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稷下学宫:田齐所创设的学宫,是同中国封建社会同时出现的,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它建立不久,当时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也由鲁国转移到齐国,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它是齐国文化和教育的标本,不仅闻名于当世,促进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先秦教育史和思想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而且对整个古代文化和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2、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 “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
2、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3、 荀子“性伪之分”: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一是生理本能,二是目视耳见的感知认识能力。“性伪之合”: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因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认识被掌握之理。“化性起伪”:通过环境(渐)、教育、个体努力(积)得以实现。4、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
3、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 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该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专门招收有写作、尺牍、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人当学生,均由三公推荐入学,学成之后,任官优厚。鸿都门学的招生、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太学是儒士官僚集团的舆论机关,而鸿都门学则是宦官集团所控制的、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6、 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4、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7、 监生历事制度: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除中央政府各部门之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一年,甚至还有更长的。确定的考核办法:监生历事期满经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铨选选授官,中、下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
5、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8、 积分法: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逐级递升。凡仅通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肄业。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肄业。升到率性堂,便采用积分法。办法是,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9、 壬子癸丑学制:结构:主系三段四级:初等教育阶段分初等小学校四年为义务教育段和高等
6、小学校三年。宗旨是“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中等教育段设中学校校四年。宗旨是“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 。高等教育段设立大学,实际分为预科三年、本科 3-4 年、大学院三个层次。宗旨是“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 。旁系主要有师范类和实业教育类。10、 “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辩论的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具体步骤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11、 “理念论”:柏拉图
7、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定的,是理念世界的摹仿。理念世界是真定不变、第一性的。二个世界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人体和灵魂。灵魂能主动思考,由低到高由实物、关系、性质、数、道德、政治和善等内容组成。但是,当灵魂与人体结合时由于受到强烈的刺激,灵魂所具有的智慧被遗忘了。因此,人的学习是一个思考、回忆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根据灵魂的原有理性、非理性构成的比例,柏拉图把人分成情欲型、铜铁质的劳动者,意志型、银质的军人和理性型、金质的哲学家三种类型,并根据社会的这三种阶层,柏拉图构建起了他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12、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在古代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一种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基督教神学。它用哲学的形式为宗教神学作系统论证,为封建统治作辩护。由于学习这种哲学的僧侣终年圈在专门的学院里读经学道,运用极其烦锁的从概念到概念的诡辩论手法为神学教条作论证,争论一些无聊的问题,因此又被称为烦琐哲学。它有二个流派:唯实论;唯名论。13、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在总结 16 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他认为班级授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因为它能提高教师的兴趣热忱,对学生而言能产生伴侣的效用。具体办法:一是按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二是每个班级有一个固定的教室;三是每个
9、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四是每个班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 10人,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为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14、 “白板说”:在知识和观念的起源上,洛克认为人初生之时,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和观念,观念的获得是从经验得来的,经验包括外部(感觉)和内部经验(心理活动如知觉、思维、怀疑、推论、认识、意愿等) 。15、观念心理学:统觉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活动,它主要依赖于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的观念,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康德继承并发展了莱布尼兹的统觉理论。认为统觉是理智的活动,统觉的能力不是建立
10、在灵魂已有内容的基础上的,而是由一切产生于外界的经验所赋予的。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观念由感觉引起,并由于观念间的引力以某种方式产生联合,从而使简单观念成为复杂观念。16、癸卯学制:1904 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一个奏定学堂章程 ,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都作了具体规定。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的学校体系,因公布于农历癸卯年,所以称为“癸卯学制” 。17、朱子读书法:南宋教育家朱熹提倡的读书方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步。朱熹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
