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鼓楼区 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时间 120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请 在 田 字 格 内 用 正 楷 字 抄 写 下 面 的 句 子 。 ( 2 分 )书 山 有 路 勤 为 径 , 学 海 无 涯 苦 作 舟 。,。2. 下 列 对 硬 笔 行 楷 字 说 法 有 误 的 一 项 是 : ( ) ( 2 分 )A.为 了 快 捷 , 行 楷 的 有 些 笔 画 是 可 以 合 并 的 。B.为 了 顺 势 连 带 书 写 , 硬 笔 行 楷 字 有 时 可 以 改 变 某 些 笔 顺 。C.写 硬 笔 行 楷 , 有 时 可 以
2、“借 代 ”笔 画 , 例 如 “络 ”右 边 的 捺 , 可 以 用 长 点 代 替 。D.对 于 练 习 硬 笔 正 楷 有 困 难 的 人 来 说 , 改 练 硬 笔 行 楷 是 最 佳 的 选 择 。3.用 课 文 原 句 填 空 。 ( 10 分 )(1)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正入万山圈子里,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6)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7)争渡,争渡, 。 (李清照如梦令 )
3、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虽有嘉肴 ) (9)三军可夺帅也, 。 (十二章 )(10)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篡夺逃窜 鱼鳞 瘦骨嶙峋 B.倾向顷刻 寥廓 撩起帘子C.霎时刹那 炫耀 头晕目眩 D.贮蓄伫立 骸骨 骇人听闻5.下列括号中所填字形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他 jin( )步登上发言席, 说:“现在是关 jin( )时刻,大家务必行动起来!” B.这一次是否为永远的 ju( )别,还是取 ju( )于他们对祖国的态度。C.夜色苍 mng( )中, 她举目四
4、望,感到前所未有的 mng( )然 。 D.yng( )屏上突然出现一群 yng( )火虫,一闪一闪的,格外美丽。6.下列对课文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贾平凹的风雨 ,全文虽未出现 “风雨”二字,却通过描写各种景物的纷乱状态表现了风雨的狂暴。 B.紫藤萝瀑布巧用修辞,语 言生动。例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开得茂盛,富有生机。C 虽有嘉肴一文多用对称、齐整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D 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道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这里“招牌”的意思是:云和天气关系密切,云是天气
5、变化的标志。7. 名著阅读。 (5 分)(1)右图画的是 (填国家名)的作品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狐狸和乌鸦 。 (1 分)(2)根据寓言内容,结合图片,将横线处的对话补充完整,使语意连贯。 (4 分)乌鸦(衔着肉,美滋滋地想):哇,这肉闻起来太香了!我得好好享受这顿美餐。狐狸(苦着脸,冥思苦想):饿死我了!怎么才能把乌鸦嘴里的肉弄到手呢?狐狸(灵机一动,对着乌鸦说):“ A 。 ”乌鸦(得意忘形地唱):“哇哇哇”(衔着的肉掉了下来)狐狸(拣起肉,对着乌鸦说):“ B 。 ”乌鸦(一脸沮丧):唉,狐狸说的不无道理,都怪我自己。二 、 阅 读 (44 分 )( 一 ) 阅 读 下 面 古 诗 , 完
6、成 题 目 。 ( 4 分 )夜发分宁 寄杜涧叟 (宋) 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 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释】分宁:今江西修水,诗人的老家。杜涧叟:作者的好友。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侧。8.(1)诗中 “ ” 一词暗示了诗人出发的时间,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发”二字。(1 分)(2)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满川风月替人愁” 。 (3 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14 分)【甲文】斗牛图(宋)曾敏行马正惠公尝 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 ,暇日展曝 于厅前,有输租氓 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识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
7、髀间,虽壮夫膂力 不能出之。是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尝:曾经 曝:晒 输租氓:来交租税的农民 膂(l)力:体力【乙文】河中石兽(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8、,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 分)(1)问其故 (2)阅十余岁 (3)湮于沙上 (4)转转不已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暇日展曝于厅前 山门圮于河 B.公疑之 闻之笑曰 C.公为之叹服 众服为确论D.是图皆举其尾 如是再啮 11.按要求答题。 (4 分)(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一处)(1 分)一 讲 学 家 设 帐
