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二节 细菌一、教学目标1.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4.知道真菌繁殖的方式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真菌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殖方式的特点(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3)观察能力的训练2.教学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的蘑菇、腐乳、木耳等都是真菌;我们经常看到物体发霉现象,这也是由真菌中的霉菌引起的。那么,你最想了解有关真菌的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新课。2.组织探究,指导观察与思考观
2、察青霉、曲霉、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青霉和曲霉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与细菌相比较,真菌在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 青霉为何生长在桔子上? 桔子为青霉的生长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推测青霉的营养方式? 进一步理解霉菌的营养方式。长有霉菌的苹果和没长有霉菌的苹果,在硬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探究青霉和曲霉的繁殖方式青霉和曲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什么部位的颜色不同?明确孢子的位置和作用。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4.小结霉菌的特征。5.蘑菇你们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蘑菇的营养方式有什么
3、相同的特点?介绍蘑菇的繁殖方式。6.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课本 64 页练习题的第 4 题进行本章的小结。五、教学反思:1、学生资源是一个有待开发且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学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2、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常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学生常常是熟视无睹,很难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节课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常见的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再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通过实验结论得出指导生活实践的好方法。3、对于真菌的结构,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菌丝”的概念。由于菌丝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的器官、组织相差很远,在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会非常生动形象,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教师讲起课也更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