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81179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组织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资料1、行为 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是有一连串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2、组织 是指具有共同的特定目标、资源以及结构的人群集合体,并且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3、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组织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综合性科学。有三个特性:综合性,双重性,实用性。4、个体心理特征 所谓个体的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心理活动中经常、稳定的表

2、现出来的特征。有两个特点:1,、个体心理特征对同一个个体来说是相对稳定的;2、个体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5、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靠爱好或兴趣自然联系起来、自发产生的,无正式规定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的群体。特点是:(一)有较强的凝聚力(二)群体规范性(三)有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四)信息沟通灵敏(五)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六)群体效率高。6、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对群体成员施加各种影响,使之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全部力量的总和,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其表现在 1、作为该群体成员的尊严感。2、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喜欢。3、群体对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实现的

3、助动力。特点:1、沟通交往频繁。2、友善的言语及非言语沟通。3、归属感强。4、责任感强。7、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所确定的规范化观念和行为准则;群体规范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群体规范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群体规范所规定的人们行为变化的范围各不相同;对于违反规范给予制裁的严格程序也各不相同。8、从众效应/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与群体中多数成员意见和行动不一致时 ,常不自觉地感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9、晕轮效应 又称“光圈效应” “成见效应” “日晕效应” “以点概面效应” ,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4、。 10、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其特点: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个性。 11、领导艺术 广义的领导艺术包括整个领导,所有领导问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狭义的领导艺术则指领导者善于熟练而有效地行使领导职能,完成领导任务的技巧。12、激励 激励是在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强烈实现目标的意愿,并促使其付出努力行为的整个过程。激励的前提是能引导和满足个体需要。目的是使员工产生高水平努力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效果表现在是否按预

5、期加强、引导和维持某种行为。三个关键要素:需要、组织目标和努力。简答1、简述群体的特征。1、群体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间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群体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群体有共同活动和一致行动的能力2、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 (一)有较强的凝聚力(二)群体规范性 (三)有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四)信息沟通灵敏 (五)有强烈的群体意识 (六)群体效率高3、简述群体规范的含义和功能。 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所确定的规范化观念和行为准则。1、评价判断功能 2、行为导向功能 3、群体支柱的功能 4、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5、行为矫正功能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

6、,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对群体成员施加各种影响,使之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拒绝离开群体的全部力量的总和,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的领导方式 2、群体的目标 3、群体成员的社会属性与心理特征相似性程度 4、群体的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5、群体成员间的思想与情感沟通程度 6、群体间的竞争程度 7、群体规模的大小程度8、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9、群体的社会地位5、什么是职能制组织结构?它有哪些优缺点?职能制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组织分解的结构。组织从上至下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活动组合起来。一般由采购、制造、销售、财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来构成。 优点:鼓励部门内规模经济 促进

7、深层次技能提高 促使组织实现职能目标在小型中型规模下最优 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时最优缺点: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较慢 导致部门间缺少横向协调导致缺乏创新 对组织目标的认识有限6、简述激励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激励中的运用基本观点: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即与他人所得报酬的比较。激励的公平理论在激励中的运用: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其次,公平与人们的主观感受相关,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激励对象的引导和沟通,使激励对象树立正确的

8、公平观。再次,激励应力求公平,力求提高和完善组织的管理水平,使比较存在客观上相等,在组织中营造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促使员工产生公平感。7、简述管理方格理论的五种典型方式,并说明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哪一种?如何实现?“1.1 型管理”-贫乏型。这种管理对生产和对人的关心都做得最差,领导者付出的努力最小。 “9.1 型管理”-任务型。领导者只注意任务的完成,而不重视人的因素,职工变成了机器。 “5.5 型管理”-中庸型。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保持和谐的妥协。 “1.9 型管理”-一团和气型。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心下属,而不关心任务效率。 “9.9 型管理”-团队型。领导者通过协调

