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引 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大纲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实践的理论依据。本次设计基于在大学期间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经济安全美观的陕西秦岭地区(5,6,7)路基设计线。设计内容为试坡选线定线设计平曲线竖曲线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防护措施桥涵水文工程预算等。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系统地设计出了一条位于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通过这一环节,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学会了分析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查阅参考书(资料) ,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 、 规范 、 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基本训练必
2、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让我们将所学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尝试,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也为以后更快的进入工作角色做好了准备。- 2 -第一章 概 述1.1 气候特点该地区海拔高度在 10002000 米等高线之间,按中国气候分区,属东南湿热区,向青藏高寒区的过渡区,属全国道路气候分 2B区,季节冰冻,中湿区,该地区同时受冷热气流的影响较大,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气温低。路线所经地区最高月平均地温 25C32.5 C,年平均气温在 14C22 C 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 0C4 C 之间,冰冻现象轻.但当偶尔寒流猛烈时,气
3、温可降到-10 C 以下,土壤最大冻深 0.3 米,最大积雪深度 0.16 米,定时最大风速为 15.5m/s 。1.2 降水量及地下水埋深路线所经地区位于东经 105110,北纬 3035 之间,属中国暴雨风区的 13区,年降水量 800mm 左右,一般山地多,平地较少,分布规律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潮湿系数在 1.01.5 之间,干燥度平均在 1.0 以下,雨型为夏、秋雨,最大月雨期长度为 3.0 3.5 天。降雨形式以暴雨为主,雨量多集中在 6 8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 45% 。由于该地区降水量较多,且集中,地面横坡陡峻,汇流时间较快,一般汇水
4、面积10Km 2,汇流时间约 30 分钟;汇流面积20Km 2,汇流时间约 45 分钟;沿线地下水埋深一般在 3 米左右,沟谷处约为 2 米左右。1.3 地形与地貌路线所经地区,自然地面横坡陡峻,清江河从西向东流入渭河,路线沿清江河而上,在清江河发源地翻越分水岭而下,其分水岭西坡陡而东坡较缓,自然横坡达40% 左右,自然地面较整齐,短距离内高差大,沟谷、河流的纵坡较大,大量随季节变化大,除清东河下游处,枯水季节水量很小,甚至干枯;夏季水流湍急,往往引起山洪暴发,冲刷力较大,河(沟)内为含土砾石,大于 60mm 的砾石含量占 50% 左右,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个别砾石的最大粒径达 45。1.4
5、 地质与土质- 3 -路线所经地区,位于中国区域工程地质的秦淮山工程地质区和秦巴山地工程地质区的交界,靠近秦巴山地工程地质区,属陕西省祁连地层区,纸房-洛南地层小区( 2区) ,大部为火成变质岩山地,岩层为古生界杂岩,以粗粒花岗岩、变质岩为主,其次分布有石灰岩,岩性质量较好,一般岩层较深处,可采集到级以上的石料。第四纪发生的岩层和近代堆积,以重堆积、残积土壤为主,土质为黄棕粘性土,受大气和温度的长期影响酸碱度为中或微,土质为液限粘土呈密实状态,岩石风化程度为中等,路线所经地带,土层覆盖厚度约 2.5 米左右,土层中 20% 为松土,50% 为普通土,30% 为硬土,岩层中 10% 为软石,70
6、% 为次坚石,20% 为坚石,在清江河发源处的分水岭上,此处地质良好。1.5 植被及作物等概括该地区多为山地,山坡上为山地草甸土壤,是山地灌木丛和草甸的生境。但由于冲刷等原因,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损失迅速,故肥力不高,沟谷和山坡上生长有稀疏灌木丛和高度在 1.0 以下的密草,疏林的郁闷度在 40% 左右,在平缓的山坡上,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玉米、麻类、谷子、菜籽等。大力开展植树种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粮食稳产高产,促进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是今后一项主要的经济战略任务。本次设计必做内容: (1)路线方案的拟定(2)道路等级的确定(3)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4)道路平面设计(5)道路纵断面设计(6
7、)一、二次修正导向线图(7)道路横断面设计(取一公里)(8)路面结构设计(9)桥涵水文计算及典型路段道路排水系统布置(10)道路工程量计算及工程概算编制(一公里左右)- 4 -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2.1 道路等级的确定2.1.1交通量换算已知预算十年末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Y=10)为 2500 辆/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各种车型的折算系数为小客车 1.0 中型车 1.5 大型车 2.0 拖挂车 3.0。依据“国内外汽车参数”得知:东风 EQ140 载重 5.21t 黄河,JN150 载重 8.06t,解放 CA10B 载重 4.00t,跃进 NJ130 载重 2.5t。“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各种车型的折算系数为: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1.0.4 规定,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设计交通辆按 20 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到 15 年末日平均日交通量(十年以后的年平均增长率 Y=2%) ,则:15 年末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 表 2-1车型 交通组成量 实际交通量 折算系数 换成小客车交通量解放 CA10B 65 2500(1+2%)565=17941.5 2691进 NJ130 15 2500(1+2%)515=4141.0 414黄河
