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98194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 : 20130309 修回日期 : 20130618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基于碳减排的产业有序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 编号 : 12ZD07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 编号 : S2010046);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提升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竞争力对策研究 ”( 编号 : 2009KRZ006);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 “陕西省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创新研究 ”( 编号 : 2008R015) 、“咸阳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问题研究 ”( 编号 : 2010KRM19) 。作者简介 : 薛汉莉 ( 1960)

2、, 女 , 馆员 , 研究方向 : 科技信息管理 、科技资料管理 ; 王育宝 ( 1968) , 男 , 博士后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发展 ; 冯宗宪 ( 1954) , 男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国际贸易 、产业经济学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政策设计*薛汉莉1王育宝2冯宗宪2( 1 咸阳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咸阳 712000;2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安 710061)摘 要 近年来 , 中国跨省经济区快速发展 。本文对除中原经济区外的 7 个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揭示了各经济区科

3、技创新能力分异产生的原因 。结果显示 , 7 大经济区中 , 东部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处在前列 , 西部关中天水经济区综合创新能力虽处较高水平但科技创新实现力因子却排在第 5 位 。西部经济区创新能力低的原因 , 主要与区内企业没成为创新主体 、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没建立等紧密联系 。最后提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跨省经济区 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实现能力 综合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 FCA)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图分类号 F0624 文章类型 A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3) 07019806Evaluation on the ST Innovation Ability an

4、d Policy Design inTransprovince Economic ZonesXue Hanli1Wang Yubao2Feng Zongxian2( 1 Instit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Xianyang, Xianyang 712000;2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Abstract The 8 big transprovince economic zones have been plann

5、ed and constructed, includ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zone, the westbank channel economic zone,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nd the central pl

6、ains economic zoneIn this paper, the sc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7 big transprovince economic zones is evaluated in addition to the centralplains economic zone,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caus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economic zone is re-vealed

7、 The analyzing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western economic zone is ranked the second in 7big economic zones But with regard to the internal factors, the factor of the innovation realizing force rows in the sixth among the 7 bigeconomic zones The main reasons ar

8、e that the enterprises dont still become the subjec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close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among the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s not built Finally, some measures improving the abilityof the economic zone are put forward diligentlyKey words transprov

9、ince economic zone innovation input realizing ability of innovation ability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yfactor analysis method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中国跨省经济区 , 是由国务院批准的 , 以临近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中心城市为核心 , 以区内企业 、高校院所 、中介组织等为主体 , 由创新驱动的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经济区 。跨省经济区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体系内在要求 、在多个层面上发展和弘扬区内科技资源优势 、产业发展优势 、科技创新优势等建立的 , 目的是在强化经济区发展优势的同时 , 培育第 32 卷 第 7 期2013 年 7 月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Vol32 No7July 201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 发挥经济区的创新引领 、辐射带动作用 , 缩小区域差距 ( 省际差距 ) , 实现区域持续协调均衡发展 。评价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 , 找出影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制 , 对中国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 ,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 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1、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和合作现状近年来 , 中国跨省经济区快速发展 , 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层次 、深度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 , 经过国务院批准 、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跨省经济区已有 8 家 , 分别是长三角经济区 ( 简称长三角 ) 、珠三角洲经济区 ( 简称珠三角 ) 、京津冀经济区 ( 简称京津冀 ) 、海峡西岸经济区( 简称海峡西岸 ) 、北部湾经济区 ( 简称北部湾 ) 、关中 天水经济区 ( 简称关天区 ) 、成渝经济区 ( 简称成渝区 ) 、中原经济区等 。跨省经济区从建立伊始即积极利用其政策优势 、区位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 , 展开科技合作 , 大力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努力提升

