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735864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当代史题库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世界当代史1.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 年 7 月 1 日22 日,美英苏等 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2. 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 也叫泛美联防公约 、 西半球联防公约或里约热内卢公约 。1947 年 9 月 2 日泛美联盟 19 个成员国 (缺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

2、。尼加拉瓜于 1948 年批准该约) 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签订。主要内容: 整个西半球都是条约所指的 “联防”地区; 这个地区的任何一国受到 “侵略” 时,缔约国要实行 “共同防御” 和 “集体自卫” ; 经缔约国 2/3 多数的同意,就可决定任何一国为 “侵略” 者,并对其采取断绝外交关系等措施,直至 “使用武装力量” 。这个条约是 1945 年签订的查普特佩克议定书的具体化,当时美国利用这个条约,企图从军事上进一步控制拉丁美洲。3. 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1947 年 6 月 3 日,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故名。同年7 月英国国会通过。根据

3、人民的宗教信仰,印度被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 (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 (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 、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 (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8 月 25 日,印巴正式分治,英军同日撤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告终。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 1947 年 10 月印巴战争的爆发,1949 年停火并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 和 1956 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4.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于 1955 年 4 月 1824 日召开。它的正式名称是“第一次亚非会议” ,因为是在印尼的万隆召万隆会议开而得名。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

4、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的。除这 5 个国家外,还有 18 个亚洲国家和 6 个非洲国家,共 29 个国家参加。用东道主印尼已故总统苏加诺的话说,这次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周恩来总理应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万隆会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对战后两极格局的第一次大冲击,它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它成了第三世界的发祥地。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5. 奥地利国家条约 全称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

5、家条约 。亦称维也纳国家条约 。1955 年 5 月 15 日由苏、美、英、法 4 国与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维也纳签订的和平条约。同年 11 月 28 日,南斯拉夫加入此条约。1938 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德国的组成部分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 年作为战败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本条约确认奥地利重新独立并对有关战后问题作了规定。条约正文计 38 条,其主要内容为:宣布 1938 年同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有关的条约、规定均为非法;恢复合并前的领土主权;禁止从经济和政治上同德国合并;成立民主政府,尊重人权和境内的少数民族(指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平等权利,承认一切民主机

6、构的合法权利;解散法西斯组织,杜绝其复活;不得拥有、制造和试验原子武器及条约规定的其他武器;1946、1947 年盟军占领当局的管理规定于本条约生效之日废止;其他关于多瑙河航行权以及财产、经济等问题的处理办法。根据条约,1955 年 10 月 25 日,四国占领军全部撤离。次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奥永久中立的根本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6.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1974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改革法案所附法案。其内容是禁止给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以贸易方面的优惠。查尔斯瓦尼克是俄亥俄州众议员。1973 年 12 月 11 日,他向美国国会提出一

7、条改革贸易法修正案,本案规定“在苏联允许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自由移居国外之前,禁止向苏联提供最惠国关税待遇和得到美国政府的贷款”。其目的是通过此案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加经济压力,并拉拢社会主义国家中所谓“渴望自由的人”。他的修正案要求苏联“为不幸的移民打开大门,以每年至少准许 6 万名犹太人移居国外作为取得最惠国待遇地位的交换条件。 ”近 20 年来,这一修正案一直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中心。还在这一修正案宣布之初,即 1975 年 1 月苏联就曾对此郑重表态,坚决予以拒绝,并指出这是对苏联内政的粗暴干涉。 。由此可见,最惠国待遇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但这种影响却延续到今天,

8、已经和目前经2济全球化的大潮背道而驰。最终于 1989 年 10 月 26 日被美国政府废除。7.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参加会议的有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主要讨论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员与文化交流以及续会等 4 个方面的问题。1972 年 5 月美、苏双方达成协议召开此会议。同年 11 月至翌年 6 月在赫尔辛基召开大使级预备会议,讨论欧安会议程问题。1973 年 7 月 3 日至 7 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第一阶段外长会议,通过了筹备会议“蓝皮书”。第二阶段专家会议于 1973 年 9 月 18 日至 1975 年 7 月 21 日在日内瓦召开,由三个委员会分别讨论政

9、治问题、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第三阶段首脑会议于 1975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1 日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议签署了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宣言) 。1990年 11 月 1921 日,欧安会 34 国在巴黎举行第二次首脑会议,签署新欧洲巴黎宪章 。8. 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1946 年 1 月,丘吉尔应邀访美。3 月 5 日,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 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 ,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