9、JN150 102500(1+2%)510=2762.0 552东风 EQ140 102500(1+2%)510=2761.5 414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小客车 1.0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 的货车中型车 1.5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7t 的货车大型车 2.0 载质量714t 的货车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 的货车- 5 -=4071 辆/日2.1.2道路等级确定地区的地形为重丘山岭区,公路使用性质任务是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是沟通县乡村的支线公路,并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规定的三级公路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6000
10、辆中间。该公路为三级公路。假设成立。2.1.3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重丘区三级公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该公路的各项设计值取如下:设计速度 30(/h)单车道宽度 3.25m土路肩宽度 0.5m路基宽度 7.5m停车视距 30m会车视距 60m超车视距 15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规定半径坡度调整的范围如下: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5 极限值: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00%时为 350;当路拱2%时为 450。最大纵坡:8%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 200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
11、 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任意连续 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最小坡长:100m。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表 2-2 纵坡坡度(%) 4 5 6 7 8最大坡长(m) 1100 900 700 500 300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面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6 -竖曲线最小半径 400m(凹凸形一般值) ,250m(凹凸极限值) 。竖曲线最小长度 25m。2.2 选线1选线目的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任务就是在这众多
12、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选线的方法有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本次设计选用有地形图的纸上选线方法。2山岭区选线特点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这就给山区选线指明了方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横越山岭。路线布局时应考虑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对区域性地质构造滑坡岩堆崩塌泥石流岩溶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应认真调查清楚其特征范围及对路线的影响。考虑积雪和冰冻地区并结合居民点分布城乡建设工农业发展其交通水利设备相配合。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对控制点间的高差大,靠自然展现无法取得需要的距离以克服高差,或因地形地质限制,不宜采用
13、自然展现时,路线可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现。其优点是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形地质和困难工程。在两固定控制点间布线,应力求距离短捷,坡度缓和的路线,故应试坡布线。2.3道路平面设计2.3.1技术指标的选定路线是指道路中心的空间位置,路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称路线的平面,沿中心竖直剖切再进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心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路线中心的平面位置是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因素以后,经过平纵横综合考虑,反复修正才定下来的;沿中线的桩志进行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取得地面线和地质水文及其他必要资料以后再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现代道路平面线是有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4、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就是从线形的角度去研究三个要素的选用和相互间的组合等问题- 7 -。