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历史北伐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材料, 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
2、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 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三、教学资源(一)多媒体设备(或投影
3、仪)。(二)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三)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 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四)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学生活动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
4、的建立的内容, 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 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五、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 1924 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
5、张,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二)教授新课。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1. 黄埔军校的建立展示幻灯片 ( 或自制投影仪图片 ) :黄埔军校 ; 军校校门对联:上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 ?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 ( 目的 ) 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后,
6、 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教师总结: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 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 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在当时, 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我国的一件重大事情,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 ( 课前预习准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 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 1924 年 5 月 5日,
7、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 月 6 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 年 2 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因校址在黄埔, 故称为 “黄埔军校” 。 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 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 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 1926 年, 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 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2. 北伐胜利进军提示或建议: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
8、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 那么, 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 ?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
9、常出色, 根据他们的讲述,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 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 ?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对同学们的分析给予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其他的要给予鼓励。(教师总结)。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1)战争的正义性; ( 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 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 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
10、 ?(教师要给予表扬)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期间,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 ?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提示或建议: 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
11、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事例, 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 要教给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以点概面,以免学生被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蒙蔽,形成错误的思想和看法。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触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余兴未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下继续共同探讨。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 那么, 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并说明理由。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
12、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 新军阀对内镇压, 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
13、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 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 ; 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 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 ?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3.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展示:幻灯片 ( 或看课本第 53 页图片 )
14、: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 ?它的性质是什么呢 ?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学生回答: 1927 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 “三足鼎立” 的局面, 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 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 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 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 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 对外卖国投降,
15、 直到 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 22 年的反动统治。(三)课堂小结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 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 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四)探究园地(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 课下分组讨论, 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
16、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历史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大一统的汉朝(板书题目)。一、复习导学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了,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看一段短片(播放有关秦始皇统一的短片,导入本课并回顾以前所学。)师:大家看过短片了,老师想问一下,这个短片讲的是什么啊?生:讲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情。师:是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战国时十分混乱,秦始皇统一六国,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的事情, 但是秦王朝十分短命, 后期就有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其中最有名的是什么起义啊?生:陈胜吴广起义。师:对,这是中国
17、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那他们成功没有啊?生:没有。师:那此后还有人起义吗?主要是那些人?生:有,刘邦和项羽。师:对,此后又有刘邦项羽起义,然后他们又有了四年楚汉之争,咱们今天的象棋的楚河汉界讲的就是楚汉之争。那么大家知道最后谁胜利了吗?生:刘邦。师:是的,刘邦胜利了,俗话说,成王败寇,那么刘邦胜利后建立了什么王朝啊?生:汉朝。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汉朝。二、合作探究(一)汉初状况师:依据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刚才回忆到的知识,猜想西汉建立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局面?(学生自由讨论,反映出牲畜奇缺、生活困难、经济萧条、社会残破)师:面对如此残破萧条的社会经济情况,汉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
