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087806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对李约瑟难题的两点个人解读李约瑟难题从提出之日起,答案千奇百怪,而且解答者互不相让,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两点,一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受困于这个著名的难题,这其实是用现实情况直接反驳了很多人坚持的观点;二是在这个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百家争鸣的精神倒是为可能解开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点希望。这个著名的难题其实包含好几个子问题,最关键的是两个:一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二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在提供我的观点之前先简要说一

2、下我的答题思路,由于专业、时间和资料等的欠缺,我没有能力深入全面地去解2答,只能凭个人经验和网上的二手资料进行解释;我只从中国的角度、而无法从欧洲的立场出发来回答;而且我只试图回答中国的科技发展为什么到公元十六世纪会转而衰败,并至今没有彻底扭转颓势这个问题。先从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入手来做一点分析,由此建立我的理论模型。科学不同于技术,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活动,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思想活动。而技术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标志,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能力。技术可以直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财富。科学是思想,它形而上,不能直接带来财富,但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块基石,也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我的第一个结论是:技术不可

3、能脱离科学而得到大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和科学是分成两条线路独立发展的。古代科学的进展体现在以古代哲学、特别是自然哲学为主的知识积累过程中,是靠从事各类知识活动的学者进行传承;而技术是体现在具体的劳动之中,它的主要传承者是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工匠。在青铜时代的文明中,这两种传统各自独立地发展着,一种传统由工匠保持下去,另一传统则由祭司、书吏集团保持下去,一直到中古晚期和近代初期,技术传统和哲学传统的各个成分才开始靠拢并汇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传统,即科学的传统。科、技从此互相促进,共同进入了大发展期。可3惜的是,科学传统的产生地点仅限于欧洲。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呢?之所以造成这个局

4、面,我的两个推论,一个是因为中国过早地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国,另一个是由于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中国人性格深处的“草食动物性”。先论证第一个推论。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达到 360 万多平方公里,基本包括现在的华东、华北、华中各省,以及四川、甘肃的大部分地区,当时的人口有资料说已经有 2000 万左右。这样的体量即使放在今天的世界也绝对是一个大国了!但统治那样一个大国的政府体系却是相当的精简、甚至是简陋的:举例来说 ,中央“部委办”一级的机构仅仅是“三公九卿”,最多只有 12 个部级以上

5、的领导协助皇帝管理全国事务!2200 多年前,在交通、通信等物质条件和社会管理系统都极端落后的条件下,面对一个“思想混乱”、民心不稳的巨大国家,怎样实现政令畅通、上行下效的有效管理?怎样确保这个大好江山下传万代子孙而不易色?当然只有政权及社会的稳定压倒一切。但又怎样实现并保持住坚如磐石般的稳定?面对如此巨大的管理压力,唯一的手段就是4乱世用重典,杀一禁(警/惊)万。这是任何稍有智能的生物都看得懂的有效警告。我们的历史界历来高度肯定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和车轨等行政手段积极的历史意义,对影响后世百代的严刑峻法好像也一并加以表扬,指出这样的法律对统一思想、统一民心、维持专制独裁统治的方面也起

6、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刑法在当时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就是用的一切手段去消灭一切和现政权的不同意见以及被异见“污染”过的人的大脑。除焚书这个小游戏外,常规性的动作是砍首、活埋,还有烹、炸、煮、烤、车裂等等,手法叹为观止,杀几个人没有得到预期的社会影响?那就干脆灭族,一次杀几百、几千人,把和持不同意见的人有一丁点血缘关系、隶属关系的所有人都实行肉体消灭。这部“百代犹得”的“秦政法”相当的高效,并且非常容易被历朝历代的“皇帝学弟们”复制和执行。始皇帝告诉他的“学弟们”一个简单道理,要想长期保有这么巨大的一片不动产是非常辛苦的,想不辛苦的唯一的手段就是杀人,尽量地去杀掉一切不听

