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王阳明政 治上“亲民”说的探讨.doc.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087993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王阳明政 治上“亲民”说的探讨.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王阳明政 治上“亲民”说的探讨.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王阳明政 治上“亲民”说的探讨.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王阳明政 治上“亲民”说的探讨.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王阳明政 治上“亲民”说的探讨.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对王阳明政治上“亲民”说的探讨王阳明去世时,他的弟子在纪念其师的年谱中,将王阳明的学术贡献归纳为三大方面:其学之大要有三:一曰致良知,实本先民之言,盖致知出于孔氏,而良知出于孟轲性善之论;二曰亲民,亦本先民之言,盖大学旧本所谓亲民者,即百姓不亲之亲,凡亲贤乐利与民同其好恶,而为絜矩之道者是已,此所据以从旧本之意,非创为之说也;三曰知行合一,亦本先民之言,葢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只一事也.守仁发此,欲人言行相顾,勿事空言以为学也.是守仁之学弗诡于圣,弗畔于道,乃孔门之正传也.1 在 传习录中,亲民说是被作为王阳明言行的第一条语录而记载,这一显着的位置,凸显了亲民说在王阳明学说中的独特意义.相对而

2、言,学术界对致良知、知行合一这两大方面有较多的论述,也取得了诸多成果,而对亲民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如果从政治关切的视域看,更应该注重对王阳明亲民说的探讨.一王阳明的亲民说,出于对大学的解读.大学原本为小戴礼记的一篇,但随着宋学的兴起,尤经过二程等人对大学的推崇,特别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以大学为四书之首,使大学由传记性质的篇章逐渐变为最重要的经典.古代文本在传承过程中,常常发生错简佚文的现象.从汉代相传下来大学的古本,虽然未必一定存在错简佚文,但却有令人生疑的两大问题.第一,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较格物等八目更为重要,但文中对八目何谓诚意有相关解释,对三纲的何谓亲民等却没有明确的解

3、读;第二,大学中的八条目,只有诚意等后面六目的解说,而缺乏前面格物致知的解释.于是后代学者怀疑古本大学存在错简或阙文的问题.二程已经怀疑大学古本有错简,伊川首次将大学古本的亲民改为新民.朱子继承二程,对大学文本作全面审定,分为经传二个部分,不仅改其字,移其文,还据二程之意增补格物致知的传文,而着为大学章句集注.朱熹的改字与补传引起了对大学改本与古本是非的不断争议.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后来成为官方的教科书,他的改动文字与增补章句,得到普遍的认可.但也遭到一些人的批评,如他以大学为曾子传孔子之说,就曾遭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似的批评,而其中的训诂之误,更为清学所诟病.争议的最大之处则在朱熹增补格物致

4、知传与改亲民为新民上.就朱熹的改亲民为新民而论,在很长一段时间为经学界的多数学者所肯定,如真德秀的大学集编、黎立武的大学本旨、赵顺孙的大学纂疏、金履祥的大学疏义、刘因的四书集义精要、许谦的读四书丛说、胡炳文的大学通等,皆据朱熹之说为据.现在编着的相关中国文化的辞典,也多以朱熹新民说为是,如朱贻庭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等皆以教育人民、主张不仅要自己实践道德,而且要以道德去感化他人2,来训解新民,而教育人民正是朱熹新民说的要义.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元代的陈天祥在四书辨疑卷一中就说:程子曰亲当作新,程子为亲字义不可通,又传中所引汤铭、康诰等文,皆是日新、新民之说,以此知亲字为误,故改为新,此谁不知? 或问

5、中问曰:程子之改亲为新也,何所据?子之从之,又何所考,而必其然邪? 且以已意轻改经文,恐非传疑之义.柰何此等问荅之言 ,皆冗长虚语,本不须用.大抵解经以言简理直为贵,使正义不为游辞所乱,学者不为繁文所迷,然后经可通而道可明也.尽管陈天祥指出了朱熹之说的不可信,但却没有讲出为什么古本的亲民胜于朱熹的更改.对这个问题作出全面说明的是明代的王阳明.自王阳明批评朱熹的新民说,阐发自己的亲民说以来,亲民与新民不仅成为大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成为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异同的重要问题,而引发了学术界长期争论.二大学古本有亲民,而无新民之说.亲民为大学所言三纲之一,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准