9、和综合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实现:通过对领导者培训的方式,推动他们向 9.9 型发展。要制定培训计划,其特点是:1、由主管这一工作的领导,而不是学者或顾问来主持这一训练计划;2、应用上述管理方格理论作为训练的理论基础;3、实行全员培训,使各个管理层的领导者都得到培训,而不仅只是培训某个层次的领导。8、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些内容?你是怎样理解这些理论的?(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内容有: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两个基本论点(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2)人的需要有层次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具体内容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3、马斯洛需

10、要层次理论的发展(1)需要的多样性(2)需要的层次性(3)需要的潜在性(4)需要的可变性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马斯洛层次的局限性与有效激励的密切联系:(1)管理者要对员工工作行为和私人及社会生活都要进行全面了解。(2)需要的变化性和跳跃性决定了应注重对员工的高层次的引导和教育,激发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3)不仅要重视分析员工的需要,而且要重视员工在选择实现方式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4)要注意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的有机整合以追求个人满意和组织绩效提高的双赢结局。 (二)奥尔德弗的 ERG 理论1、奥尔德弗 ERG 理论的基本内容生存需要 关系需要 成长需要奥尔德弗 ERG 理论阐明的两个重

11、要的观点:(1)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存在;(2)如果高层次需要不能满足,那么低层次的需要会更加强烈。2、奥尔德弗 ERG 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差异(1)需求的划分。 (2)需要的层次结构。 (3)需要存在的形式。(4)需要的变化规律。(三)麦克利兰的后天需要理论1、麦克利兰的后天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权力需要 归属需要 成就需要2、麦克利兰后天需要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管理者自身实践中的运用。其次,管理员工实践中的运用(四)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保健因素:个人生活(如薪水) 工作环境(如上司的素质和工作安全)激励因素:公司政策和素质(如人际关系和管理) 褒奖(如晋升

12、和员工地位) 成就责任(如工作的挑战性和成长机会)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1)在实施激励时,要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 激励因素,同时也要注意各种需要因素产生的激励程度不同。(2)在运用双因素理论从事激励实践时,要注意我国特殊的国情。(9) 、简述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1、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1)具体的、困难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效果更好。(2)如果能力目标的可接受性等因素保持不变,则目标越困难,绩效水平越高。(3)当人们获得了在朝向目标的过程中做得如何的反馈时,人们会做得更好。(4)参与式的目标即员工参与设置的目标往往会激发员工更努力工作,参与能提高目标本身作为努力方向的可接受性

13、,也会增强在内心对目标的承诺。2、目标设置理论激励在实践中的运用(1)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2)目标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可行性。(3)目标体系要方向明确、内容具体、时间 界限清晰。(4)目标可以由管理者或员工设置,或者由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设置。(5)目标设置离不开反馈环节,完善、准确和及时的反馈与高绩效相关。10、组织变革时会遇到哪些阻力?如何克服? 1、个体阻力(1)习惯(2)不确定感(3)害怕失去某种既得利益(4)缺乏了解和信任2、组织的阻力(1)结构惯性(2)有限的变革点(3)群体惯性(4)对专业知识的威胁(5)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6)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3、降低阻力的策略(1)沟

14、通(2)参与(3)谈判(4)合作(5)压制11、德尔斐法的定义及其优缺点 德尔斐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一种定性的、背对背的群体决策咨询方法德尔斐的优势第一,鼓励通过独立思考形成群体的解决方案。第二,避免群体冲突和个人主导等产生的干扰。第三,保证决策在各个时间跨度内都拥有比较稳定的正确 率。第四,组织和管理成本较低。它避免了召集人的费用,又获得了来自各方面的主要信息。德尔斐法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概念及方法的不完善、执行不正确、问卷设计不合理、专家挑选不当、不可靠的结果分析、低价值或大相径庭的反馈信息和对多轮问卷回答缺乏一致性等的不足。12、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其积极作用 1、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

