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前我国的 13 个区域经济规划 1 珠三角经济区2 海峡西岸经济区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4 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5 关中 天水经济区6 辽宁沿海经济带7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1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1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 年 1 月 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珠三角地区五大定位,即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
2、济中心。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优势,现代服务业将得到优先发展,重点包括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到 2020 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 60。2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2009 年 5 月 1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2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 年 6 月 1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并要求,要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4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09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将横琴建设成为四基地一平台,即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和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规划提出,将横琴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实施分线管理的通关创新
4、制度,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支持进行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等。5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 年 6 月 25 日,国新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了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该区域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包括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6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 年 7 月 1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巡视员王树年认为,从规划的战略定位概括,该区域一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二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三要建成具有
5、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四是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地区。装备制造行业、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港口物流业获益明显。7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2009 年 8 月 30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规划提出,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要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3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该规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
6、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该区域与俄、朝港口群和蒙古东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腹地紧密相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陆上通道。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 年 9 月 23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该区域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规划把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作为规划重心,这将带动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加快发展。两横两纵加六圈的空间发展格局成为规划的突出亮点。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 年
7、 12 月 1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加快山东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建设,建设临港产业区,形成北部沿海经济带,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后发优势突出,未利用土地为天津滨海新区总面积的倍多,该经济区成立后,多家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增长。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其发展定位是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该区域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8、促进大湖流域综合开发,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均具有积极意义。11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9 年 12 月 24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要把总体规划实施作为应4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国务院于 2009
9、 年 12 月 31 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到 2020 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务院于 2010 年 1 月 21 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若干意见 。作为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先试区”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必将依托自身优势和政策扶持,成为承接我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该区域将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
10、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品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意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新特区” 。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
11、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 ,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
12、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5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条件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验区,考虑的因素和条件是:地域有代表性。试点地区在全
13、国范围或东、中、西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带动力,能够代表处于不同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内容有典型性试点地区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能代表本地区的普遍性,所确定的改革任务能反映本地区改革发展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对推动全国或一定区域面上的改革具有示范意义。有较强的组织领导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有较为健全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推进机制,能够为试点工作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在一些领域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并已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具备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工作基础。通过试点,能够在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新体制建设提供示
14、范。有相应的发展潜力和承受能力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群众对改革的认识程度深,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高,能正确对待改革成果,社会承受能力比较强。申请现况截止 2007 年 12 月,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 年
15、 9 月 10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方案 ,这是国内第一个启动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圈(群) 。10 月,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也获国务院批复。2010 年 4 月 6 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自 2005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不少地方先后向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申请。到 2007 年年底,全国共有 18 个省区市提出申报 21 个试验区。从申报的时间看,2005 年申报 4 个,2006 年申报 6 个, 2007 年申报 11
