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古罗马的唯物主义哲学卢克来修1.对原子论的阐述和发展卢克来修认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生无,万物生灭变化,但始基不变。世界存在两种物体即始基与始基形成的东西,始基就是原子,是构成万物的基础,它绝对坚固,不可毁灭,形状有限,每一种形状的原子数目无限,原子极小,不可看见,但客观存在,原子具有可触性。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和条件,是使坚实的东西具有可透性,以及体积相同但重量不同的原因。世界万物都是原子和虚空的特殊表现的偶然性。颜色和感觉是由于原子的形状不同造成的。认识是外物表面的流出物,作用于感官产生的影像,影像不断的作用,产生感觉,思想是比感觉影像更精细的影像作用于心灵的结果。2.批判宗教他以其著作
2、物性论为基础,批判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迷信,认为宗教宣扬的死后的痛苦让人远离真理,否认唯心论的神灵。自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神灵的干预,只有自己的升沉变化。他批判灵魂不死说,认为灵魂是一种物质,依赖于肉体,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灭。批判目的论哲学,认为世界的各种现象不是神的匠心和自然的目的,而是物质始基的存在和运动。二、古罗马唯心主义哲学西塞罗的折衷主义1西塞罗反对用原子和虚空说明世界,认为世界上不存在虚空和看不见的形体,坚持神和灵魂等精神实体的存在。2.伦理方面,继承斯多葛学派的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反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认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单纯追求肉体快乐,类似于禽兽。他认为道德和物质是不
3、相容的,道德是灵魂的高尚和德性的完善。3.政治方面,主张国家是应君主,贵族和民主派势力联合的政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公正和稳定。新斯多葛主义=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塞内卡宣扬奴隶和奴隶主的平等,奴隶和主人都是自然所生,主人要对奴隶和善,奴隶要对主人超出日常的服务。鼓励顺从,责任并提到维护宇宙的统一和谐秩序和发挥人性的高度。发挥斯多葛派鄙弃物质欲求,追求心灵安宁的道德理论,肉体的快乐是不足的,短暂的,有害的,不要这些东西,就得到一种有力的愉快的提高。爱比克泰德认为对世界究竟是什么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伦理的问题是核心。善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对“宇宙理性”的把握和顺从,就是智慧、知识、理性,
4、是道德的本质。宇宙理性是宇宙稳定的法则,宇宙活动的目的,世界趋于最好的结果的原因,就是宇宙的神。人分为神圣的和肉体的两部分,神圣的部分是宇宙理性的一个部分,人的理性应服从神或宇宙理性,只要服从了,就实现了至善和美德。世界主义= 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大家都是神的儿子,是安全的平等的自由的,人人都是同胞,应相互关爱,包括自己的仇敌,在死亡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奥勒留在伦理学方面继承爱比克泰德的宇宙理性理论,提出了以忍耐和顺从整体利益为中心的道德观。他认为人之为人,是由于他是宇宙的一部分,是宇宙理性的表现,因此人的责任就是满足宇宙理性-神给予的命运的安排,是义务也是善,除此人不应当有自己的要求和
5、希望,不应该有其他好坏的评断。健康、疾病、快乐、痛苦、财富、贫困都是没有意义的,是有害的,只有对他们冷漠,对自己冷漠,才能使人解放,彻底关心自己的心灵和好的品性。不要畏惧死亡,那是必然的。三、新怀疑主义塞克斯都-恩披克里怀疑主义并不否定实在的对象显现出来的现象,但当对这件事情进行估量和判断时,即说到事情的本质如何时,这就成了一件可怀疑的事了,因为事物是变化的,感觉也因人而异。感性认识具有相对性,只能确认直接当下呈现出来的样子,无法判断真假。理性认识也同样产生正反矛盾的两个判断。事物和认识本身就是应当彻底怀疑的,因为它们带来了矛盾妨碍了自我意识的安宁。自我意识的安宁和不动心是怀疑论者所追求的最高
6、道德境界。四、新柏拉图主义柏罗丁柏罗丁在哲学上发挥柏拉图关于理念和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由太一、心智、灵魂、物质等环节组成。他们强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精神的物质的存在,都是从最高的精神实体太一流溢出来。太一是他哲学体系的最高概念,太一是产生一切又超越一切的存在,它既然超越一切,就不是现实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也不具有任何性质,这个至高无上不可言说的太一也就是神。太一包含一切,也产生一切,一切都从太一不断地流溢出来,最先流出来的是心智,心智即太一的精神或思想、原则、理智,太一本是绝对的、充满的、不动的,是不能被一般理智所把握的,但太一又要看见自己