12、区域竞争能力 。目前 , 经济区内不仅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 、资源共享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 而且在促进周边区域信息 、人才 、资本互通 、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带动效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跨省经济区不但成为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 而且一些经济区还开始呈现出世界创新中心的发展趋势 。跨省经济区科技合作交流频繁 , 合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仅以 2010、2011 年关天区内西安市的科技成果向相关经济区的输出规模为例来说明科技合作的程度 。具体情况见表 1。西安市是关天区内科技资源高度集聚 、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核心城市 。全区 95% 以

13、上的科技人员 、仪器设备 、研发经费集中在西安 , 98%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产出诞生在西安 。西安市与周边其他经济区的技术创新和合作比较频繁 , 西安市技术成果输出的量和交易额呈现上升趋势 。西安市输出的技术成果数量和交易额从 2010 年的 1 145 件 、1187亿元跃升至 2 787 件 、52 31 亿元 , 增速分别达到 1434%、3407%; 科技成果主要流向京津冀和成渝区 , 其次是长三角 , 其中京津冀是西安市科技成果的最大吸纳地 , 其合同成交额从 2010 年的 67 亿元在一年之后一举达到 28 亿元 , 翻了 2 翻 ! 而且 , 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部技术合同成交

14、额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2010 年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成渝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部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只有 21 14%, 到 2011 年就增加到 2557%。提升了四个多百分点 。科技合作形式以技术开发为主 , 产业领域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电子信息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这说明 , 跨省经济区间的科技创新合作规模在不断扩大 , 合作层次在提高 。表 1 关天区核心城市西安市 2010、2011 年科技成果输出的区域流向和规模区 域2010 2011项目数( 项 )合同成交额( 亿元 )成交额占合同总额比 ( %)项目数(

15、 项 )合同成交额 ( 亿元 )成交额占合同总额比 ( %)珠三角 136 055 098 408 405 198长三角 367 217 386 809 852 417京津冀 513 670 1193 1236 28 1174成渝区 129 245 436 334 1174 574其他 3150 4429 7886 7888 15221 7443合计 4295 5616 100 10783 20452 100资料来源 : 西安市科技局 2011 西安市技术市场统计分析年度报告 , 2012 西安市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 2010 年度西安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 2011此外 , 经济区之间科技

16、合作和技术成果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 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含义和特点与国内其他经济区如经济特区 、高新区 、保税区以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 , 跨省经济区具有以下特点 : 从地域空间看 , 中国跨省经济区是相邻省区产业结构 、创新资源接近或互补的区域为发展经济和促进持续发展而建立的特殊经济区 , 而其他经济区则分布在同一省区内部 , 地域特色浓厚 ; 从发展形式看 , 中国跨省经济区强调通过省际资源整合 、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进而提高区域竞争力 , 强调区域的综合 、协调发展和产业发展 ; 从政策优惠看 ,

17、 中国跨省经济区主要通过自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挖掘自身资源等获得发展机会 , 不享受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 。跨省经济区的这些特点说明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经济区持续发展的根本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主要评价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能力 , 偏重于科技投入对创新成果产出水平的衡量和把握 , 而其他经济区评价更强调投入的经济和社会产出 。影响跨省经济区创新能力评价的因素较多 , 涉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 1, 不但涉及经济特区 、高新区 、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的一般指标 , 而且还需高度重视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的评价指标 。为科学评价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 , 综

18、合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构建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就非常关键 。991第 7 期 薛汉莉 , 等 :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政策设计22 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近年来 , 随着科技园区等特殊经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重要 , 关于园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企业投入产出绩效的研究相对增多 , 这些研究对经济区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Olofsson Wahlbin( 1993) 认为 , 区内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基本状况影响其投入产出绩效 2。Almus Nerlinger( 1999) 认为 , 技术型企业的创业者对市场的敏感度

