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绵阳市高中 2015 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反映了当时A. 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B. 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C. 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D. 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代有专门的官职来负责医药事务,还有针对医师的考核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在医疗管理制度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根据医生
2、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不同的级别和俸禄,而不是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故 A 项错误。中央集权不符合史实,故 B 项排除。邦国认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排除。2.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B. 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C. 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D. 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答案】B点睛: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是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史学书籍、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3.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 18 岁以下男子
3、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B. 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 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皇帝的决策受到来自行政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反对而被迫收回,由此可以知道唐宋时期国家决策是由皇帝和大臣共同商议制定,故 A 项正确。B 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排除。削弱皇帝权力的是行政运行机制而不是杰出人物,故 C 项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材料式选择题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这是解题的关键。对材料的理解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
4、全面性,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以偏代全,二是准确性,不要曲解材料的原意。对选项的理解要注意说法是否符合史实;要注意说法与材料是否相关;还要注意说法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4. 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 。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 缓解财政压力B. 践行儒家仁政C. 实行闭关政策D. 推动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境,所以仁宗施行“恤民之政”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故 A 项正确。B 项是表面现象,CD 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5、。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 “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 “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 “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答案】B【解析】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 “人心愤夷已极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 ”说明了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面对外国的侵略的愤慨之
6、情以及对地方官员称夷务为“洋务”的不满,因此文后的语句应该是 “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故 B 项正确。A 项是顽固派的治国之道,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官员的守旧观念,C 项“喜谈洋务”和 D.项“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与题意相反,故 CD 两项排除。点睛:对于新材料要敢于思考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如本题中的时间和人物身份和关键信息“人心愤夷已极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 ”。6. 1878 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 “期渐收回利源” ,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
7、另行设局” 。这一举措客观上A. 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B. 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C.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答案】C【解析】材料“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 期渐收回利源 ,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引入了先进技术和先进技术人员,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只能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AB 两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清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 D 项排除。7
8、. 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 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 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 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 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但是这一目标基本上是照搬共产党宣言 ,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共二大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把党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
9、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说明了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社会性质相结合,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故 A 项正确。中共二大的纲领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而不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故 B 项错误。C 项“直接推动”说法错误。 D 项“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 1977 年高考,570 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 5%,以后录取率总体增加,到 2016 年高考,940 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 82%。这反映出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B.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C.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D. 高考
10、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答案】D【解析】从 1997 年至 2016 年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反映了国家经济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故 D 项正确。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现象,故 A 项排除。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 1995 年提出,故 B 项排除。C 项“提升了国民素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 14 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 ,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 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B. 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C. 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D. 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答案】B【
11、解析】材料“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说明了在 14 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所以当时意大利的法学家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力图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故 B 项正确。A 项本身不符合史实。C 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学家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 1785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但当时美元在南北各州的价值不等,法国、西班牙等国货币也在美国流通。导致当时美国金融混乱的主要因素是A. 英国殖