10、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演说可以认为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 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9. 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苏之间 “冷战” 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具体内容是: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

11、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 极权政体” ,一边是 “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 “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10.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 乔治马歇尔而得名,该计划

12、于 1947 年 7 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 4 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 20 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 第四点计划也称“ 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 ,因为是 1949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

13、马歇尔计划” 的补充。1949 年 1 月 20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全球战略的四点行动计划,并着重阐述了第四点,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这就是“第四点计划” 。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 ”。 (前三点计划是: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 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 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同时, “第四点计划” 也给美国带来了长远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作为扩张工具,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

14、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尼赫鲁主义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1964)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著名的领袖,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世俗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被人称为其“三大建国方略” ,即“尼赫鲁主义” 。 尼赫鲁深深地体会到宗教冲突和教派矛盾给社会到来的巨大危害。印度独立以后,他坚决抵制印度教各种教派主义思潮,反对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主张建立一个世俗主义的政府;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不给任何教团以特权,保护落后的少数集团;消除种姓差异,主张社会平等。这些思想代表着独立后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走向。12. 勃

15、列日涅夫主义3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由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该理论采取进攻性战略,主要包括: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将过去追求的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改为力求取代美国,称霸世界。该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大家庭论”、 “有限主权论”、 “国际专政论 ”和“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规律论”等。人们习惯把这一整套理论统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13. 戴高乐法国总统 (19591969)。生于里尔。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 年 6 月 6 日出任陆军部副部长,在贝当试图与德国媾和时,飞抵英国。6 月 18 日自伦敦向国内广播,呼吁人民继续抵抗,并

16、宣告成立“自由法国”。1943 年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 年 9 月任临时政府首脑,1946 年 1 月辞职。次年组织法兰西人民联盟。1955 年返归故里,埋头写作回忆录。在第四共和国政局动荡之时,于 1958 年 6 月复出,任总理,12 月当选为总统。任内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使法国退出北约组织 (仍保留为大西洋联盟成员), 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与中国建交,让法属非洲殖民地独立。1969 年在公民投票中受挫辞职。返回家乡续写回忆录。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 剑刃 、 战争回忆录 、 未来的军队等。14. 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欧盟军最高司令,美国第 34 任总统。艾森

17、豪威尔威尔诞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青年时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担任过美国驻欧洲战区司令以及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1944 年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 年接替退休的马歇尔将军任陆军参谋长。他还曾一度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48 年1952 年) 。1950 年1952 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952 年他退出军界,连任两届总统。他任职期间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安定、繁荣的时期,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提出干涉中东地区事务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继续推行冷战政策,加速发展战略空军,他成为世界冷战格局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支持所有反对苏联的政权。1953 年访问当时

18、佛郎哥独裁统治下的西班牙。中华民国政府迁到台湾后,他是首位任内访问台湾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 1961 年离任。退休后,他定居葛底斯堡农场撰写回忆录。先后出版授权变革 、 争取和平 、 在悠闲时刻讲给朋友们听的故事 。1969 年 3 月 28 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终年 79岁。15. 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31964)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1964) ,乌克兰人。出身矿工家庭,1918 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9 年进莫斯科工业学院学习。1934 年当选为联共(布)中央委员。1935 年起任联共(布)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兼市委第一书记,1938 年起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

19、书记。1939 年被选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卫国战争期间获中将衔。战后初期继续担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并为乌克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49 年 12 月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和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1952 年 10 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1953 年 3 月斯大林逝世后,任苏共中央书记,后任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1956 年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反对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霸权主义的路线和政策。1964 年 10 月苏联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分裂,被解除党内外一切16. 本 古里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生于波兰,1906 年移居巴勒斯

20、坦。曾在土耳其求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与发起组织犹太军团,参加攻占巴勒斯坦的战役。1935 年任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巴勒斯坦犹太办事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猛烈抨击希特勒消灭犹太人的政策。1942 年 5 月在纽约公开呼吁战后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战后长期任以色列总理。 。17. 麦卡锡主义19501954 年间风行于美国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思潮,是法西斯主义在美国的表现形式之一。1950 年 2 月 9 日,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 麦卡锡发表演说,指控国务院里有共产党人。演说发表后,得到一些垄断财团、右翼社会势力和反共组织的支持。共和党人把麦卡锡作为攻击杜鲁门政府和民主党

