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写结合:记叙文结构 1000 字记叙文结构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 ,又说“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有些作者只注意遣词造句,而不注意谋篇布局。于是他们的文章不是有分析而无综合,就是有伏笔而无照应。因之疏漏百出,不是松散,就是混乱。不是布局,就像驱乌合之众去作战一样,只能失败:即或有成功的,那也是偶然的。如何解决结构问题?途径有二:训练思路的条理性,掌握行文的章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着眼于文章的局部。思路要有条理。记叙类文章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食物发展顺序去顺叙,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注意设置悬念,先
2、抑后扬,伏笔照应等,使行文跌宕起伏多姿,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运用双线并进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传统的写法。行文要有章法。精心写好开头。 (引用名言名句,巧用诗文显诗意等都是常用技巧)精心打造结尾。 (可以照应开头,结构圆和;可以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可以抒发情怀,余味无穷;可以蕴含哲理,发人深省。 ) 这里要特别说过渡问题。记叙文往往是叙事写人的,而之所以叙事写人都是“为情而造文”的(所谓有感而发,有别于常遭贬斥的“为文而造情” ) 。因此,常见结构模式不外乎“一事一悟” 、 “多事一悟” (从几件事中提炼出共同的主题) 、 “一事多悟” (对事情的内涵进行多向,深度挖
3、掘)几种。因而, “一事”的演绎过程, “多事”的衔接技巧都关乎过渡。文章哪些地方需要过渡? 内容的转换出需要过渡。表达方式的变换出需要过渡,如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议转抒情等。叙述方式的变换出需要过渡。如由倒叙转顺叙,由顺叙转插叙,往往靠过渡来实现。 怎样过渡呢?过渡的方法最常见的是一个小巧的语段,进行上下文勾连。写到这里,我自然地想起吴伯萧先生的散文名篇猎户 。该文结构堪称经典!它围绕着“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豹英雄董坤”这条线索,为我们塑造了猎户群像。在引出对尚二叔的回忆时,作者如此过渡:“我想:董坤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在介绍” “百中”老人时,作者如此过渡:“咱们先绕道去望
4、望百中老人吧。 ”而董坤在千呼万唤中终于登场:“这时候倒真巧了,我们在林牧场木栅栏门跟前,顶头遇到一位彪形大汉。 ”真是大家手笔!最后简略说说分段问题,因为这也是结构的应有之义。就阅卷老师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六段为宜。记叙文当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分,但过程部分适宜按进程分成二至三段。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切记:从外在形式上看,开头部分太长的结构,主体部分驳杂且不加切分的三段式结构,一段到底的结构,频频分段的结构都不是理想的结构。1.完整事件式完整叙述描写一个事件或一个故事,这是最传统的结构方式。好奇心 (2009 年江苏满分作文)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
5、一步时,阳光碎了。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我觉得她不是。 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也许正是因为这,我的好奇心才会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嗖嗖?地长了出来。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
6、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阳光透过窗射进来,我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我不再好奇她会怎样走下楼梯,还是思考怎样去弥补我的好奇犯下的错误。 于是,我飞快地朝她走去。她正努力着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她怎样努力都没有用。这时,我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