6、确地理解其中的亲民,与对大学一书性质的认识密切相关.在宋代以前的汉唐经学中,人们都是从政治方向来评说大学.如郑玄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3唐孔颖达疏: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於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意为始.他们都认为大学是一篇有关如何为政治国的着述,这一认识偏重于从政治来解读大学.正是从这一角度,孔颖达疏亲民为在于亲爱于民,将亲民解读为大人以仁爱的精神来治理国家,能够像父母爱护子女那样对待老百姓.这是汉学对亲民的诠释.但是,随着经学从六经学向四书学的转变,也就是学术界通常说的汉学发展为宋学,经学也从政治关切转到了对伦理的注重.与这一变化相伴的是对大学一书的认识也

7、发生了变化.伊川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序发挥其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将其书视为一部教人之法初学入德之门的着作,具体说就是一部教人如何进行道德修养的书籍.伊川提出亲民是新民之误,实基于对大学这样的认识.但经学传承的原则是疑则传疑,即使存在经传阙遗的情况,在没有可靠依据的情况下,也不可轻易改易

8、经文.所以,伊川的改写经文,与朱熹的承继其说,受到了朱熹门人的质疑:程子之改亲为新也,何所据? 子之从之,又何所考而必其然耶?且以己意轻改经文,恐非传疑之义,奈何?5卷一面对这一质疑,朱子作出回答:若无所考而辄改之,则诚若吾子之讥矣.今亲民云者,文义推之则无理,新民云者,以传文考之则有据,程子于此,其所以处之者亦已审矣.5卷一朱熹也承认改亲民为新民,从文义上说是没有理据的,但他又认为从传文上是有根据的.所谓传文的根据,是指大学引用的汤代盘铭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书康诰的作新民和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中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三句话.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还 以 此 三 句 传 文 为 释新 民的

9、传 之 二章6经部,并据以解释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6 经部可见朱熹的新民之义,包括自明其德的自新与推己及人的新人,但都是指道德的革新.朱熹的这一理解与他的人性论密切相关.朱熹的人性论认为,人生有天命之性,这就是大学的明德,但也有气质之性.人受气禀蒙蔽,就会受物欲的引诱,沾染上不道德的恶习,而远离天理,明德不明,这就需要通过道德的修养,以回复到天理,以明明德,通过自明其德的自新,再推己及人以新人,这就是朱熹新民说的根本含义,体现了宋学中程朱一派特重伦理本位的精神.三王阳明坚决反对朱熹对大学的改移增补,他在大学古本序中指责程朱说:旧本析而

10、圣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经而益缀,补之以传而益离,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释,以引其义,庶几复见圣人之心,而求之者有其要.7卷七他认为朱熹的析分旧本,增补传文,改易经文,有支离、虚假、妄迷之失,背离了圣人之道.旧本大学绝不是程朱学派所说的误本: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8卷一所以,王阳明论大学全依旧本为说.反对程朱改亲民与新民,是王阳明主张信守旧本的最重要内容.这段材料被载于传习录

11、记载王阳明言行第一条的显着位置: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 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 .先生以为宜从旧本 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 :作新民 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 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 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之类,皆是亲字意. 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 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 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 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

12、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8 卷一王阳明针对徐爱的疑问,从经典文本与内容两个方面对大学的亲民不当作新民作出了说明.从经典文本而言,王阳明讲了两点理由:第一,在新民与作新民,二者的文句是不同的,在新民中新是民被动的革新,作新民中新是民的自新,不能等同;第二,作新民的作,与在亲民的亲虽然都是动词,但作有革新、自新之义,亲却必须与被亲对象相对而言才有意义,所以,作字与亲字含义不同.但是,王阳明的亲民说的主要意义并不在文字训诂的高下之争,而在于谁是经学正统,谁得圣人之道的义理之争.这是讨论王阳明亲民说必须注意的重点.就义理来研讨王阳明亲民说,最主要的有二点:一是亲民与明德一体的天地万物一

13、体说,二是为政在亲民之说.王阳明的亲民与明德一体观念,是以他对大学的基本认识为出发点的.他认为大学古本,不存在程朱所说的阙逸,而是圣人之道的完具体现.王阳明的弟子徐爱在大学问的解题中说: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学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9卷二十六这也是王阳明对大学的基本认识的说明.圣人之道一以贯之,绝无支离之弊,以大学三纲八目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成为王阳明对大学的基本认识,亲民与明德一体,正是这一认识的反映.为此,王阳明批评朱熹以本末论明德与亲民:曰: 物有本末.先儒以明徳为本,新民为末,两物而内外相对也.事有终始,先儒以知止为始,能得为终,一事而首尾相因也.如子之说,以新民为亲民,则