9、寺 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 分)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_12甲文中画家戴嵩的斗牛图有怎样的错误?请结合乙文说说画家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 (13 分)皇帝的新装(节选)(丹麦)安徒生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 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 “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0、?”皇帝心里想,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 “我十分满意!”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 无双的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第
11、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 新衣服缝好了!”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 ”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 ”两个骗子说,
12、 “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大家都说,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 ”典礼官说。“对,我已经穿好了。 ”皇帝说, “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
13、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 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1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情节,填写在下面的空格里。 (2 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 ) (2 分)A.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B.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C.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绿色蝈蝈 )D.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走一步,再走一步 )15.文中第四段画线句两处“仔细地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3 分)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
14、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16.第六段中两个骗子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衣服的优点”?(3 分) 17.仿照示例,说说你对第三段中画线句的朗读处理及理由。(3 分)示例句: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朗读处理及理由:应该重读“裤子” 、 “袍子” 、 “外衣” 。因为骗子要让别人认为这是一套真实存在的衣服,这样重读可以表现出骗子的奸诈、狡猾。 画线句:“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 “我十分满意! ”朗读处理及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 (13 分)蝉和蚂蚁的寓言(节选)(法)法布尔七月的下午热得令人窒息。普通的昆虫,干渴乏力,徒劳地在干枯萎谢的花朵上转
15、悠着,想找水解渴;可蝉对这普遍的水荒一笑置之。它用小钻头一样的喙,刺进取之不尽的酒窖中。它在小灌木的一根细枝上站定,一边不停地唱着歌,一边钻透坚硬平滑、给太阳(1) 骗子假装做新衣 (2) 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然后,它把吸管插到钻孔中,一动不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畅饮着,整个儿沉浸在糖汁和歌唱的甜美中。 我们再观察一会儿,说不定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灾难呢。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这口井,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这群家伙一拥而上,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那
16、些小个子的为了走近清泉,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着脚,快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了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起来,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一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尖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这个巨人给这些小矮子烦得没了耐心,最终放弃了水井。它朝这群拦路抢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可对蚂蚁来说,这种极端
17、的蔑视算得了什么呢?它的目的达到了,它现在是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没有转动的水泵从井里汲水,井很快就会干涸。井水虽少,却甘美无比。等以后有机会,再以同样的方式去喝上一大口。大家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把寓言里虚构的角色彻底倒了过来。肆无忌惮、在抢劫的时候毫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和受苦者分享成果的能工巧匠,是蝉。还有一个细节,更加能说明角色的颠倒。歌唱家在五六个星期里长时间地欢腾之后,生命衰竭,从树上掉了下来。尸体被太阳烤干,给来往行人践踏,又给这个总在寻找战利品的强盗碰上了。蚂蚁把这丰盛的食物撕开,肢解,剪碎,分成碎屑,进一步充实它的储藏仓。更有甚者,垂死的蝉,蝉翼还在尘埃中微微颤动,就有一
