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34113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 (1) 计算结果中, 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 把小数化简; 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 要用 0 占位。 (2)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 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3) 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 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 4)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 0 的小数乘法时 , 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 0 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2、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

2、比原来的数小。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四舍五入法 (常用) ; 进一法; 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5、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只有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方法 1、 看 ( 观察算式) 2、 想 (思考能否简便计算) 3、 做 (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4100 1

3、2581000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 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或 (a-b)c=ac-bc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除法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

4、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去括号:加减 (乘除) 混合时, 括号前是加号 ( 乘号) 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0.75+9.8+0.25 48.5+0.4+0.6 2.55.60.4 9912.50.8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6.5+0.28+3.5+0.72 2.51.250.40.8乘法分配律(提

5、取式)1.3512-1.352 95.51.6-15.51.6乘法分配律(添项)9925.6+25.6 3.58+3.53-3.5数字换加法 数字换减法 数字换乘法4.5102 992.6 5.6125减法 1 减法 2 减法 352.8-6.5-3.5 5.28-0.89-1.28 7.63-(1.9+2.63)连除 1 连除 2 连除 332002.50.4 3702.53.7 210(12.52.1)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2.56-0.58+0.44 5.88+1.62-0.88 2.50.20.42902.50.29第二单元位置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

6、 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 在方格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用数对 (3, 5) 表示 ( 第三列, 第五行) 。注: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X 轴上 (横轴) 的坐标表示列, y 轴上(竖轴)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4、 两个数对, 前一个数相同, 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 (2,4)和(2,7)都在第 2 列上。5、 两个数对, 后一个数相同, 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

7、一行上。 如: (3,6)和(1,6)都在第 6 行上6、图形平移变化规律:(1)图形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图形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2) 图形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图形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 0, 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 ,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

8、行计算。注意:向右移动小数点时,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3、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 ,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随着乘或除以几。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除以或乘几。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就大于 1;被除数小于除数, 商就小于 1。 一个非 0 的数除以大于 1 的数, 商就小于被除数; 一个非 0 的数除以小于 1 的数, 商就大于被除数。 积不变性质: 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 ,积不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就乘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9、4、求商时有时也需要求近似数。方法三种。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5、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 从某一位起, 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一 个 循 环 小 数 的 小 数 部 分 , 依 次 不 断 重 复 出 现 的 数 字 , 叫 循 环 节 。 如 6.3232的循环节是 32, 注 意 不 是 23 一定要是第一次重复出现的数字是 3 在前 2 在后重复出现!6、循环小数的记法:(1) 用省略号表示。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加省略号。如:3.55, 2.03

10、21321(2)简便记法。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加小圆点。如 0.36,2.587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 数,叫做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第 四 单 元 可 能 性第五单元简易方程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2、aa 可以写作 aa 或 a,a 读作 a 的平方 2a 表示 a+a 或 2a(1a=a 这里的“1”我们不写)3、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 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

11、 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性质一: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性质二: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5、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7、 方 程 的 解 是 一 个 数 ; 解方程式是一个计算过程。 所以,X=是方程的解。常见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价单价 数量列方程解决问题方法步骤: 1、 读题、 分析题意 (从要求入手) 。 2

12、、 解 : 设 未 知 数 。 3、 思考 并 列 出 方 程 。 4、解方程。5、检验反思后作答。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注明: 求三角形的底或高

13、和梯形的上下底或高时, 可根据公式列方程求解。 这样容易列出方程,也好理解。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 2 倍。7、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

14、2 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10、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11、组合图形的面积: 【方法:分割法或割补法或剪移(旋转)拼,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12、常见计量单位及进率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公顷-平方米(m)-平方分米(dm)-平方厘米(cm)-平方毫米(mm)质量单位

15、: (从大到小)吨(t)-千克(kg)-克(g)时间单位: (从大到小)时-分-秒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2、植树问题:(1) 、 两端要栽: 棵数间隔数1; ( 类似问题有: 竖电线杆, 两端插旗 )(2)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3) 、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 ( 类似问题有: 敲钟听声, 上楼时间 .)3、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 或者是(边长1)4;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 棵数间隔数。6、过桥问题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