地形较大起伏的地区,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易产生高填高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不易采用过长的直线。采用短线形时均应视地形地物情况而慎重选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规定,当计算行车速度60Km/h 的公路: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以 m 计)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的 6 倍为宜。在受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该为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 形曲线。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以 m 计)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的 2 倍为宜。当直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
15、时,也可以直接相连,构成 S 形曲线。计算行车速度40Km/h 的公路,一般情况下可参考以上规定;但位于山岭重区的特殊困难地段,同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的 2.5 倍。2.3.2平曲线交点计算依据“道路勘测设计”得知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切点内移量 q= (22)3240SLR圆曲线偏移量 P= (23)38S半径移偏量角 (24)0 40.679.6791切距 T= (25)tan2RPq曲线长 L= (26)03.148SL圆曲线长 L=L-2LS ( 27)外距 E= m (28)sec2aRP超距 D=2T-L (29)(1) 基本线形曲线计算 例如 JD2 的计算如下:已知
16、资料:半径 R=200m 前后缓和曲线长 =40m 右偏角 a=244209“ SL交点桩号 KO+310.457,套用以上公式得:Q= m3240SLR93.12043- 8 -P= = m2438SSLR3.0238402T= m860.39.1“tan).(tan) qP(L= m2609180180SLL=L-2LS=126.228-240=46.228mE= m08.5“4sec)3.2(sec)( RD=2T-L=263.860-126.228=1.492m ( )1/2 1( )图 21 基本型曲线主点桩号的推算:JD KO+310.457- T 63.860ZH 246.597
17、+ L 126.228HZ 372.825- L/2 63.114QZ 309.711+ D/2 1.492JD K0+310.457JD1、JD3 和 JD4 的计方法算同上。- 9 -交点要素计算表 表 2-3JD JD1 JD3 JD4曲线要素圆曲线半径 R (m) 80 200 30前缓和曲线 (m) 40 40 30后缓和曲线 (m) 40 40 30前切线长 (m) 64.258 60.355 71.228后切线长 (m) 64.258 60.355 71.228中间圆曲线长 (m) 40.215 39.526 33.879平曲线总长 (m) 120.215 119.526 93.
18、879主点桩号JD (m) KO+79.50 KO+539.825 KO+835.496直缓点 ZH (m) K0+15.242 K0+479.470 K0+764.268缓圆点 HY (m) K0+55.242 K0+519.470 K0+794.268曲中点 QZ (m) K0+75.3495 K0+539.233 K0+811.2075圆缓点 YH (m) K0+95.457 K0+558.996 K0+828.147缓直点 HZ (m) K0+135.457 K0+598.996 K0+858.147(2) 回头曲线计算已知资料: 圆曲线半径 R=20m 回旋参数 A=25 辅助曲线回
19、旋参数 A1=50辅助曲线半径 r=100m 交点偏角 a=93853”依据“道路勘测设计”规范公式计算。主曲线缓和曲线长: (2102531.0ALmR) 22222.5(1).()9.3444031.7.8656XmLYR(2224.7850A11)- 10 -主曲线向中心内侧偏移量: 1cos7.820cos4.785201.92019RYRmm辅助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 “43097)(25.1021 radrA辅助曲线向中心内侧偏移量11cos.4cos.16.2662Y mr m主曲线及辅助曲线间为布设缓和曲线所需的直线长度1221sin9.340sin.7851.266495.6.7
20、.5mXRrm求辅助曲线的中心角(212)2112()27.5980.26.98)0.134mRrtg m“4012 “54辅助曲线切线长(213)1.261.05.Trtgtgm(214)(sec)(sec1205).6.5Er m求 角 “46“8052490自主曲线起点至辅助曲线顶点的距离m179.1bmT回头曲线圆心至辅助曲线顶点的距离m49.53.84cos21d- 11 -回头曲线的切线长度m1253.841.02.4987.3DdTm布设缓和曲线后主曲线的中心角主曲线的圆曲线长度m037.45180“29180RK “13029“854632360 相当于辅助曲线剩下部分的中心角
21、 “43097)(125.06.26“810 radrLnn辅助曲线长度m.80“4980K回头曲线全长 651.24037.5)2.157.2()01 KLS回头曲线支叉间的最小距离 2111()sin(ec)2787.3.490.6.5si0.26(sec.51)0.26()339ZDmrtgrrt m回头曲线控制桩里程计算:回头曲线圆心点桩号 K1+399.898- D 87.740 回头曲线起点及辅助曲线 1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ZH K1+312.158 + L1 25.00 辅助曲线 1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及圆曲线起点 HY K1+337.158+ K 17.057 - 12 -辅助曲
22、线 1 圆曲线终点及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YH K1+354.215 + L1 25.00 辅助曲线 1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及主曲线第一 HH K1+379.215缓和曲线起点 + L 31.25 主曲线第一缓和曲线终点及圆曲线起点 HY K1+410.454+ K0 45.037主曲线圆曲线终点及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YH K1+455.502+ L 31.25 主曲线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及辅助曲线 2 第一 HH K1+486.752缓和曲线起点 + L 1 25.00 辅助曲线二第一缓和曲线终点及圆曲线起点 HY K1+511.752+ K 17.057 辅助曲线二圆曲线终点及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YH