19、对公司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Lowegren( 2003)则认为企业创新文化和良好工作氛围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获 得 长 期 绩 效 的 保 障 4。Mariagrazia et al( 2008) 对芬兰 19702002 年期间园区内外企业专利活动原始数据的匹配发现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比区外企业强得多 , 原因在于园区是企业创新的 “温床 ” 5。ChiaLi Lin GwoHshiung Tzeng( 2009) 等则将人力资本 、技术资源 、投资环境与市场发展作为评估标准 ,对台湾内湖科技园与新竹科技园发展绩效进行比较 ,发现集群化发展是它们获得大发展的重要措施 6。这些研究在很

20、大程度上揭示了影响园区企业投入绩效的因素 。结合影响园区创新投入因素的研究 , 一些学者和实践部门构建了园区科技投入评价体系 。张妙燕( 2009) 从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能力 、园区创新环境和园区产业发展等 5 个方面构建了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7。一些部门也提出了衡量园区产业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 主要包括美国的 “硅谷指数 ”、欧盟的 “创新记分牌 ”、中国的中关村指数 、上海张江指数等 。综观这些体系 , 可见它们主要是从投入 、产出 、外部环境三个角度构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 。正是基于现有成果 , 再结合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体系和统计资料 , 从突出区域

21、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目标出发 , 构建了包含经济区科技创新投入能力 、支撑能力 、产出能力 3 方面 12 个具体指标的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 表 2) , 力图综合反映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23 评价方法确定 测度产业投入绩效的方法主要有参数评估 ( parametric methods) 和非参数评估( non parametric methods) 两类 8。前者包括随机边界估计法 、回归分析法等 ; 后者包括 DEA、FCA、弱势指标倍数法等 。对于多指标评价 , 权重选取方法大致分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类 : 主观赋权是根据主观经验或专家评判 , 事先设定好综合评价指标体

22、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 , 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 客观赋权即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在联系 ,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法 。权重选取方法不同 , 导致评价方法的分类也不同 。现有文献中 , DEA、AHP 是非参数法中用来评价区域投入产出绩效的主要方法 , 回归分析法等参数分析法也常常被使用 9。通过比较 , 本文认为 , 具有客观赋权能力的因子分析法 ( FCA) 是评价产业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表 2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科技创新投入能力V1: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占 GDP 的比重 %V2: RD 投入占

23、 GDP 的比重 %V3: 万名劳动力中从事 RD 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人V4: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 人年V5: 政府科技拨款占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比重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V6: 人均 GDP 元V7: 每 10 万常住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数量 人V8: 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科技创新产出能力V9: 发明授权量 /发明申请量 %V10: SCI 论文发表数量 篇V11: 技术市场成交额 亿元V12: 大中型高技术企业新产品销售额 亿元FCA 属于客观赋权法 , 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 是主成分分析法的推广 ,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 , 寻求数据间的基本

24、结构 , 并用少数几个公因子来表示基本数据结构 。这些公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 , 有利于研究者达到简化数据 、方便研究的目的 。在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 , 描述某种综合特征的统计指标往往有很多 , 但这些指标之间常常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使研究工作复杂化 , 运用 FCA, 可以从众多变量中提取几个主要的公因子 , 每个公因子代表一种影响 , 抓住这些公因子 , 既可分析出导致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变化的不可观测的因素 , 而且可计算出综合评价值 , 发现特定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强弱情况 。与德尔菲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主要依靠专家打分的主观赋权法相比 , FCA 根据各因子对变

25、量的方差贡献率确定其权重 , 做到了客观赋权 , 从而弥补了它们对各变量赋权过于主观的缺陷 10。故本文采用 FCA 对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 。3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实证31 对象选择和数据来源 因为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务院 2012 年 11 月才正式批复的 , 受数据不系统 、搜集难度大影响 , 没作为评价对象 。研究选取长三角 、珠三角 、海峡西岸 、京津冀 、北部湾 、关中天水经济区 、成渝区等 7 个经济区 , 就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数据来自 2009 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以及相关统计资料等 。32 实证过

