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二 应用 Excel 计算描述统计指标利用 Excel 可以计算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综合指标。一、相对指标的计算现以下表的数据资料为例,利用 Excel 对分配数列进行相对指标的计算(要求: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表 1 20042005 年北京市人口总数及生产总值资料指标 2004 年 2005 年年平均常住人口(万人) 1492.7 1538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060.3 6886.3第一产业 93.4 95.5第二产业 1853.6 2026.5第三产业 4113.3 4764.3利用 Excel 计算各种相对指标,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
2、,编制计算工作表。根据资料可以计算的相对指标有各产业比重指标、比例指标、人均产值强度指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等。计算工作表样式如图表 所示。第二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在 B7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4/B3”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7 单元格。第三步,计算第二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在 B8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5/B3”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8 单元格。第四步,计算第三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在 B9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6/B3”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9 单元格。第五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
3、之比。在 B10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比例相对指标的公式“=B4/B5”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10 单元格。第六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在 B11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比例相对指标的公式“=B4/B6”,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11 单元格。第七步,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在 B12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公式“=B3/B2”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12 单元格。第八步,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 C13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动态相对指标的公式“=(C3-B3 )/B3”.第九步,调整表格数据小数位数及边框线。计算结果如下:二、平均指标的计算现以下表的数据资料为例,说明如何利用 Exc
4、el 进行绝对娄分配数列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要求:分别用职工人数和职工人数比重作权数,计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表 某企业职工工资数据资料按月份工资分组 职工人数(人) 组中值(元)各组工资总额(元)750 以下 10 650 6500750950 25 850 212509501150 50 1050 5250011501350 70 1250 8750013501550 35 1450 5075015501750 20 1650 330001750 以上 10 1850 18500合计 220 270000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计算工作表。在初如数据表格的右面,增加四更,分别为“组中值”
5、 、“工资总额” 、 “职工比重”和“变量与比重之积” 。计算工作表如图表所示。第二步,计算组中值。 “750 以下”组的组中值用公式“=MEDIAN(550,750)”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其他各组可以在上一组的组中值之上加上组距即可,如“750950”一组的计算公式为“MEDIAN(550,750)+(950-750)” 。实际应用时可口算,更方便。第三步,计算各组工资总额。以组中值乘以职工人数求得各组工资总额。因此,只要在 D2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B2”,确认后,向下填充到 D8 单元格中,就完成了计算。在 D9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D2:D8) ”计算合计数。第四步,
6、计算职工比重。职工比重是各组职工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只要在 E2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B$9 ”,确认后,向下填充到 E9 单元格,就完成计算。最后,将单元格的格式设计为百分比样式 ,并调整到两位小数。第五步,计算变量与比重之积。即以职工比重为权数,计算各组职工月工资的组中值与权数之积。因此,只要在 F2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E2 ”,确认后,向下填充到 F8 单元格,在 F9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F2:F8)”计算合计数,就完成了计算。计算结果如图表 所示。三、变异指标的计算1、全距与平均差的计算现根据下表的资料,利用 Excel 计算全距和平均差。表 A、
7、B 两个班组工人的日产量资料A 组 B 组工人日产量(件) 离差离差绝对值工人日产量(件) 离差 离差绝对值50 -20 20 60 -10 1060 -10 10 65 -5 570 0 0 70 0 080 10 10 75 5 590 20 20 80 10 10合计 0 60 合计 0 30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工人日产量数据表。将数据填入表格,并在数据行下边加三行,分别为“全距” 、 “平均数” 、 “平均差” 。数据表如图表 所示。第二步,计算各组全距。在 B7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B2:B6)-MIN(B2:B6)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7 单元格,计算出各组的全距
8、。第三步,利用 AVERAGE 计算各组平均日产量。在 B8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2:B6)”,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C8 单元格,计算出各组的平均日产量。第四步,利用 AVEDEV 计算各组平均差。在 B9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DEV(B2:B6)”,确认后填充到 C9 单元格,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差。第五步,适当调整小数点和边框线,完成全部操作。计算结果如图所示。2、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的计算假定某农场播种的小麦有两种不同的品种,分别在五个田块上试种,其产量如表所示。表 两种小麦数据资料小麦一号 小麦二号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亩) 每亩产量(千克/ 亩) 田块面积(亩) 每亩
9、产量(千克/ 亩)1 11 950 9 5502 9 900 13 6803 10 1100 15 9804 8 1050 13 7205 12 1000 10 1050合计 50 60 要求:1、分别计算两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2、计算两种小麦的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3、如果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确定哪个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宜于推广。利用 Excel 计算所要求的指标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相关指标的计算工作表.将数据填入表格,并在数据行下边加三行,分别为”平均产量”、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在数据列右边加两列,分别为“小麦一号说明了产量”、 “小麦二号总产量” 。计算表如图所
10、示。第二步,计算两个小麦品种的总产量。在 F3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3*G3” ,确认后向下填充到 F7;在 G3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3*E3” ,确认后向下填充到 G7。在 F8 单元格中输入“=SUM(F3 :F7)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G8,计算出两种小麦的总产量。第三步,计算两种小麦的平均亩产。在 F9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F8/B8” ;在 G9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G8/D8” ,计算出两种小麦的平均亩产。第四步,计算小麦一号的标准差。在 F10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标准差的公式:“=SQRT(POWER(C3,2)*B3+POWER (C4,2) *B4+POWER(C5,2)
11、*B5+POWER(C6,2)*b6+POWER(C7 ,2)*B7)/B8-POWER(F9,2) ) ”,计算出小麦一号的标准差。第五步,计算小麦二号的标准差。在 G10 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标准差的公式:“=SQRT(POWER(E3,2)*D3+POWER(E4,2) *D4+POWER(E5,2)*D5+POWER(E6,2)*D6+POWER(E7,2)*D7)/D8-POWER (G9,2) ) ”,计算出小麦二号的标准差。第六步,计算两种小麦的标志变异系数。在 F11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F10/F9” ,确认后向右填充到 G11 单元格,即可计算出标志变异指标。第七步,调整小数位数及边框,完成全部操作。计算结果见图从上面的计算结果看,小麦一号的每亩产量略高于小麦二号,小麦一号的标志变异系数双比小麦二号小,说明小麦一号每亩产量较高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