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业诊改、课程诊改范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40695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诊改、课程诊改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业诊改、课程诊改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业诊改、课程诊改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业诊改、课程诊改范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业诊改、课程诊改范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附件 1:专业诊改(说专业) 、课程诊改(说课程)参考范例一、专业诊改(说专业)专业诊改以学年度专业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与学校经验数据、标杆学校(国内或省内同类院校同一专业)比对,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寻求突破。说专业主要内容为:(一)说产业说明专业对应的区域产业背景,与区域经济、产业的契合度,在“ 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工业 4.0”等战略背景下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岗位与新要求等。(二)说目标省特色专业、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省优质校建设专业、校级重点专业说本专业三年创新发展目标(20152018 年) 、选择的标杆学校的相同专业的优势或特色;其它专业说十三五规划建设目

2、标。(三)说现状(结合 2016-2017 学年度专业实际运行数据)1.专业社会影响力专业学生数,2016 级学生招生计划完成率、报到率,2016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相关度,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2况。2.专业人才培养与资源建设(1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总课时数,实践课课时比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时比例,A 类、B 类、C 类课程课时比例。(2 )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标准数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3 )教材建设:建设省级及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数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数量、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数量。3.专业教学团队专

3、任教师总数,专任教师的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位结构,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专任教师师资培养情况(挂职锻炼、培训进修等人员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专业团队中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人员、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比例。4.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1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企业捐赠设备值、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生均校内实践场所使用时间。(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接待学生数量、基地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实训时间、顶岗实习参与人数比例、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5.校企合作3(1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的主要企业及合作内容与方式,企业订

4、单学生数及所占比例、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门数、专业平均拥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数。(2 )社会服务:技术服务到款额、科研经费到款额、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四)说诊改重点说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标杆间的差距及解决问题和差距的路径与内容。二、课程诊改(说课程)课程诊改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为主,课程诊改主要内容如下:(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依据本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起到的主要支撑作用或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课程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态度) ,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5、与序化课程如何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更新和序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改革情况。(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的要4求,如何精心设计课程单元,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等。(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点突出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考核,做到“考核方式科学、考核标准客观、考核过程规范、考核结果优秀”。三、具体要求(一)专业诊改由各系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与。1.成立专业诊改

6、团队:各专业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德育名师等组成的专业诊改团队;2.开展专业剖析与自诊:根据学年度专业实际运行数据,开展专业层面的自我剖析与自我诊断,形成专业诊改报告。专业诊改报告文字稿 3000-6000 字,专业诊改报告体例见附件 1,专业诊改报告中要体现专业、课程、校企合作等诊断项目中的主要诊断点(即诊改主要内容,呈现在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中,见附件 2) 。3.树立专业标杆:在全省、全国同类院校中寻找相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标杆,深刻分析标杆学校专业特色与优势,研究确定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实现的路径与建设内容等。4.说专业与学校会诊:在各专业自我诊改基础上,由系部集中组

7、织全体专业负责人说专业(使用 PPT,汇报时间520 分钟) ,并由学校专家组及系部诊改专家对各专业进行会诊。 (评审标准见附件 3) 。5.提交专业诊改报告,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针对会诊反馈,修改完善专业诊改报告;结合专业诊改、课程诊改情况,论证、调整老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并修订、完善新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诊改(说课程)由各系部、专业教研室组织。(1 ) 由教研室组织每门课程进行课程诊改(包含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新专业不进行课程诊改) ,每位教师结合自己所担任课程进行说课,说课汇报材料文字稿不超过 3000 字,汇报时间

8、20 分钟。汇报材料主要通过与最新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岗位规范对接,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改革。专业、课程研究室组建评审团队,对每位教师任教课程进行诊改、评审(评审标准见附件 4) 。诊改内容涵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等诊断项目中的主要诊断点(课程诊改报告体例见附件 5。系部负责人要全程参与并跟踪专业对“说课程”活动的组织。(2 ) 课程团队结合所有任课教师意见,对本门课程形成系统诊改意见,并依此对课程标准、分学期授课计划进行修订。教研室向系部提交审定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诊改报告、课程诊改评审结果。6(3 ) 系部汇总以专业为单位的

9、说课评审结果报教务处,并提交每个专业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诊改报告定稿。说课结果纳入教师常规教学考核。思政课由基础部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逐一诊改,由思政部组织说课活动,并将结果报教务处。公共课程(除思政课外)由教研室按专业大类进行诊改后,形成不同专业大类的教学标准(初稿) ,公共课研究室按专业大类把任课教师分到相关系部,参加相应系部专业层面的说课活动,在听取专业对公共课教学的反馈意见基础上修改课程标准,形成适应各专业需要的公共课课程标准。最后由教研室组织公共课说课活动,并将结果报教务处。教务处2017 年 5 月 9 日7附件 1专业诊改报告(体例)一、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和新背景下(互联网

10、+、中国制造 2025、 “双创”、区域经济需求等)专业定位和发展思路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效果(以专业诊改的主要内容为依据)三、专业建设特色与创新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汇报材料文字稿 3000-6000 字,PPT 课件可适当插入多媒体素材,汇报时间 20 分钟。汇报材料主要通过数据对比汇报,发现特色、找出不足、寻求解决方案。8附件 2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专业诊改主要内容序号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经验数据(以我校 2015-2016 学年平均数据为主)标杆学校和数据(有则填)本专业2016-2017年度数据1 专业在校生人数 人在校生总人数 10895 人(44个专业),专业生均数

