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信一访总关情龙海市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信访形势持续向好简 清 溪2011年7月龙海市委换届以来,龙海紧紧抓住海西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厦漳同城化加速推进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规划引领、城乡统筹、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发展理念和自觉践行“项目为王、产业为重”发展要领,梳理明确全市“五大片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南溪湾新城、南太武滨海新城、隆教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发展规划和“五大重点”(工业转型升级、城市拓展提升、三产加速壮大、临港产业聚集、民生保障改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围绕为龙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注重源头化解信访问题、实施信访积案集中攻坚行动、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重点对象疏导稳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担负起推进发展与信访维稳的“双重使命”,实现了发展与稳定的“双赢效果”,扭转龙海市进京赴省到漳州信访量长期处在漳州市各县(市、区)第一位的局面,信访工作呈现“一提高、三后移、五下降”的良好态势:“一提高”就是初信初访按期办结率从2010年的97.8%提高到100%;2“三后移”就是进京赴省到漳州市上访的批次、人次在漳州市各县(市、区)排名从原来第一位后移到第二至第四位;“五下降”就是进京非正常访、首次进
3、京非访、赴省到漳州市正常访、来信、来访批次人次持续下降。主要做法是强化“七个意识”,实现“七个有效”:强化源头意识,推进信访总量有效下降。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协调在细、化解在小,防止各类矛盾纠纷碰头叠加、交叉感染、蔓延升级,促使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一是强化民生改善。在作决策、定政策、上项目、抓工作时,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最大限度让利于民。2012年全市安排民生工程项目27个,完成投资10.74亿元,超年度计划34.4个百分点。3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均有效落实,解决了群众饮用水、道路交通、就业就医、生活保障等一批实际困难。完成13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妥善安置职
4、工2393人,没有出现一起上访。开工建设1845套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达105%。二是强化公平正义。“民不患寡、只患不公”。在涉及惠农补助、社保低保、宅基地申请、征地拆迁等事项上,做到一碗水端平,以公平公正减少矛盾产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去年全市共发放低保、社会救助、五保户等各类救助资金5184.39万元;共为9.8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7699.6万元,发放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360万元。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免费向城3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11类41个项目。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
5、.1万人。三是强化和谐征迁。征迁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既是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容易引发矛盾、影响稳定的焦点。在推进征迁工程中,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开,注重做好过细群众工作,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因方法简单滋生矛盾。2012年全市累计新获批建设用地21批次7697亩,盘活存量土地3226亩;新征用土地2.62万亩,房屋拆迁50.27万平方米。四是强化民权保障。大力实施法治惠民工程,把法治建设与惠民利民更好结合起来,在拓展基层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加大生效案件执行力度、提供法律便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决策部署,组织市法院、检
6、察院、司法局及律师等199名法律工作者挂钩村(居),在全市235个村(居)全面建立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开展“司法为民、促进和谐”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法律服务机制,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多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深化“法治龙海”建设,更好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五是强化风险评估。制定出台龙海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率先在漳州市推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条件和刚性要求,化“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确保抓发展、保稳定“两不误、两促进”。去年共对4个重大建设项目、1项重大活动进行社会4稳定风险评估,超前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1
7、5个。六是强化隐患处置。强化信访工作的超前性和预见性,成立市委群众工作部,在乡镇设立群众工作中心、在村(居)设立群众工作室、在村民小组聘请群众工作协理员,构筑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互动联动的工作模式,推广“和谐乡村促进会”、“和事佬协会”等做法。去年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382起,调处成功2327起,成功率97.7%。强化为民意识,推进合理诉求有效解决。信访工作体现着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核心和方法,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体的群众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四个家”的信访工作理念。大力推行“把信访群众当家人,
8、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的“四个家工作法”,切实把群众工作融入信访工作之中、融入热情接待之中、融入解决问题之中、融入平常交往之中,组织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一线以及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听取民情、化解民忧。二是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把信访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在各乡镇全面开展“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活动,明确“一二三四”工作要求(即“一个主题”:心贴心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两个下沉”:乡镇干部下沉、工作重心下沉;“三大任务”:全面掌握社5情民意、全心为民排忧解难、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四项制度”:民情收集制度、联系群众
9、制度、服务群众制度、化解矛盾制度),要求每个乡镇干部直接挂钩二三百户农户,深入每家每户与群众拉家常、听民意、解忧难、交朋友、攀上亲,实现摸清民情、掌握民意、化解民怨、理顺民气的良好效果。三是认真解决初信初访“第一道门槛”问题。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及时做好解疑释惑,及时给以人文关怀,全力防止信访问题扩大化、越级化、对抗化、激烈化。对来访群众做到“六个一”,即: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张受理告知单、一张依法信访路线图、一张服务承诺书、一张法制宣传单,着力打造文明接访窗口,树立服务型信访部门良好形象。去年全市共接待群众来访1050批1699人次、来信676件756人次
10、,已办结1726件,办结率100%,其中:初信初访456批1194人次,办结率100%。强化攻坚意识,推进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按照“纵横联动、合力攻坚、重在突破”的原则,组织开展“化解积案大攻坚、凝聚和谐正能量”活动,有效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一是落实“一把手”主抓责任。把信访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做到亲自批阅、亲自接访、亲自研究、亲自包案、亲自督办。在党的十八大中召开前,主动打好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战,全力破解中央、省和漳州市交办的重点信访积案,同时针对龙海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土地承包6、涉法涉诉等信访问题突出等情况,深入排查梳理信访积案108件,通过集中会审、持续
