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doc.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087778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对海派园林的思考 内容摘要海派园林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海派文化也就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文化。它涵盖的范围很广,诸如绘画、戏剧、建筑、饮食、服饰、盆景乃至社会的习俗,人们的举止、谈吐,都会冠以海派的称呼. 海派园林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海派文化也就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文化。它涵盖的范围很广,诸如绘画、戏剧、建筑、饮食、服饰、盆景乃至社会的习俗,人们的举止、谈吐,都会冠以海派的称呼。那么”海派” 两字究竟何时开始出现?海派园林又是怎么回事?作者试图作些解析和探索,祈各方指正。 一、海派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大约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上海凭籍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好,交通又方便,在国内,四方人群云集,尤以

2、江浙人士居多。他们从文经商扎根上海,使上海很早就形成开放性的移民社会。移民在上海和本地人和睦相处,相互交融,构筑了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 另一方面,1843 年因鸦片战争,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后,上海在五口通商的要求下被迫开放,被帝国主义列强登陆侵占,成立了”国中之国” 的租界。租界使我国丧失了部分主权,上海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租界的本质是侵略行为,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凌辱。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凭借他们科技和工业革命后的优势,把不同于东方文化的近代文明传了进来。西学东浙,而上海首当其冲。在上海既保存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广泛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化。”海派” 两字最初出现于绘画领域,同治年间,首

3、先在绘画领域,汪洵、吴昌硕等画家有创造性的成就。到清末,更有博学多才的赵之谦、任颐、虚谷等组织的书画会。还有画洋楼、作美女、绘风俗画,纯粹面向市场的吴友如等。徐家汇土山湾的天主教堂向孤儿院的孩子们传授西洋画技法等。当时这些具有改良精神的画家,人们称之为上海画派,简称”海派” 。 嗣后刘海粟在上海创办专科学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裸体模特,它开创了中国人体写生的先河。中西文化的交融,由此而渐及其他领域。戏剧,音乐,文坛都在吸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至于建筑,在 19 世纪下叶 20 世纪初,各国风格的建筑(住宅,办公楼,银行,旅馆)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兴起。在外滩一带更形成了坚固大型的建筑群

4、,从而上海又给予了”万国建筑博览会” 这个美称。海派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的。国内的开放形成移民社会,向国外第一次被迫开放又使西方文化大肆渗透。华洋共居,五方杂处,近代上海的形成伴随中西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西方近代文明的互相交织。 二、海派园林的发展轨迹 (一)、700 多年前上海建立县城,原老城厢地区孕育了传统的文化。 明代嘉靖年间始建的豫园是一座精美的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当时是上海人潘允端的私家园林,现为公众开放。上海还有四座明清时遗存的古典园林-明代的秋霞园、古猗园、清代的曲水园、醉白池,这些都是我国体现江南园林风格本土文化的代表作。以后由于公众使用的需要,在保存原样的

5、基础上,又分别扩大了园林的范围,也增加了一些活动设施和园林景观。 (二)、到租界时代,西洋园林形式传入上海,有三处公园是有代表性的。 首先是1868 年英国人辟设的外滩公园(当时称公共花园),面积约 2 公顷,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公园中有滨江林荫道、草地、花坛、小型水池喷泉和装饰性雕塑,还有一个位于中央的音乐台。人们可露天欣赏音乐。公园最初只供洋人享用,经上海人民交涉抗议后,才向中国人开放。 其次,位于法租界的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面积约 9 公顷,具有法国古典规整式的布局。虽不是很宏伟道地,但也略显其风格。有长方形下沉式的毛毡花坛,绿篱、草坪、草花,还有一个椭圆形的月季花坛,两处都轴

6、线严正、图案对称、管理精细。东部还有一条宽十米的笔直大道,两旁列植法梧桐大树。当时殖民者每年 7 月 14 日法国国庆日,此处作阅兵庆典用。如今这条大道成为群众晨煅健身的好去处。公园南部一块大草坪下面是自来水公司的水库。西部是地形起伏的自然式布置,有山石溪瀑、曲径小亭,具有中国造园的形式。因此,这个公园就把中西园林文化融在一起了。 处于沪西的极司菲尔公园(今中山公园)是军营改建的。地处当时的英租界。全园总体上体现英国自然式风格,大片起伏的草坪,孤植乔木和丰富的植物群落布置自然得体。其中点缀的西式大理石方亭花架和茅屋、茶室、石桥等建筑及入口门头建筑也是英国式的。后半部还有一处水石相间、花木错落的

