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3张ppt).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00903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3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3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3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3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73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016届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湘潭凤凰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汤桂君,考纲导航,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鉴赏表达技巧一般从四方面切入:,构思立意,表达技巧鉴赏之一,修辞手法鉴赏,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的表达效果。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1这首诗运用

2、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答题步骤,设问方式,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分析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通感,、顶真,、互文,9、排比,10、对偶,1、反复,2、设问,3、反问,1、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它的主要

3、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表达了对兰溪山水的喜爱之情。,本指“一江 ”,水,运用

4、比喻修辞,把水比作离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之多,?,参考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 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

5、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

6、同工之妙。 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2、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

7、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彩云间”用夸张的

8、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从鉴赏诗歌使用修辞手法和表达诗人感情角度命题。诗的前两句以夸张手法写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雄伟壮丽,鲜明突兀,热爱与痛苦之情跃然纸上。参考答案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9、。“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信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4(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

10、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解析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这两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则需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凸显出秋夜的寂静。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诗歌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

11、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5、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传情,但传情含蓄,使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运用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

12、遥被人知半日羞。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从鉴赏修辞手法命题。分析诗句可以看出: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这里没有直接说出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恋”之情,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参考答案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隐语,含蓄巧妙地表露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恋,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11.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

13、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用事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 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表现往日扬州的繁华景象,是虚写。明朝望乡处,应见

14、陇头梅。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辨别修辞手法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手法,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山水映衬,精美绝伦,突出作者对月下洞庭山水的喜爱之情。,【赏析】,规范答题,步骤一:判定手法,步骤二:举例分析,步骤三:指出手法的效果,表达技巧鉴赏之二,表达方式鉴赏

15、,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1. 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 方式,有什么作用?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答题步骤,设问方式,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直接抒

16、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托物言志,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南园(其五) 李 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马诗(其五) 李 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首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请加以鉴赏。解析南园一诗,语言直白,读后便可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是直接抒情。而马诗则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

17、器,形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答:南园是直抒胸臆,“男儿何不带吴钩”等语言直白,较为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情;马诗通篇对比,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抒情委婉,耐人寻味。,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例2(2013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

18、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xng: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解析“怎样借景抒情”要求考生通过情景之间的相似性来分析词人在诗歌中表达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考生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和角度,如本词上片由听觉到视觉,由远及近。考生就可以感知到作者是因声而望景,由景再生情。其次是情景之间的相似性,如水阔云低暗示了心情的黯淡,燕子远去和人千里又极为相似,落落的梨花又恰是

19、孤寂无依的词人的真实写照。,参考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之景,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3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解析 “触景伤情”,即由景生情。“丛菊两开”指诗人离开成都已经两

20、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飘零。这些都是眼前景。“他日泪”指悲情从他日就已产生;“故园心”指思念故乡之情。最后一联的“捣衣声”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参考答案说这两联是“触景伤情”,有道理。这里的“丛菊”“孤舟”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泪”“故园心”这些郁积之情。“捣衣声”这个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4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

21、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解析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5托物言志

22、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例5(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chung li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的诗风著称,此诗犹

23、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描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

24、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是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请从“有动有静”的角度加以鉴赏。参考答案乌云翻滚、大雨倾盆,水花四溅、狂风席卷,动感十足;远处的山峦、雨过天晴后风平浪静的西湖湖面,静美如画。动静结合,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2虚实结合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

25、、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春风十里”,实景是“尽荠麦青青”,通过描写昔盛更显出今衰。,例7(2013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3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

26、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解析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像,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或回忆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写虚。,参考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春蚕食叶响回廊” “春蚕”三句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明年”两句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美好祝愿。,3细节

27、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例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咏 岩 桂 朱熹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注木末:指荷花。篱边:指菊花。试简要赏析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解析诗

28、题“咏岩桂”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岩桂的赞美,表达自己对崇高人格的追求。两个细节描写,意在表明诗人对岩桂的仰慕和赞美,故而攀援、叹息。指出细节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即可。,参考答案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的追求。,4正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29、。,例9(2014天津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2分)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歌从侧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参考答案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间接描写。桃花独自飘零,无人欣赏。花瓣随水漂流,花香涧水,下游之人,洗手之后,暗香浮动于手。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5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

30、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例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田家 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回答。解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充满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达艺术。回答本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的提示语,自然就会联想到白描的手法。,参考答案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

31、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表达技巧鉴赏之三,表现手法鉴赏,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 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正衬,反衬,用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5、用典,(一)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

32、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二)衬托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

33、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三)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四)渲染 渲染是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

34、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着力描写。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五)用典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

35、用了冯唐的典故;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后庭花这一歌曲名也是运用典故的范例。,表达技巧鉴赏之四,构思立意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铺垫、抑扬等。,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 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设问方式,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阐述

36、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构思立意,、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5、抑扬,(一)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大酺酺p 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大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 王夫之称赞此诗的第三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你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传神的。,大酺 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

37、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王夫之称赞此诗的第三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你说说这两句诗是如何传神的。解析本诗第三联中“柳叶”一句,透过片片树叶来显示春色,柳芽舒展是小景,从小景细致、具体的描写中透露了春的消息,写出了春回大地的大景象,从而用春回大地这个大景象暗寓了皇恩浩荡如春风这个大主题。参考答案颈联借景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意,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既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了皇恩浩荡如春风。,(二)卒章显志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

38、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马嵬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的最后一联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析 本诗采用倒叙的手法。首联写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颔联和颈联写马嵬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点明题旨,也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尾联两句包含着强烈的对比意味,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还不如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有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从句式上看,尾联又是一个反问句,让读者从问中思

39、索。参考答案 诗的最后一联,有点明题旨的作用。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贵为天子这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民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警示后人要吸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三)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例3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

40、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四)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可分为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照应题目,引起“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注木樨x:桂花。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直恁nn:竟然如此。,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照应题目,点出“回忆”;写出少年的豪爽旷达;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回忆(

41、铺垫)。,(五)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42、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首先分析诗句,先写花的可爱,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巧”,丰富了全词的意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的寓意,很耐人寻味。接着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用“道是天公果惜花”来表现作者的不满之情。前句的“道是”句是扬,后句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参考答案欲扬先抑。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

43、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反馈 总 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技巧的运用这一技巧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温馨提醒,表达技巧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过分水岭 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 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

44、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过分水岭 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 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拟人(1分) 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

45、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2(2015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 唐 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讲行赏析。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3( 2015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睛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