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体的表面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 P:72设计意图:物体的表面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初步让学生感知几何知识的一次实践活动。从认识物体的形状,到认识物体的表面,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得出平面图,即让学生自己描出立体图的一个面。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丰富了数学学习的经历,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有了物体基本形状的认识(知道了 9 种基本形状) ,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整堂课设计分为“简洁谈话,引入课题感知物体的表面动手实践画物体的表面比较认识图形师生互动游戏拓
2、展学生的思维”五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依托,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生活中的实物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学到知识,培养了思维,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表面。2、能利用学具把物体的表面画下来。3、认识物体表面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1、能把物体的表面画下来。2、认识物体的表面 4 种基本图形。教学难点:哪些物体的表面很难画下来,为什么?教学流程:一、简洁谈话,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形状。看,这是什么?(一一展示物体的形
3、状)师:你们讲得真好!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认识物体的表面。 (揭示课题:物体的表面)以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简洁明明了,也加深了两节课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认识物体的表面师:小朋友,看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生:什么叫物体的表面?什么叫物体?什么叫表面?)师:小朋友你们讲的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看长方体,我们不认识长方体的表面。 (老师示范摸一摸)师:这是长方体的表面,这也是长方体的表面,这些都是长方体的表面,谁想上来摸摸看。师:你觉得长方体的表面是怎样的?师:谁愿意上来选一样你喜欢的物体,上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师:请一个小
4、朋友,上来闭上眼睛摸一摸,猜它是什么?(圆台)师:你怎么猜到它是圆台的?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接下来,也请你们不动手摸一摸。师:请每组拿出学具,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并小组交流你摸的表面是怎样的?(小组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往往使学生记忆深刻,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即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那么真切、实在,加深他们的理解。三、画出物体的表面师:小朋友,刚才你摸的物体的表面有的可以画下来,很容易画下来,有的很难画下来,接下来老师就来试一试,把圆柱体它的这个表面画下来。(动手画)师:画的时候左手握着圆柱体不要移动,右手握笔,从这开始,沿着边慢慢画,最好不要
5、与开始的地方接起来。师:接下来请你挑选一样你喜欢的物体,然后把它的表现画下来。师:请小朋友把你画的物体的表面拿上来,并说说是从哪些物体上画下来的?(全班交流)师:小朋友,注意在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有什么疑问?师:刚才你们画的这些物体中,哪些表面不容易画下来,很难画下来,请小上来指一下这些表面。师:我 们 仔 细 观 察 一 下 , 想 一 想 这 些 不 容 易 画 下 来 的 表 面 , 都 是 怎 样 的表 面 ?师:像这样弯曲的、圆的,可以滚动的面很难画下来,像这样平的画很容易画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获取新知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觉自己得出了数
6、学知识,成了学习数学的主人四、认识图形师: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小组里画下来的物体的表面,出现了哪几种图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出示四种基本图形(彩色图片黑种上展示) 。学生从立体物体自己得出平面图形,自然而真实,获取的知识生动而确切。五、师生游戏 (拓展思维)师:请你说说老师指的这个表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小组里由小组长负责,挑选自己喜欢的物体,说说它的一个表面是什么图形?(小组活动)师:现在师指出一个图形,你认为它可能是从哪个物体的表面上画下来的,就拿出这个物体,也可以是准备的生活用品。总结:今天我们边玩边学,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探索的艰辛,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需要回到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环节中去检验。这节课的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游戏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并且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物体物品都有表面,开拓了思维,增强了数学学习价值的体验,提高了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教案由青浦区实验小学邵冰清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