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规划与管理结业论文一、课程内容的回顾我们上环境规划与管理这门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两门课程,即环境管理学和环境规划学 。尽管只上了八个星期的课,但我基本上把两门课的主要知识都弄懂了,而且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这跟老师正确有效的讲课方法是分不开的。在环境管理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绪论部分,有环境管理的概念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环境管理的目的,即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还有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在环境
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中学了: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冲突协同理论;环境管理基本原则。三种生产指的是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是时间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在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部分学了:环境管理对象;环境管理的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对象有个人、企业和政府。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管理的内容有环境质量管和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部
3、分学了:环境监测;环境预测;环境标准;环境审计。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和推测,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环境标准是指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标准的总称。环境标准分为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标准。环境审计方法的步骤分为前期审计活动、现场审计活动和后期审计活动。环境审计有三种主要类型,即司法审计、技术审计和组织审计。最后学了环境管理的体制与制度。在环境规划学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在绪论部分,有环境规划概述,环境规划的定义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
4、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的作用有: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环境规划的原则有:“三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环境规划的基
5、本任务有: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循环;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有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污染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监管和共管、环境投入和公众参与 4 项制度。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
6、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 )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和重点污染源( 企业 )污染防治规划。按性质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在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学了:环境承载力,其定义为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概念模型即 EBC=F(T,S,B) ,它是把环境承载力看成一个函数。指标体系包括三部分:资源供给、社会影响和污染容纳。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关系:环境规划不仅要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做
7、出安排,还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最优方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并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目标是稳定、连续、多样、均衡、独立和更新。持续与发展是统一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无机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及其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在空间结构理论中学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空间结构
8、的环境经济效应。在环境规划的内容部分学了:环境规划的目标及其基本要求,还有它的分类及确定目标的原则。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的概念、原则和类型。环境评价和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在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部分学了:在环境预测中讲了预测方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各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中讲了人口预测、GDP 预测、能耗预测和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中的环境决策过程及其特征和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中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其中环境效益评价的货币化技术方法有:市场价格法、人力资本法(工资损失法) 、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工资差额法、防护费用
9、法、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数学规划方法中学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最后学了水环境规划。水环境规划过程为明确问题、确定规划目标、选定规划方法、拟定规划措施、提出供选方案,最后是规划方案。水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层次中学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环境系统规划分为流域水环境规划、地区水环境规划和专业水环境规划。二、部分章节的进一部认识 首先,由于生态环境与人类所生存是离不开的。因此,生态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点。所谓生态环境是指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依赖其生存的各种自然条件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环境。新世纪伊始,全世界人口已达到亿,地球上供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已向人类亮出“黄牌“ ,提醒人类不能再
10、无休止地去破坏自身生存的环境,不能再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了,而应该大力去保护它、建设它。这就有得于管理好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管理,实质上是人类对自己的“参与行为”的管理。我总结出来的生态环境管理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生态环境观念。恩格斯曾经感叹地指出:“美索布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地区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光,但他们却梦想不到,这些地方却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 ”所以当务之急,是端正观念,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首先应该改变一些人的错误观念,认为牺牲生态环境是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必然代价。应当清醒的认识到
11、: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旦超过临界值就不可逆转。受到人类破坏的大自然的报复,往往不给人类纠正错误的机会和重新选择的余地,若要弥补或补偿,往往需要付出十倍、百倍于当初预防、及时治理的代价。2.生态环境管理要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生态环境指标列入计划进行核算,有助于正确引导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纠正那种竭泽而渔,片面追求产值而不顾及可持续发展的倾向。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如重要经济动物储量、森林的保护效果和增长率、草场的稳定性、控制或减少荒漠化面积、植树造林面积、城市绿化状况及其他生态环境建设成就等等。在建立分项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再制定综合的体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
12、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3.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改变管理不力的现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生态环境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区生态环境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制定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制定严格规范的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特别要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重大工程要提出硬的生态环境指标要求。要把生态环境工作与政绩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政绩考核制。对典型的破坏生态环境案件,要公开审判,性质恶劣的,应从严判处。4.重视科技进步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支撑和
13、保障作用。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管理的艰巨性,决定了在管理中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在生态环境管理中,要特别强调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严格按自然规律办事。支持科技部门大力加强基础性研究,尽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积极研究生物与大气,生物与水文,生物与地理,生物与社会经济,生物与人类,以及生物与其他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适用我区实际的科技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从整体上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科技水平。 5.增加生态环境管理的投入。生态环境管理作为纯公益性事业更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扶持,单靠社会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主要靠政府的投入。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区的财
14、力薄弱,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投入总量不足。各级政府应在人、财、物各方面增加投入。应像抓粮棉油、抓水利那样抓生态环境建设,把每年生态环境管理任务列入国民经济年度计划。要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筹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资金,逐步健全稳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保障机制。再者,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所以,水环境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点。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是在水环境危机纷呈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 20 年来,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致对水量、水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水分源日益枯
15、竭、水环境污染日趁严重使水环境问题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水环境规划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因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现行水环境规划准则而言,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技术效率和实施的可靠性。尽管它们仍然被应用,但是,就现状而言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21 世纪议程要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度,已迫切需要逐步转变到新的行为准则。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规划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水环境。实现水环境在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以及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水环境规划量化研究的对象系统应该界定在社会经济
16、水环境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上。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水环境、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有机的整体。那么,量化研究就需要建立这个复合系统的耦合模型。这是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规划量化研究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量化研究的特色之一。在水环境规划量化研究中,需要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优化模型。这是寻找水环境规划方案的基础。根据研究区的具体实际,制定水环境规划的依据、具体任务、目标和指导思想。重点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立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发展预测模型,对未来不同规划水平年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分析研究区水环境量和可供水环境量,并建立水量模型,以作为研究的基础模型;综合社会经济系统和水环境与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 。作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优化配置模型的基础模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方法,并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优化配置模型;通过优化模型的求解和优化方案的寻找,来制定水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