14、本末之说亦有所未然欤?曰:终始之说,大略是矣.即以新民为亲民,而曰明徳为本,亲民为末,其说亦未为不可,但不当分本末为两物耳.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 新民之意,旣与亲民不同,则眀徳之功,自与新民为二,若知眀眀徳以亲其民,而亲民以眀其眀徳,则明徳亲民焉可析而为两乎? 先儒之说,是盖不知眀徳亲民之本,为一事,而认以为两事,是以虽知本 末 之 当 为 一 物,而 亦 不 得 不 分 为 两 物也.9卷二十六这里的先儒,虽然没有指明是谁,但明德为本,新民为末之说,出自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释物有本末时所言.6经部在大学得失的辩论中,

15、王阳明批评先儒常常指朱熹而言.王阳明以为,本末的本意是指树干与树梢而言,无论是树干还是树梢,皆为一树所有.故本末只能用在一个事物上,而不能用在二个不同的事物上.若以亲民而论,明德与亲民可以始终论,也可以以本末论,因为明德与亲民的主体可以是同一的;但若改亲民为新民,明德与新民就不是同一主体,可以始终论,但绝不能以本末论,用本末论就有将其分裂为二物的弊端.为了消除明德与亲民为二之弊,王阳明从体用关系来论说二者.他说:明徳、亲民一也.古之人明明徳以亲其民,亲民所以明其明徳也,是故明明徳体也,亲民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10体用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而体用不二是其最重要的观念.魏晋玄学、佛学都有

16、体用不二之说,范缜也通过体用不二来论证神灭论;张载、程朱等人在反对佛学、玄学的体用不二时,从儒学的立场发展体用不二.但在大学明德与亲民的关系上,朱熹是以本末为说,王阳明则从体用不二立论,将明德与亲民规定为体用关系.王阳明的体用不二,一方面是针对朱熹分裂而发,更是由他明德、亲民一体的必然结论.王阳明的明德、亲民一体说,以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现了他以明德为大学的根本这一理念.由明德为本的观念出发,他对大学理解特别重视明德的意义,以至他说: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1 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 ,便是吾仁有未尽处.8卷一分开来说,三纲与八目皆为明德之事.就三纲说,亲民为明德之用

17、,体用不二,与明德为一,是不言自明之理,但止于至善,怎么与明德为一呢? 有的学生为此感到疑惑:曰:然则又乌在其为止至善乎?曰:至善者 ,明徳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眀徳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至善之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彜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也.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则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谓矣.自非慎独之至,惟精惟一者,其孰能与于此乎.后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其私智以揣摸测度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人欲肆而天理亡,明徳亲民之学遂大乱于天

18、下;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徳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骛其私心于过髙,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则二氏之流是矣;固有欲亲其民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溺其私心于卑琐,是以失之权谋智术,而无有乎仁爱恻怛之诚,则五伯功利之徒是矣.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过也.故止至善之于明徳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徳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 以 亲 民,而 明 其 明 徳,是 之 谓 大 人 之学.9 卷二十六王阳明的这段话对大学三纲的以明德为本作出了全面的论说,主要包

19、含这样二层含义:第一,止至善是衡量明德亲民的尺度.这里说的规矩是度量方圆尺度的工具,所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就是此意.明德亲民不能自我评判,要判定是否做到了明德亲民,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止于至善.至善是明德亲民最本质的规定,也是其终极目标,没有达到至善的德行决不能称之为明德,这就是至善者,明徳亲民之极则也之义.第二,至善是天命之性,是明德的本体,也就是良知.这样王阳明就将大学之道的解读与他的致良知学说联系起来,为良知说在大学找到根据.借解读经典,以为自己的学说理论寻找依据,是思想史上层出不穷的现象,但经典与思想家的思想是否相合或相同,却是另外一回事.正是根据这样的理念,王阳明批评朱熹的格物是支离