11、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 “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 , “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 “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已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 “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 “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18、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倡导的办学方针。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依
12、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 ,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19、骑士教育:1 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2 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3 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 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7-8 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艺。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
13、身体强壮有力。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 ,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 21 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1、 绅士教育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倡导的一种资产阶级贵族化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的绅士,教育内容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部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 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2、 教
14、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倡导的一条教学基本原则。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儿童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教学则是儿童获取系统知识、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有教育作用,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3、 三纲五常西汉教育家董仲舒倡导的封建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4、 化性起伪是战国时期教育家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 “伪”即人为,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之发生的变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人之所以能为善,是后天“积伪”的结果。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人为努力而变化人的本性。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
15、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必先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的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并已有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 (2 分)6、 消极教育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的一种教育方法。指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应避免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以保护儿童先天的善性和理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在无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按其本性健康地成长。7、 斯巴达教育古希腊城邦国家斯巴达将教育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其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以培养勇敢善战的武士为目的。教育的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重视女子教育。10、泛智教育是捷克教育
16、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给人们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20、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开始以后,培养“通事”和“译员”是清政府的当务之急,于是在 1861 年清政府批准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外国语学堂。21、七艺:包括三艺和四艺,前者指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两者和在一块即所谓的“七门自由艺术” ,简称“七艺” 。22、昆体良:( 约 35约 95 年 ) 古 罗 马 时 期 的 著 名 律 师 、 教 育 家 和 皇 室 委 任 的 第 一 个 修 辞 学 教 授 , 也 是公 元 1 世 纪 罗
17、马 最 有 成 就 的 教 育 家 。 他 出 生 在 西 班 牙 , 其 父 在 罗 马 教 授 雄 辩 术 , 颇 有 名 声 。 昆 体 良 少 年 时随 父 亲 到 罗 马 求 学 , 受 过 雄 辩 术 教 育 。 他 当 过 lo 年 律 师 。 公 元 70 年 被 任 命 为 一 所 国 立 拉 丁 语 修 辞 学 校 的主 持 人 。 由 于 在 雄 辩 术 方 面 的 造 诣 以 及 在 办 学 上 的 卓 越 成 就 , 当 罗 马 帝 国 在 公 元 78 年 设 立 由 国 家 支 付 薪 金的 雄 辩 术 讲 座 时 , 他 成 了 该 讲 座 的 第 一 位 教
18、师 。 昆 体 良 在 拉 丁 语 修 辞 学 校 工 作 了 二 十 年 左 右 , 大 约 在 公 元90 年 左 右 退 休 。23、九品中正制: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分 裂 动 乱 , 乡 亭 里 地 方 组 织 遭 受 破 坏 , 致 使 汉 代 以 来 的 “察 举 ”难 以 实 行 。这 时 豪 强 地 主 垄 断 政 权 , 形 成 了 势 力 强 大 的 门 阀 世 族 集 团 。 曹 丕 即 帝 位 以 后 , 听 从 吏 部 尚 书 陈 群 的 建 议 , 推 行九 品 中 正 制 , 设 大 小 中 正 官 , 品 第 人 物 , 以 家 世 和 德 才 区 分
19、为 高 下 九 等 , 即 上 上 、 上 中 、 上 下 、 中 上 、 中 中 、中 下 、 下 上 、 下 中 、 下 下 作 为 任 官 授 爵 的 根 据 , 然 后 按 品 授 官 , 实 际 上 承 认 了 门 阀 世 族 的 特 权 。24、八股文取士: 明 清 科 举 考 试 内 容 只 限 于 四 书 五 经 , 考 试 采 用 排 偶 文 体 即 八 股 文 。 八 股 文 又 称 制 义 或 制 艺 ,股 是 对 偶 的 意 思 。 艺 即 义 , 指 应 试 的 经 义 , 因 多 从 四 书 五 经 中 出 题 , 又 称 四 书 义 或 四 书 文 。 八 股 文
20、 取 士 约 定 型于 明 代 中 期 , 它 有 固 定 的 格 式 和 一 系 列 的 清 规 戒 律 。 作 文 时 只 用 对 偶 , 每 篇 文 章 都 由 破 题 、 承 题 、 起 讲 、 入 手 、起 股 、 中 股 、 后 股 、 束 股 八 部 分 组 成 。25、百家争鸣: 战 国 时 代 各 个 学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 从 不 同 的 阶 级 和 社 会 集 团 的 利 益 出 发 , 著 书 立 说 , 议 论 政 治 ,阐 述 哲 理 , 展 开 思 想 上 的 斗 争 , 通 过 激 烈 而 广 泛 的 辩 鸣 , 解 决 了 一 系 列 的 理 论 问