18、队蚂蚁在拖曳,把它肢解开来。那时的蝉真是满心忧伤啊。(选自昆虫记卷五(花城出版社 2001 版) 。邹琰译。有删改。 )18.文中作者对蚂蚁和蝉有多种称呼,从而表达自己对它们不同的情感。请各举一例并加以分析。 (4 分) 19.第五段中, “同样的方式”具体指什么?(2 分) 20.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3 分)七月的下午热得令人窒息。普通的昆虫,干渴乏力,徒劳地在干枯萎谢的花朵上转悠着,想找水解渴;可蝉对这普遍的水荒一笑置之。 21.阅读全文,并联系下面这则寓言,谈谈你对第六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4 分)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
19、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 ”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选自伊索寓言蚂蚁和蝉 ) 三、作文。 (30 分)请以“假如没有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 500 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26 分)1. ( 2 分 ) 书 写 正 确 1 分 , 书 写 美 观 1 分 。2. ( 2 分 ) D3. (10 分) (1)孤舟蓑笠翁(2)曲径通幽处(3)隔江犹唱后庭花(4)乱花渐欲迷人眼 (5)一山放过一山拦(6)似曾相识燕归来(7)惊起一滩鸥鹭 (8)教然后知困 (9)匹夫不可夺志也
20、(10)吹面不寒杨柳风 4. (2 分)A5.(2 分)C6.(3 分)B7.(5 分)( 1) ( 1 分 ) 古 希 腊( 2) A. ( 2 分 ) 乌 鸦 , 你 简 直 太 美 了 ! 羽 毛 丰 美 , 长 相 英 俊 。 如 果 再 能 发 出 好 听 的 声 音 ,就 能 成 为 鸟 类 之 王 了 ! ( 或 : 乌 鸦 , 你 长 得 太 漂 亮 了 ! 如 果 再 能 唱 出 动 听 的 歌 , 就 更 完美 了 ! ) ( 夸 赞 1 分 , 诱 使 对 方 发 出 声 音 1 分 。 ) B.( 2 分 ) 朋 友 , 你 太 得 意 忘 形 了 ! 难 道 你 听
21、不 出 我 是 在 故 意 恭 维 你 吗 ? (或 : 你 这 么 爱听 奉 承 的 话 , 可 不 就 上 当 了 ? )( 说 出 道 理 1 分 , 和 上 一 空 的 内 容 相 衔 接 1 分 。 ) 二 ( 44 分 )(一) (4 分)8.(4 分)(1) (1 分) “灯火”或者“风月”(2) (3 分)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借风月表达送别友人时悲愁、忧伤之情。 (修辞 1 分,情感 1 分,表述 1 分。 )(二) (14 分)9.(4 分) (1)原因 (2)经历,经过 (3)埋没 (4)停止 10. (2 分)C 11.(4 分)(1) (1 分)
22、一 讲 学 家/设 帐 寺 中(2) (3 分) 当它们争斗时,尾巴夹在大腿间,即使壮汉的体力也不能(把尾巴)拔出。 12 (4 分) 牛在争斗时,牛尾本来应该夹在大腿间,而斗牛图中却把它画成了举起的样子 。 (2 分)画家“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据理臆断” ) ,没有实际经验。 (2 分)附译文:马正惠公曾经(十分)珍爱他所藏的戴嵩的斗牛图 。在空闲的一天,他把这幅画陈列在厅前。有个缴租的老农看了暗自发笑。公心里感到疑惑,就问其中的缘故。老农回答道:“我不知道画,却认识真的牛。当它们争斗时,应把尾巴夹在大腿间,即使力气很大的壮汉也不能把它拉出来。这图上画的牛都举着它们的尾巴,好象不像啊
23、!”马正惠公听了,为这番话叹服。(三) (13 分)13.(2 分)例:(1)皇帝和随员赞布料 (2)皇帝试穿新衣14.(2 分)A15.(3 分)两处“仔细地看着” ,体现了皇帝和随员通过假装真看见了布料(1 分)来掩饰自己的紧张、不自信、惶惑不安的心理(2 分) 。 16.(3 分)骗子强调“这些衣服的优点” ,是谎称新衣具备就像没穿一样的特性(1 分)来让谎言更加天衣无缝,防止皇帝试新衣时揭穿他们的谎言(2 分) 。 17.(3 分) 示例:重读“真” 、 “极” 、 “十分” (或“美” 、 “满意” ) (1 分) 。因为皇帝要让别人认为自己真的能看到布料(1 分) ,这样可以读出皇
24、帝的虚伪(1 分) 。 (四) (13 分)18. (4 分)示例:作者把蚂蚁称为“侵略者” (或强盗等) ,是因为蚂蚁骚扰蝉,并霸占了“水井” ,这体现了作者对其的指责、厌恶(2 分) 。把“蝉”称为“开源引水的凿井人” ,是因为蝉用自己的本领开掘了水源,这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同情(2 分) 。 (写出称呼及对应情感即可)19.(2 分) “同样的方式”是指蚂蚁运用多种手段骚扰蝉(1 分) ,赶跑蝉并霸占蝉开掘的“水井” 。 (1 分) 20.(3 分)运用了对比(作比较)和拟人的手法,通过普通昆虫和蝉的比较,突出了蝉在面对令人窒息的热天的时候那份从容和自得。 (手法和内容任意一点 2 分
25、,两点 3 分,只答手法得 1 分) 21.(4 分)在伊索寓言中,蚂蚁是辛勤的劳动者,而蝉好逸恶劳,乞求食物。 (2 分) 而本文作者观察到,蚂蚁在抢劫的时候是毫不退缩的求食者,蝉反而是甘愿和受苦者分享成果的能工巧匠。 (2 分)这样看来,事实的真相与寓言里虚构的角色正好相反。 三、 (30 分)22.参照 2015 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1)先看切题,再看功底切题,24分;基本切题21分,不切题17分。功底:从立意、选材、写法、语言等几个方面评定,酌情加分或减分。(2)作文评分常规要求错别字每三个扣 1 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 2 分。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 12 分。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2 分。作文总分不得超过 3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