11、248人/个2 专业 2016 级学生招生计划完成率 人全校招生计划数 4775(含五年一贯制、3+2 第四年)人(40 个专业招生),专业平均计划招生 119 人/个3 专业实际报到率 % 全校 92.38(4411/4775)4 专业 2017 届毕业生人数 人全校 2017 届毕业生总数3023 人(33 个专业),专业平均毕业生数 92 人/个5 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 人2016 届全校就业总人数 1468人(29 个专业),专业平均就业人数 51 人/个6 2016 届毕业生初次 就业率 % 全校 93.097 本地就业率 % 全校 36.388 省内就业率 % 全校 72.349 毕

12、业生专业相关度 % 全校 86.1010 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 证书比例 % 全校 97.85社会影响力11 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 奖励人数 人全校获奖学生数 497 人(33个专业),专业平均获奖学生 15 人12 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 本校 1:113 公共、专业基础、专 业课时比例 本校 44:25:97;全国示范(骨干)校 20:20:6014 A 类、B 类、C 类课时比例 我校 24:69:72;全国示范(骨干)校 20:60:2015 课程标准数量 个 -16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程数量 个 全校 29 门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设17 校级网络课程数量 个 全校 400 门(实际情况

13、匡算9专业诊改主要内容序号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经验数据(以我校 2015-2016 学年平均数据为主)标杆学校和数据(有则填)本专业2016-2017年度数据(得实 381+通识 9+创业 10) )18引入国际行业标准、国际资源建设的课程数量个 -19 主编/副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数量 部 -20 主编/副主编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数量 部 -21 本年度选用国家规划 教材数量 部 -22 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 教材数量 部 -23 专业专任教师 人全校专任教师总数 538 人(40 个专业),专业平均专任教师数 13 人/个24 其中:专任教师高级 职业资格 人 全校高级职称 175 人(40

14、个专业),专业平均数 4 人/个25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 专任双师素质教师比例91.45%(492/538)26 专业生师比 学生/教 师 全校 7.1427专业团队中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人员、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的比例538:46:359:2128 专业挂职锻炼人数/ 比例 人/% 116/21.56%(116/538)专业教学团队29 专业培训进修人数/ 比例 人/% 522/97%(522/538)30本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06.61 万元(40 个专业),专业平均设备值 345.17 万元/个专业实践教学条件31 本专业生均教学科研 仪器设

15、备值 万元 学生生均 16924.01 元10专业诊改主要内容序号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经验数据(以我校 2015-2016 学年平均数据为主)标杆学校和数据(有则填)本专业2016-2017年度数据32 企业捐赠设备值 万元全校捐赠设备值 493.2 万元(10 个专业),专业平均捐赠设备值 49.32 万元/个33 实训基地数量 个 全校 31234 其中:校外基地 个 全校 28635 校内基地 个 全校 2636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 位数 个/生全校工位总数 8984 个生均工位数 0.825 个/生(8984/10895)37 生均校内实践场所使 用时间 学时/生 471.4 学时/生(

16、5135968/10895)38 本专业校外基地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 人 -39 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实训时间 天 高职院校平均 72 天以上40 顶岗实习参与人数比例 % 95.3(1503/1577)41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 % 平均 88.8042 企业订单学生数及所 占比例 人,%全校订单学生数 1450 人,占全校总学生数的13.31%(1450/10895)43 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 业生比例 % 平均 89.64%4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 程门数 门 256 门45 专业平均拥有校企合 作共同开发教材数 部 4.25 本(170/40)46 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人 -47

17、教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人 -专业校企合作48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万元/人全校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103 万元,人均到款额0.1914 万元/人部分注释:1128 专业生师比=本专业在校生数/校内专任教师人数+(校内兼课教师学时数+校外兼职教师学时数+校外兼课教师学时数)/160。36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指学校校内实践(实习、实训)场所进行实践教学的工位数,即实践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做中学”单元数,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折算的平均水平。46 技术服务到款额:指除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以外,学校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到账总收入,包括纵向科研、横向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术交易等经费。47 科研经费到

18、款额:指通过承担政府部门常设的计划项目等已到账的科研项目经费。48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指学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际到账总收入,包括扶贫专项、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交易、及其他各类政府购买的服务费用。12附件 3专业诊改评审标准系部 专业评委签名:评审维度 评审要点 分值 得分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与参照值之间无差异,得分 20;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低于参照值 20%以内,得分 15;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低于参照值 20%-40%,得分 10;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中的数据低于参照值 40%以上,得分 5。20专业存在的必要性(30 分)专业定位准确,发展

19、思路明确 10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效果(30 分)专业社会影响力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设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上述措施与数据有明确对应关系(用数据说明)30专业建设特色与创新(10 分) 注重职教新背景,特色提炼精准 10存在的问题(10 分) 依据数据找准问题 10解决问题的思路(10 分) 思路明确,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 10国际交流(5 分)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国际化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教材等 5总体评价(5 分) 汇报人举止端庄、得体,表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5总 分 10013附件 4课程诊改评审标准系部 专业 课程评委签名:评审维度 评审要点 分值

20、 得分突出前导课程为本课程开设打下的基础(学生应有基础)本课程为后续课程所起的作用10课程开设必要性(20 分) 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态度) ,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 10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15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 7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 5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35 分)以职业工作(项目)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8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 8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9

21、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30 分)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讲授法等8结业考核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 10课程考核方式(10 分) 体现课程考核的多元性:竞赛、辩论、抢答等 5总体评价(5 分)汇报人举止端庄、得体,表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5总 分 10014附件 5课程诊改报告(体例)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重点说明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起到的主要支撑作用或明显的促进作用。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重点说明最新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岗位规范在课程中如何体现。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诊改汇报材料文字稿不超过 3000 字,PPT 课件可适当插入图片或影视素材,汇报时间 20 分钟。汇报材料主要通过与最新职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岗位规范对接,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