12、民统治阻碍统一市场形成B. 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C. 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 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 1785 年可知此时美国实行邦联制,地方各州权力过大,邦联政府软弱无力,虽然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所以仍出现了金融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故 C 项正确。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 A 项排除。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是在 19 世纪上半期,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是在 20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D 两项排除。11. 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
13、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1960 年,英国主导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此可知,英国试图A. 抵制欧洲联合进程B. 强化自由主义贸易C. 恢复光荣孤立政策D. 维护英国大国地位【答案】D【解析】 “三还外交”的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故选 D 项。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并不是抵制欧洲联合进程,而是要在欧洲联合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故 A 项错误。自由主义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题
14、干中英国把美国、联合的欧洲作为外交的重要环节,并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说明英国并不是要恢复光荣孤立政策。故 C 项错误。12. 某位学者在 2015 年 12 月说到,经过近 70 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 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 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 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B. 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C.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答案】C【解析】材料中“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 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 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
15、”的信息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国家之间的减免关税空间不大,还需要其它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故 C 项正确。降到关税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 A 项错误。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B 项错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
16、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 世纪 70 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 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 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
17、,简要评价其作用材料二从 1984 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 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 年 4 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 年 7 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 年 10 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 ,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2)根据材料并
18、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说明与中国近代的证券市场相比,新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展?【答案】 (1)背景: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政策调整。评价: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借鉴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基础;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2)目的: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根本改变资本市场半殖民地地位;建立统一监管体制;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形成规范化资本市场。【解析】 (1)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
19、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可知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19 世纪 70 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1895 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可知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依据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政策调整。评价要一分为二,积极作用可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抵制列强经济侵略、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等方面来分析;消极作用从材料“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得出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
20、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2)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1998 年 4 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可知建立统一监管体制;“1999 年 7 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 ”可知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2005 年 10 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 ,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可知形成规范化资本市场。依据材料和
21、所学可知根本改变资本市场半殖民地地位。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上表为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1516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从中南美洲掠夺金银,从东方国家输入奢侈品,商业与农业的国际分工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1920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英法等工业国家向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亚非拉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亚非拉国家成为西方
22、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综上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差异,国际关系的变迁是国际分工的必然反映。(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傲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元朝至元五年(1268 年) ,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 ,随后, 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并录入元典章 。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 定台纲三十六条规
23、定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监察体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影响。【答案】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特点:监察法规不断完善(监察有法律保障) ;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监察体系;扩
24、大了监察职权,提高监察官员政治地位;监察机构相对独立。(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有利于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对后世监察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局限:监察职权得到扩大,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问题;服务于专制皇权、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贪腐和低效现象。【解析】 (1)根据材料“元朝至元五年(1268 年) ,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 ,随后, 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并录入元典章 。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 ”可知监察法规不断完善(监察有法律保障) ;“元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 “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
25、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可知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监察体系;“对御史台负责, 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 ”可知扩大了监察职权,提高监察官员政治地位;“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 ”可知监察机构相对独立。(2)结合所学检查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有利于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监察职权得到扩大,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问题;服务于专制皇权、也不