7、地对她微笑,她便也微笑着将手递给我。于是,我就这样扶着她走下了楼梯。虽然,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却从她手心的温度中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温暖。这温暖慢慢地将我融化,将我的好奇心融成了一颗有爱、有温暖的心。走出教学楼,她微笑着对我说:?谢谢。再见。?接着便向路边的垃圾筒走去,她小心翼翼地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筒,然后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校门。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她头顶上的隐形的光环温暖了我的心。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心中的角落,用她给我的充满爱的心温暖自己。 评析:见多了粗糙的叙述,俗套的描写,读到这样的开头:
8、? 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我禁不住陡然一惊,我预感到:好文章要来了!果然,每一处描写,都是那样细腻,真切,每一处心理的变化都是那样的自然,动人,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得起咀嚼,品味。请特别注意文中关于阳光的描写,在阳光的映衬下,文中的许多描写,都成了诗,成了画,成了美的精灵!(高朝俊)说明:这种结构方式除非你有十分的把握,否则,我们不推荐使用。为什么呢?因为全文只写一件事,甚至一个场景,需要你做到这样几点:1.这个故事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要有高潮,矛盾冲突较为外在和尖锐。2.在写作时,能熟练使用各种描写手法,环境 肖像 动作 心理 语言驾驭自如。情境能给人身临
9、其境之感。3.人物形象非常饱满,精彩细腻。所以没有较好地语言操控能力,是很难写好这样的文章的。如果你真的想写这样形式的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建议:千万不要“一根筋” ,用叙述的方式一讲到底,一定要“讲”一会,停一下, “写”一会。此处的“讲”是指叙述,此处的“写”是指描写。另外,写一段故事,马上另起一段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再接着写。还有就是,不断用景物描写来烘托。2.片段组合式 片段组合式:围绕人物或者选择一个中心,选择几个精当的描写片段来体现,每个片段前面或者后面分别点题,最后一定要汇总升华,使前面的内容拧成一根绳。 “片段组合式”是随着话题作文流行起来的一种创新文体。其结构模式一般如下:开头点
10、题定向,领起下文。主体分承,扇形铺陈,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结尾呼应前文,点明题旨。“片段组合式”何以能一体风行呢?原因有三:构思便捷-考场情境下心里紧张,思路容易堵塞。而片段组合式作文只须扣紧立意,析分话题,或横向并列,或纵向延伸,从平时的积累中调取,组织几个片段,构思比较便捷。结构明晰-考场作文阅卷时间短,需要老师一瞥之下就能读懂你的行文思路,所以结构不能混乱,也不宜繁复,以明晰为上。片段组合式作文整体布局总分总,主体部分三到四个片段,结构富于建筑美感,匀称明晰,阅卷老师只须数秒就可以把握全文脉络。主体充实-与有些“银样蜡枪头” ,首位辞藻繁丽,主体单薄空洞的“包装式”作文相
11、比,片段组合式作文更注重主体部分的写作,它的着力点在片段,追求片段的内容充实,细节精彩。常见的“片段组合”有一下几种模式:并列片段组合父亲很土,却很快乐父亲总说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很可怜,不会玩,不会乐,不像他们那会儿,一身土却快乐幸福得不得了。 ?题记父亲是地地道道从陕北长大的,虽说进城当国家干部也十几年了,可父亲仍乐意并保持着在农村时的思维方式,在儿时的思维方式:避开尘杂,追求最自然的本质。因而父亲总在家乡饭、农村、农民上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一)父亲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不喜欢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坐在茶楼里品茶,不喜欢扎着领带穿着西装陪人喝酒。父亲说,这样的生活总不是个味儿,其实一点
12、也不快乐。父亲喜欢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欢吃半个拳头大的羊肉萝卜馅饺子,喜欢吃钱钱饭,还要放盐喝稀饭,喜欢吃刚煮好的撒了盐的大土豆,喜欢吃陕北的南瓜子?母亲总说父亲很土不会享受,可父亲说过着农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幸福。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追求的不在于所谓的品质,而在于回忆中的那份快乐幸福! (二)父亲不喜欢坐高级的小轿车,不喜欢整天坐在电脑电视前无休止地娱乐,不喜欢躺在按摩椅上舒适地看报纸,不喜欢扎堆儿没完地闲聊。父亲说,这样的生活看似悠闲,其实并不安闲,谈不上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在周末自己骑上摩托车到郊县的农间地头走一走,爬上小小的土堆,盖着帽子先舒坦地睡个午觉,随后望着无际的麦田安闲地哼上一曲。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有一次,父亲受邀尝到了刚摘下的新鲜柿子,回家乐道了一晚上。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不追求所谓的情调,只聪明地在大自然中汲取快乐幸福!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