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中频电疗法,目录,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超音频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 第六节 音乐电疗法 第七节 波动电流疗法,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干扰电疗法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ICT,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电流 应用这种干扰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物理特性,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物理特性,这
2、种深处“内生”的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刺激克服了低频电流不能深入组织内部的缺陷。 交叉处形成的低频脉动电流还存在一个旋转的向量改变,使得变化更为复杂多样兼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干扰电场的形成,干扰电的形成,生理作用,兼有低频与中频的作用特点 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生理作用,50100Hz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渗出物吸收。,生理作用,105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也可以提高平滑肌张力,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内脏功能。,治疗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退、渗出、水
3、肿的吸收。 镇痛。 消肿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以及细胞内担负新陈代谢作用。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促进渗出液、水肿和血肿的吸收。,治疗作用,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调节植物神经与调整内脏 促进骨折愈合。,仪器设备,目前常用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为频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 采用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分为两组,治疗方法,4块大小合适的两组电极,两组不同频率的电极交错放置,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即电流交叉处 根据治疗需要选用不同的差频,每次治疗选用13种差频,每种差频治疗515min,总治疗时间为1530min。,治疗方法,治疗电流的强度一般在50mA以内,治疗剂量分为三级: 感觉阈下 感觉阈
4、感觉阈上 每次203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 骨关节伤病与软组织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肌力低下,肌肉萎缩 其他慢性炎症,适应证与禁忌证,禁忌证 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局部有金属异物、严重心脏病等 。,动态干扰电疗法,使干扰电流的中频电流的波幅被波宽为6s的三角波所调制,发生一个周期为6s的缓慢的低幅度变化,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6s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从而使两组电流的强度在X、Y轴方向上发生节律性变化 此种干扰电治疗称为动态干扰电流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传统的干扰电疗法只能产生二
5、维的效应,而且干扰电场是不变的 动态干扰电电流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机体组织不易产生适应性,并能使深部组织获得更加均匀的作用强度,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范围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时将三路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机体,在体内形成三维的立体干扰场。同时对三路电流进行低频幅度调制,从而获得多部位、不同方向、角度和形状的动态刺激效应。通常治疗时将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叠加交叉输入人体进行治疗。,设备,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使用的是星状电极,每个星状电极上,有排列成三角形的3个小电极,每对星状电极的左右两对小电极的方向是相反的。,设备,每对电极相应方向的3对小电极,分成为3组,每组两个小电极,连接治疗仪的一路输出,3对小电极可同时输出三路电流。,治疗方法,选用大小合适的电极 电极放置的方向 对置法 并置法,治疗方法,根据需要,每次治疗选用12种或3种差频,每种差频治疗510min不等,每次治疗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