26、程 以 7 大跨省经济区为评价单元 , 运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因子分002 情 报 杂 志 第 32 卷表 3 解释总方差因子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载荷的总和 旋转平方载荷总和特征值 方差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 累计贡献率 特征值 方差 累计贡献率1 6310 52581 52581 6310 52581 52581 5803 48356 483562 4018 33487 86068 4018 33487 86068 4525 37712 860683 0927 7724 937914 0450 3749 975405 0231 1923 994636 006

27、4 0537 1000007 2914E16 2428E15 1000008 3352E17 2793E16 1000009 4485E17 3738E16 10000010 2140E16 1783E15 10000011 2825E16 2354E15 10000012 4020E16 3350E15 100000提取方法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析 , 提取主因子 , 据此对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321 提取公因子 。在进行因子分析设置时 , 分析提取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只取特征值大于 l 值的原则 , 得到表 3 结果 。表 3 可

28、见 , 前 2 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 l, 分别是 6 31、4 018; 而且这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 86 068%。其中第一个因子的贡献率最高 , 达 52581%, 第二个因子也在 33 487%, 而它们之后的因子特征值都小于 1。因而 , 提取两个公因子是合适的 。为对两个公因子做经济解释 , 还需得到各指标对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 。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运算结果见表 4。根据初始因子载荷系数矩阵 , 可以用原变量表 4 初始因子载荷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1 2 1 2V1 0841 0522 0496 0856V2 0877 0461 055

29、7 0819V3 0977 0065 0893 0402V4 0424 0671 0690 0393V5 0376 0906 0095 0977V6 0744 0647 0961 0221V7 0948 0000 0836 0446V8 0797 0402 0892 0020V9 0076 0968 0388 0890V10 0289 0640 0046 0701V11 0863 0169 0682 0555V12 0798 0550 0963 0110旋转方法 : 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提取方法 : PrincipalComponent Anal

30、ysis。写出因子表达式 。然而 , 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都差不多 , 不能很好解释它们的含义 。因此 , 选取凯赛 ( Kaiser) 的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 , 使载荷系数向两极分化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看出 , 第一个主成分 ( FAC1) 主要与 V3、V4、V6、V7、V8、V11、V12 等科技创新产出变量相关 , 故将该公因子称为科技创新实现力因子 ; 第二个主成分 ( FAC2) 主要与科技创新投入变量 V1、V2、V5、V9、V10 相关 , 故将该因子称为科技创新投入因子 。32 2 因子综合得分 。由 SPSS 16

31、0 软件直接得到两个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 见表 5。根据表 5, 得到各公因子的线性表达式 。设 Gj为第 j 个公因子的得分 , xj为第 j 个标准化量 , 得到 :G1= 0057v1+ 0069 v2+ + 0176v12G2= 0177v1+ 0167v2+ 0061v12表 5 两个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因子 科技创新投入因子 科技创新实现力因子V1 0177 0057V2 0167 0069V3 0059 0144V4 0116 0138V5 0227 0054V6 0087 0180V7 0071 0133V8 0029 0158V9 0218 0103V10 0162 0035

32、V11 0102 0101V12 0061 0176由此 , 得到各公因子的得分 。根据各公因子得分 ,采用其贡献率为权数 , 得出不同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主因子得分 。然后 , 根据科技创新不但强调投入能力而且也强调实现能力的特点 , 给这两个主因子均给予50%的系数 , 由此得到 7 大经济区的综合得分 。见表6。102第 7 期 薛汉莉 , 等 :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政策设计表 6 各区科技创新发展主因子及综合得分与排名经济区科技创新投入因子 科技创新实现力因子得分 名次 得分 名次综合得分 名次京津冀 138848 1 083835 3 1113415 1珠三角 09995

33、1 7 088439 2 005756 4长三角 018196 4 134986 1 058395 2海峡西岸 090271 6 031544 4 060908 6北部湾 080188 5 111752 7 09597 7成渝区 026884 3 083276 6 028196 5关天区 122875 2 080687 5 021094 333 综合得分讨论 根据表 6, 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 东部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总体高于西部 。在七大经济区中 , 京津冀 、长三角等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分别为 1 113、0 5840, 排名分别位居第 1、第 2 位 , 相对于西部经济区