21、题 , 开 辟 了 新 的 研 究 领 域 。 形成 了 可 谓 是 “一 花 独 放 不 是 春 , 百 花 齐 放 春 满 园 ”的 局 面 。26、 “苏湖教法” 又 名 “分 斋 教 学 法 ”, 是 北 宋 教 育 家 胡 瑗 在 苏 州 、 湖 州 二 地 办 学 , 使 用 的 一 种 新 的 教 法 。 这种 教 法 改 变 当 时 重 辞 赋 的 学 风 , 而 重 经 义 和 时 务 。 他 在 校 中 设 “经 义 ”、 “治 事 ”两 斋 , 经 义 斋 学 习 研 究 经学 基 本 理 论 , 治 事 斋 则 以 学 习 农 田 、 水 利 、 军 事 、 天 文 、
22、 历 算 等 实 学 知 识 为 主 , 一 人 各 治 一 事 , 又 兼 摄 一 事 。范 仲 淹 当 政 兴 学 时 , 曾 取 其 法 , “著 书 令 于 太 学 ”。此 谓 “苏 湖 教 法 ”。27、学而优则仕: 论 语 卷 十 子 张 说 : “子 夏 曰 : 仕 而 优 则 学 , 学 而 优 则 仕 。 ”朱 熹 的 解 释 是 :“优 , 有 余 力 也 。 仕 与 学 , 理 同 而 事 异 。 故 当 其 事 者 , 必 先 有 以 尽 其 事 , 而 后 可 及 其 余 。 然 事 而 学 , 则 所 以 资其 仕 者 益 深 ; 学 而 仕 , 则 所 以 验 其
23、 学 者 益 广 。 ”这 里 讲 的 有 两 层 意 思 : 一 是 “仕 而 优 则 学 ”, 就 是 说 当 官 的首 先 要 把 官 做 好 , 有 余 力 者 , 可 及 其 余 可 以 去 学 习 。 这 样 就 可 以 以 其 所 学 “资 其 仕 ”, 把 官 当 得 更 好 。“学 而 优 则 仕 ”, 则 可 以 以 实 践 验 证 其 所 学 。 这 里 并 没 有 “学 习 好 就 是 为 了 当 官 ”的 意 思 。28、三大文教政策:董 仲 舒 的 三 大 文 教 政 策 , 是 适 应 汉 武 帝 谋 求 封 建 大 一 统 的 政 治 需 要 , 在 贤 良 对
24、 策 中 提 出 来的 。 它 对 汉 代 的 文 教 政 策 的 确 定 , 以 及 学 校 教 育 制 度 和 选 士 制 度 的 形 成 有 重 要 影 响 。 其 具 体 内 容 是 : 兴 太 学 以养 士 、 重 选 举 以 取 士 、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29、 颜氏家训:颜 之 推 用 大 量 的 历 史 和 现 实 的 事 例 阐 发 深 刻 的 道 理 , 把 封 建 士 大 夫 的 立 身 、 治 家 、 修 学 、处 事 等 等 问 题 都 包 括 在 颜 氏 家 训 一 书 中 , 使 它 成 为 我 国 封 建 时 代 家 训 的 集 大 成 之
25、作 , 成 为 中 国 封 建 社 会第 一 部 完 整 而 系 统 地 论 述 家 庭 教 育 的 教 科 书 。30、察举:汉 代 选 官 取 士 制 度 叫 察 举 , 是 由 地 方 官 根 据 一 定 的 科 目 和 标 准 考 察 和 选 拔 , 层 层 推 荐 , 最 后 向 朝 廷荐 举 , 经 皇 帝 亲 自 策 问 , 按 成 绩 高 低 授 以 不 同 的 官 职 。31、公学:也 是 一 种 文 法 学 校 , 最 初 是 因 为 学 校 由 公 众 团 体 集 资 兴 办 , 所 定 教 学 目 的 又 在 于 提 高 公 共 教 育 水 平和 培 养 一 般 公 职
26、 人 员 而 得 名 , 实 际 上 它 是 一 种 私 立 学 校 。 主 要 进 行 古 典 文 科 教 学 , 很 快 发 展 为 只 限 上 层 社 会 子弟 才 能 入 学 , 教 育 目 的 实 际 表 现 为 培 养 未 来 的 、 具 有 特 权 的 官 吏 和 统 治 阶 层 人 物 。32、六经:我 国 古 代 社 会 的 主 要 教 学 教 材 。 即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 秋 。33、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 育 适 应 自 然 的 原 则 是 贯 穿 夸 美 纽 斯 教 育 体 系 的 一 条 根 本 的 指 导 性 原 则 。 教 育 适 应自
27、然 包 含 二 层 意 思 : 一 是 教 育 活 动 应 该 遵 循 自 然 的 、 普 遍 的 秩 序 或 规 律 ; 二 是 依 据 人 的 自 然 本 性 和 儿 童 年 龄 特征 进 行 教 育 。34、智德统一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 “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35、壬
28、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 、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36、壬子癸丑学制:又称 1912-1913 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37、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38、蒙学:教授识字和日用基本知识,有乡校、村学、医学、家塾。年龄主要为七八至十五六岁,宗旨蒙以养正,内容以识字、写字、背
29、书为主。教学相长;京师大学堂;六艺;学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太学 ;生活教育(陶行知);大教学论 ;快乐之家 ;三舍法 ;星期日学校;“五项竞技” ;亚里士多德 ;教学与发展;壬戌学制;夸美纽斯论述题一、中国古代的儒学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孔子创立原始儒学(一)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1、仁的思想:要义就是“爱人” 。政治上体现为德政,人际上表现为忠恕。2、礼的思想:继承周礼,强调正名。(二)论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对人民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2、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并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
30、命题 (三)论教育对象1.有教无类提出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四)论教育目的:提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然而行道才是主要目的,主要有:a.设学收徒;b.从政做官(五)教学理论体系1、教学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二曰“礼、乐、射、御、书、数” 。三曰“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 ”等六书2、教学方法论:a.了解学生,因材施教;b.学思结合;c.虚心、笃实好学态度;d.启发思维;e.时习与温故(六)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1、仁是最高的道德概念。其道
31、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纯。2、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立志;力行;自省与自克:改过迁善;乐道与安仁 战国中期,儒学进一步发展一、孟轲的教育思想(一)仁政主张:制民之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好的政治是教育(二)教育的理论基础:性善论(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作用: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目的:明人伦(四)理想人格:大丈夫(五)教学思想:教学过程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深造自得 盈科而进 教亦多术 专心致志(六)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二、荀况的教育思想。1、 “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 “
32、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2、教育目的: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 。3、教学内容: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4、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闻见知行”结合;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5、论教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德高望重,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达合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加上了神秘化的外衣1、三对策2、论人性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人性就是指人天生的素质。人性与善的关系是可
