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黑非洲的雕刻艺术魅力秦元元(河南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要:非洲有着悠久的传统艺术,其中雕刻艺术在非洲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有着令人称道的神秘魅力。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与制作上,它那夸张、变形与抽象的造型让世人大开眼界,制作的精巧使世人叹服。而面具是最具有非洲特色的木雕之一。在非洲这个版块上,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非洲人的宗教信念给非洲的雕刻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世人如雾里看花,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个永久探讨的课题。关键词:非洲雕刻;艺术特点;面具;宗教理念非洲,在人的印象中似乎就是黑色的。黑色,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指非洲人的肤色。然而对于那些对非洲一
2、知半解的人来说,这黑色似乎更多的表示了黑暗之色炎热荒芜的非洲大陆,时时充斥着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和饥饿、贫穷、瘟疫、战乱,夹杂着蒙昧、野蛮、落后、悲惨、邪恶和虚无一切等消极的认识成见似乎都与这块特殊的大陆有着不解之缘,以致人们说起非洲,往往更多的是恐惧,而少有向往。非洲是遥远的,非洲是不可知的。可是只要我们稍稍走近非洲,就会立刻发现,这块神秘神奇的大陆,其实与其他任何大陆一样,也是美丽的,而且更加充满自然的神韵无论是这里的人,这里的动物,还是这里别具一格的风情,尤其是这里的艺术。二十世纪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这样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和非洲,而西方根本没有艺术可言。 ( 可见非洲艺术
3、对世界艺术的重要影响。而非洲雕刻艺术的价值,在欧美早就被肯定。现代艺术大师如前面说的毕加索、梵高、高更、马蒂斯等作品的灵感均受到非洲雕刻的启迪,英国、德国、瑞典、日本都建立了“非洲艺术馆” ,中国也举行非洲文化年,北京和上海都举行过非洲木雕展览会。非洲雕刻的奇特的思想、粗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被世界各国艺术家与收藏家所赞美,称为“黑色文化” 。 (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 ,雕刻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处古代雕刻艺术品的发掘与出现 ,给社会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和研究 ,为人类发展史提供新的资料。非洲是一个弥漫神秘气息的版块。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它那幽玄与瑰丽、粗犷与妩媚的交融,特别是
4、在雕刻艺术上别具一格,曾激动了多少艺术家的心灵 ,又曾引起他们的美学思考。非洲艺术是一种既不属于东方艺术、也不属于西方艺术系统的,独立存在于世界艺术之林的艺术。这种艺术如其他民族的艺术一样,有其渊源流长的历史。据考古发现,远在公元前 500 年,尼日利亚人民就创造了以陶偶为代表的“诺克”文化;13 世纪,创造了以青铜雕刻为代表的“伊弗文化” ;15 世纪创造了以青铜雕刻为代表的“贝宁”文化。至于现代木雕的历史,由于木质本身不可能保存长久,远古时期艺术家们所创造的木雕作品,今人难以见到了,若想确切得知木雕艺术的历史,实在是件困难的事。在非洲雕刻里 ,作者并不注重去刻划形象外部的逼真酷似 ,而是用
5、整体写意的手法 ,如脸上的两只眼睛无非是随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一种意境 ,似角又像冠 ,缠绕于身躯的似树干藤蔓 ,似链或珠 ,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张力 ,高昂的头 ,则表达一种生命的奋争。这种大写意的手法 ,不求外形的逼真 ,不重细节的刻划 ,局部看 ,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看 ,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命。它既给人一种狞厉的神秘的感觉 ,又在那种自然浑朴、普通平和 ,天真憨稚的神态中 ,使人感到亲切 ,全无神灵那种道貌岸然 ,威严神圣 ,高高在上的令人敬畏感。还在那滑稽可笑的形象中散发出亲
