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折形状教案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能够开展
2、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 1:不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层次 2: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层次 3: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探究能力 层次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层次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层次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教学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一
3、、集中话题1、 (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 5 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二、探索和调查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3、谈话: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4、学生讨论,记录好预
4、测结果。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5、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6、学生讲述方法。教师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呢?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8、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9、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10、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11、提问: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三、回顾和解释1、出示书上的图画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