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 当前外贸发展的新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2
2、002 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首次突破 3000 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排名上升至第 5 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03 年 1-7 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4507.37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7.9%,其中出口达到2284.09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3.4%,进口 2223.28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3%,特别是单月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都远远大于2002 年。 (二)2002 年至 2003 年 1-7 月受关税下调和世界市场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进口持续大幅增加,但对经济冲击不仅小于预期,而且对推动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从总体来看,入
3、世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2002 年加工贸易进口 1799.3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达到 50%。占全部进口增量的 54.6%。2003年 1-7 月加工贸易进口 854.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32%。占进口增量的 23%。加工贸易设备进口 114.2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19%。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占进口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于入世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
4、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从出口结构来看,2002 年我国制成品出口 2970.8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4%,占出口的比重为91%。2003 年头 7 个月制成品出口 2096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4%。从进口结构来看,2002 年我国制成品进口 2459.3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4%,
5、占进口的比重为 83%。2003 年头 7 个月制成品进口1823.91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0%。从贸易平衡来看,2002 年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 511.5 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出口呈现逆差 207.9 亿美元,说明我国的制成品出口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初级产品则主要是受我国加工贸易进口用料较大的影响。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加工贸易出口 1995年成为第一大贸易方式以来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第一大贸易方式,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02 年加工贸易出口 1799.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2%,占出口的比重达到 55%,进口 1222.2 亿美元,增长 30%,占进口的
6、比重 47%,加工贸易顺差 577 亿美元。2003 年 1-7 月加工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31.5%,加工贸易迄今仍是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一般贸易方式和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速度加快。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贸易方式。2002 年一般贸易出口 136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1.7%,占出口的比重 42%,进口 129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3.8%,占进口比重为 49%,过去一般贸易一直逆差,现在转为顺差,达到 71 亿美元。2003 年 1-7 月一般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35.2%,进口增长 53.2%,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达 121.9 亿美元。其
7、它贸易方式虽然还处于很大比较劣势,但发展也很快,如 2002 年出口 94.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8.9%,进口 438.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1.3%,贸易逆差为344.4 亿美元。2003 年 1-7 月其他贸易方式出口又有大幅增长。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92%,租赁贸易出口增长147%。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2002 年我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日本、美国、香港地区、台湾省、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
8、、俄罗斯和英国,同 2001 年相比略有变化,台湾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马来西亚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马来西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我国对亚洲、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较快,我国对非洲和拉美的出口规模仍然较小,增速不稳定。 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2002 年我国对亚洲出口 1703.1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20.86%,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 52%。2003 年头 7 个月我国对亚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28%。我国对北美国家出口增长速度较快。2002 年我国对北美出口 74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 22%。2003 年头 7个月对
9、北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33%。2002 年我国对欧洲出口592.2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0.3%。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18%。2003 年头 7 个对欧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50%。 2002 年我国对拉美出口 94.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5%,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 3%。2003 年头 7 个月我国对拉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22%。同年,我国对非洲出口 69.6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6%,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 2%。2003 年头 7 个月我国对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49%。2002 年我国对大洋洲出口 52.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0%,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为 1.6%。2003 年
10、头 7 个月我国对大洋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37%。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吸引外资形势很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国出口增长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力量,2002 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1699.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7.6%,占我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 52.2%。2003 年头 7 个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4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恃别是今年我国提前实现对世贸的承诺,实行了对外贸易经营权的登记制,
11、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外贸的潜力被逐渐释放出来。2002 年集体企业出口 188.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2.6%,2003 年头 7 个月出口增幅为 31%。2002年私营企业出口 137.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59.5%,2003 年美 7 个月出口增幅为 161%。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合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 10%。国有企业在出口中发挥的作用逐渐下降。2002 年国有企业出口 1228.6 亿美元,增速最低,仅为 8.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至 37.7%。2003 年头 7 个月出口增幅为 14%,仍然是增速最低的部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
