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与展望兰州市中医医院 妇产科 周梅琳概 述中医护理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精义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千金方等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之展望中医学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并不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形成了极为系统、缜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与养生保健手段,其属生命科学范畴,独具中国医学特色。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的形成,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但必须以人类求生本能为先导,而中医理论的形成,必脱胎于医疗经验。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理论,则可发现,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哲学思想为依托。“
2、医学经验”与“哲学思想” ,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大支柱。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及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中医护理学基础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及独特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方法三个基本特点,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措施。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
3、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 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 ”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1.黄帝内经2.难经3.伤寒杂病论4.神农本草
4、经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 、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 “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用” 、 “寒因寒用” 、 “通因通用”和“塞因塞用”的反护原则,而且还提出了中医观察病人的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一般护理。伤寒杂病论与中医护理学基础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首创中药灌肠 2.开展心肺复苏术3.发展中药用药法4.完善饮食护理5.舌下含服法脉 经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一书,深入阐明了脉理,将脉、证、护相结合,把脉象归纳为 28种,为中医护理观察病情提供了可靠依据。是此期脉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外科精义首部外科护理专
5、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规定了探视制度 注意情志护理 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做好康复护理 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杨子健尤精妇产科,在其临床实践中,因感其世收生者少精良妙手,而致痛伤难产,产妇无辜殒命,胎儿横遭夭折,乃于其临床经验基础上,参阅前人有关妇产科学说,编著了十产论 。 杨子建的十产论 ,详细记载了横产、碍产、倒产等各种难产及助产法。 十产论除叙明正产外,还较详细地论述了各种难产(异常分娩)的病因、症状和助产方法。书中述 儿科护理,在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病的辩证施护都有独特的创见。 刘昉的幼幼新书 ,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视和
6、护理,对小儿脐风以烧灼脐带预防之法为世界之首创。 侍疾要语情志护理2、 生活护理3、 病情观察4、 投药护理中医护理的现状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 2、中医护理的效果渐渐得到肯定 3、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4、中医护理拥有巨大近 10 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 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健和康复的应用 研究的国际市场。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继续教育的道路。 当前,在中医护理方面, 纲要中则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 2015 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 2 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总之,随着中医事业的振兴,中医护理也得到迅速的发 展,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