20、决裂,只能导致人欲肆而天理亡的可怕后果;道学、佛学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是失之虚罔空寂;五霸无仁爱恻怛之诚,失之权谋智术.而他们的共同失误都在于不知明德亲民要以止于至善为追求.在王阳明看来,只有合于止于至善的明德亲民才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就八目说,王阳明认为八目不过是三纲之功:曰: 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以至于先修其身,以吾子眀徳亲民之说通之,亦既可得而知矣.敢问欲修其身,以至于致知在格物,其工夫次第又何如其用力欤?曰:此正详言眀徳亲民止至善之功也,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而其实只是一事.9卷

21、二十六在王阳明看来,八目只是实现三纲的工夫条目,虽然名称不同,但却只是一事一物而已.虽然为一事,但并不是说王阳明认为八目没有轻重的区分,在大学古本序中,他就特别肯定诚意的地位,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7 卷七这一对诚意的强调,是王阳明的良知说在解读大学中的反映.因此,他以三纲八目为一体,实际上重视的是以良知来统论大学之道.四尽管以体用不二来论说明德亲民的关系,不同于朱熹的以本末论说二者,但体与本都是表现出了对主体的重视,这说明王阳明与朱熹的诠释大学,在重视道德修养上并无二致.但王阳明的政在亲民的亲民说,较之朱熹的新民说,则更具有政治学的人文关怀

22、,充满对人们的爱心,更与儒学传统的民本主义理念相契合.王阳明虽然以体用来说明明明德与亲民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对亲民的不重视,相反,王阳明特别强调亲民在现实政治中的运用.他说:明明徳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徳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眀其眀徳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徳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下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弟之明徳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

23、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徳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夫是之谓明明徳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之谓尽性.9卷二十六亲民就是以儒学的推己及人的精神,发扬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仁爱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推行,使之通行于整个社会.王阳明的这一亲民说,实际上是将老吾老之类的亲民实践,视为三纲八目的根本所在,所以,尽管王阳明以体用释明德与亲民,但又认为,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8卷一所以,没有亲民的明德,并不是明德,只有亲民的明德才是儒学的明德,这实际上是以亲民为明德的体现.王阳明的这一亲民说,没有将为政者视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人民只是被动的被教化者,而是充满儒学的仁爱

24、精神,带有对人民的关爱之情.王文成全书有一篇亲民堂纪,借助元善与王阳明围绕亲民进行的讨论,王阳明提出着名的政在亲民说,集中的体现了他的亲民说的独特价值:南子元善之治越也,过阳明子而问政焉.阳明子曰:政在亲民.曰: 亲民何以乎?曰 :在明明徳.曰:明明徳何以乎? 曰: 在亲民.曰:明徳亲民一乎?曰:一也.曰:何以在亲民乎?曰:徳不可以徒明也, 人之欲明其孝之徳也,则必亲于其父而后孝之徳明矣;欲明其弟之徳也,则必亲于其兄而后弟之徳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皆然也.故明明徳,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徳也.故曰一也.曰:亲民以明其明徳,修身焉可矣,而何家国天下之有乎?曰:人者,天地之心也.

25、民者,对已之称也.曰民焉,则三才之道举矣.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而天下之父子莫不亲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而天下之兄弟莫不亲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推而至于鸟兽草木也,而皆有以亲之,无非求尽吾心焉,以自明其明徳也,是之谓明明徳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元善喟然而叹曰:甚哉! 大人之学,若是其易简也,吾乃今知天地万物之一体矣,吾乃今知天下之为一家、中国之为一人矣,一夫不被其泽,若己推而内诸沟中,伊尹其先得我心之同然乎!于是名其莅政之堂曰亲民,而曰:吾以亲民为职者也,吾务亲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徳也.夫爰书其言于壁而为之记.王阳明政在亲民不仅是为政的要求,也是为政的追求.尽管王阳明也说明德与亲民一体,但他更强调的是亲民,认为明德必于亲民上体现,若是没有亲民的实际,明德就是一句空话.在王阳明看来,亲民是国家治理、社会安定的保障,亲民之学不明,而天下无善治矣12.这表明,王阳明的亲民说着眼点完全在现实的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阳明对大学的解读,虽然也重视道德伦理的说明,重视止于至善、明德,但更具有重视亲民的现实政治的意义与价值.如果说朱熹对大学的新民解读,是偏重于伦理教化,王阳明的亲民说则具有关爱人民的政治学含义.换句话说,朱熹是侧重内圣来讲解大学的新民,王阳明是侧重外王来解读大学的亲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