23、K1+528.809+ L1 25.00 辅助曲线二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及回头曲线终点 HZ K1+553.809回头曲线起点及终点桩之差等于回头曲线全长(K1+553.809)-(K1+312.158)=241.651,校核无误。回头曲线要素计算表 表 2-4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 1(JD5) 回头曲线 2(JD6) 回头曲线 3(JD7)a 330126” 93853” 244209”R 20m 20m 20mA 25 25 -r 100m 100m 50mA1 50 50 -L 31.25m 31.25m 30.00m444545” 444545” 425819”R1 21.98m 21.98
24、m -L1 25.00m 25.00m 30.00mr 1 100.26m 100.26m -M 27.75m 27.75m 29.669m- 13 -240548” 240548” 232358”T1 21.40m 21.4m 20.786mao 1053840” 1290113” 1160909”K0 36.877m 45.037m 40.545mK 17.057m 17.057m 10.993mS 233.491m 241.651m 171.538mZH K0+965.407 K1+312.158 K1+719.309HY K0+990.407 K1+337.158 K1+749.309
25、YH K1+7.464 K1+354.215 K1+789.854HH K1+32.646 K1+379.215 -HY K1+63.714 K1+410.465 -YH K1+100.591 K1+455.502 -HH K1+131.841 K1+486.752 K1+819.854HY K1+156.841 K1+511.752 K1+849.854YH K1+173.898 K1+528.809 K1+860.847HZ K1+198.898 K1+553.809 K1+890.847表 2-5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 4(JD8) 回头曲线 5(JD9) 回头曲线 6(JD10)a 194
26、756” 211821” 122427”R 20m 20m 20mA 25 25 25r 100m 100m 100mA1 50 50 50L 31.25m 31.25m 31.25m444545” 444545” 444545”R1 21.98m 21.98m 21.98mL1 25.00m 25.00m 25.00mr 1 100.26m 100.26m 100.26m- 14 -M 27.75m 27.75m 27.75m240548” 240548” 240548”T1 21.40m 21.4m 21.4mao 1185210” 1172145” 1261539”K0 41.493m
27、40.967m 44.073mK 17.057m 17.057m 17.057mS 238.107m 237.581m 240.687mZH K2+205.107 K2+529.474 K2+986.815HY K2+230.107 K2+554.474 K3+11.815YH K2+247.164 K2+571.531 K3+28.872HH K2+272.164 K2+596.531 K3+53.872续表HY K2+303.414 K2+627.781 K3+85.122YH K2+344.907 K2+668.748 K3+129.195HH K2+376.157 K2+399.998
28、 K3+160.445HY K2+401.157 K2+724.998 K3+185.445YH K2+418.214 K2+742.055 K3+202.502HZ K2+443.214 K2+767.055 K3+227.5022.4道路纵断面设计2.4.1竖曲线规范要求1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
29、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15 -2该路地处山岭区,设计采用大纵坡,起伏与该区域地形相结合,尽量降低路堤高度,路线纵断面按 25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的要求和确保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来控制标高线形设计上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不足 3 秒行程的则加大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首尾相接。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另外,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 0.3%以保证排水要求。3纵坡设计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规范” 要求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
30、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 0.5%为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我过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设计纵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回头曲线地段设计纵坡,应先按回头曲线的标准要求确定回头曲线部分的纵坡,然后向两端接坡,同时注意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平竖曲线重合时。要
31、注意保持技术指标均衡,位置组合合理适当,尽量避免不良组合情况。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如桥头路线设有竖曲线,其起(终)点应在桥头两端 10m 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宜突变。小桥涵上允许设计竖曲线,为保证路线纵面平顺,应尽量避免出现急变“驼峰式纵坡” 。注意交叉口、桥梁及引道、隧道、城镇附近、陡坡急变处纵坡特殊要求。纵坡设计时,如受控制点约束导致纵面线形欺负过大,纵坡不够理想,或则土石方工程量过大而育无法调整时,可用纸上移线的办法修改平面线形,从而改善纵面线形。- 16 -4. 竖曲线设计要求: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
