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生物学教学论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应用性的理论科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学科 2、任务:研究生物学的教学问题,发展生物学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有关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如:分析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等) 。 二、学习生物学教学论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有助于生命科学素质的培养 3、提高生物教学能力三、1999 年 5月,教育部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1年 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 2003年 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
2、生物课程标准 。 四、生物学教学方面的主要变化: 1.教学由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由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新课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3.教学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4.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五、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1九年义务教育生物课程目标(见课程P45)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目标(见课程P79) 3生物学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把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和行动的综合表现。 六、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指学习者,即学生。 2行为内容:由行为动
3、词和对象组成。行为动向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3、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表现行为。 4、行为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七、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 2、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4、知识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5、学生认知水平和具体情况八、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九、教学过程 1、含义: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 2、构成要素:十
4、、教学过程的实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控制的过程。1.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3.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十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 (一)生物学科的特性:1、特殊性 2、实验性 3、广泛性 4、现代性 (二)中学生物学的教学过程 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重视学生进行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3、学会科学思维、掌握生物学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生物概念 内涵: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 外延: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 4、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三维
5、教学目标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5、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十二、学习的定义: 有机体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及行为的变化 十三、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学说试误学习理论 准备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练习律: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练习次数有关 效果律: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reward)还是惩罚(punishment)有关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1)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2)引起条件学习的基本机制学习
6、得律、泛化和分析 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 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能唤起反应 分化(辨别):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 (三)华生的刺激反应学说 (1)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2)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四)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应激性反应:机体由于刺激而被动引发的反应 操作性反应:机体自身主动发生的反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学习顿悟说 顿悟:在头脑中突然形成的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事物各组成要素的完形(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强调学
7、习过程 强调直觉思维 强调内在动机 强调信息提取 (三)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论 同化:原有知识固定或归属新知识 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 (四)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从属于发展 (2)学习是一种能动构建的过程 十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六个阶段) 1、动机阶段:引起学生进行、维持学习活动,并导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和兴趣等,通过导入实现。 2、感知和观察阶段:通过感觉器官、知觉器官感知和观察从而获取信息的阶段,是信息输入阶段。 3、理解阶段: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阶段。 4、巩固和记忆阶段: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将经过头脑
8、加工后获得的学习储存或保持在大脑中的过程,知识巩固的过程离不开记忆。通过练习、复习加强巩固。 5、应用阶段:将经过加工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的阶段,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应用可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对学习进行调整。 6、想象和创造:学习过程的升华,需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加工。十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十六、教学方法的种类:根据信息载体不同分类: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谈话法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直观手段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
9、十七、讲授法的优缺点及要求: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方法 1.2 优缺点 优点缺点 1.3 要求: 严密科学性,高度的思想性 注重系统性和条理性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深入浅出,难易得当 激发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 语言要有感染力 2、问题法:老师设计好问题,在适当时提出,检查和了解学生掌握 2.1 方式 提问: 目的:获取反馈信息 过程:引入阶段 陈述阶段 介入阶段 评价阶段 设问:老师提出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自问自答的一种问题方式。 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 反问: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并不从正面直接回答,而是抓住问题关键,反过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的
