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原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中后期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学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不断进步,这一学说在其继承者的逐渐发展完善下,到 20 世纪初已经发展为一种较为完善的科学的理论体系。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世界无产阶级在备受鼓舞的同时,其政党也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真理,前苏联的革命道路模式是获取革命胜利的最好模式。对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不例外。代表性的人物先后有陈独秀、李立三和王明。他们即使在中国革命已经遭受挫折的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革命
2、理论和前苏联的革命经验仍然置信不疑。那么,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又为什么会提出马克思中国化这一历史课题呢?第一,它是中共人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的结果。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的分析,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这么一套革命理论,那就是,共产党人首先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通过发动工人运动,为革命积蓄力量,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通过武装暴动夺权国家政权。人们通常将之简称为“城市中心论”。1917 年,俄国共产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对这一革命理论进行了成功的验证,结果是可行的。深受俄国革命影响的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大部分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绝对真理
3、,不容变通,俄国革命道路即是中国革命要走且必须走革命道路,不容变通。虽然李大钊等人也曾提出过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的实际中去的思想,但在党内未能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更未能自觉地加以应用。结果;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未能从中国实际出发,结果使中国革命损失惨重、步履艰难。1921 年,中共自其成立之日起一直到大革命失败甚至后面更长的一段时间,就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城市,发动工人运动。然而,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的两把屠刀就将党近六年的积蓄化为乌有。近 6 万共产党人大多被杀害,只剩下一万余人。但是,这时,党将大革命的失败只是归咎于自身缺乏武装部队,归咎于自己未能像俄国共产党那样在大城市
4、发动武装暴动。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27 年的下半年,在南昌、长沙和广州先后爆发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这也就是我党历史较为著名的三大起义,即南昌起义,湘赣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但这三次起义却很快地失败了。中国革命再次陷入困境。这是未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结果使中国革命得以不段拓展出新的空间。秋收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独辟蹊径,引兵井冈,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广大农村开展武装割据,不但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剿,进剿,而且将星星之火促成燎原之势。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这是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但是可惜的是,这一时期,在党内,尤其在中央领导层,却还未能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反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还将毛泽东逐渐排挤出中央红军的决策层,并进一步讲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前苏联的革命经验神圣化,绝对化。,中国革命由此再次付出了惨重代价。至此,中国革命已有的革命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运用马克思主义未能从中国实际出发,结果只能使中国革命损失惨重、步履艰难。相反,运用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结果却能使中国革命得以不段拓展出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