18、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汉朝江山长保?请同学们为汉朝统治者献计献策,分组讨论后回答。生:讨论师:(提示:寻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暴政、战争、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回忆战国时期的秦国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生:(小组代表)回答: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种的农民、注意施行仁政等。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汉初的统治者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农耕,注重“以德化民”,除此以外,他们还提倡节俭。由于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所以到汉景帝后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
19、文景之治”。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师:请同学们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师:刚才我们提到统治者的节俭,其中最有名的是汉文帝,他的节俭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回答。师:秦始皇施行暴政,奢侈浪费,最终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最后二世而亡;汉文帝提倡节俭,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生:成由勤俭败由奢。师: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生 1:我们也应该养成节俭的习惯,节约粮食,节约用钱等。生 2: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生 3:节约耕地,节约资源。师:同学们真聪明,回答发挥的非常好,我们的确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
20、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多媒体展示汉武帝像,同时播放汉武大帝片尾曲。师:汉武帝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生:他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师:的确是这样,下面我们看汉武帝的大一统。师:大一统指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统一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国力最为强盛。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呢?阅读课本小字并结合刚才所学的内容回答。生:文景帝时期奠定的基础,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师:汉武帝善于用人表现在哪里,试举例说明。(学生回答,如主父偃和卫青、霍去病被用)师生共同:归纳出促成汉武帝时的大一统的因素:主观
21、: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客观:“文景之治”经济的繁荣。师:汉高祖为巩固刘姓的天下采取了什么措施?生:大封同姓师:我们知道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但也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了隐患,同样汉初的大分天下使得诸侯国势力强大,甚至威胁到了朝廷。那么汉初的皇帝采取了什么方法来应对呢?生:削藩。师:汉景帝时期的晁错曾经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是吴、楚七国联合叛乱,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那么,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师:这就是推恩令。这样既解决了王国问题又不得罪诸侯,反而还让他们感恩戴德。请同学们看
22、以下图示,以便直观理解推恩令。假如一个诸侯国拥有的封地是这么大: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下图: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诸侯国的封地和以前比有何变化?这样有什么作用呢?生:变小(原来的三分之一),这样他们就无力对抗中央了。师: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大家看看课本找出答案吧。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师:看了以上内容肯定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吧!生:因为汉初诸子百家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不利。师:的确是这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那么,他是怎么推行儒家教育的呢?同学们看课件展现回答。(
23、多媒体展示)生: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师:汉武帝在经济、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武帝雄才大略,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大一统,不愧为一代杰出人物,但是晚年他也犯了一系列的过错,连年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功大于过,仍要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师:说到汉武帝,老师又想起秦始皇。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A: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秦始皇建立了第一
24、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B: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师:大一统的汉朝不仅包括西汉,还包括东汉,东汉的统治属于自读内容,请同学们依据自读纲领课下完成。(三)东汉的统治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师:西汉后期爆发了农民起义,皇族刘秀夺取政权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农民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
25、小结作业师:好了,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全部内容,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下简单的回顾师:你知道今天讲了几个历史人物吗?你能谈谈对他们的看法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课下把今天学习的内容复习一下,思考一下从秦汉的历史里面我们学到了什么,好,同学们再见!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如来佛、观音菩萨以及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吗 ?这些宗教是什么时候在我国发展起来的 ?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 佛教的传入教师指出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并提问:佛教在什么地方兴起 ?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
26、国中原地区 ?它的教义是什么?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主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得到幸福。( 二 ) 道教的兴起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是道教尊奉的人物。道教是如何兴起的 ?它的教义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道教是土生土长,在民间兴起,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三 ) 盛行的原因教师展示白马寺、 四大佛教圣地和四大道教圣地的图片, 并提问: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发展如何 ?为什么它们得以传播和发展?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之后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受到了统治阶
27、级的扶持,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归纳。作业:课下搜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故事,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 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学科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佛教的心性论、人生论、认识论和辩证法,都对我国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艺术方面,随着佛教的传播,兴起了建塔造像的佛教艺术,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塔寺建筑。其中有不少仍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一些地区的风景名胜。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更是我国雕塑艺术的宝库。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皆以
28、擅长佛画而知名于世。在天文、医药等方面,佛教的影响也十分突出。8 世纪的高僧一行,制定大衍历,测定子午线,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于医药, 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医方, 仅隋朝和唐朝史籍的记载就达十余种。2. 请你说说历史课堂中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实施类】【参考答案】第一类基于讲授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以及图示教学法。第二类基于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 探究式课堂教学法、 情景实践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1. 题目:国旗、国徽的由来2. 内容开国大典前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国内外发出了征求国旗、 国徽图案和国歌
