将在一个领域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另一种学习上。是否能够启动迁移会受到现实情境与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影响,类似于记忆提取,且相似性越高,能够调动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率越高。参考文献1. 方建都.知识的分类与企业知识的学习 .20052. 彭述初.建构主义理论评介 .20093. 苏力.知识的分类.19974. 陆春平.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20125.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