32、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一般都应采用大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只有当地形限制或其他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同向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 。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后复曲线。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续,亦可以相互直接连接。反向竖曲线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3s 的行程长度。如受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接,后插入短直线。应满足排水要求。2.4.2竖曲线交点计算依据“道路勘测设计”竖曲线计算公式计算如下:图 22 竖曲线要素示意
33、图(1)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2 i2=0.054 拟定 R=2000变坡桩号 K0+310.00 高程 1244.00 w=i2-i1=0.022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44.000 (215)切线长:T=L/2=22.000 (216)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0.121 (217)计算公式为:- 17 -右半部分: (2122RxiLHii18)左半部分: 121xiii其中: 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ix距离。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iL以上公式计算竖曲线设计高程:起点桩号 K0+288.00 终点桩号 K0+3
34、32.00起点高程 1243.296 终点高程 1245.188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6桩号 设计高程K0+288.00 1243.296K0+290.00 1243,40K0+300.00 1243.70K0+310.00 1244.20K0+320.00 1244.60K0+330.00 1245.188(2)根据设计得知: i 1=0.054 i2=0.074 拟定 R=2000变坡桩号 K0+540.00 高程 1256.50 w=i2-i1=-0.020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40.000切线长:T=L/2=2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0.1起点桩号
35、K0+520.00 终点桩号 K0+560.00起点高程 1255.42 终点高程 1257.98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7桩号 设计高程K0+520.00 1255.42K0+540.00 1256.60- 18 -K0+560.00 1257.98(3)根据设计得知: i 1=0.074 i2=0.034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1+730.00 高程 1270.00 w=i2-i1=-0.040 (凸型)竖曲线长度: L=R*w=40切线长:T=L/2=2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0.2起点桩号 K0+710.00 终点桩号 K0+750.00起点高程 1268.
36、53 终点高程 1270.68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8桩号 设计高程K0+710.00 1268.53K0+720.00 1269.20K0+730.00 1269.80K0+740.00 1270.30K0+750.00 1270.68(4)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4 i2=0.039 拟定 R=5000变坡桩号 K1+230.00 高程 1287.00 w=i2-i1=0.005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57.200切线长:T=L/2=28.6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372起点桩号 K1+217.50 终点桩号 K1+242.50起点高程 1
37、286.258 终点高程 1287.488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9桩号 设计高程K1+217.50 1286.258K1+220.00 1286.70K1+230.00 1287.20K1+240.00 1287.40K1+242.50 1287.488- 19 -(5)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9 i2=0.075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1+590.00 高程 1301.00 w=i2-i1=0.036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36.000切线长:T=L/2=18.0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162起点桩号 K1+572.00 终点桩号 K
38、1+608.00起点高程 1300.298 终点高程 1302.35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0桩号 设计高程K1+572.00 1300.298K1+580.00 1301.25K1+600.00 1301.58K1+608.00 1302.35(6)根据设计得知: i 1=0.075 i2=0.037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1+690.00 高程 1307.50 w=i2-i1=-0.038 (凸型)竖曲线长度: L=R*w=38.00切线长:T=L/2=19.0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1805起点桩号 K1+671.00 终点桩号 K1+709.00起
