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讨论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心胸泌尿介入王佳,病例介绍,邵明生,男,69岁,患者因直肠癌术后,行第一次化疗后十天,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伴黑便2天,加重1天,于2015.12.04收入普外科。 入院查体:面色暗红,水肿;皮肤、粘膜颜色暗红等症状。 入院第二天,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胸闷憋气,颈部肿胀明显,随后病情进展迅速,随时有猝死风险。,病例介绍,患者颈内静脉彩超示:右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CTA检查提示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右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及左侧头臂静脉近心段及奇静脉近心段栓塞,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12.08转入我科治疗。 2015.12.11在全麻下行上腔静脉阻塞解除术,术后恢复良
2、好,于2016.01.05出院。,概述,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一组由于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响所致的症候群,为肿瘤常见的急症。患者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面颈肿胀。检查可见面颈、上肢和胸部淤血,水肿,进而发展为缺氧和颅内压增高,需要紧急处理。,病理生理,上腔静脉位于纵隔右前方,是从左右无名静脉汇合至右心房的一段长约6 cm8 cm 的静脉,其管壁薄,内部压力低,且被多组淋巴结包绕,故易受压造成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解剖位置,病因,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 非恶性疾病的压迫 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瘤、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等,或慢性纤维性颈部组织炎
3、症导致上腔静脉周围组织压迫,如特发性硬化性纵隔炎、纵隔纤维化等。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心脏疾病及手术后、中心静脉插管或起搏器置入可引起血栓形成,临床表现,静脉回流障碍 头颈部及上肢出现水肿,指压无明显压痕,伴皮肤及口唇发绀,平卧时加重,上半身直立后可缓解,常伴头晕、头胀、睑结膜充血。有时可见颈胸部静脉明显扩张、胸腹壁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压迫症状 肿瘤等压迫周围器官、神经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进食不畅、声音嘶哑、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无汗等。 神经功能受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导致的恶心、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检查,X线检查X线透视及平片可发现上纵隔、右肺上叶、上腔静脉周围有占位影,可能为上腔静
4、脉有肿块压迫。 多普勒超声了解上腔静脉通畅程度,血栓范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血管病变及外压性病变。,检查,检查,CT及磁共振显示上腔静脉受阻的具体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可清楚显示胸内结构,明确病因。,检查,检查,上腔静脉造影于两侧肘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可显示梗阻的部位,及远心端、近心端情况,但并发症多,慎用。,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多可确诊,同时明确病因十分重要。,治疗,对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采用 一般处理 化疗 放疗 抗凝 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对于良性病变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症状迅速恶化,可行肿物切除、上腔静脉松解术、上腔静脉成形术等改善上腔静脉阻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5、,护理要点,1.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缺氧症状。嘱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2.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借助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 减轻对心肺的压迫。重者取坐位并双下肢下垂,减少下肢的静脉回流量,减轻胸闷、气促症状。,护理要点,3.做好病情观察,监测水电解质的平衡,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呼吸喘鸣音和精神状况的变化,观察患者颈面部及上肢肿胀减退的情况,根据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末梢血液循环等。,护理要点,4.做好输液护理,应禁用颈外静脉,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应选择下肢静脉建立通道,以免加重上肢水肿,推荐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股静脉置管术是安全的给药途径。 5.定位变换体位,穿柔软衣服,勤换内衣,按摩骨突处,防止压疮发生,并保护上肢水肿皮肤,避免上肢输液及测量血压,禁用热水袋,保持皮肤清洁。,护理要点,6.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时少食多餐,以补充机体能量消耗。,相关知识,导管堵塞时应采用5000u/ml尿激酶冲管,将尿激酶缓慢注入,边抽边推注2ml,以使药液在导管内充分混合,并保留15min。回抽血块弃去,再行脉冲式冲管。禁用10ml以下注射器强行推注,尿激酶剂量和次数应遵医嘱而定,如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应慎用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