21、人的党派斗争工具而大力支持。从 1950 年 3 月开始,麦卡锡利用参议院政府活动委员会主席的职权,对许多组织和个人进行关于“共产主义渗透” 调查,乱扣红帽子,开列黑名单,大搞非法审讯、政治迫害,煽动反共歇斯底里,打击民主和进步力量。麦卡锡主义横行期间, 整个美国被法西斯恐怖气氛所笼罩。成千上万人以莫须有罪名受到迫害, 甚至包括政府要员和共和党内的一些人,从而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也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内艾森豪威尔派的反对。1954 年 12 月 2 日,参议院以 67 票对 22 票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此后麦卡锡主义很快衰落下去。18. 尼克松主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任内提出的一

22、系列外交政策和纲领的统称。1969 年 7 月尼克松发表 “关岛声明” ,同年 11 月将关岛主义明确归结为三项原则,1970 年提出了以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为主旨的 “新和平战略” 。上述原则和战略被推广为全球外交政策。尼克松主义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尼克松主义是关岛主义及其延伸,广义的除含有狭义的内容外,还包含 “新和4平战略” 的内容。广义的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从全球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态势; 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一种伙伴关系; 增强实力,继续在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以谈判代替战争; 世界政治呈现为美、苏、中、日、西欧

23、的 “多极政治” 等。19. 吉米 卡特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卡特在埃及与以色列的和谈并签署戴维营协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 年出版自传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以后又陆续写了一个与其人民一样诚实的政府和保持信心,一个总统的回忆录 。 1990 年 7 月 4 日获费城自由勋章。1995 年 1 月 10 日获得 1994 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 1997 年 11 月,印度英 甘地纪念基金会授予他 1997 年度英甘地奖,以奖励他为全球和平、裁军和发展所作的贡献。1998 年 12 月 10 日,获 1998

24、 年度联合国人权奖。2002 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 罗纳德 里根主义美国第四十任总统提出的外交方针。里根于 1986 年 3 月 14 日发表的题为自由、地区安全和全球和平的咨文中,首次提出的针对第三世界的施政方针。主要内容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认为苏联在 70 年代势力伸展过长,内外交困,难以巩固已经取得的进展。美国应准备以“ 低烈度战争” 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遏制它的扩张主义,把它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推回去;鼓励第三世界亲美右翼政府的活动,加强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抗苏武装的经济、军事援助,稳定局势。美国 1986 年上半年向安哥拉的安盟和阿富汗抗苏力量首次提供几百

25、枚美制先进武器毒刺式导弹,先后两次动用美国军事力量打击在利比亚的目标,是里根主义的最初实施。在强硬对待第三世界不听话的同时,在美苏争霸中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并作出了以经济拖垮苏联的战略方针,在里根主义的实施下,苏联逐渐被迫采取守势,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21.NSC-68 号文件NSC-68 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68 号文件,是美国策动全球冷战的纲领性文件,是遏制战略的最系统、最完整、最精确的表述。 NSC-68 强调对苏联的遏制必须军事义务先行的原则,其促成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而军备竞赛的螺旋化升级造就了冷战过程中,美苏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归根结底,冷战安全困境的生成

26、动力在于“个体对彼此意图的不确定性”基础上,对苏联意图的任意夸大和非理性的极端判断,并以“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威胁预期最大化原则”编织冷战政策。22. 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德国总理于 1969 年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它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新东方政策的出台,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

27、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23. 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是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在经济方面,主张实行权力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竞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职工自治。在政治方面,改革党的职能和领导方式,消除权力过分集中和党直接管理行政的现象;保障国家行政机构、代议机构和书法机构的独立性;改革选举制度,确保公民的选举权等。这一改革触犯

28、了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1968 年 8 月 20 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其放弃改革。24. 水门事件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 1972 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在 1972 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 年 6 月 17 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 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班子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

29、,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 年 10 月 23 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 年 6 月 25 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 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 8 月 8 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525. 苏伊士运河事件是指 1956 年 7 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英、法帝国主义为了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和伙同以色列于同年十月底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埃及人民奋勇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舆论的

30、坚决有力的支持,终于在 1 1 月 6 日迫使英、法和以色列同意停火,随后相继撤军,埃及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斗争的光辉胜利。26.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 六五战争”。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侵略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战争。6 天之内,以军连败埃、叙、约三国军队,占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共 6.5 万平方公里土地。使数十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6 月 7 日和 8 日,联合国安理会两次通过“立即实现停火” 的决议案。战争中丧失了大片国土、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员的埃、叙、约三国被迫接受。以色列则一面假意赞成停火,一面加紧进攻,