6、切的人间味和民俗味 ,使这种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或多或少正与非洲的世俗化的宗教特点相吻合。有的十分注重表情动态和整体的结合 ,尤其在面部上显得十分精巧。如 1931 年在尼日利亚北部锡矿区的诺克 ,挖掘出了两个赤土陶偶头像 ,表情生动 ,制作精巧。1944 年 ,英国考古学家伯纳德法格在距离诺克约 40 公里处的杰玛 ,又发现了同样的赤陶和头像 ,其制作也十分精巧。此后 ,在尼日利亚中部地区广泛发掘 ,在 3 000 多个矿坑内 ,共出土几百件赤土陶偶 ,故称此为“诺克文化” 。后经放射性炭素测定 ,其年代为公元前 500 年到公元 200 年间。诺克文化的发现 ,使多年来人们总是认为非洲没有什
7、么传统可言的观点和说法发生了改变并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非洲艺术发展的历史 ,并认识到在遥远的古代 ,非洲地区就存在了不起的文化。非洲雕刻艺术中的人像雕刻所展现的的感人艺术魅力,非洲面具所具有的神奇、怪异和玄妙的特色,都是其他民族艺术中不多见的。(在诺克赤陶雕像和头像中 ,可以看到精巧的造型设计和杰出的制作技巧。夸张变形与抽象的手法运用得十分普遍。鼓突而宽大的前额 ,短小而扁平的鼻子 ,厚实的嘴唇 ,三角形状的眼睛 ,这都是非洲黑种人的特征。这些造型表现 ,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些头像的比例竟为全身的 3/4 ,这种夸张手法也是世界所罕见的。当人们谈及非洲雕刻艺术时,一般指的就是木雕,它是现存
8、非洲艺术品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具艺术特色的品类。当人们研究非洲艺术品的艺术特点时,可以说木雕是最具代表性的。常用的木料有楠木、樟木、黄杨、柏木、梨木、桑树根等。木雕讲究刀法 ,巧用木料的纹理、色泽和结构中的意外变化 ,而造成特殊的趣味。 ((367) 由于气候因素 ,木雕不能长期保存 ,一般过了一二百年便要毁坏 ,故保存至今的非洲木雕一般不超过 200 年。从这些木雕的艺术特点看 ,却体现着古代的传统。比如木雕所采用的结构手法与变形手法 ,实可从诺克的赤陶中溯根求源。木雕人像不讲究正确的比例 ,也没有复杂的动作 ,一般是单个的形体 ,而不是多个人物的群像。众所周知 ,非洲艺术深深根植于宗教 ,故
9、这些形体的主体主要表现的是祖先与神灵 ,而祖先是各别的 ,再加上非洲木雕的材料多为独木 ,故只宜于雕刻单个的形体。非洲木雕的造型与形象 ,呈现出罕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是由于各民族、各部落崇奉不同的祖先与神灵 ,也由于他们采用的雕刻技艺源于不同的传统类型。普遍来说 ,木雕的尺寸都较小 ,但头部较大 ,约为身躯的 1/4 至 1/3。如站立的思基西雕像 ,身躯相对细长 ,故有人称此比例为“非洲比例” 。也有的木雕头部较小 ,而身躯粗壮 ,头部和身躯的造型 ,以木块结构的对比手法 ,接近最简单的形体 ,即球体、圆锥体、立方体等。额头高大而宽阔 ,下额一般都很尖 ,发式极富变化 ,互不雷同 ,眼睛
10、、鼻子、耳朵和嘴唇则多种多样。如坐在动物身上的男人的塑像 。一些木雕夸大人的肚脐 ,男女生殖器和女性乳房。这种对性特征的崇拜 ,与原始社会中母系和父系社会有关 ,也对人类生命之源的信奉有关。这一点与我国古代人们的信奉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我国原始彩陶的造型的腹部就曾引起人们对母体的联想 ,即原始人对生育的膜拜。在非洲人眼中 ,母亲是中心 ,是妈妈神保佑了人丁兴旺 ,物产丰富。故在非洲木雕中对女性特征的刻划上主要表现在女性双乳的强调、夸张和变形 ,使其在造型上升华到给人们的印象已仅仅是一种观念。非洲木雕 ,大多注重结构变化 ,强调形体部位的转折 ,每一局部都是一个完整的实体 ,有棱有角 ,坚实饱满
11、,特别是那硬挺优美的线条 ,使它卓然有别于世界其他雕刻。它的单纯、简练、粗犷的艺术特点 ,以及强烈的节奏感 ,都体现着神秘的力量与观念的造型象征 ,产生出一种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非洲人制作木雕的过程中 ,似乎贯穿着一股神灵的力量。因为非洲人相信 ,即使祖先们去世以后 ,他们的精神仍然存在 ,仍在起作用。非洲艺术品种类繁多 ,它们在制作上极为精美 ,无可挑剔 ,这在诺克的赤陶中可得到验证。非洲木雕一般用于宗教仪式 ,而非单纯用于摆设与装饰 ,它们不是一般的人像 ,而是表现神灵的观念。它们似乎能取悦于神灵 ,使大小的神感到满意而依附于这些艺术品上。在制作的时候 ,雕刻家往往在森林里选择树干和树枝