7、你们话的人、想不听你们话的人和你们不喜欢的人。这个道理流行了 2000 多年,一直到明、清两朝的“学弟们”都活学活用、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如秦时最多只有灭三族,到了明代,最高的纪录是明成祖朱棣灭了方孝儒的十族,一次性凌迟处死了 873 人,立刻名5震海内外!这样“积极”的社会影响一定是让皇帝相当满意的。对生存在这片土地上漫山遍野的“草民们”,皇帝们只说了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道理:如果一棵树上有一片树叶不按照“我”要求的方向飘动,或者哪怕仅仅只是想了想,那么整棵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贯彻秦政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仅仅在一代人之前的春秋战国,中国社会所展现出来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况立刻成为了中国

8、历史的绝响,中国社会从一个恣意生长、生机无限的热带雨林转瞬间就进入了漫长的冰河世纪。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人真的是非常优秀聪慧的民族:两千多年前,上帝只给了我们懵懂的先民们一点点阳光雨露,他们就激情澎湃、智慧激荡,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一座座伟大的思想灯塔、光辉照耀至今!我们这些卑微的后代只能在他们的荫庇中羞愧到无地自容。我的第二个的结论是:一个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思想的社会是产生不了科学传统的。因为科学传统的内核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的思想,这种精神和思想却又是建立在独立的人格之上的。但这些“奢侈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早就被视为极度危险的异端邪说,可能有过类似的凤毛麟角的个体,但作为一个整体

9、,中国社会从秦始皇开始就已经和“赛先生”说再见了!引用第一个结论,没有科学6精神和科学传统指引下的技术发展,终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觉得李约瑟所说的 16 世纪这个时间概念只是个偶然因素,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在里面,如果没有外力影响,所谓“中国技术巅峰”的出现往前或往后推个几百年都属正常,况且本土技术能够灿烂到 16 世纪,还产生过四大发明,那真是“祖上积德”、属“意外之财”啊!关于第二个推论,我只是想找个理由来解释由第一个推论引出的疑问,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大一统”?这种癖好不仅皇帝有,老百姓的接受度好像也很高,大家事事处处都喜欢一样,不爱做“出头鸟”。 “大一统”的癖好是怎么形成

10、的?我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东亚优越的自然环境养成了中国人的“草食动物性”造成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自然界中的草食动物由于处于食物链的下端,为了给上游的食肉动物提供能量、维护整个生态平衡,往往表现为生殖能力强、繁殖成本低、数量庞大,且性格上温和健忘,喜欢群居,盲从于族群的首领,但一遇到危险的通常反应却是手足无措或做“鸟兽散”,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是,对它们来说,比死亡更不可思议的是反抗,即使他们有能力反抗,通常情况下它们会选择放弃这种权利。这类动物能够生存繁衍并壮大的前提,是要有一7个条件相对宽松优越的自然环境,比如水草丰美,食物链上游的食肉动物数量不能太多等等。以上这些特点,我觉得和

11、中国人的人格特性有高度的正相关。中国人就是食草动物的“拟人化”!在东亚,华北平原、河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平原等广大地域,从古至今都是自然环境非常优越的人类栖息地。很多地域历史上其实是有着比现在好得多的自然条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许多地方自然环境的恶化,就是因为千百年来承载过太多的先民而衰败的结果。比如,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明朝都在修建的长城,北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这个形象工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片温带原始森林从此永远消失;再比如,就在清乾隆年间,现在已是漫天黄沙的陕西榆林地区还有着茂密的森林,烧炭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当地人民的一个主要谋生手段。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中国人的繁

12、殖能力是惊人的。网上的资料告诉我,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 221 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可能在 2000 万人左右,在公元 2 年,西汉平帝时期,全国的人口总数可以到惊人的 5959.4978 万。可是,历史是这样开玩笑的,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到公元263 年的三国时期,总人口数锐减到 737.2881 万人,也就是说,仅在那些年里,每 100 个中国人中有 88 人可能是非正常死亡!好在人数随后又开始攀升了,到公元 609 年隋8炀帝时间,全国人口又恢复到了 4601.9956 万人,但到了唐朝末年的 826 年,总人口又下降至 1576 万人。余下的历史我就不忍列举了!如果做张统计图表,人口