34、, 科技创新能力强 , 处于最高水平 。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也较高 ,综合得分为 0 2109, 位居第 3 位 , 而成渝 、北部湾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分别为0 28196、0 9597,排名分居第 6、7 位 。西部经济区得分远低于东部京津冀 、长三角 。如京津冀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就为关天区综合得分的 528 倍 。第二 , 东西部跨省经济区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分异 。以综合得分最高的京津冀经济区综合得分为基准 , 将该区与其他区综合得分的差额作为衡量经济区内科技创新能力分异的指标 : 差额越大 , 说明被比较的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越差 ; 反之 , 则相反 。比较结果

35、显示 , 东部跨省经济区中 , 珠三角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远低于京津冀 、长三角 , 其中海峡西岸科技创新能力最差 , 其与京津冀经济区综合得分差额高达 1722, 远高于珠三角 、长三角等经济区 。西部也一样 , 北部湾科技创新能力也远低于关中天水经济区 、成渝区 , 与京津冀综合得分差额更是高达 2 073, 而关天区 、成渝区则分别只有 0902、1395。关天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珠三角 、成渝区 、海峡西岸和北部湾 !表 7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分异比较经济区 京津冀 珠三角 长三角 海峡西岸 北部湾 成渝区 关天区综合得分 1113415 005756 05839

36、5 060908 09597 028196 021094差异 0 11710 05295 1722 20731 1395 0902排名 4 6 2 1 3 5注 : 差异是指京津冀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综合得分的差额 。差额越大 , 说明该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越差 ; 反之则相反 。第三 , 西部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但实现能力远低于东部 。表 6 可见 , 在科技创新投入因子得分方面 , 西部经济区总体上优于东部 。除京津冀该因子得分最高外 , 关天区 、成渝和北部湾该因子得分均高于长三角 、海峡西岸和珠三角 ; 但在科技创新实现能力因子得分方面 , 西部则明显要落后于东部 。除海峡西岸得分

37、为负值外 , 长三角 、京津冀和珠三角均为正值 , 而西部经济区该因子得分全部为负 。这说明东部经济区的创新实现力远高于西部 。将科技创新投入优势转化为实现能力 , 西部经济区还需加倍努力 !4 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以关中 天水经济区为例实证结果表明 , 关天区科技创新投入因子在七大经济区中排名第 2 位 , 仅次于京津冀经济区 , 可以说处于较高水平 , 但科技创新实现力因子却排在第 5 位 , 居倒数第 3 位 , 与长三角 、京津冀 、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等相比 , 处于落后地位 。而且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看 , 关天区创新综合实力也不如京津冀 、长三角地区 。是哪些因

38、素造成科技创新投入强的关中天区创新实现力如此低下呢 ?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a 政府科技投入产生挤出效应 , 使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目标远未实现 。东部沿海地区的三个经济区珠三角 、长三角和海峡西岸 2007 年政府科技拨款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9 45%、15 22%、1145%, 而西部三个经济区的比例均在 20% 以上 , 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最高 , 达到 47 7%, 远高于成渝经济区的 3041%。政府科技投入的高比重 , 产生了挤出效应 : 造成企业和社会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太少 ,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目标远未实现 。政府驱动而非市场驱动的科技发展路径明显 。图 1

39、 跨省经济区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 、RD 投入总量比较b 科技投入密度较大 , 但科技经费投入总量的绝对规模小 。数据显示 , 关中天水经济区 RD 投入密度除低于京津冀经济区外 , 均高于其他经济区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区的 RD 投入密度均低于关中天水经济区 。该变量也直接促进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但在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 、RD 投入总量等总量指标方面 , 关中天水经济区在西部不如成渝经济区 , 更不能与东部经济区相比 。与京津冀相比 , 2008 年 , 其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经费筹集总额 、RD 投入总量分别为 65 07 万人 , 14