12、,把它砍下并去掉树皮 ,然后拿到一个隐蔽场所 ,远离人们去进行一种所谓单独同神灵接触的创作。在木料尚未干燥 ,便开始用斧 ,刀切削 ,大概是为保全它的灵魂。这样加工的木雕 ,会产生裂纹 ,因而需要涂上橄榄油 ,有的还需要抹上动物血 ,或用烟烤 ,使木雕表面漆黑光滑 ,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有的木雕还镶嵌贝壳、羽毛、动物牙齿和兽皮 ,或涂绘一些颜色。 ((13)面具是非洲木雕的另一种类型。面具在非洲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 ,它一般用于具有重大意义的仪式 ,如:祈雨仪式、播种仪式、收割仪式、狩猎仪式、启蒙仪式、成年仪式等等。尤其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节日仪式。面具用途还在典礼中 ,暂时用自己带上
13、复杂的面具和穿上服装的形象 ,来代替捕捉到的精灵。这种典礼性舞蹈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非洲 ,面具还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舞蹈表演 ,这也许是西方化装舞会的原始形式的来源。对非洲人来说 ,面具艺术是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的。其表现方法都不满足于单纯的写实手法 ,一般是通过变形、夸张加彩等手法 ,来达到更加鲜明和强烈的刺激感染力。非洲面具的夸张变形曾给立体派画家毕卡索以很大的冲击。从现代的审美角度来看 ,变形已成为常识 ,但在古老的时代非洲艺术家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追溯非洲木雕这一传统的渊源 ,它是原始民族的图腾与祖先的偶像。非洲原始民族认为有一个万能之源的神 ,他能使一切生命运转。人们借助宗教祭祀
14、仪式 ,让这些神灵降临到雕塑里面 ,并从它们那里获取神灵的保佑和思想。他们也相信来世 ,认为死不是生命的终结 ,而是生命运转的另一种形式 ,认为死者永远存在于活人中间 ,而木雕正是其祖先灵魂的化身。故木雕的表现形式 ,是极度变形的、夸张的、甚至是抽象的 ,同时也是高度类型化的。美国第斯曼夫人曾恰当地将非洲的艺术归结为“非洲的艺术制作,不是徒供欣赏 ,而是为神灵与王者服务。而其作用 ,非为装饰 ,过去以迄现在 ,都是为社会生存而表达与支持他们的基本精神价值。因此 ,非洲雕刻很少涉及什么运动、态度的起伏 ,而是致力于描述一种永恒的存在。 ”故非洲艺术一般是不以艺术家个人的想象和情感为转移的。这从“
15、诺克文化”中可得到证实。这是若干世纪以来 ,整个非洲生活和存在的结构的体现 ,也是非洲民族基于社会 宗教经验而形成的共同观念的反映。许多非洲的古老神话就是通过面具和木雕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所以这些面具和雕刻又被称之为“非洲式照片” 。 ( 综观非洲雕刻艺术的实质 ,主要在于祈求世人与天际之间的一种交感。而在表现的时候又很接近象征主义的复杂手法。它们之间有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隐含的观念和意图。还是绘画大师毕卡索在概括非洲艺术时的一句话说得好 ,即 “这是真” 。当人们已对东西方艺术司空见惯的情况下能欣赏到黑非洲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会获得另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当然,非洲雕刻艺术的神秘魅力还有待于世
16、人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或许,我们可以从非洲雕刻的艺术中领悟到些什么,它的“矿藏”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参考文献:1 蒋群.走进非洲感受非洲来自非洲木雕的艺术感动J.东南文化, 2000,(8).2 吴蓓.漫话非洲木雕J.外国工艺,1992,(2).3 夏晨.非洲雕刻艺术的魅力J.美术之友,1995,(1).4 周之骐.美术百科大辞典Z.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3.5 缪迅.非洲艺术精品集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6 白目, 周艳琼.人类遥远的影子 非洲艺术三题J.今日民族,2001.(3).非洲黑人文化研究论文:论述黑非洲的雕刻艺术魅力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专业:08 级历史学学号:0811114043姓名:秦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