13、总数的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象是中国股市上的某只妖股,毫无征兆地上下大幅波动。但这条折线和数字变动的背后是怎样惊心动魄、催肝裂胆的人间惨剧!让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这条折线。从皇帝们的角度看,他们当然知道数量庞大的“草民”是帝国的根基,是高级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的私有财产。理论界认为当生产资料短缺时就会有通过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冲动,恩格斯说过,“几乎一切机械发明都是由于缺乏劳动力引起的”。但是在皇帝们的眼中,中国什么时候缺过劳动力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对待抵抗者的态度,如长平之战中“坑杀”40 万赵国降卒,那可全都是优质的青壮劳力啊!到了明末清初,四川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一支流寇部队用了四、五

14、十年时间就把有 310 多万人口、物阜民丰的“天府之国”川中地区杀成了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的原始森林,清初顺冶年间的人口统计只剩 8 万!再到太平天国运动对降低大清帝国人口的特殊贡献,以杭州为例,1861 年 12 月 29 日,杭州开始被太平军包围,当时人口 372 万,三个月后城破,人口只剩 72 万。这样的例子实在“罄竹难书”!中国历史上9所有的皇帝和想成为皇帝的人,都非常清楚一个道理,最有效率地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杀人。而那些“草民们”也用事实一再表明了他们是杀不完的!这真要感谢东亚的优越自然环境!从另一个角度说,面对随时而来的屠刀, “草民们”的态度和羊群的态度高度一致

15、,他们要么为了自保作鸟兽散,要么就是引颈待戮,很少知道有组织、有效率地去反抗。面对人类社会中的“虎狼之师”,为了延续自身基因,本能的反应告诉他们,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多地繁衍后代。如果侥幸遇上短暂的所谓“盛世”,那么更是什么都不要想,多做做“夫妻间爱做的事”,那才是多子多福的硬道理!天无绝中国人之路!最后总结一下:在东亚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人类很早就繁衍成了一个较大的群体,他们温和聪明,个性类似草食性动物。2200 多年前,他们中的一个凶狠贪婪的统治者(可能是基因变异者,成了披着羊皮的狼) ,抓住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占领了这里所有的资源,如何管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给了他

16、巨大压力,作为“千古一帝”,他的精明让他看准了同类的弱点,一反这片土地上已历经 549 年的“原始民主”的传统,改用最残暴的制度来进行管制他的“草民”: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只准有一个思想,一个标准。这个10方法很快就被证明是如此的简单高效!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后来者争做全中国皇帝的兴趣。而被皇帝们通过代代的驯化而具有了“草食动物性”的中国人,也高度接受了逆来顺受、放弃思想的生存方式,满足于“虚心实腹”的生活状态。因此,从有利于民主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不幸这么早就出了一个秦始皇!如果“大一统”的局面晚出现几百年、甚至一千年,让中国能多出几百个孔子、老子、孙子、墨子、孟子、韩非子、管子、庄子等等,中国的面貌和世界的格局将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1840 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开始打破这个加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两千多年的恶咒!感谢邓小平,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了我们这个“羊群”的最高统领后却能拒绝变异成“狼”的“羊”,他所信奉的“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这两个重要原则可以说是我们今天摆脱李约瑟难题困扰的唯一希望。同样的感谢也要送给蒋经国先生。另,有一种观点似也可印证我的推论,作者不详。摘录如下:中国人的肠子要比欧洲人长很多在读者上读到篇文章,说中国人的肠子比欧洲人要长得多。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主要以五谷为主,简单说就是吃素,而欧洲人以肉食为主,肉食比素食易消化,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