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79713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教育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中人类行为的系统研究,是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启生命伦理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为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生物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观念培养很有必要。生物科技在改变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居民的生活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舆论。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思想的触动一样,当代生物科学和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再一次深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

2、是现在任何一个其它的科技领域所没有的。当代高中学生在这巨大的科技和思想变革面前,如何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使得在高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已成为必要。 1.树立生态道德观 生态道德观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生态道德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结合生物教学知识,在知识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 1.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使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认识植物对人类乃至自然界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一切生命之基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1.2 在生态系统的学习中,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3、功能,及生态平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存在着其固有的内在的平衡,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有效规划自己的活动和控制自身的行为,避免破坏自然整体平衡,才能保证人类发展的健康,安全和持续,从而形成动态的、生态学的、平衡的自然生态观。 1.3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成分的动态分析,使学生形成各种生物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生态整体观。? 1.4 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生态环境,但从根本上讲人类必须要依靠生产者提供的生态资源,摆脱不了生态环境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人类与自然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之中,

4、当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又被自然所征服,因此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思想应该是人类价值体系的中心,追求人类活动与自然协调是人类最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1.5 随着地球人口剧增和社会工业化程度加重,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规模的无节制的消耗自然资源,严重的工业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利用不当,草场遭破坏,森林被砍伐,从而造成全球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地球所能维持人类生存的能力正在衰减。为此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搞好环保宣传,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世界观。?

5、 2 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道德观 生命伦理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新技术的使用要进行社会控制的要求。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人文伦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与挑战,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强烈冲击,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人们要求这项技术的使用合乎人类道德价值观念,限制滥用,鼓励优化利用。 2.1 克隆羊 1997 年, “克隆羊”的问世,是 20 世纪生物遗传工程研究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光芒,但同时人们担心这项技术会不会用于人类自身,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现存人类将难以避免一场生存危机。 “克隆人”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接受了低等动物的这种无性生殖方式,无疑是人类的倒退,影响着人类的

6、进化,克隆技术的滥用有悖于社会伦理,人类的尊严将荡然无存。同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也构成巨大威胁。人类所建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规则、生存法则、法律制度等都将受到巨大冲击,动摇人类生存的社会基础,人类生命将无神秘、灿烂、美好可言。传统的伦理学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不涉及人与自然和其它生命的关系 ,它讲的善、恶、公正等伦理行为是从人的利益出发的 ,根源于传统的伦理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转变成“人是自然的主宰” 。可近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已经造成全球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而需要制定一种新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调节人对自然的行为 ,这就是保护环境和保护生命的道德原则。 1933 年美

7、国莱奥波尔德在大地伦理一文中首次提出要把道德的对象从人扩大到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要尊重所有生物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生存的权利 ,因而莱奥波尔德被认为是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1975 年澳大利亚学者彼德辛格出版了动物解放一书进一步认为动物和人一样 ,具有体验痛苦和愉快的能力 ,因而具有道德权利 ,动物也应得到同样的关心。? 2.2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把人的 46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都画出来,不仅从整体上阐明人类遗传信息的组成,而且要识别人类基因的结构,包括所有与生殖有关的遗传疾病及其若干有遗传背景多因素疾病的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和表达调控方式,破译生命之书在人类掌握自身密码

8、之时,也潜在地引发伦理道德问题。? 如果有人想根据自身愿望来选择未出世孩子的特征,这种人为干预就会打破自然生殖规律,使生命的产生具有“人为”的色彩,从而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使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迎来新的挑战。? 2.3 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生物是指在生物自身基因组中带有用转基因技术插入的外源基因。生物个体能将它传递给后代,并表现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转基因生物回归自然必须带来风险。人类历史上为战胜一些危害人类及牲畜健康,导致可怕疾病,传染性极度强的细菌曾经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一旦这些恶魔对抗菌素具有了抗药性,后果不堪设想。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现代技术,将给人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希望生物工程可以解决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 5 个全球性危机。这将是一次人类求索生命奥秘的革命。但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难免给人类带来一些始料不及的后果,有时甚至会对社会伦理价值观带来深远的影响。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安乐死、遗传疾病检测、基因工程药物的使用,器官移植等等都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观,伦理学追求真善美,时刻提醒人们无论什么研究都不要违背人类的初衷和美好的价值观,伦理学不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它能不断呼唤和矫正科学的“跑偏”和人类的良知,只有建立起正确地伦理道德观念,才能使科学走向美好的未来。因此,为了控制遗传工程技术被滥用,应尽早建立一整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