11、攻坚成功化解93件。二是多措并举化解信访积案。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信访路线图”的要求,强化处理信访事项的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群众每一件诉求都有具体单位和人员接访处理,确保每一件信访事项都及时办理、限期解决。坚持急事快办、难事巧办、好事实办,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帮扶群众、排解忧难过程中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设立并用好疑难信访问题专项基金,先后救助于法于政策无据但又合情合理的信访事项12件,促使信访老户息诉息访。三是加大集中会审攻坚力度。对一些信访老户的情况深入进行梳理,对一些信访积案的焦点进行专题分析,会审共商、集中办理。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对重大疑难信
12、访积案,采取“多方会审”的办法,由党政主要领导坐堂主审、相关职能单位参与集体会诊,研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访积案,建立上下联动快速化解机制,由市包案领导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联合协调化解。四是注重创新化解积案的方法。坚持“土洋结合”、“软硬兼施”、综合施策,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心理、社会等各种手段,注重引进社会力量、第三方力量,有效促使一批久拖不决的“骨头案”案结事了、息访息诉。如针对榜山镇一信访人因林权纠纷引发多次上访,市包案领导主动靠前、现场办公,连续召开专题协调会8次,推进相关争议问题逐个化解。7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信访秩序有效规范。坚持
13、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营造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促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信访人的法治教育,着力矫正其对抗心理和行为恶习,推动形成开展信访工作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找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符合条件的导入司法程序,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救助化解工作。针对涉法涉诉
14、上访人员,将基层法庭庭长或派出所、司法所所长纳入稳控责任体系,逐人逐户稳控到位,坚决防止串联上访、失控进京。如在处理海澄镇一个多次进京非访的涉法涉诉信访件中,协调司法部门做好政策法律、审理程序的阐释工作,以司法矫正方式促使其息诉息访并成功转化。三是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认真做好转送交办、跟踪督办。及时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进行调查核实,按时依法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及时书面答复信访人并反馈信访部门。对信访事项依法复查复核到位,推进行政三级处理工作机制取得实效。四是依法处置违法信访行为。把维护群众依法上访权利与规范信访秩序有8机结合起来,对不依法信访、无理取闹又不听劝导的上访人
15、员坚决依法处理,对串联越级访、聚众越级访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骨干人员坚决依法处置,对插手群众信访活动、煽动群体性事件和蓄意制造事端的幕后操众者坚决从严打击,确保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强化底线意识,推进应急预案有效健全。树立底线思维,坚守法律底线,坚守公平正义,努力确保每一个信访具体问题依法依规得到妥善解决。一是强化底线思维。适应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坚守社会秩序的底线、司法公正的底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底线,引导党员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以公权牟私利,摒弃特权思想,以一身正气取信于民、赢得民心。二是完善信访信息预警机制。率先在
16、全省组建维护稳定信息员、网络舆情引导员、矛盾纠纷化解员“三支队伍”,推行“维稳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控、网络舆情在第一关口引导、矛盾纠纷在第一线化解”。2011年以来,维稳信息员共报送各类信息1249条,协助及时化解不稳定隐患(苗头)1153起;网络舆情引导员共组织重点热点舆情引导31次、处置网上有害信息1016条;矛盾纠纷化解员参与宣传法律、群众工作、化解矛盾3781次。今年来,围绕服务保障龙海“五大片区”开发建设,优化提升维稳“三支队伍”,建立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应急联动的“五联”工作机制,9确保信息及时有效预警,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三是制定敏感节点应急工作预案。充分认识做
17、好重要时期、敏感节点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严格落实重要敏感时期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备勤制度,严格执行信息零报送、请示报告制度,做到重要动态随时掌握、重要情况随时上报、重要问题随时处置。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职、守土有力、守土有效”,确保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漳州市“两会”期间,全市没有发生进京正常访、非正常访和赴省集体访事件,维护了龙海的良好形象。强化创新意识,推进工作机制有效完善。把事先预防、事中受理、事后解决融为一体,形成信访工作从源头上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的新局面。一是完善“大信访”工作
18、格局。及时调整龙海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成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不断充实企业参战老兵、民办教师、涉法涉诉、村财村务、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山林矿产滩涂、金融证券、环保等12方面的专项工作小组,切实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定期研究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制度,坚持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分析、督导检查、挂钩指导等制度,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市委制定出台龙海市关于加强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推行信访问题分类办理和信访工作定期通报、重点约访、专项考10核、应急处置、奖惩挂钩等“1+5”制度。根据上访层级
19、和人数,将信访问题分成A、B 、C三种类别分类管理,明确三种类别信访问题的办理责任人,实行“五个一、五个亲自”办理责任制,着力提高初信初访以及信访积案的化解率。三是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坚持党政主要领导每月15日在信访接待场所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进行下访接访。去年市党政主要领导接访群众119批195人次,市各套班子领导累计接待群众来访456批687人次,解决热难点问题165件。挂钩乡(镇)场的市领导坚持定期下访,接待群众440批580人次。强化责任意识,推进信访效能有效提升。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领导、在干部。一是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信
20、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履行具体抓的职责,其他领导成员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访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二是强化“一事双责”。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信访维稳的关系,全力防止因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引发新的信访问题。探索建立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行相关乡(镇)场、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事双责的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征地拆迁信访问题。三是强化首办责任制。以解决信访问题为核心,以“息11诉
21、息访”为目标,认真落实政策,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首办信访事项有一件办成一件、办一件了结一件,减少群众越级访和重复访。首办工作责任部门的主要领导对本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负主要责任,重要信访事项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真正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首办工作机制。四是强化属地属事相结合。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和稳控往往十分复杂,既有属地的责任,也有属事的责任,更有属人方面的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属事责任,确保“事要解决”;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确保“人要稳控”。五是强化信访部门协调督办责任。对群众信访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对乡镇信访工作,实行分片制度,加强专项督查。完善信访问题督办工作责任制,对不按规定时限查结交办信访件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信访问题多发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实行责任倒查,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作者:中共龙海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