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组,制作人: 王安然、姜海霞、劳凯妮、王莎莎、郑杜颖、姚海荣、朱淑贤、刘丽,姜海霞、刘丽,加热,1.直接火加热 2.水蒸气,热水加热 3.载体加热 4.电加热,加热的介质和方法:,分析,加热过程的防范措施: 1.在采用直接用火加热工艺过程时,加热炉门与加热设备间应用砖墙完全隔离,不使厂房内存在明火。加热锅内残渣应经常清除以免局部过热引起锅底破裂。以煤粉为燃料时,料斗应保持一定存量,不许倒空,避免空气进入,防止煤粉爆炸;制粉系统应安装爆破片。以气体、液体为燃料时,点火前应吹扫炉膛,排除积存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防止点火时发生爆炸。当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物料的自燃点时,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 2.定期检
2、查蒸汽夹套和管道的耐压强度,并应装设压力计和安全阀。与水会发生反应的物料,不宜采用水蒸气或热水加热。,3.加热炉门与反应设备用砖墙隔绝,油循环系统严格密封 4.电加热器的电炉丝与被加热设备的器壁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以防短路引起电火花,将器壁击穿,使设备内的易燃物质或漏出的气体和蒸气发生燃烧或爆炸。在加热或烘干易燃物质,以及受热能挥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质,应采用封闭式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不能安放在易燃物质附近。导线的负荷能力应能满足加热器的要求,应采用插头向插座上连接方式,工业上用的电加热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设置单独的电路.,事件经过某年8月24日,某化工厂沸石脱硫装置脱硫剂吸附已近饱和,达不到吸
3、附效果,决定对沸石再生。按正常操作程序对炉膛进行氮气置换,把供燃烧的燃料煤气引到点火器和加热炉根部。燃料气接通点火器,点燃点火器,把点火器插入炉膛,点火器正常燃烧。在开供炉膛燃料气阀门时,火焰熄灭。点火失败。在第二次点火插入点火器时。产生瞬间爆燃,火焰从视孔喷出1m多远。操作工人安全帽被气流击下,面部轻微烧伤.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29-姜海霞,加热发生炉爆燃事故案例,1.据新华网10月21日报道,记者从山东临沂市获悉,21日8时12分左右,山东天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起爆具手动线401工房发生爆炸,9人失联,2人受伤。 2.事故发生后,临沂市、平邑县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事故
4、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3.公司官网显示,这家公司是国家定点从事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企业,始建于1958年10月,1996年底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4.2015年国内发生多起化工厂爆炸事件: 5.2015年8月22日,山东省淄博化工厂爆炸;8月18日,柳州雒容工业园一化工厂发生大火爆燃;8月12日,天津塘沽化工原料爆炸;8月5日,江苏常州一化工厂爆炸;7月16日, 山东日照石大科技公司爆炸;6月18日,河北唐山一化工厂爆炸;4月21日,南京六合化工园区一化工厂发生爆炸;3月15日 ,昆山千灯一化工厂爆炸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30-刘丽,王安然、姚海荣,加热操作安全事项,一、保证适宜的
5、反应温度。 1.危险点: 温度过高引起反应速度加快,热量增加,若散热不及时会烧坏催化剂,冲料,燃烧,爆炸事故。 2.防范措施: 加热操作时必须按工艺要求升温及时散热。 二、保持一定的升温速度。 1.危险点: 升温速度过快会损坏设备容易引发事故。 2.防范措施: 保持一定的升温速度不能过快,及时检查。,三、严密注意压力变化。 1.危险点:压力过高,容易发生冲料燃烧爆炸事故。 2.防范措施:严密注意设备的压力变化,通过排气等措施及时调节压力。 四、正确选择加热介质。 1.危险点:防止泄露引起火灾爆炸。 2.防范措施:选择正确的加热介质 五、惰性气体保护。 1.危险点:加热温度接近物料分析,温度易自
6、燃 2.防范措施:负压或加压操作采用惰性气体保护。,1.案例一:2007年2月13日4时35分,江苏某化肥有限公司中温变 换炉电加热器在停车期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受伤,直 接经济损失110万元.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15-王安然 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27-姚海荣,案例分析,直接原因 1.经过调查发现,该电加热器在今年元月份变换开车时曾经使用过,等到变换生产调节正常时,可能没有将电加热器切掉,在后来的生产过程中,电 加热器一直低负荷地工作着,由于生产负荷大,气体不断流 动,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能及时地带出,正常生产中并不影响变换炉温度的调节,所以,岗位操作人员和车间管理者长期没有发现