15、1)组织文化的凝聚作用(2)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3)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4)组织文化的规范作用(5)组织文化的辐射作用(6)组织文化的耦合作用特征:(1)无形性。在组织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自觉地按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度量和计算的,因此组织文化是无形的。(2)软约束性。组织文化是靠其核心价值观对员工的熏陶、感染和诱导,使组织成员产生对组织目标及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念的认同感,自觉按照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工作,它对员工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软约束。(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组织文化是随着组织的诞生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6、能长期对组织员工行为产生影响,不会因为日常的细小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或个别干部及员工的去留而发生变化。(4)个性。组织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组织除了要遵守共同的客观规律,同时又由于名族文化和组织所处的环境不同,组织文化又有其个性的一面。13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结构(一)物质层: 1、企业面貌 2、产品的外观和包装 3、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4、组织象征物和纪念品 5、标志(二)制度层: 1、工作制度 2、责任制度 3、特殊制度 4、特殊风俗 5、行为规范(三)精神层(观念层): 1、组织的最高目标(组织愿景) 2、组织经营哲学 3、组织核心价值观 4、组织精神 5、组织风气 6、组织道德组织文化的特征

17、(一)无形性(二)软约束性(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四)个性组织文化的功能1、分界线功能 2、增强认同感功能 3、促成利益共同体功能4、增强组织系统稳定性功能 5、引导和塑造功能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1、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1)组织文化的凝聚作用(2)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3)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4)组织文化的规范作用(5)组织文化的辐射作用(6)组织文化的耦合作用2.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1)组织变革的障碍(2)兼并和收购的障碍(3)多元化的障14 按非正式群体内部组合成的信息沟通方式划分: 1、明星式 2、全通道式15 卡兹(R.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管理能力: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

18、、概念技能16 群体的分类(一)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根据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根据群体中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及其成员的互动方式:(三)内群体、外群体和参照群体: 根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四)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 缘群体、志缘群体: 从个人出发对群体进行划分:17 按照意识和行动层面以及针对个体还是他人,可以将情绪智力划分为四部分内容:(1)自我意识: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意识。(2)自我管理:个体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应环境的能力。(3)社会意识:个体正确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的能力。(4)社会技能:个体有效地对他人施加影响或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18

19、美国管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提出领导方式的三类五种1、独裁专制型:(1)领导者运用手头现有的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2)领导者向下级取得必要资料,然后自行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向下级所要资料时,可以说明情况,也可以不说明;在决策过程中,下级只向上级提供资料,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2、协商型:(3)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下级了解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领导做出决定;决定可以反映下级的意见,也可以不反映。(4)让下级集体了解问题,并听取集体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由领导做出决定;决定可以反映下属的意见,也可以不反映。3、群体决策型:(5)让下级集体了解问题,并且与领导共同提出和评价可

20、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努力就决策方案的选择达成一致;讨论过程中领导仅作为组织者而不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群体,并愿意接受和落实任何一个集体支持的方案。19 群体决策方法(1)传统会议讨论法: 是以决策者集体开会的形式,与会代表在了解会议主要议题基础上,针对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出个人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它是目前各级组织最常用的群体决策方法。(2)头脑风暴法: 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3)名义小组法: 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全了解且意见分歧,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法,也成“名义群体” 。(4)德尔斐法: 又称专家意见法,是一种定性的、背

21、对背的群体决策咨询方法。、影响决策质量的环境(1)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2)决策者的价值系统基本价值系统 决策者的价值系统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3)决策的时间决策的原则1.满意原则 2、信息原则 3、系统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弹性原则 6、民主原则决策的方法1、个体决策方法(1)理性决策(2)满意决策(3)隐含偏好决策(4)直觉决策决策的过程(一)确定组织目标1、环境分析。2、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3、确立主要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4、确立初步目标,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遇到多目标时对多目标进行比较选择。5、在可行性的基础上确定决策目标。二)设计制定可行方案1、方案的设想。 2、方案的设计。3、方案可行性分析。(三)评价和选择方案(四)实施决策方案1、先在局部实行。2、方案的实施。 3、方案实施的反馈。4、方案实施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