40、34 43 亿元和 81562 亿元 , 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则分别只有 20202 情 报 杂 志 第 32 卷21 万人 , 29582 亿元和 14743 亿元 。c 科技创新的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这主要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的技术成果输出成交额反映 。受传统科技考核体制的影响 , 再加上市场机制 、产学研合作机制没有很好建立 ,导致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科研主体 ( 企业 、研究机构 、个人等 ) 缺乏将技术成果转让和商品化的积极性 , 技术成果的交易量很低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展计划司2011 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 的统计数据 , 将这几个经济区所在省区的技术成果输出

41、交易额进行初步计算 , 可以发现 , 与东部经济区相比 , 西部经济区技术市场成交额要少得多 。关中天水经济区技术市场成交额仅仅比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一些 , 但远低于京津冀 、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 。科技创新对西部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图 2 中国跨省经济区技术成果输出交易额比较( 2009、2010) ( 单位 : 亿元 )5 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设计跨省经济区要成为国家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 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经济区应主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 , 积极

42、推动科技资源统筹改革工作 。释放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力量 , 吸收社会资本 , 增加科技投入 , 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 。建设科技信息 、大型仪器共享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基础设施 。组织实施战略性资源转化关键技术重大研发专项 、新兴战略重大产品研制专项 、升级达标区域内各类实验室与工程中心 、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 , 使关系到区内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市 , 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建立企业为主体 、产 、学 、研 、政 、资和中介机构合作的长效机制 。协调产学各单位间关系 , 加强协同创新 ,

43、 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战略联盟和以市场利益为导向的长效利益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交易制度体系和技术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 , 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进程 。出台科技金融发展鼓励政策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创业投资项目的后补偿和科技风险业务的开展 ,促进风险投资业和其他科技金融 、研发服务业发展 。建设特色 、新兴科技产业基地 , 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结合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 ,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 , 各经济区根据自身实际 , 规划布局一批特色新兴产业基地 , 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区域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特别是加快研发服

44、务 、信息服务 、软件 、设计 、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建设 。打破行业垄断和产业壁垒 ,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 如打破电信 、铁路 、公路建设垄断 , 参与军品的研发和生产等 , 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发展平台和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等 。参 考 文 献 1 Chunhsien Wang, Iuanyuan Lu, Chiebein Chen Evaluatingfir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Under Uncertainty J Technovation, 2008, 28( 6) : 349363

45、 2 Olofsson C, Wahlbin C Firms Started by University Researchersin SwedenRoots, Roles, Relations, and Growth Patterns C Paper pressed at the 1993 Babso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 Houston: TX, 1993 3 Almus M, Nerlinger E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 Basedfirms: Which Factor Matter J Small Bu

46、siness Economics, 1999( 13) : 141154 4 Lowegren M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in Science Parks: AStudy of Resource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Lund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76( dissertation) M Lund: LundBusiness Press, 2003: 7 5 Mariagrazia Squicciarini Science ParksTenants Versus outofPark

47、Firms: Who Innovates More A Duration Model J Technol-ogy Transfer, 2008, 33: 4571 6 ChiaLi Lin, GwoHshiung Tzeng A ValueCreated System ofScience Park by Using DEMATEL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 96839697 7 张妙燕 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09( 2) : 4345 8 Albert N Link, Dona

48、ld S Siegel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M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 2007: 134136 9 吴淑娥 , 王育宝 , 黄振雷 , 等 基于 SEM 的科技园区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效应分析 J 第五届中国管理学年会 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 , 2010 10 杨震宁 , 吕 萍 , 王以华 科技园的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2008( 11) : 103107( 责编 : 贺小利 )302第 7 期 薛汉莉 , 等 : 中国跨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政策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