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42114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应用、系统组成、常用输入法、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

2、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进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应该首先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同于专业教育目标,但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专业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应该是一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一种适应新技术环境、掌握新技术手段的教育,即技术与应用能力的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应该重基础(够用为原则),重技能,重应用,应该为专业服务,实施计算机素质教育。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其强调实用性及对

3、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取材合理,深度适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训练;教材图文并茂,编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操作系统Windows;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 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三、 课程目标(一) 、职业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二)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的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掌握键盘和鼠标的使用;4、熟练的使用常用的输入法;5、掌握 Windows 7

4、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和系统的维护;6、了解 Word 2010 的窗口构成;7、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文档格式化的方法;8、掌握文档版面设计、表格和图形处理方法;9、认识 EXCEL2010 的窗口;10、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与编辑;11、掌握数据清单处理和图表处理的基本方法;12、掌握幻灯片的制作,动画的设置与放映;13、掌握如何连接到 INTERNET;14、掌握 Internet 的有关概述及使用;15、WINRAR 软件的使用。(三)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能力,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 Windows 7 操作系

5、统的基本操作、Word 2010、Excel2010、PowerPoint 2010、与 Internet 相关的基本操作、压缩软件肯播放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四、内容目标、要求与教学设计(一) 、技能要求: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二) 、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了解计算机的构成;3、掌握 Windows 7 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和系统的维护;4、熟练的使用常用的输入法;5、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的方法; 6、 掌握文档版面设计、表格和图形处理方法;7、 掌握工作表

6、的输入、编辑和格式化的方法;8、 掌握幻灯片的制作,动画的设置与放映9、掌握如何连接到 INTERNET;10、掌握 Internet 的有关概述及使用;11、WINRAR 软件的使用。第一部分 认识计算机(5 课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构成。2、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3、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4、掌握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件、计算机的基本配置。3、了解汉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会输入特殊字符。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汉字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 20 个字以上。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操作,键盘、软盘的使用) 。第二部分

7、Windows 操作系统(10 课时)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2、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3、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概述和运行环境。4、Windows“开始”按钮、 “任务栏” 、 “菜单” 、 “图标”等的使用。5、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6、WINDOWS 7 系统的维护。教学要求:1、了解 WINDOWS(中文版)的发展、特点和功能。2、掌握 Windows 的组成、桌面、剪贴板的使用方法及基本操作。3、掌握文件 、文件夹的复制和移动。4、掌握“我的电脑”及“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及基本操作。5、WINDOW

8、S 7 系统的维护。第三部分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10 课时)教学内容:1、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中文 Word 2010 的窗口的组成、启动和退出。2、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与替换、文本的复制和移动。3、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和打印。4、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5、Word 2010 的图形功能:图形创建与编辑、图文混排。教学要求:1、了解 Word 2010 的特点;掌握 Word 2010 的启动方法,理解其窗口组成。2、掌握 Word 2010 文档的基本操作、编辑、排版、样式表格制作、图文

9、混排等。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15 课时)教学内容: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 Excel 2010 的功能、窗口的组成、启动和退出。2、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3、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4、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相对引用等。5、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6、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教学要求:1、了解 Excel 2010 的特点;掌握 Excel 2010 的启动方法,了解其窗口组成。2、掌握 Excel 2010 工作表的建立、编辑

10、技巧。3、掌握 Excel 2010 图表的建立、编辑技巧。4、掌握数据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的方法。第五部分 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10)(15 课时)教学内容:1、中文 PowerPoint 2010 的功能、窗口的组成、启动和退出。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4、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 教学要求:1、了解 PowerPoint 2010 的特点;掌握 PowerPoint 2010 的启动方法,了解其窗口组成。2、掌握演

11、示文稿的建立、编辑技巧。3、掌握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4、掌握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5、掌握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和多媒体对象的插入。6、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第六部分 计算机网络与 Internet 的基础及应用(10 课时)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2、连接 Internet 的方法。3、Internet 的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2、掌握 Internet 上网方法。第七部分 常用软件介绍(5 课时)教学内容:1、WINRAR 软件的使用。2、微机病毒的预防、检查与消除。3、常用工具软件。4、常用播放软件的使用。教学要求

12、:1、了解 WINRAR 软件的使用。2、了解微机病毒的预防、检查与消除。3、基本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4、杀毒软件的使用。合计:60 课时五、课程实施(一)教学组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原则,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制度需求为根本,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1、分级教学。针对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分级教学,以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高级技能和按照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成大作业。2、实例教学,任务驱动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 。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任务驱动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充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实验室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实施教学的

14、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介绍和讲解,一边现场演示实际操作效果,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练习实践,及时巩固学习效果。(二)教学设备要求实施本课程的设备要求:1、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应安装 Office 2010 办公软件,多媒体教室投影、功放音响效果良好。(三)学业评价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因此,学业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上机实训大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本次期末考试采取卷面考核方式(即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2、考试方式与时间考试方式:上机考试和笔试相结合。考试时间:上机考试 60 分钟,笔试 90 分钟。3、期中和期末考试题型笔试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上机题为 word 排版部分、excel 排序部分和分类汇总、演示文稿的制作。六、其它说明:1. 本标准由 信息技术专业部 制定经 教研科 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笔人: 袁小飞 。2. 本标准自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信息技术专业部2016 年 3 月 5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