39、点高程 1306.075 终点高程 1308.203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1桩号 设计高程K1+671.00 1306.075K1+680.00 1306.80K1+690.00 1307.40K1+700.00 1307.70K1+709.00 1308.203(7)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7 i2=0.079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1+960.00 高程 1317.50 w=i2-i1=0.042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42.000- 20 -切线长:T=L/2=21.0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2205起点桩号 K1+939.00
40、 终点桩号 K1+981.00起点高程 1316.76 终点高程 1319.159 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2桩号 设计高程K1+939.00 1316.76K1+960.00 1317.70K1+980.00 1319.10K1+981.00 1319.159(8)根据设计得知: i 1=0.079 i2=0.039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2+130.00 高程 1331.00 w=i2-i1=-0.040 (凸型)竖曲线长度: L=R*w=40.00切线长:T=L/2=20.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20起点桩号 K2+110.00 终点桩号 K2+15
41、0.00起点高程 1329.42 终点高程 1331.78 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3桩号 设计高程K2+110.00 1329.42K2+120.00 1330.10K2+130.00 1330.80K2+140.00 1331.30K2+150.00 1331.78(9)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9 i2=0.079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2+820.00 高程 1358.00 w=i2-i1=0.040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40.00切线长:T=L/2=20.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2起点桩号 K2+800.00 终点桩号 K2+
42、840.00- 21 -起点高程 1357.22 终点高程 1359.58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4桩号 设计高程K2+800.00 1357.22K2+820.00 1358.20K2+840.00 1359.58(10)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9 i2=0.079 拟定 R=1000变坡桩号 K2+940.00 高程 1367.5 w=i2-i1=0.040 (凸型)竖曲线长度: L=R*w=40.00切线长:T=L/2=20.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2起点桩号 K2+920.00 终点桩号 K2+960.00起点高程 1365.92 终点高程 136
43、8.28 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5桩号 设计高程K2+920.00 1365.92K2+940.00 1367.40K2+960.00 1368.28(11)根据设计得知: i 1=0.039 i2=0.062 拟定 R=2000变坡桩号 K3+560.00 高程 1391.50 w=i2-i1=0.007 (凹型)竖曲线长度: L=R*w=46.00切线长:T=L/2=23.00竖曲线变坡点纵距:E=T2/(2*R)= 0.13225起点桩号 K3+537.00 终点桩号 K3+583.00起点高程 1390.603 终点高程 1392.926 竖曲线设计高程表 表 2-16桩号 设计
44、高程K3+537.00 1390.603K3+540.00 1390.70K3+560.00 1391.60- 22 -K3+580.00 1392.70K3+583.00 1392.926设计路段起点地面高程为 1234.0m,终点地面高程为 1407.5m,路线总克服的高差为 173.5m,路线总长为 3820m,平均纵坡为 173.5/3820=4.542%。竖曲线设计高程汇总表 表 2-17坡段 坡度(%) 坡长(m) 高程(m) 总高程(m)坡段 1 3.20 310.00 9.92坡段 2 5.40 230.00 12.42坡段 3 7.40 170.00 12.58坡段 4 3.
45、40 500.00 17.00坡段 5 3.90 360.00 14.04坡段 6 7.50 100.00 7.50坡段 7 3.70 270.00 9.99坡段 8 7.90 170.00 13.43坡段 9 3.90 690.00 26.91坡段 10 7.90 120.00 9.48坡段 11 3.90 620.00 24.18坡段 12 6.20 260.00 16.12=173.54=173.54173.525 道路横断面设计1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得各项技术指标路基宽度:查(JTG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知公路等级为三级,车道数拟定两车道,车速为 ,两车道的路基宽度一般值为 7.5m,取设计车道宽度为 3.75m,hKm30得总车道宽度为 3.7527.5m,左右侧土路肩宽度为 0.5m。路拱坡度:查(JTG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得沥青混凝土路拱坡度为 12%,故取路拱坡度为 2%;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 1%-2%,故取路肩横向坡- 23 -度为 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路基边坡坡度: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得知,当 H6m(H路基填土高度)时,路基边坡按 1:1.5 设计。碎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