29、词谱的启事,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政协共收到了数千件设计图稿,其中,上海的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经过简单的修改,最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曾联松原设计的国旗图案是红色底色, 旗面的左上方是一个黄色大五角星, 星里含代表工农的锤子镰刀,大五角星的右方是围绕着大五角星的四个小五角星。 政协最后决定把大五角星里的锤子镰刀去掉, 用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旗的象征意义是: “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科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3. 基本要求:( 1)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围绕国旗的设计,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并解答。( 3
30、)在讲述的过程中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4. 答辩题目:( 1)请你画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每周一的生气仪式, 提出问题: 国旗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 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载体,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国徽和国旗是由谁设计的吗?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具体内涵呢?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引导回顾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 并引导: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各项事宜。 1949 年 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观看教材内容,
31、 进行总结: 大会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同时改北平为北京, 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等。(二)国旗和国徽1. 教师引导: 国旗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但是它的确立过程却很曲折, 请同学们观看国旗的纪录片,总结一下其确定的历程。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并进行总结: 开国大典前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国内外发出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政协共收到了数千件设计图
32、稿,其中,上海的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经过简单的修改,最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2. 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评价之后, 出示两幅图片, 继续引导: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是怎样的?修改之后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观察之后, 进行分析和归纳: 曾联松原设计的国旗图案是红色底色, 旗面的左上方是一个黄色大五角星, 星里含代表工农的锤子镰刀, 大五角星的右方是围绕着大五角星的四个小五角星。 新中国的国旗里把大五角星中的镰刀锤子标志删去了,五星红旗成为新中国的国旗。3. 教师继续引导: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所以国家在选定国旗的时候也非常的慎重,为什么最后定五星红旗为新中
33、国的国旗,它的图案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呢?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 5 分钟的讨论, 讨论五星红旗的内涵, 五分钟之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且去除了原稿中锤子镰刀的设计,不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这一设计满足了各阶级、各文化、各民族人民对于国旗的需求和想象,因此得到了普遍的欢迎。4. 教师继续出示国徽的图片并引导: 国徽是什么时候确定的?它的主要构成是什么?又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图片进行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1950 年 6 月 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
3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 同年 9 月 20 日, 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 天安门、 齿轮和谷穗, 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三)作业小结1.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 作业:请同学们试着画一幅国旗和国徽,表达对祖国的尊敬和热爱。板书设计:国旗、国徽的由来(一)背景(二)主要内容:国旗:五星红旗,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国徽:象征新中国的诞生。答辩:1. 请你画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知识与
35、能力目标:了解新政协召开的主要内容,说出国旗国徽的设计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 提高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树立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感。1. 题目:拿破仑法典2. 内容为了加强统治,从 1804 年到 1810 年间,拿破仑先后指定和颁布了民法典 ( Civil Code) 商法典和 刑法典 等法律文献。 其中, 最著名的是 民法典 , 这部法典后来被称为 拿破仑法典 ( NapoleonicCode)。 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
36、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则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效仿。3. 基本要求:( 1)围绕拿破仑法典的影响设置两个课堂提问。( 2)师生互动中有小组讨论的环节。( 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4. 答辩题目:( 1)拿破仑进行过哪些战役。( 2)请谈谈拿破仑有哪些巩固政权的措施。【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的画像, 并提问: 同学们, 你们对拿破仑的印象如何 ?( 南征北战建立了地域广大的法兰西帝国 ; 数次挫败反法同盟的围剿, 军事上十分强悍 ) 教师引导:
37、拿破仑文治武功皆盛, 但使他名垂千古的是一部法律。这部法律是什么 ?为什么能使拿破仑名垂千古呢 ?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 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原因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材料:“政变以后,拿破仑很快控制了法国。他说:“我需要一个政治警察,但同时也需要一个精神警察。”请学生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思考:拿破仑为什么要颁布法典?学生回答:拿破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不光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也包括精神层次。( 二 ) 拿破仑法典的原则1.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拿破仑法典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具体包括哪几部分?学生回答:在 1810 到 1814 年间,拿破仑先后颁布了民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
38、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法典,这部法典后来被称为拿破仑法典。2.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法典的部分重要条文,并提问:仔细阅读思考,通过拿破仑法典的条文,我们可以看出它体现了哪些原则呢?学生分析回答: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体现了天赋人权的原则 ; 财产所有权无限制,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 “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体现出资产阶级提倡的社会契约原则。( 三 ) 拿破仑法典的影响1.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法典图片和相应的资料卡片,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拿破仑法典颁布后,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小组代表讨论后,师生总结: 拿破仑法典吸收了
39、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它的立法精神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比如 1838 年的丹麦民法典、 1940 年的希腊民法典都是以该法典为范本的。 同时, 拿破仑也因法典的颁布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拿破仑的铁骑踏遍欧洲, 拿破仑法典以及法典中蕴含的平等和契约精神也随之传遍欧洲。2. 教师补充说明:不仅对欧洲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非常深远,我们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借鉴了民法典的内容。教师继续设问:这样一部著名法典,它的地位如何?学生回答: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环节三:小结作业1.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总结。2. 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思考怎样评价拿破仑及其拿破仑
40、法典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 拿破仑进行过哪些战役?【参考答案】马伦哥战役 ; 奥斯特利茨战役 ; 耶拿战役 ; 弗里德兰战役 ; 拿破仑入侵俄罗斯 ; 莱比锡战役。2. 请谈谈拿破仑有哪些巩固政权的措施?【参考答案】(1) 政治上:建立起告密制度,并多次镇压王党叛乱和人民群众起义,稳定了政治局势。(2) 经济上:采取政府订货、改革财政以及奖励发明创造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 法制上:重视法制建设,注意依法治国。(4) 科教上: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5) 思想上: 1801 年 7 月,他与罗马教皇签订教务专约,把法国天主教控制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