16、 个。从分布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申报 11 个,中部地区申报 6个,西部地区申报 4 个,包括:( 1)要求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江苏省苏州市和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广州国家级开发区、辽宁省大连市、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安徽省合肥市、河南省郑州市和开封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广西6北部湾经济区、贵州省安顺市, (2)要求列为国家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江西省赣州市, (3)要求作为发展国际旅游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的海南省三亚市, (4 )要求列入国家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综合配套改革试
17、点的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从总体上看,申请开展试点的地区都紧紧围绕解决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力求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取得了积极进展。八个“新特区”2005 年 6 月批准的上海浦东新区是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试验区着重探讨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希望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结合起来,探索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从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央行二总部设在浦东等具体事件上都有所体现。 2006 年 5 月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探讨的则是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
18、术,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2007 年 6 月批准的重庆和成都(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为了探索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希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2007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又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名称围绕“两型社会”
19、 ,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9 年 5 月初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通过。这个方案提出了深圳“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自主创新领先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粤港澳合作先导区、法制建设模范区,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在中国做具有特色的“新特区” 。201
20、0 年 4 月 6 日批准的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以区域发展、企业重组、科技研发、金融创新四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题率先突破;配套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支撑平台和配套措施。“山西省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称 “试验区” )已是板上钉钉。目前,“试验区“策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并获得国家领导和相关部委的基本认同,获批时间指日可待。 ”4 月 30 日,山西省发改委一位员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 山西太原市府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副调研员贾茂泉认为,大同、阳泉等地煤炭
21、资源已接近枯竭, 转型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山西省显得尤为脆弱。试验区则有助于山西实现转型。“山西的苦日子快要结束了。多年来,山西省承担着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角色,结构性矛盾突出, 已经到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当前, 中国能源重心正在西移,是山西省经济结构转7型的好时机。 ”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李霆说。作为资源型省份代表,山西的发展有很强的规律性。此次经济转型可以为内蒙古、陕西、宁夏等能源省份经济转型提供经验。正如一位前来山西调研的中央高层人士强调:“山西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山西一省的问题,而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 ”根据山西省发改委员透露,山西资源转型“试验区”获
22、批后,将获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财返还、煤层气开采、旧有煤矿用地审批权等方面策优惠。在一系列优惠策之下,山西有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能源经济特区” 。转型发展专项基金:至少 100 亿山西省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山西省将设立转型专项发展基金,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基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转移支付,二是山西省地方府财投入,三是吸引外资和会资金。上述人士称,如果 “试验区”策获批, 国家将按照山西省前三年上缴财的平均数额,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财转移支付。对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收,如增值税等将适当提高山西省府方面的比例。 “预计转移支付金额每年将超过 100 亿元。 ”此外, 山西省将从煤炭可持
23、续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 作为转型发展基金。 “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取之于煤炭, 用之于煤炭, 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用于企业转产和资源城市转型。 ”贾茂泉说。按照山西省府规划,2010 年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规模 86.58 亿元,将有 30的比例用于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综合上述三部分资金来源,转型发展基金就超过 130 亿元。 “作为山西省整体转型发展试验区,100 亿元应该是转型发展的底线。 ”贾茂泉认为。大量转型资金的注入对山西而言,是天大的喜讯。 “山西省资源经济转型时间可能是 20年、30 年或者更长时间,每年都有固定数额的财支持,这对山西的发展非常有
24、利。 ”李霆高兴地说。更多自由裁量权此外, 有山西省发改委人士透露, 在“试验区”方案制定上,山西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国家只对山西省转型试验区进行整体规划,具体项目则由山西省负责审批。 “这就大大增加了山西的自主权力,加快了办事效率, 改善了投资环境,缩短了转型发展项目审批的时间。 ”李霆说。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山西已经有多个转型发展的重大项目正在对接,山西享有“先行先试权” 。8此外, 山西方面希望获得部分土地的审批权。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山西经济发展是一个制约。一方面国家有 18 亿亩的耕地红线,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占用耕地。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矛盾?在山西省上报的“试验区“策中
25、对此也有策诉求。 ”贾茂泉告诉记者。在“试验区”方案中,山西方面建议拥有采煤沉陷区、废弃工矿地、劣质土地的审批权和使用权。通过对上述土地的改良利用,以“土地置换”方式获得建设用地指标。 “这一策使山西在维持现有耕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和灵活利用。 ”贾茂泉说。矿权、气权一体化山西省转型发展瞄准了储存地下的 10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而对于煤层气的开发,首先要解决煤层气和煤炭矿业权重叠问题。当前,我国煤炭探矿权是省、部二元管理体制,煤层气探矿权的管理权则在国土资源部。由于煤层气和煤炭是同一储层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在开发中常出现同一煤田煤层气资源和煤炭资源重复登记。矿权的大面积重叠
26、,造成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相脱节, 而越界勘探开发又引发争议不断。此前,就有多位山西省能源人士建议, 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 矿权与气权一体化建设。如果山西转型发展“试验区”获批,山西煤炭企业将在首先获得煤炭资源开采权的前提下,拥有优先开采煤层气的权利。山西提出的方案是“气随煤走、两权合一” 。即为,采气权与采矿权均为一家企业所有。山西省发改委员称,“试验区”获批后山西将对煤层气登记区块进行清理和重新审核登记。对登记面积过大、时间过长、投入过少、勘探开发进展缓慢的开发企业进行清理,相关区块予以调整、核销和重新审核登记。如果上述策诉求能够得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批复,山西煤层气将得到大的发展。
27、按照山西省府的规划,到 2015 年山西的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供气总量将达到 120 亿立方米。本报 7 月 12 日讯 (记者张临山)今天下午,省政府召开申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题汇报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同讨论研究修改申报框架方案。副省长牛仁亮主持会议并讲话。牛仁亮指出,争取把我省设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省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山西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袁纯清书记、王君省长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吸纳参考各方意见,倒排工期,认真细化,
