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MC-Na 配置也比较重要,不能太稀了, 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太稠了也不行,不容易和硅胶混匀2.CMC-Na 与硅胶混合时注意比例,一般为 30 克硅胶加入 100 克 0.3-0.5%的 CMC-Na 水溶液.如果铺多了的话可以凭经验就能感觉到适合的程度. 混合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研,这样也不容易有气泡3.铺板的均匀.这也是关系到板好坏的重要方面 .为了使薄层板硅胶均匀,铺好后将玻璃板放在桌边小心上下颠动,保证薄层板所以地方都一样均匀.4.铺板的厚度,个人所好有所不同 .有的铺得较厚, 这种情况 CMC-Na 不能太稀, 不然硅胶哗哗的掉.厚的板展开的时候慢些 ,但是
2、点样量可以多一些不容易扩散 .薄的板展开比较快,容易扩散点样量宜少5.薄层板的活化.活化一定要铺好板干了以后放到烘箱活化.干了是指看不到有水痕在上面. 一般可以选择晚上铺板 ,早上的时候正好薄层板已干 ,可放进烘箱活化.为什么要完全干了才能活化? 如果未完全干会导致活化的时候薄层板硅胶开裂.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 目的: 1. 药典: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事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2. 如果你是做鉴别的话,薄层的系统适用性主要是做检测限和分离度; 3. 如果你
3、是做含量测定,比如说用薄层扫描法,薄层的系统适用性应该做线性范围、同板精密度、异板精密度、回收率; 4. 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 5. 化学药一般是作有关物质,需要一定的载药量,所以要适当增加厚度; 6. 中药一般较难分离,需要薄板,以增加分离度; 7.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 G 板和硅胶 CMC-Na 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 34 小时)与硅胶按 11.3:10 混合均匀。每份硅胶 G 加水 23 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8. 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做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
4、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9. 单纯的手铺板,技巧要求很高的,如果有铺板器(也是完全手动的那种),铺出的板子基本上可以保证均一的。 10. 要喷硫酸乙醇并定量的最好铺水板;铺水板是最考技术的,主要是碾磨技术,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11. 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 CMC-Na 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 度时,后改用不加 CMC 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故也可推论 CMC 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感觉辅水板关键是硅胶 G 与水的比例要达 1:3.5 左右,而且研磨后要尽快涂布,不能易于凝固而难于涂布。 展开: 1
5、2. 药典:展开容器 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应平整光滑,或有双槽。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13. 药典: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 5mm为宜(切勿将样点侵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 815 cm,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按正文项下的规定检测。 14. 展开剂的选择(分离单体): (1)粗分,也就是当你的样品极性范围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极性较小的流动相。然后将前沿、原点以及前沿及原
6、点间的硅胶分别刮下,提取。这样,样品就被分为几个部分,而各个部分的极性相差也比较小了。然后再将这几部分分别进行下面的细分 TLC。 (2)细分。经过粗分之后,我们一般对各个部分的极性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被冲到前沿的样品,要采用更小极性强度的流动相,而死吸附部分,则需要较大强度的流动相。 我们在初步确定了流动相的极性强度之后,可以自己设计几个溶剂系统。在选择流动相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参考 snyder 的溶剂分类,从质子受体,质子给体和偶极作用的溶剂中各选择一种,然后再选择一个强度调节剂。当然,也可以参考文献中采用的流动相。选好了要用的流动相,就可以根据我们初步确定的极性强度得到流动相的配
7、比了(如果是二元流动相的话)。如果是三元及以上的流动相,可以采用 Glajch 和 Youngstrom 的七种溶剂系统的方案进行选择流动相的配比。然后从中选择分离效果比较好的组合。 最开始可以采用微量圆环法(将样品点在中间,然后将流动相用毛细管从原点向圆周扩散)和小板实验法来摸索,然后再应用于大的制备 TLC。 我也曾直接采用圆环法,也称为环形展开,来进行制备的。本来是应该有专门的 U 形展开室来展开,但是因为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设备,所以我一般采用简易的方法:即将样品点在中央,然后用尖头的滴管源源不断的向圆心滴加流动相的。样品会分出不同的同心圆而得到分离。这样的好处有三:(1)只要操作小心,各
8、个同心圆真的就非常圆,即不会出现线性层析中的边缘效应等。(2)分离效果更好,拖尾现象小于线性层析。(3)由于圆心式展开的 Rfc 是线性展开的 Rf 的平方根,要大于线性展开的 Rf,所以分的更开。弊端在于将各个组分从板上刮下的时候需更小心才不会使之混杂。 15. 当展开剂极性差别很大时,特别是极性大的成分所占比例很小时,往往会出现溶剂脱混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槽 饱和与不饱和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薄层板上往往会出现类似分层的现象,所以只有换展开系统来调整。 16. 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 17. 如果经过一次展开后,展开槽内仍剩
9、下足够的展开剂,可以展开第二块板子吗? 个人认为最好不要。一般来说为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应先饱和一下,第二次使用如果还要饱和就会造成另一侧残留的展开剂附着在板子上,造成影响。而且有机溶剂一般较易挥发。 18. 自己手铺的薄层板怎么都没有买来的高效板好用,用过之后也可以用极性大些的展开剂将展开的点,二次展开跑过,这样就可以重复利用了。 显色: 19. 药典:显色装置 喷雾显色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的玻璃器皿或用适宜的玻璃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玻璃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0. 说关于薄层板加热变黑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当喷完显色剂后不用在放烘箱里烘了
10、,可以用电吹风在板子背面吹吹就能显色了。我们实验室里一般都采用此法,简便、快洁如果一非想使用烘箱烘的话,一定要用带玻璃窗的,当看到显色了就取出,不然不好控制显色时间,时间过长,CMC 容易碳化变黑。 21. 根据我的经验,薄层版变黑与 CMCNa 的浓度过大有关,如果你留意的话,你会发现,当显色剂中有浓硫酸时,加热时间稍长就会变黑(其他显色剂是没事的),我老师说这是因为浓硫酸把 CMCNa 炭化了,其实color=blue=这种情况你只要适当降低 CMC-Na 的浓度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加 CMC-Na 的话容易把板弄破。 22. 显色剂 R6:称取 100mgDC 红色 19 号(染料索引号 No 45170)溶于 150ml 二乙醚、70ml 95乙醇和 15ml 水。此溶液可保存一周。薄层板喷布显色剂 R6 后,立即在 366nm下观察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