7、这一异常情况. 2.也有可能是在变换工段停车时,操作人员在停热水泵时按错按钮,误将电加热器启动(在事故调查中没有人员承认这一点). 3.2007年2月13日1时35分左右,变换工段正常停车后,由于气体不流动,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带走,造成电加热器器壁温度不断上升, 4.从1时40分的293oC一直到4时35分的745,超过设计温度近1倍,在长达3h的时间内,岗位操作人员没有一人发现 电加热器器壁温度异常升高现象,直到该温度超过了其材料最高耐温极限(当时变换系统内压力1.1MPa)而发生爆炸, 5.由此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电加热器没有按规定及时地切掉或在停车时误启动,造成器壁局部
8、温度超过材料的耐温极限而发生爆炸.,间接原因 (1)变换工段从1时35分停车到4时35分电加热器发生爆炸,岗位操作人员在长达3h的时间内吃零食,拉家常(因为临近春节,吃零食现象时有发生),放松了停车期间对设备 的巡检和监控,丧失了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的最佳时机. (2)当班班长和调度巡回检查不到位,未能尽到监督管 理责任,放松了对岗位操作人员的管理,是造成事故的间接 原因之一. (3)车间管理人员平时工作不细,不实,没有及时发现 电加热器长期带电这一事故隐患,给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机会. (4)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岗位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停车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心中无数, 没有预
9、见性,以至放松了停车期间对设备的检查和监控. (5)设计,安装上有缺陷.电加热器和变换工段热水泵 操作按钮和电流表在同一块操作盘上,而且二者的标识不明 显,很容易造成在正常开,停热水泵时按错按钮,从而使电 加热器非正常带电.没有在微机控制系统上设置电加热器器壁温度超温报警 装置,不能及时地给操作者发出超温报警信号,也是事故的 间接原因之一. (6)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变换工段有完整的安全技术 操作规程,和电加热器的操作规程是在一起的,电加热器的 使用,操作规定不详细,不具体,可执行性差,责任不明确,没有确认制度.,示例二: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2010年7月28日上午9时56分,南京栖霞区万寿村
10、15号,途经南京塑料四厂拆迁工地丙烯管道被施工人员挖断,泄漏后发生爆炸。爆炸事件已导致至少22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据环保监测部门报告,燃烧物为易燃可爆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事故的4名相关肇事者已被警方刑事拘留,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15-王安然,爆炸原因 记者从南京警方处了解到,拆迁方邵殿军、董来荣,是以扬州宏运公司名义承接化工厂的拆迁工程。当合同约定的厂房部分拆完后,董来荣于2010年7月26日私自挖掘地下管线,卖钱牟利,2010年7月28日,碰断丙烯管道,引发爆炸。 警方材料显示,地下管道所有方的监管人蒋山尊,也有违规责任,他在不带地下管线图的情况下,在现场随意
11、设置警示牌,导致禁区划定存在重大遗漏和安全隐患。南京市政府召开728事故第三次新闻发布会,70多家媒体参加了发布会。会上透露,南京废弃工厂爆炸案被拘4人中3人系裙带关系。,事故原因 28日晚,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率卫生、环保、公安等有关部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取有关部门事故情况汇报,对救治处置工作提出要求。29日上午,孙华山等与江苏省、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又一起到事故现场察看处置情况,了解事故原因,并在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会商有关情况,对下一步救援善后工作作出安排。1、事故系施工挖断管道导致丙烯泄漏所致 2、事故原因现已初步查明,施工人员在原南京塑料四厂厂区场地平整施工中,挖掘机械违规碰裂地
12、下丙烯管线,造成丙烯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后发生爆燃。,王莎莎、劳凯妮,冷凝与冷却,冷却与冷凝的区别仅在于有无相变,操作基本一样。若发生相变则为冷凝,否则,如无相变只是温度降低则为冷却。冷凝、冷却操作在医药化工生产中十分重要,它不仅涉及生产,而且也严重影响防火安全。反应设备和物料未能及时得到应有的冷却或冷凝,常是导致火灾、爆炸的原因。,1.正确选用冷却冷凝设备 根据冷却冷凝 物料的温度、压力、性质及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冷凝冷却设备和冷却剂。忌水物料的冷却不宜采用水做冷却剂。 2.严格注意冷却冷凝设备的密闭性 防止物料窜入冷却剂中和冷却剂渗入物料中,发生混合,引发事故。 3冷却操作过程
13、中,冷却冷凝介质不能中断 4.开车前清理积液 冷却冷凝系统开车前,应首先清理冷却冷凝器中的积液和气体;开车时,应先通入冷却介质,待冷却剂流动正常后,再通高温物料;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5.排空保护 为保证物料中不凝可燃气体顺利排出,排空系统应进行惰性气体保护。 6.高凝固点物料,冷却后易变得黏稠或凝固,在冷却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物料卡住搅拌器或堵塞设备及管道。,冷凝与冷却操作时应注意几点:,2013年3月29日8时左右,魏县宏顺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在排除二硫化碳冷凝管道堵塞故障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12-王莎莎