33、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据和结果的关系。性待教而后善为他强调教育的作用提供了思想基础。3、论道德教育:德教是立政之本;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4、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六艺即六书。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 北宋末年,新儒学即宋学、理学一、朱熹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和“明明德” ,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 。2、道德教育思想:理学教育的核心、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要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其方法有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3、朱子读
34、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二、宋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1、文教政策:重视科举,重要士人;“三次兴学” ,广设学校;尊孔崇儒,提倡佛道。2、教育制度:在三次兴学之后,才在中央和地方陆续建立起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官学教育制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近代社会,儒学自身地位,五四彻底反封建一、洋务教育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容是中国之为中国的根本,维护统治阶级的封建制度的内容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新文化运动相适应,中国教育开始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以更好的姿态面对世界多元文化。深刻反思,积极选择,首先从思想意识方面走上了现代化道路。1、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抨
35、击:抨击封建教育的危害和没落。特别是对“三纲五常”和与之联系的道德礼教的核心因素的抨击,反思民族教育传统的固有不足,大力倡导资产阶级的新教育。2、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反帝反封建 作为政治思想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后来奠基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对教育的影响:一、孔子创立原始儒学文教政策:2、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追求学生不仅明了各种理的规范,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仁” ;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师生双方配合协作3、学校教育体系:首办私学,有教无类;孔子冲破了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
36、育无缘和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二、战国时期1、文教政策:荀子对经典的传授。孟子的“性善论” ,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 。他对教育作用的阐发,对“大丈夫”人格理想的议论,对教学过程的表述,无不体现了对人的主观作用的提倡。孟轲思想对后世中华民族气节、民主精神的激发,崇高精神境界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2、教学方法:荀子把教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把国家兴亡
37、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概括出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影响。3、学校教育体系: 三、封建中期:董仲舒: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1、文教政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兴太学以养士;重视选举、任贤使能独尊儒术”提高了教育的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结束了百家争鸣实现了教育儒学化。宋代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三次兴学” ,广设学校;尊孔崇儒,提倡佛道。2、教学方法:三纲五常的教育。其方法有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3、学校教
38、育体系:大班上课,次第相传 。朱子特别重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上分析了小学教育的必要性;小学的学习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小学的教育方法要尽可能具体明确,教法要尽量生动。四、宋代以后:工具性逐步体现出来,不追求“仁”的境界,只需要知道社会“礼”的规范并追求 教育教学目标也不同。1、文教政策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2、教学方法3、学校教育体系:洋务学堂的举办外国语学堂、军事技术学堂、专门技术实业学堂;普遍设立了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年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制;留学教育的起步:规模虽小,但它却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
39、没有比这更彻底的途径了。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奢华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国教育近代化。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受教育者划分为 5 岁以下(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 ,6-13岁(儿童期-小学校期) ,14-21 岁(少年期-中学校期) ,22-25 岁(成人期-大学校期)四个年龄阶段。并有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二、中国近代教育的演化过程一、洋务教育一、洋务教育的改革1、创立新式学校1)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2)军事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3)技术实业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天津电报学堂。2、举办留学教育1)幼童留学美国。 2)派遣留欧学生。二、洋务教育宗旨
40、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容劝学篇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1)中体西用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应对守旧派的策略。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中体西用的内涵也不断调整。中体西用的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2)张之洞于维新变法前夕出台劝学篇起到了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3)中体西用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二、维新变化期间教育改革维新教育的宗旨:主以
41、中学,辅以西学维新教育的改革措施1、设立京师大学堂 2、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 3、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维新教育思想1、康有为教育思想主张:废八股,改试策论、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2、梁启超教育思想主张:变科举,兴学校,师范学校,群学之基、倡导女子教育、改革儿童教育。论教育作用和宗旨:国势强弱随人民教育程度为转移,为兴民权而开民智,应通过“品行智识体力”等基本要素的教育培养新民。介绍西方学理,指点教育新政: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经费。3、严复教育思想培养德智体兼备的真国民 鼓民力 开民智 兴民德指摘八股考试,比较中西学风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三、
