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上课外古诗赏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63300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课外古诗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上课外古诗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上课外古诗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上课外古诗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上课外古诗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 益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阅 读 答 案 及 赏 析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 分)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4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

2、喻成“霜”?(5 分)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1 分)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2 分)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2 分)5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2 分)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 分6、“沙似雪”和“月

3、如霜”写的都是怎样背景下的景色? 月色下。 7、诗歌第三句写声音,闻芦管悲声;第四句写心中感受。8、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的佳晶”这句话的。谱歌:从节奏、押韵等角度分析;作画:从色彩、景物角度分析。峨眉山月歌常考题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 ”的李白,字太白。2、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

4、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做赏析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

5、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 “流”的妙处。“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9、划出峨眉山月歌的朗读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 向三峡, 思君/不见/ 下渝州10、前两句展现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

6、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11、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 了,多么思念你啊!江南逢李龟年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 几度闻 ”,既写出

7、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 ”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赏析1 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等词语可以看出。(3 分)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

8、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5 分)参考答案1 【答案要点】:重阳节;(1 分) “九日”、 “登高”、 “饮酒”、 “菊”等(2 分) 。2 【答案要点】: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 分)诗人一是直接抒情, “遥怜” 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3 分李商隐夜雨寄北阅读答案(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

9、则有小李杜之称。(2 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 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 话:(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 分)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2 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10、:,。 (2 分)(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 分)(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1 分)(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 分)答案:(1)、李商隐 ;(2)、何时能够 再 回叙;(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 分)(8)(2 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

11、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阅读练习二: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参考答案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5、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和描写爱情的无题诗,影响很大。6、 用一句

12、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7、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阅读练习三: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2. 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D)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

13、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14、一项是(C)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

15、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6、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7、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

16、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

17、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9、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10、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11、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诗人和思念的人在

18、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12、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阅读练习五:1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4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1 烘

19、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 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3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4 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 的衰老之状与 “卫国戍边“的不减

20、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2.“夜阑卧听风吹雨“ 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3.“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秋词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 )、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2 )、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

21、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4、“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5、 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6、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 ”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 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 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