31、10 日占领戈兰高地后,方接受停火。27.U-2 飞机事件1960 年 5 月 1 日,美国一架 U2 高空喷气间谍飞机,在深入到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进行间谍活动时,被苏联导弹击落。5 月 10 日,苏联政府就美国飞机对苏联的侵略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照会。照会指出:“苏联政府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导致国际局势正常化和健康化,而美国政府却在走另一条路。美国当局最近采取的行动的目的,显然是要把美苏关系拖回到冷战最坏时期的状态,并且毒化最高级会议前夕的国际局势。 ”照会警告美国政府:“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挑衅行动,那么苏联政府将不得不采取对策。那些有侵略他国行为的国家的政府将要对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

32、。 ”1960 年 5 月 13 日,苏联政府就土耳其、巴基斯坦和挪威为侵苏美机提供军事基地向三国政府提出了抗议照会。苏联政府为要求制止美国对苏联的侵略行动还向安理会发电报和提交照会。电报说,苏联政府紧急要求召开安理会来讨论“关于美国军用飞机对苏联进行了对普遍和平造成威胁的侵略行动”的问题。照会最后说, “请安理会立即讨论,并且希望安理会毫不拖延地采取措施来制止美国危及和平事业的行动” 。1960 年 5 月 16 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巴黎举行会议。在大会主席还没有正式宣布开会之前,赫鲁晓夫要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 U2 型飞机事件公开表示道歉。艾森毫威尔对此拒绝,赫鲁晓夫退出会场。这

33、样,四大国首脑会议流产。苏联宣布取消艾森豪威尔的访苏计划。曾被赫鲁晓夫说成是国际关系“新纪元”的“戴维营精神”就这样破产。28.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在古巴玩弄核诈骗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1959 年古巴革命后,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1962 年 8 月,美国发现苏联这一行动,9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封锁古巴,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队也进入戒备状态。国际局势严重紧张。11 月,苏美两国达成协议,苏联在 30 天内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终止海上封锁。美苏两国都宣布自己是这一回合的胜利者,但实际上双方各有得失。在美国的压力下,苏从古巴撤走导弹,在全世界面前丢了面子;美承诺不入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走导弹

34、,也使苏达到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部分目的。这次危机一方面使美苏两个大国认识到核时代两国直接对抗的危险,转而以保持对话防止意外冲突的出现;但另一方面也使双方更加激烈的互相攀升的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军备竞赛。29. 撒切尔主义撒切尔主义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 20 余年的是撒切尔主义。 “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 ”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 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 共识政治” ,是更为广泛的,

35、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 “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世界当代史简答题1. 简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性质(1)内容: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36、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6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2)雅尔塔体系的性质: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把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问题摆在首位,并建立了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事实上,国际联盟就其普遍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凡尔赛会议举起了反苏、

37、反共的“白旗” ,直接导致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而雅尔塔会议则将苏联与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十分有利的。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民主的原则。 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中明确指出“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幸福” ,要“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这些并非只是空洞的口号,在对战败国的处置、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以及给予被压迫民族、特别是被托管地区的独立和自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战争的体系,而对于雅尔塔体系则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2)在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实质时,

38、还必须看到它消极的一面。该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美英苏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苏联与英美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丘吉尔提出的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还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对德国分四区占领的计划。所以,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雅尔塔协议都包含着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他们既合作,又争夺,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2. 简述联合国成立的过程(1)1943 年 10 月,中、苏、美、英四国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2)1944 年 7 月,美

39、国政府将它的普遍国际组织暂定草案交给中苏英三国政府,并邀请三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草拟联合国宪章;(3)1944 年 8 月至 9 月,苏、美、英举行第一阶段会议,10 月,美、英、中举行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议案 ,基本勾画出了联合国的蓝图;(4)1945 年 3 月,美。苏。英、中四国发出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邀请书 ,4 月 25 日,50 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的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开幕,6 月 25 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26 日,50 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宪章上签字,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建立。3. 试述联合国成立时的主要机构(1)大

40、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 2/3 多数通过。每年举行一届常会,于 9 月份第三个星期二开幕,持续到 12 月中旬,如半数以上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请求,可举行特别会议或紧急特别会议。(2)安理会。是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由享有否决权的 5 个常任理事国和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起初有 6 个非常任理事国,后不断增加。(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大会授权下,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4)托管理事会。负

41、责监督对“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5)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 15 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唯该机构与国联的国际法院有些继承关系。(6)秘书处。任务是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脑,由安理会推荐,大会委派,任期 5 年,可以连任。4. 试述五国和约的主要内容(1)政治:所有和约均责成战败国保障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禁止一切法西斯组织;审判战争罪犯,使五国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2)赔款: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希腊、埃塞俄比亚等有关国家支付赔偿。(3)领土:的里雅斯特港东面较大部