12、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2002 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为 47.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3 倍。其中出口 21.9 亿美元,增长 5.1 倍;进口 25.5 亿美元,增长 3.7 倍。2003 年头 7 个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 457%。加工区出口的产品 90%为机电产品,其中又以计算机及其零件为主要出口产品,2002 年计算机设备出口 7.4亿美元,增长 11 倍,计算机零件出口 10.2 亿美元,增长 33 倍。 (八)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加快。由于近几年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给予西部地区各种优惠发展政策
13、,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外贸易有了大幅增长。出口产品结构改善,抗风险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今年受到了非典疫情的影响,但中西部地区出口仍然有了很大的增长。河南、湖北、广西、西藏、甘肃、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在 2002 年大幅增长之后,2003 年头 7 个月,出口又出现大幅增长,河南出口增幅为 41.5%,新疆出口增幅为 67%,广西出口增幅为 48%,西藏出口增幅为 66%,湖北出口增幅为 33%。江西出口增幅为 44%,山西出口增幅为 40%,吉林出口增幅为 33%。 二、当前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根据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和世贸组
14、织的基本原则,对经济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改革,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同国际接轨。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新旧体制的交替使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性时期。由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目前中国外贸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已形成重大的障碍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并滥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国际上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越来越多,严正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我国国有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偏低 近年来。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
15、展,但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外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国有外贸企业布局过于分散,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债务负担严重,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国有外贸企业的出口增速不断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这一点。 (三)我国出口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低价竞销的现象严重,外贸经营秩序亟待改善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渐放开,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但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盲目竞争,低价竞销,不讲信誉的现象。出口低价竞销的主体是受生产源头“多、低、散、乱”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企业。我国出口低价竞销现象在那些市场体系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表现尤为严重。 (四)外贸发展的质量有待提高,出口的增长方式仍然是粗
16、放型的 2002 年出口大幅增长,但从具体商品来看,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出口价格持续走低。这种情况在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尤为突出。出口增长仍然是低成本、低价格的数量增长为主的格局。(五)我国对外贸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和体制仍有待进一步理顺 我国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要同国际接轨、并且保持稳定是外贸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目前有些补贴政策仍未符合国际规范,一些政策虽然符合国际规范,但不能稳定落实,如出口退税机制仍不完善,跟不上外贸发展的需要。 (六)电子商务市场亟待规范管理 近年来,许多境外商人利用国内一些人急于发家致富的心理,钻了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管理不规范的空子,通过境外的国际商务公司,利用网络在国
17、内发展非法传销。很多人自己上当受骗,购买了许多进口的高价商品,还要去欺骗亲朋好友,结果导致很多人的私人财产流失,国家的关税和增值税流失,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利益都受到很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和顺利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应加快进行重组和改革 国有外贸企业是在特定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对满足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计划经济的产物要适应市场经济,就要加以完善和改革,国有企业要实现投资多元化,股权多元化,进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和改革。 (二)我国鼓励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同国际规范接轨
18、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严格禁止对出口进行补贴。所以今后我国作为鼓励出口的补贴政策必须改变为用汇率、利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今后我国政府的补贴应向初级生产要素、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投入。人才和高新技术的丰缺是企业在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但企业缺乏资金又承担不了对高新技术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资开发进行补贴对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很有必要。 (三)国家应重视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增加进口原料和高新技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经济体在不损害别人的前提下得到发展是最完美。如果双边
19、贸易的过度不平衡,给另一方造成过大的压力,就会造成贸易摩擦。解决双边不平衡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不断深入开拓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尤其是加大对我国有贸易顺差国家的出口。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和我国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加大原料和高新技术的进口,从要素丰缺角度来看,我国是资源和高新技术短缺的国家,增加进口资源和高新技术。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四)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竞争优势行业产品的出口,把我国的比较优势产品转化为竞争优势产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在变化。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已不适应
20、市场竞争的需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这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我国企业应努力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弥补自身的不足,把高新技术同我国的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要重视科技开发,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非价格竞争能力。 (五)加强对出口产品价格的指导和协调,对出口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增强出口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商会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功能。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许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不仅有法律加以规范,还
21、有中介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出口企业必须接受协调,以防止低价竞争,自相残杀。为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我国政府或商会应在出口市场建立中介组织,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督、指导和协调,对低价竞争的企业进行处罚,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正常的经营秩序。 (六)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 国际电子商务使传统的关税制度受到挑战,对各国的关税制度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应尽快出台电子商务管理法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国际间协调进行有效的管理。国家电子商务宏观管理机构应对政府各有关部门间如海关、商务部、国家商检局、税收、工商管理部门等进行全方位的协调,联合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狠狠打击利用网络进行非法传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