14、 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31劳凯妮,案例,分析: (1)直接原因: 1.炉火工孙某在发现管道堵塞后,没有及时向厂方报告,在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擅自打开运行中的有毒气体管道疏通口泥土封堵,对堵塞管道进行疏通作业,造成硫化氢、二硫化碳气体大量泄漏,吸入有毒气体后中毒昏厥跌落水池中,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朱某、郭某、张某、姚某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先后中毒昏厥,致使事故扩大。 (2)间接原因: 魏县宏顺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未履行备案手续,非法组织生产。 魏县宏顺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职工安全意识差,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魏县牙里镇政府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不到位。
15、魏县安全监管局落实危化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不到位。,朱淑贤、郑杜颖,冷冻,冷冻的实质是利用冷冻剂自身通过压缩、冷却、蒸发的循环过程,不断地由被冷冻物体取出热量(一般通过冷载体盐水溶液传递热量)。并传给高温物质(水或空气),以使被冷冻物体温度降低。 冷冻范围是100,深度冷冻为100200(更低) 注意事项:1.制冷剂易燃有毒。如氨。 2.低温材质。对于低温部分应注意其低温材质的选择,防止低温脆裂发生。 3.当制冷系统发生事故或紧急停车时,应注意被冷冻物料的排空处置。 4.对于氨压缩机,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电气设备;压缩机应选用低温不冻结且不与制冷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油,且油分离器应设于室外。
16、5.注意冷载体盐水系统的防腐蚀。,案例一: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831”重大氨泄漏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1.2013年8月31日,位于上海的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液氨(NH3.H2O)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泄漏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现场温度骤降到-30C。抢险队员紧急中用柠檬水淋湿全身后冲进泄漏仓库堵泄,虽堵泄成功但抢险队员被冻伤。已泄漏的500kg液氨经喷水12t后才将其稀释。 2.上海翁牌冷藏实业发生液氨泄露事故,致15人死亡,初步原因疑为公司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从而引起液氨泄漏。这是今年我国第二次液氨泄露造成重大人员
17、伤亡事件。 3.24日上午7时许,江西丰城电厂三期工程在建项目发生意外。一处冷却塔施工平桥吊坍塌,造成横板混凝土通道坍塌。截至24日22 时,确认事故现场74人死亡,2人受伤。,案例分析,(一)直接原因严重违规采用热氨融霜方式,导致发生液锤现象,压力瞬间升高,致使存有严重焊接缺陷的单冻机回气集管管帽脱落,造成氨泄漏。 (二)间接原因1.翁牌公司(1)违规设计、违规施工和违规生产。在主体建筑的南、西、北侧,建设违法构筑物,并将设备设施移至西侧构筑物内组织生产。(2)主体建筑竣工验收后,擅自改变功能布局。将原单冻机生产线区域、预留的水产精深加工区域及部分水产加工整理车间改为冷库等。(3)水融霜设备
18、缺失,无法按规程进行水融霜作业;无单冻机热氨融霜的操作规程,违规进行热氨融霜。,(4)氨调节站布局不合理。操作人员在热氨融霜控制阀门时,无法同时对融霜的关键计量设备进行监测。 (5)氨制冷设备及其管道附近,设置加工车间组织生产。 (6)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健全;未按有关法规和国家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 (7)公司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未取证上岗,未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8)擅自安排临时用工,未对临时招用的工人进行安全三级教育,未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2.政府监管部门 宝山区政府、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区质量技监局、区安全监管局、区规土局以及区公安消防支队履职不力。 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34-朱淑贤 2015级-生物制药三班-28-郑杜颖,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