42、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一、清末学制的建立癸卯学制,结构:三段七级。评价:清末学制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肯有标志性意义。参照日本间接吸纳欧美,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诸多特点。 学制指导思想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读经讲经课比例过大导致年限过长 需具保人限制了普通民众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 各学堂管理通则显示了较强的封建专制性。 奖励科举出身体现了与旧教育的瓜葛。二、废科举兴学校三、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订教育宗旨1905 年学部成立,1906 年各省设提学使司,在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系统。1906 年学部拟定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四、留学教育的勃兴:留日
43、留美四、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与改革一、批判封建教育二、革命与政治关系说:先革命后教育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观1、揭露封建教育的奴化本质2、革命与改良政治论争中的教育定位:先革命后教育3、开展革命教育活动:中国教育会、爱国女社、爱国学社、大通师范学堂。二、蔡元培教育思想(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二)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1、整顿校风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三)教育独立论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
44、。三、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四、制定民国教育方针1912 年 7 月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民国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五、壬子癸丑学制(一)结构:主系三段四级。(二)特点 1)缩短了学制年限2)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3)取消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除保人制度。4) 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三、西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两条理论路线的形成及看法四、古希腊时期教育制度一、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内容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这种单一的教育,造成了全社会对文化教育产生鄙视心态。斯巴达人认为,“未来的武士可以没有学问,但必须勇敢而守纪律,
45、并会说简单扼要有内容的话“ 即使学习诗歌、音乐,也是服务于军事的需要。(一)地理背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四周环山。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城邦。(二)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统治者,平民,奴隶 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三)教育模式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3、 教育过程:1) 07 岁:由父母养育2) 718 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乐教育。3) 1820 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
46、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4) 2030 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 30 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4、 教育女子差异: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5、教育结果影响:军事强盛,政治保守,农业自给自足,文化默默无闻,商业和手工业始终得不到发展6、教育主要特点:军事体育教育:单纯的军事化教育,相当忽视文化教育二、雅典的教育雅典的教育是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教育。在雅典,除体育习武之外,还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雅典教育用体育锻炼出儿童健美的体格;用美育发展儿童的行为美、语言美;用德育剔除儿童心中的邪念,使他
47、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用智育使儿童获得真正有用的学问,成为身心既善且美,和谐发展的人。“(一) 地理状况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 76 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二) 社会结构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经过一毓政治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三) 教育模式1、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2、 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3、 教育过程:1) 07 岁:由父母养育2) 712、13 岁:进入文法
48、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写、算。读是识字阅读,顺序是先字母、词,而后是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写是描蜡板上的字;算是用石子、手指和算盘计算。弦琴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音乐、唱歌、朗诵。3) 12、13 岁15、16 岁:增加体操学校。体操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五项竞技和游泳、骑马、舞蹈。这三类学校学业结束后,多数人结束学校生涯,从事各种职业。4) 15、1618 岁:少数富家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教育内容包括体操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音乐和社会活动。其中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5) 1820 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属兵役性质。20 岁时通过仪式成
49、为一个正式的公民。4、 女子教育: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忽视女子教育。5、 教育结果影响: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呈现出空前的繁荣6、 6、教育主要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五、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辩论的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具体步骤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公元前 428公元前 347 年)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在 20 时拜苏格拉底为师,学习 8 年,柏拉图死后逃出雅典,先后到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西西里宣传政治主张,公元 387 年回到雅典创办了阿加德米学园,在这里讲学 40 年(BC387BC529)。(一)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定的,是理念世界的摹仿。理念世界是真定不变、第一性的。二个世界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人体和灵魂。灵魂能主动思考,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