42、分归南斯拉夫,西面较小部分(“的港自由区” )由联合国管理。“意大利对于它在非洲的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和意大利索马里兰各属地放弃一切权利” ,但这些地区的归属未定,仍由英国管理。意放弃辛丑条约规定的在华的“一切利益与特权” ,并取消意在天津的租界权,放弃在上海和厦门公共租界的“所有7权利” 。(4)军事:五国武装力量限于防务所需的最低人数。清除某些永久工事和军事设施。五国不得制造任何原子武器等。5. 试述乔治 凯南的遏制思想1946 年 2 月 22 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 8000 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

43、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标志着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的形成。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对 20 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6. 简述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日本人民要求民主权利,改善生活处境,同时反法西斯同盟达成一些协议也为日本战后处理确定了基本原则。在此背景下,没过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占领的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革,

44、以重建和改造战后的日本。日本战后民主改革的内容:(1)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武装力量,审判战犯和进行“整肃” ,美国占领日本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解除了本土和海外的 711万日本武装,同时解散了大本营、陆军省、海军省、军需省等军事机构,废除了兵役法,国防保安法等有关军事法令,禁止从事军事科学研究和军事生产。(2)颁布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5 年 10 月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政府发布了关于“自由权”的指令,要求解除对政治、居民、宗教等方面自由的限制,并撤销了“治安维持法” 、 “治安警察法”等镇压法令,废除了秘密法令等等。(3)修改宪法,确立了比较纯粹和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体制, “天皇是国家的象征

45、” ,确定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改革教育制度,1945 年 10 月美国占领当局宣布“禁止普及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军事教育和学校军事训练” 。(4)解散财阀,禁止垄断。财阀是日本特有的一种以家族为中心,与政府、皇室有密切联系,带有滞后封建性和排他性,并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资本集团,是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让财阀分散股权,使子公司独立,令财阀家族一律退出财界。实行农地改革。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土地所有形态和地租形态依然是半封建性质,而改革使地主的土地通过国家的征购卖给农民,使日本农村的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之,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是一场以国际民主联合和

46、日本人民运动为动力的、大幅度的、比较彻底的反封建、反军国主义、反法西斯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是在日本战败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基本上消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及赖以孽蔓的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封建性基础,完成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化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使日本从法西斯军国主义阶段跨入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阶段。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对于维护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7. 简述杜鲁门 “公平施政 ”的内容和实质。二战后美国在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的同时,为着巩固统治和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也不能不实行社会经济改

47、革。首先被提出的是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1949 年 1 月 5 旧,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 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计划包括,制订就业法案;继续冻结物价和房租,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等。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就业问题。1946年 2 月 20 日杜鲁门签署了1946 年就业法 ,规定由联邦政府协调并利用其计划、政策、职权和资源,来保持为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机会,保证最大限度的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 30 年代的大萧条。从而把政

48、府的宏观调节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杜鲁门大肆鼓吹所谓的“ 公平施政“并许愿说, “我国居民的每个阶层和每个人” , “都有机会从我国日益增长的繁荣中获得他们公平的一份” 。他把“公平施政 “夸耀为他第一次提出的“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详细纲领。 ”“公平施政”实质上是罗斯福“新政 “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只是此时的国家干预变得更加不可缺少而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缓和阶级矛盾,防止社会革命,同时延缓经济衰退并最大限度地促进私营企业的生产。此外也是为了抵制社会主义国家消除剥削和实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对资本主义

49、国家劳动人民的影响,为其“冷战 “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公平施政”的提出使杜鲁门在 1948 年 11 月的大选中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共和党人杜威,蝉联总统之职,恢复了民主党在参8众两院的优势。但“公平施政”本身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有限的。所谓“公平施政“ ,所谓每个美国人都会获得“公平的一份” ,在美国这样一个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无异于对劳动者的欺骗。至于许多改良主义立法,除建筑廉价公共住房、清除贫民窟和将每小时最低工资提高为 75 美分等项获得通过外,其他许多重要立法由于受到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改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保守派的竭力反对而未获通过。实际上“公平施政“ 是雷声大雨点小。到 1950 年,杜鲁门政府忙于侵朝战争和应付国内的所谓“颠覆“活动,公平施政就偃旗息鼓,宣告了自己的失败。8. 试述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定位战后初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具有双重性。就其积极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而言。(1)苏联首要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争取一个较为和平、宽松的国际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