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9.15中医治疗咳嗽,常用祛痰的中药如下:白芥子 味辛,性平,入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患者。功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禁忌: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天南星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另外,该药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可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者,多和天麻合用。注意 孕妇慎用。备注 天南星中毒,可致舌、
2、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轻者可服稀醋或鞣酸及浓茶、蛋清、甘草水、姜汤等解之。如呼吸困难则给氧气,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紫菀 味苦、甘,性微温,归肺经。本药能明显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作用,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主要用于咳嗽且有痰涎壅盛、咳吐不爽者。宜忌 有实热者慎服。性味性温,味苦、辛。前胡 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的功效。有明显增加呼吸道分泌作用,无明显镇咳作用。临床上常与杏仁、桑白皮等配伍。白前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肺经。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 咳嗽痰多,气喘。该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 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
3、之。与桔梗、紫菀、百部等合用,也可用于久咳多痰的治疗。咳喘属气虚不归元者,不宜应用。竹沥 味苦,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常用于咳嗽痰多者。款冬花 味辛、性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有镇咳下气,润肺祛痰的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肺痿,咳吐痰血等症。 气味虽温,润而不燥,则温热之邪,郁于肺经而不得疏泄者,亦能治之。故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的咳嗽,皆可应用。特别是肺虚久咳不止,最为适用。临床上常与紫菀配伍,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杜鹃素 味苦,性寒,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或通过神经反射而产生祛痰作用。临床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使痰量逐渐减少,痰液变稀,易
4、于咯出,从而减轻临床症状。甘草 性平,味甘,归十二经。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清养肺胃之阴多
5、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桔梗 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使用注意该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1该品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
6、,甚至呕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剂量也不宜过大。 中药中凡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化痰药物分类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
7、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 (1)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2)瓜蒌甘、微苦、寒。归肺、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
8、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肺、肺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 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1)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化痰食物1、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 滇南本草云: “枇杷治咳嗽吐痰。 ”适宜热咳吐黄 脓痰之人食用。 2、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 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 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 15 克,水煎调冰糖服。 3、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 250 克,洗净削去皮,用 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 1 次,连吃 35 天。 4、冬瓜性凉,能消痰、清热。 滇南本草中说: “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 ”凡风热咳嗽 或肺热咳嗽者,均宜选用冬瓜煨汤食用。 5、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民间常将梨子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人川贝粉 13 克,隔水炖食,每日 2 次,每次1 只。或选用已故名医蒲辅周的方法,用中药麻 黄 35 克,捣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内蒸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