26、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贪腐和低效现象。根据材料“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可知后世监察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16. 【历史选修 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 年
27、 4 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1945 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 ,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8、,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答案】 【历史选修 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9、。(2)根据材料提到,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考点: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评价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之,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在研究蝗灾时,他对从春秋到明万历年间的蝗灾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找
30、到蝗灾频发的季节和发生的条件,得出蝗灾发源于沼泽地的论断,对明代乃至民国期间的蝗灾防治形成了积极影响。 本草图经记载“菘菜不生于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 ”徐光启对此表示怀疑,亲自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菘菜并没有变成芜菁,进而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他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 ,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 。1633 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在他 72 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徐光启认为他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他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将西学视为一种学术。在他那里,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摘编自王东升徐光启:科学
31、、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答案】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特点:涉及领域广;总结与创新同在;重视学术的实用性,把学术当成是救世良方;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实验研究(实践) ;中西文化融合。(2)没有。说明:晚明时期,西方自然科学、宗教传入中国,为徐光启等少数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在学术、经济领域产生一定影响。但明清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强化、文化专制、文字狱的环境下,决定了徐光启的设想无法在中国实现。 (其它答案围绕主题,
32、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 、 “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 、 “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 “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 、 “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领域广、总结与创新、救世良方、研究方法、中西文化融合等方面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1633 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否定的角度,结合晚明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辈子时光在匆
33、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多少人前半生忙忙碌碌,奔波追逐,后半生回望过去,难免感叹一生的碌碌无为,恨时光短暂,荒废了最好的光阴。人过中年,不停跟时间妥协,之所以不争抢,处世淡然,完全是经过世故的淬炼,达到心智的成熟。有朋友问我,怎样写出滋润心灵的文字?是要查字典,引用名言,还是有什么规律?我笑着回,随心随意,不为难自己。你为难自己,就要刻意去效仿,你不随心随意就要被名利世俗困扰,自然心态会有偏差,文字也染上了俗气。现实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者,终日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中活着,虚拟不切合实际。如此,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笺言。常常想,不想活在过去的人,是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不想被束缚在心灵蜗
34、居里的人,是失去的太多,一番大彻大悟后,对视的眼神定会愈发清澈,坦然笑对人生的雨雪冰霜。对于随波逐流的人们,难免要被世俗困扰,不问过去,不畏将来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纠葛,无从知晓。不得不说,人是活在矛盾中的。既要简单,又难淡然,挣扎在名利世俗中,一切身不由己,又有那样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呢?人前,你笑脸相迎,带着伪装的面具,不敢轻易得罪人;人后,黯然伤怀,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如意;常常仰望别人的幸福,而忽视了自己,却不知你与他所想要的幸福,都只得一二,十之八九只有在希冀中追求,不是吗?人活一辈子,心怀梦想,苍凉追梦,难能可贵的是执着向前,义无反顾,最惧怕瞻前顾后,退缩不前。一生短暂如光
35、影交错,有几个人能放下牵绊,有几个人能不难为自己,活的精彩呢!我们的一生,是匆忙的行走,谁的人生,不是时刻在被命运捉弄中前行。我想,我是无法和命运抗衡的,却又时刻想做真实的自己。眼下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对照着卑微的自己,心有万千光芒,无法放弃的却总是太多太多。中年,人生的分水岭,不再有小女孩的浪漫情怀,撒娇卖萌,穿着也越发简单,舒适即可。年轻时可以穿紧身裙,牛仔裤,甚至小一码的高跟鞋,不惜磨破了脚板,夹痛了脚趾,依旧笑魇如花,人前卖弄。年少时,青春做砝码,别人的一句赞美能心头飘飘然,走在马路上,陌生男子的回头率,成了青春的资本,忘乎所以。年龄越大,对身边的一切似乎没了热情,争吵,攀比,打扮,都没
36、了兴趣。有人说,女人要爱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才行,而我却恰恰相反,正如有一天涂了口红出门,儿子吓了一跳,一句太庸俗,再昂贵品牌的口红你都不适合,让我哑然失笑。原来,他宁愿喜欢素面朝天的妈妈,也不想要矫揉造作的中年妇女,我必须保持最初的简洁,亦或简单。居家女人虽平庸,却总想活出真我。不喜欢的东西,学会舍弃,生活趋于安静。每天打理家务,照顾子女,空闲的时间看看书,散散步,陪婆婆去买菜,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平常心,生活便达到了想要的简单。人过中年天过午,流逝的时间不会等我的。不想为难自己了,几十年光阴里,不停做着事与愿违的选择,极力说服自己,多替别人想想,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却忽视了委屈的自己。我承
37、认,给自己负担,就是难为自己。不愿意放下,就是心态使然。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为自己活着,才是真理。从今天起,不愿意迎合的人,选择放手;卑鄙下流,虚情假意的损友,拒绝交往,只要随心随意,什么都不是难题。要明白,他们走近你的世界,只想利用你,却从不顾及你的感受,既保持若即若离,又想无偿索求,时刻为难着你,美其名曰这是一份难得的缘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多少人前半生忙忙碌碌,奔波追逐,后半生回望过去,难免感叹一生的碌碌无为,恨时光短暂,荒废了最好的光阴。人过中年,不停跟时间妥协,之所以不争抢,处世淡然,完全是经过世故的淬炼,达到心智的成熟。有朋友问我,怎样写出滋润心灵的文
38、字?是要查字典,引用名言,还是有什么规律?我笑着回,随心随意,不为难自己。你为难自己,就要刻意去效仿,你不随心随意就要被名利世俗困扰,自然心态会有偏差,文字也染上了俗气。现实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者,终日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中活着,虚拟不切合实际。如此,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笺言。常常想,不想活在过去的人,是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不想被束缚在心灵蜗居里的人,是失去的太多,一番大彻大悟后,对视的眼神定会愈发清澈,坦然笑对人生的雨雪冰霜。对于随波逐流的人们,难免要被世俗困扰,不问过去,不畏将来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纠葛,无从知晓。不得不说,人是活在矛盾中的。既要简单,又难淡然,挣扎在名利世俗中,一
39、切身不由己,又有那样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呢?人前,你笑脸相迎,带着伪装的面具,不敢轻易得罪人;人后,黯然伤怀,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如意;常常仰望别人的幸福,而忽视了自己,却不知你与他所想要的幸福,都只得一二,十之八九只有在希冀中追求,不是吗?人活一辈子,心怀梦想,苍凉追梦,难能可贵的是执着向前,义无反顾,最惧怕瞻前顾后,退缩不前。一生短暂如光影交错,有几个人能放下牵绊,有几个人能不难为自己,活的精彩呢!我们的一生,是匆忙的行走,谁的人生,不是时刻在被命运捉弄中前行。我想,我是无法和命运抗衡的,却又时刻想做真实的自己。眼下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对照着卑微的自己,心有万千光芒,无法放弃的却总
40、是太多太多。中年,人生的分水岭,不再有小女孩的浪漫情怀,撒娇卖萌,穿着也越发简单,舒适即可。年轻时可以穿紧身裙,牛仔裤,甚至小一码的高跟鞋,不惜磨破了脚板,夹痛了脚趾,依旧笑魇如花,人前卖弄。年少时,青春做砝码,别人的一句赞美能心头飘飘然,走在马路上,陌生男子的回头率,成了青春的资本,忘乎所以。年龄越大,对身边的一切似乎没了热情,争吵,攀比,打扮,都没了兴趣。有人说,女人要爱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才行,而我却恰恰相反,正如有一天涂了口红出门,儿子吓了一跳,一句太庸俗,再昂贵品牌的口红你都不适合,让我哑然失笑。原来,他宁愿喜欢素面朝天的妈妈,也不想要矫揉造作的中年妇女,我必须保持最初的简洁,亦或
41、简单。居家女人虽平庸,却总想活出真我。不喜欢的东西,学会舍弃,生活趋于安静。每天打理家务,照顾子女,空闲的时间看看书,散散步,陪婆婆去买菜,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平常心,生活便达到了想要的简单。人过中年天过午,流逝的时间不会等我的。不想为难自己了,几十年光阴里,不停做着事与愿违的选择,极力说服自己,多替别人想想,多顾及别人的感受,却忽视了委屈的自己。我承认,给自己负担,就是难为自己。不愿意放下,就是心态使然。其实,你大可不必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为自己活着,才是真理。从今天起,不愿意迎合的人,选择放手;卑鄙下流,虚情假意的损友,拒绝交往,只要随心随意,什么都不是难题。要明白,他们走近你的世界,只想利用你,却从不顾及你的感受,既保持若即若离,又想无偿索求,时刻为难着你,美其名曰这是一份难得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