7、,把其潜在性质发挥出来,于是流出心智。心智既然是太一的表现,那么心智也是绝对的超验的。而太一是一,心智是多。心智存在的意义在于表现太一,认识太一。心智对于太一来说是被表现出来的精神,而对于其下的现象世界,又是模型,是产生万物的原因和动力。在心智和现象世界之间存在一个环节即灵魂,是心智的产物和模本的灵魂不如心智完备,它的活动方式不是直觉而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趋向心智和纯精神,这是灵魂活动向内的方面,另外它还具有向外的倾向,即趋向现实世界,与物结合形成自然,作为物和自然中的灵魂。灵魂也像太一和心智一样,有一个表现和施展自己的过程,施展就要有对象,于是产生了事物。物质是相继得接受
8、形式,这样就表现为时间,表现为自然和宇宙的生成过程。由于自然和宇宙的生成是灵魂流溢的过程,所以自然是有开始的,但却是无终结的,是永恒的。从灵魂中进一步引出关于人的灵魂的学说,灵魂在没有同肉体结合前是自由的,超感觉的,只是沉思心智,向善。而灵魂具有一种塑造物体的欲望,具有这种欲望的灵魂叫个别灵魂或灵魂中的物的部分,这个物质部分与物质身体结合,成为人,人的这个灵魂无理性和真理,感性欲望和冲动才是它活动的中心,这是一种动物性,是一种恶,恶成了灵魂轮回的根源,在轮回中有的个别灵魂可能转向善和心智归回太一,多数灵魂与肉体结合构成肉体的本质。太一、心智、灵魂、物质构成了柏罗丁哲学的四个环节,贯穿环节的是流
9、溢,流溢说是柏罗丁哲学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全部理性、物质自然界和人都是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发生流溢的原因是因为完满的东西一定会流溢出来,潜在的东西一定要表现出来,流溢的过程是一个从统一到杂多,从完满到不完满,从超时空到时空,从最高精神实体到精神和物质的过程,也是宇宙和人依次被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值得赞美的,但由于物质和感性不断增加,逐渐缺乏善,物质和感性所以也叫恶,由于堕落和恶的存在,使得认识成为必要。柏罗丁认为,认识是向太一的复归,是同流溢完全相反的道路。是物质到灵魂到心智最后到太一的过程,首先是净化灵魂,摆脱物欲的束缚,指向纯粹的心智,然后是理性沉思,是纯粹的概念活动,最后
10、是出神或直觉阶段,达到对太一的认识,是同太一的合一,是灵魂和神的合一,因此不需要推理和叙述,不需要借助物质对象和其他认识条件,只凭直觉、顿悟、狂迷、出神,然后达到认识的高峰和绝对。认识的基本方法是出神或直觉,排斥了任何感性因素和理性判断,在出神中达到同神的合一。认识心智和太一的过程不但是实现最高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恶到善的过程,是一个体现道德和实现美的过程,只有从事纯粹的理智活动,又能具有认真摆脱物欲罪恶的德性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三、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尤斯丁,德尔图良,奥古斯丁教父信条1.三位一体 2.创世说 3.原罪说 4.救赎论 5.天国报应说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创世说,奥古斯丁利用柏
11、罗丁的流溢说,认为上帝在六天之中完成了宇宙从无到有的过程,神包含一切,产生一切,从神里首先流出万物的原型,在时间的历程里,理念实在化为万物。时间不是永恒的,是有开始的,时间与物质同时被创造,时间和物质世界都是有开端的。在物质和时间之前是无,上帝在无中创造了有的世界。时间和物质是有开端的,因此是有限的,在有限之外的上帝,是无限的,永恒的。关于罪恶问题,他认为人类原初就具有罪性。人有选择善恶的自由。奥古斯丁提出了预定论和命定论,预定论指人的得救或毁灭是上帝的预先安排,是永恒的决定,说明了上帝的先见之明。人在没有任何强迫的情形下作了恶的选择,受罚是必定的,上帝的预定,决定了尘世的命定,人要安心从命,是神的意思。他从维护信仰出发,提出不但要诉诸权威,还要理解我们所相信的东西,这就提出了对神的认识问题。在他看来,要认识首先就必须信仰,不信仰就不理解,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在于加强信仰。在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用神学理论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成了他的神学历史哲学。他把社会成员分为两部分,一是上帝的信徒要建立上帝之城,一是魔鬼的信徒要建立世上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