28、充实完善申报框架方案。要紧紧围绕转型“转什么、往哪里转和怎么转”这一核心主题,进一步明确思路、任务、目标和步骤,积极争取国家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实现具有山西优势的接续产业的多元化,实现我省经济由高度依赖煤炭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向逐渐摆脱高度依赖症的转变,9实现我省的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成立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03/19近日,山西省政府以晋政函200917 号文下发通知,原则同意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上报的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决定在侯马设立山西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
29、套改革试验区。通知要求:1.总体方案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以改革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晋南中部经济区、社会和谐示范区、城乡统筹样板区为目标,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2.山西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侯马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和协调推进工作;3.对省直各部门和临汾市政府、侯马市政府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去年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以晋发改改革字2008422 号文上报山西省政府 总体方案 ,方案主要内容有:第一,设立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意义,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迫切需要和对我省在城乡一体化改革方面探索新途径,形成新思路,构
30、建新体制的示范意义;第二,设立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依据和条件,主要是对试验区的客观条件、工作基础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进行了分析;第三,设立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主要提出了2010 年、 2015 年和 2020 年三个阶段的改革发展目标、五个一体化和五项工作原则;第四,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涵盖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项共 21 条主要任务;第五,侯马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的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编制科学规划、确保取得实效提出了要求。大西安总体规划的目标未来大西安
31、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规划变现实 惠及千百万市民“站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高度,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成为当务之需。 ”在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说,作为西安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西安总体规划制定完成后,将偕同咸阳一起抓好实施,努力使规划的内容变成现实,让西安、咸阳两市的千百万市民共享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成果。 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称,在建设大西安进程中,咸阳和西安一样责无旁贷,将自觉把咸阳的发展
32、放在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进行,和西安一道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自觉服从大西安规划,主动做好城市配套对接。 ”大西安跨越西安、渭南、咸阳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 ,面积 12009 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 1280 平方公里。 按照该设想,咸阳市秦都、渭城以及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都在大西安范围内,其中,咸阳和兴平交界以东的约 95 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未来也将成为大西安的主城区。 2008年 5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
33、隔一年,2009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 2020 年西安建设成为 800 平10方公里、1000 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用 10 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 2020 年,也就是说,还需 10 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到 2020 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 800 万-1000 万人,到规划期末的 2030 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 1329
34、 平方公里,总人口达 1200 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 2020 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 10000 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 10000-12000 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 500 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 100 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 5%-20%。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 100 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 6 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 0.08%,2020 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 200 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
35、西安 2020 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 25%,未来 10 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大西安辐射 8 个大城市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 第一层次 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一纵:包柳铁路线 (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第二层次 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第三层次 大西安规划范围 包括西
36、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 ,涉及用地共 12009 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共 132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200 万人。 第四层次 大西安主城区规划范围 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 1280 平方公里。“大西安”发展将注入“新血液”http:/ 2010 年 07 月 09 日 00:26 三秦都市报本报讯 (记者 赵丽莉)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必须要有发达的产业体系支撑。在“大西安”的建设中,产业将如何布局?会有哪些发展的机遇?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大西安总体规划中指
37、出,西安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壮大五大主导产业,根据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推进“开发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支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从规划中可以看出,在产业布局结构上,按照大西安空间格局,将主城区分为泾渭、沣渭、浐灞、中心、南部 5 大板块 11 个功能区。北部泾渭板块包括泾渭新区、泾渭工业区2 个功能区;西部沣渭板块包括沣渭新区、咸阳城区 2 个功能区;东部浐灞板块包括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 2 个功能区;南部板块包括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安国11家民用航天基地、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3 个功能区;中心
38、板块包括皇城综合商贸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 个功能区。在“大西安”主城区将形成产业片区结构:以优势产业及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为优势,以经济政策为导向,以主城区为核心,逐步形成具有集聚规模的主导产业片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十四个产业功能区。将主城区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在文化产业方面,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以最具影响力的周、秦、汉、唐文化为基础,将厚重的东方文化与众多文化遗产遗迹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聚集区,突显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转变,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彰显华夏文明。对“大西安”的产业规划布局,一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分析说,一个大都市的形成,尤其是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需要更广泛的产业支撑。要实现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目标,西安需要更广泛的产业支撑。在政府主导下,避免产业趋同,形成了高新区和经开区双雄并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曲江、浐灞交相辉映,航空、航天产业在阎良、韦曲两翼齐飞的发展结构,国际港务区作为中国内陆港口等,都会形成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