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朦胧诗”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 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2、 “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 、 “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
2、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 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 、 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 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4、先锋小说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
3、、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5、纪要:1966 年 2 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 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
4、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 年 5 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 1966 年 2 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 ,同意撤销纪要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 、 我该怎么办 (陈国凯) 、 大墙下的红
5、玉兰 (从维熙) 、 天云山传奇 (鲁彦周)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 血色黄昏 (老鬼)等。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 (方之) 、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 、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 、 布礼 (王蒙) 、 人到中
6、年(谌容) 、 芙蓉镇 (古华)等。8、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 1949 年 7 月 2 日至 19 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9、双百方针:在 1956 年 5 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
7、,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10、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
8、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经常使用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式”的组织形式,并不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代表诗人有郭小川和贺敬之等。11、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指以农村生活作为主要取材范围的山西作家群体。代表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的共同特征包括, (1)地域特征(2)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的关系( 3)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写( 4)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和语言的通俗。也被称为
9、“山西派” 、 “火花派” “山药蛋派”等。12、非主流文学:指的是 50-70 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 (1)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概念。 (2)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 (3)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本时期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如 1956-1957 年,1961-1962 或文革后期等。13、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
10、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14、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
11、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 ,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 黑骏马等。16、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大散文):在 8090 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
12、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17 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 1956 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的同甘共苦 、海默的洞箫横吹 。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 、王少燕的葡萄烂了 、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 。18 新
13、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 ,是当代杰出诗人郭小川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郭小川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如致青年公民组诗、 望星空 、 甘蔗林青纱帐 、 团泊洼的秋天等19 楼梯式诗:杂诗的一种体式。为了强调诗句中各音组之间的停顿,把一个诗句截成几段排成若干行,其中有些需要特别强调的音组,还可以诗格抬头往前排,这样
14、整个诗行就形成了高高低低的不整齐状,通常人们称这种形式的诗为“楼梯式”诗。20 新女性小说往往也被人叫做 “私人小说” ,或 “私人写作” 、 “个人化写作” 等,主要是指陈染和林白等近年的小说。它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写作背景,站在女性独立的立场上进行女性个体生存状态的描述,自女性角度发出对生活和社会的诘问。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强烈的无所不在的性别意识。代表作家:陈染、林白21 白洋淀诗群出现于 1970 年代末,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
15、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与北岛等创办了民刊今天 ,白洋淀诗在整体上群属于朦胧派诗群。22 百花文学1956 年,主席提出了“双百方针”后,文艺界响应这一号召,出现了暂时的繁荣。特别是在小说界出现了让人耳目一新、启发人思考的作品:一是大胆干预生活,揭示工作中的阴暗面的小说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二是勇于冲决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展示爱情生活的复杂性的小说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23 杨朔模式散文家杨朔在十七年时期创造的一种“颂歌”文体模式。 (艺术构思上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分)一般采用
16、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象征比附的模式化成为其创作的定势,如睹物思人模式, 雪浪花 、 茶花赋等;觅自然之景不得,联想人间之景模式 , 泰山极顶 、海市等。因此具有了雷同化倾向和求工的斧迹。24 新历史主义小说1987 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