10、问题方式。追问: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针对答案中的问题或不足,从正面或反面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十八、探究式教学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十九、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目标: 概念: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究的体验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会分享与交流合作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综合运用 二十、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目标 教学内
11、容的要求 教学媒体 学生实际水平 学校环境和设备二十一、直观教学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的生物、标本等直接的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以及展示挂图、模型等间接的直观教具,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二十二、生物学直观手段的类型及其作用 (一)直观手段的类型: 直接直观:活体和实物、标本、生物学实验、人为环境 间接直观:挂图、模型黑板画、幻灯片、教学电影、录象、课件等 语言文字直观:(用语言文字描述、唤起学生对以往经验的回忆)语言、板书(二)各种直观手段的作用及优缺点: 1、活体(或实物) 作用:使学生直接观察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大小、颜色
12、、生活习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优点:形象逼真,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1)受时间、空间限制 (2)有些活体在课堂上不易控制 2、标本 作用:(1)真实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但不能把动态特征反映出来。 (2)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在自然界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 (3)能使学生观察到平时见不到的生物或现象。 优点:(1)不受时间 、空间限制,便于观察。 (2)可长时间陈列和反复使用。 不足:不能将动态特征反映出来。 二十三、对挂图的基本要求 (1)没有科学性错误。 (2)尽量用彩色绘图,使其形象化,有立体感。 (3)符合教材要求,突出教学重点。 (4)挂图比例、大小要适中,线条要鲜
13、明。 (5)布局、设计合理,有美感。 二十四、演示挂图的方法和要求: (1)演示要及时 (2)交代清图的大小、方位、比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用教鞭指图,点、线、面准确。 (4)挂图要挂起,不能用手拿或用身体遮挡。 (5)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分析、思考。 二十五、模型的使用方法: (1)交代清大小、比例、方位等。 (2)指示部位要准确。 (3)引导学生观察。二十六、1、板书的类型 主板:主要用于书写教学内容的“精华” 付板:主要用于补充、说明2、书写板书的要求: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语言科学、准确 条理清晰,布局合理书写规范、流畅、示范性强 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3、板书的形式: 提纲式:突
14、出重点,便于把握结构层次、理解记忆 表格式:具归类、比较、总结等功能 总分式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 图示式板书:形象、直观 发展式板书:帮助理解、记忆 二十七、选择直观教学手段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4)直观手段的作用、特点及优点 2、原则:形式为内容服务 少而精的原则 系统化原则 二十八、直观性教学的意义1、使学生形象、生动、正确地感知生物和生命现象 2、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5、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 二十
15、九、教学设计的意义、目的1、教学设计: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2、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其基本前提是: (1)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2)教学设计必须用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将有利于学习者个人的发展 三十、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 (1)教授者的分析 (2)学习者的分析 (3)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方法教学难点: 难以直接观察的生物体结构材料和关系比较庞杂的综合性知识 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比较相似而容易混淆的内容(4)教学目标的制定: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分
16、析学生的特征:A、知识、能力基础 B、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 C、心理特征和班级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分类陈述教学目标 (5)设计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设计到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导入方式: 问题导入,以疑为始 故事导入,以趣为主 悬念导入,矛盾当头实验导入,启发要求 情境导入,轻松接受 经验导入,生动有趣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及方法手段 各知识点间衔接和过渡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检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观察、课堂提问、练习、测验 结束方式(6)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种类(传递教学信息工具): 传统媒体:语言、文字、粉笔、黑板、教具现代电子媒体选择标准: 服务于教学的
17、整体目标要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出发点根据媒体的基本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三十一、上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 A、适合性 B、全面性内容正确:科学性:1、内容正确 2、重点、难点突出 3、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4、注重知识系统化思想性:知识教学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相结合方法恰当:以启发式为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组织严密:1、教与学密切配合 2、结构紧凑 3、科学分配时间教学效果显著:1、达到教学目标 2、实现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统一 3、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三十二、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的指标体系(1)教学准备(15%) (2)教学内容(25%) (3)教学方法(25%) (4)教师素养(1
18、5%) (5)教育效果(20%)三十三、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从教学角度划分: 演示实验 学生独立实验 课外实验三十四、学生实验的基本环节组织教学 指导性谈话 学生实验操作 检查实验效果 整理实验用具,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三十五、考试题型(type of item)分类:试题(根据评分方法):主观性试题: 自由应答性(论述题、实验题、分析计算题)部分限制性(简答题、填空题、识图作答、绘图)客观性试题:1、选择题 2、是非题 3、匹配题 三十六、成绩评定与分析 (1)成绩的评定(2)分析处理: 分数分析:平均分,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卷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内容)信度、效果、难度、区分度(分析的
19、指标)1信度:衡量试题可靠程度的指标,即试题反映出被测试者不受偶然因素影响的稳定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考试环境、考生状况、题量大小、评分标准、试题区分度 最高值 1.0:完全反映考生稳定水平 一般要求:0.9 2 效度:衡量试题有效程度的指标,即试题对所要考察内容进行真实反映的情况。影响效度的因素:1、答题说明是否明确 2、试题的难易程度 3、试题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3难度: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单选题)通过率 P= R(答对人数 / N(全体考生人数)(其它题型 ) P= x(均分)/ x(满分)P的最适范围:0.40.7 0.5 为最好 4区分度:试题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等区分程度的指标, 鉴别指数 D=PHPL PH分数最高 27%的通过率 PL分数最低 27%的通过率 区分度 D的评价标准: D0.4 极佳的试题 D= 0.4 适当的试题 D:0.300.39 尚可的试题,可能需要稍加改进 。 D:0.200.29 不佳的试题,必须加以改进或废弃。 D0.19 极差的试题,应废弃三十七、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1)生物学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2)生物学教育应用研究 三十八、生物学教育研究的方法步骤(五大步骤)(1)选定研究课题 (2)查阅有关文献(3)制定研究方案(4)搜集整理资料(5)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