7、岩景园。除此之外,公园中也有一处以中国式亭子作为对景的中国园(后建成牡丹园)和东部假山上模拟日本式的庭院布置。可以说,这是以西为主结合东方园林文化的尝试。 1874 年犹太商人哈同在上海经营房地产发迹后,在市中心营造了一座哈同花园(又称爱俪园)其布局形式以中为主,结合西风,全园建筑较多,山石水泉,极尽曲折。加之哈同太太罗迦陵笃信佛教,所以又在园内增添了不少有佛教色彩的建筑和装饰。解放后,该园已废,1956 年在原地建成了中苏友谊大厦即如今的展览中心。 (三)、解放后上海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 革命的胜利激发起了民族意识的高潮,出于对祖国的自尊和热爱,园林建设中也体现

8、出以我为主,以中为本,但也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广大群众在公园活动的需要,从总体布局,地形处理,植物配置,建筑活动设施等方面,吸取了西方乃至世界园林有益的”语言” 。对我国传统造园手法既要继承,更要有创新,不是全盘照搬,简单地从具体形式上沿袭模仿,而是吸取其精神和基本手法,如地形空间,旷奥障露。掇山理水,高低聚散,植物设置讲究姿态寓意,景点设置题名赋意等。另一方面如大草坪、喷泉、儿童游戏场、雕塑等也融入公园,使公园既有中国园林的神韵,又有现代公园气息。长风公园和杨浦公园、共青公园就是代表性的例子。 另外有一个小公园- 东安公园,设计人精心构思,运用中国江南民间建筑的风格,在入口处设置了一组由洞门

9、、透墙、水池、汀步组合的空间,先抑后扬、隐隐约约,先障后敞,通过曲折的水竹院、翠竹楼,进入园内,园中有草坪、水池、雕塑,还有供老年人休息的伏枥轩和芳竹亭。园内遍植竹子和花木。还有草坪和儿童游戏场。公园面积不大,精巧雅致,中西合璧,实用而美观,受到游人的欢迎。 用粉墙漏窗分隔庭院空间,是我国园林中常用的手法。上海植物园的盆景园也用这样的方法,但其中有几段不是用粉墙而是用法冬青高绿篱来替代,取得了很好效果。绿篱也是从西洋园林中传来的。高矮不同以及人工修剪的造型(英文称为 Topiary),在西方园林中自成一格。上海园林中也可看到。但还没有规模较大、造型多样、集合一起的整饰园。 在松江,以宋代文物方

10、塔为主题建了一个方塔园,方塔原属兴圣教寺的一部分,但寺庙早已毁于战火而仅存方塔。经文物部门修缮后加以保护。后经政府决定,在这里辟建一个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很有创意,总体布置既不是恢复寺庙,也不按古典园林做法增添大量建筑,而是有舍有取,借用郑板桥画竹的经验”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简练手法,突出方塔主体,众星拱月。其周围仅疏朗得体的安置一些陪衬性建筑小品,如石舫、茅屋、还有明代遗存的一方照璧和从市区迁移过来的天后宫,塔院以围而不封方式用白粉墙多处开口地圈围,地形处理中有一处从山村民居景观吸取灵感再以整型花岗石垒砌的堑道,富有现代情趣。这是一个十分成功的遗址公园的设计,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 到 80

11、 年代初,”四人帮”粉碎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园林和文艺创作一样,吹来了春风,为了响应市领导号召,迎接未来旅游的高潮,需要在市郊淀山湖畔着手建设一个有特色的风景区,1979 年底对 86 公顷湖滨地进行了全面规划,其中十分之一约 9 公顷最终决定建造一座仿古的中国园林-大观园。当时分析,除国内游客外,外国游客也将随着我国开放而纷至沓来,如果当时建造一个现代的游乐园,一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二是未必能吸引国外游客,经多方斟酌,并参照豫园具有吸引力的经验,决定还是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园林,一座以红楼梦小说中的描述为蓝本的仿古中国园林-大观园诞生了,其规模介于北京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之间,前半部自由曲折

