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2 (2)教科版(三起).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80317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2 (2)教科版(三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2 (2)教科版(三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的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七小节知识。本课共编排了 4 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马铃薯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比较两种液体,做加热液滴的实验;第三个活动是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第四个活动是拓展延伸,了解有关死海的资料。本课内容既是对本单元第一课内容的联系,延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也是对后面研究马铃薯沉浮原因的一个铺垫。二、 学生情况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大约是在 11 岁左右,对周围依然充满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有了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当中已经认识了一些

2、有关沉浮的现象,但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是: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难点: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五、教学准备:马铃薯、酒精灯、火柴、铁勺、食盐

3、、味精、烧杯、筷子。 六、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大约需要 5 分钟).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以孩子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教学,一下子将所有孩子的眼球吸引过来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两次追问一是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挑战。还为接下来的实验验证环节做好了心理铺垫。 活动二、引导实验验证(这个环节大约需要 12 分钟)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让他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开始亲身经历一个思维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对现象的仔细观察,有根据看到现象的和自己过去经验的大胆推测。试验中,出示方法指导,利于学生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实

4、验习惯,并能提高效率。实验结束整理好材料再汇报,能使孩子们更集中精力于汇报与聆听,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活动三、探究哪些液体会使马铃薯浮起来(这个环节大约需要 19 分钟) 这一环节中,每个小组每个孩子亲历了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探究活动以后,他们的原有认识已被推翻,孩子们的思维也更开阔了。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了物体在比水重的液体中会浮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经历这个过程,使他们初步养成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应该说是非常有益的。 活动四、拓展延伸 本课小结(这个环节大约需要 4 分钟) 课件出示关于“淹不死人的湖死海”老师介绍。师介绍“中国死海”。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了神奇的科学现象也是可以联系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用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使学生较完整地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动手、动脑中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检验方法及操作技能,这正是我们科学课的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