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之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 “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诗大序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所以,无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就不能真正地读懂诗歌。,考点要求,【考纲要求】,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 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读考点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考点阐释】,考点解读: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
2、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设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2009年至今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情感,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内容,有的直接要求回答情感变化的过程,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化的解读。,这个考点在近年来18个分省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高考真题回顾:,2010年直接考到思想感情的有: 课标全国卷、山东卷、辽宁卷、安徽卷、湖南卷、福建卷,2011年直接考到思想感情的有: 课标全国卷、福建卷、安徽卷、江苏卷、山东卷,2012年全国各省地高考中直接考到思想感情的有:课标全国卷、江
3、西卷、福建卷、辽宁卷、天津卷、四川卷,素养积淀,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情感基调术语:,惆怅、伤感、忧愁、愁苦、悲伤、悲痛 哀怨、激愤、悲愤、愤懑 烦闷、苦闷 孤独、寂寞、孤寂 旷达、洒脱 恬淡、淡泊、闲适 思念、焦急、急切 欣喜、欢乐、欢快 向往、热爱 迷恋、仰慕、同情、憎恶,方法引领,诗歌鉴赏,一审标题二看作者三查序注四找关键五品意象,五把钥匙:,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钥匙一审标题,方法指导:,注意在标题中把握诗歌的题材类别、感情基调等信
4、息。,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泊) 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悯),夜 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筇:此指代竹杖。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深夜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之情。,拐杖一:审标题,qing,chng,事件,时间,思乡,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钥匙二看作者,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知人论世),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
5、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 处境,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拐杖二:看作者,序注(背景)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钥匙三查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绝句二首(其一
6、)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拐杖三:查注解,关键字词句鉴赏的捷径,主题的窗口,钥匙四找关键,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情感语言)。,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 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多出现在诗词的末尾。(关注结句),秋 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
7、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拐杖四:找关键词句,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人写了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的典型环境,而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一夜”和“尽望”则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意象
8、鉴赏的阶梯,主题的载体,钥匙五寻意象,要求了解一些意象的寓意,并关注到意象描写的修饰性语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温暖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拐杖五:寻意象,总结:,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 (标题、作者、序注、关键、意象
9、等)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实践练习,(2011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问: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 心情。(4分),抓住关键词,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意象特点,抓住关键词,参考答案,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步骤
10、一) 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步骤二),流莺 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晨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身。 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此诗情感的理解。,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步骤一)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步骤二)/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无人欣赏,(步骤一)抒写自己不为人赏识、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步骤
11、二),总结,从多个角度有条理地进行诗歌鉴赏; 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 对答案的整理要注重分析,有因有果; 对答案的表述要注重准确,学用术语。,学会分析鉴赏规范答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暮 春 (南宋)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联系全词看,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课后作业,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
12、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 孟博: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黄初平。(后世称为黄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 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
13、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抗金名将, 收复失地,愤恨,痛心,决心,畅心,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 楼的舒畅心情。,注意: 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几个特点: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2.多是复杂的,丰富的,少有单一的。,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正确答案】1、表达了伤春更是伤己(感伤)之怀(2分),羁旅(飘零)之思(1分),思乡(怀念家乡)之愁(1分),惆怅(凄凉、失望)之意(1分),想离开却又牵挂(难舍)之情(1分)。 【增分提示】答此题,要立足全篇,对词句逐一理解,尤其 要抓住“情语”,如“故园”“一春憔悴”“怜” “萦牵”,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当然, 诗题“暮春”和“南宋”对理解感情也有一定的暗 示作用。这样,乡愁、伤春、自怜、羁旅之愁、难 舍之情都能领悟出来。,【正确答案】2、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 【增分提示】高考“情感把握”题,采点全,开掘深,特别 需要对诗句逐一仔细地研读,抓情语,因景悟情, 并联系诗人及其写作背景,方可得满分,阅读时千 万不可粗枝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