12、,布局活泼,后半部体现皇妃省亲的皇室身份,以大观楼为对景,中轴对称,金碧辉煌的布置,虽在大结构和材料上以混凝土代木,可耐久防火,园路尺度适当放宽作些改良,但仍然不失为一座道地的新建古典式中国园林,在市民休闲外来旅游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代表上海城市公园总的发展的方向。 (四)、90 年代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环境建设列为重点的形势下,绿化建设步入了超常规高速度的发展,按照城市规划,市区公园在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旧房屋改建拆迁,新建了不少开放型的公园和绿地,为了更好地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园林设计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在设计方面用国际招投标,方案比选,市场操作的方法先后请

13、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美国等设计公司来参与本市的公园绿地的设计,我们自己的设计人员也放宽视野,与外方合作,多方吸收营养,还派出考察学习,学创结合,刻意求新,近几年来像延中绿地、虹桥花园,徐汇绿地是加拿大公司设计的,世纪公园是经过五个国家(英、法、德、美、日)的方案比选后采用英国方案,静安公园改建是日本公司设计的,太平桥绿地是美国公司设计的,还有世纪大道绿化则是法国公司设计的,虽说请外国公司做设计要多化一些代价,但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他们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和操作手段的多样化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对我们园林设计工作扩大眼界、打开思路、学习新技术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自己也丝

14、毫不懈怠、努力进取。在黄兴绿地、长寿路绿地、大宁灵石公园、塘桥公园、古城公园等大小公园绿地上都有不少新的创意。开放、引进、交流、合作赢得了技术的进步,对推进园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三、”海派园林” 创作态度的归结和今后发展趋向的探讨 海派园林就形式而言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多样化的,海纳百川,百花齐放,兼收并蓄、中西结合、兼容交融、求新求变,可以说是创作海派园林的灵魂。 上海是我国与国外通商交流最多的国际性城市,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西洋文化影响深刻,因此,人们常说上海这个城市比较洋气。确实如此,这也是它显著的特点。但民族的、自身的固有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我们要十分珍惜,继承和发扬。

15、今后海派园林发展趋向的设想: (一) 、大背景的变化 1、当前的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世界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地球正成?quot;地球村”,国际间的交往合作越来越频繁。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加入 arx 成功地吸取抽象艺术地图案,用多种色叶矮生植物和水体硬地布置一个令人赞叹的屋顶花园。美国近代造园大师 LawrenceHalprin 喜欢用采石场开采出来的有棱角的方整石块堆叠造景,让流水多层面的泻下,罗斯福纪念公园是他的杰作。现代园林产生了多个流派和创作理念。 曲线与直线可以在冲撞中结合,图案式但不求对称,工厂、交通等遗址公园注重场所精神等。古希腊、

16、古罗马时代认为黄金分割是最美的矩形,当时奉为金科玉律。现在早就越出这个框框了,多种的几何形式都好为我所用。又如,把树木像操兵排队似地整齐栽植,过去批评是苗圃不是园林而摒弃。现在,树阵式的种植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手法。水景中的艺术处理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自然界的溪、瀑、泉、涧往往用建筑手法来变形、升华做成富有装饰性的水景,加上声、光、音乐等配上,成了园林中热门的新景观。这一切说明,人们总是不满足旧的东西,要寻找新的灵感。创新是灵魂,海派园林要大胆创新。 5、在谈到形式上创新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园林是供人们使用的,生态上的各种功能,(遮阴、通风、纳阳光、降温、挡寒风、保健、制氧、吸收二氧化碳等等)人们活动的功能(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园行为)。文化科普的各种功能,都要充分研究考虑,千万不能单纯追求形式而忽视实用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都分类分级,有规模大的主题公园,有市级公园区级公园,也有小区配套公园,按照公园规模大小,定位的不同,赋于不同的内涵,在形式上鼓励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使海派园林走向新的辉煌。 以上谈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期盼有兴趣的同行指教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