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编制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5、 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04G101-4)6.防水套管 (02S404)7.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05S804 )8.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 (04G362)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土建及安装施工工程,位于*。1、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1.2 建设单位:*1.3 勘察单位:*1.4 施工单位:*1.5 设计单位:*1.6 监理单位
2、:*1.7 工程地点:*2、设计概况加药加氯间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水池平面尺寸9m11.5m、 7.511.75,深 3.2m、2.5m。整体结构采用 HPB300() 、HRB400( )钢筋、C35S8 级抗渗钢筋混凝土浇筑。池底板下 C15 素混凝土垫层,水池底板及池壁均为 C35S8 级抗渗混凝土,底板厚 350mm,池壁厚 250mm,池体外部及上部为框架结构,地面以下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地面以上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3、加药加氯间的施工流程加药加氯间的施工流程:定位放线打井降水基础土方开挖验槽截桩褥垫层铺设底板及承台垫层混凝土浇筑加药加氯间放线加药加氯间底板
3、、混凝2土墙至施工缝及承台地梁钢筋绑扎施工缝止水钢板加药加氯间底板、混凝土墙至施工缝及承台地梁模板支设加药加氯间底板、混凝土墙至施工缝及承台地梁混凝土浇筑加药加氯间池壁及柱子钢筋绑扎防水套管安装加药加氯间池壁及柱子模板支设加药加氯间池壁、顶板及柱子混凝土浇筑加药加氯间框架柱钢筋加药加氯间框架支撑体系加药加氯间框架柱模板支设、梁、板底模支设加药加氯间顶板、梁钢筋绑扎加药加氯间框架柱、梁、顶板混凝土浇筑蓄水试验土方回填验收。三、主要项目施工方案1.定位放线(1)布置轴线及高程控制桩:根据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楼体定位,布置场区内的平面坐标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并按比例绘制成图。场
4、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线,对重点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浇筑混凝土墩加固保护,并设立红色警示,提醒车辆及行人注意。(2)原始地形、地貌测量:测量后,立即进行本工程范围内原始地貌的测量工作,详细掌握现有设施的位置、标高,并绘制出详细的成果图,为以后施工提供依据。(3)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各构筑物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定出各构筑物的边线、变形缝位置线、侧墙中心线,延伸至各各构筑物以外;并且对控制点浇筑混凝土墩进行加固保护,设立围栏保护加红色警示以提醒注意。地基、垫层、基础、侧墙的高程线随工序的施工随时定出,确保施工要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定出各道墙及框架柱的轴线,严格
5、控制防潮层、地梁、圈梁、框架梁、门口、窗口、楼板的高程。厂区管道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定出管道中心轴线及管道流水面的高程线。厂区道路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定出道路中线、坡度线、回转半径及各结构层高程线。对于互相有连接、衔接或排列的设备,画出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必要时,按设备的具体要求,埋设永久性的基准点。(4)测量复核:在项目工程师领导下,严格依据净水厂验收程序组织专人进行各道工序的测量复3核。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记录做到清晰、规范。控制点、线和水准点坚持经常进行复核。2.土方开挖及降水:(1)施工降水:本工程地下水位的标高为 1.4 米-4.0 米之间。施工降水采用轻型管井降水
6、。因加药加氯间基坑深度已超过地下水位,需采取降水措施。在定位测量完成后,根据放坡系数确定基坑边缘,在距基坑边缘约 50cm 位置布置降水井位置,降水井采用混凝土管井,井深为开挖深度的两倍再加两米,井距最大 6m。井管均匀布置在基坑周期。采用潜水泵抽取井内地下水。降水出地面后采用明沟或管道排至现场东侧空地。保证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地面以下 0.5m。(2)基坑开挖及防护设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遇不明地下障碍物,或地基出现与设计不符现象,及时与监理及相关人员联系,征求各方意见,确定适当的处理方法并经实施处理后,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施工基坑开挖深度、宽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并征得本工程监理的同意
7、。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按规范放坡,工作面宽 1.2m。由于场地宽阔,附近无建筑物,采用放坡支护的方式。(3)土方存放:基坑(槽)开挖出的土均运至工地空旷地带,根据土质状况确定相应的堆放高度,使土堆稳定,保持排水畅通。 (4)槽底验收:基坑(槽)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通知监理会同有关部门验槽,在监理签署验收文件并发布下一道工序开工令后,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5)设置马道:根据现场环境及临时路布置情况,在基坑适当位置设马道,马道宽为 1.2m,坡度不大于 12以保证人员顺利行走。3. C15 混凝土垫层用经纬仪依据地面轴线控制点向下投测,以所投测的线控制细部尺寸,根据加药加氯间池基础平
8、面图进行放线,由总包单位及现场监理复核检查后,根据轴线安装模板。模板施工方法为:采用 12mm 厚多层板,上下边缘用 50*90 木方加固在模板外侧,支模时,在模板接缝处上面用短板头连接,模板高度 100mm。模板加固,在模板外钉 50*90 短木方支撑( 800) ,并与钢筋桩固定。模板检查合格后,浇筑 C154混凝土垫层并振捣密实,随即用木蟹搓平,等混凝土表面上浮的泌水排除后,进行第二遍木蟹搓平,以防混凝土垫层收缩裂缝,同时用铁抹子将垫层表面抹光。4.钢筋工程4.1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如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加药加氯间详图技术交底止水钢板、焊条
9、、焊剂材料准备 焊条烘焙钢筋调直、除锈止水钢板焊工考试合格作业条件 机械连接试件试验合格模板验收合格保护层垫块制作钢筋下料 弯曲 钢筋制作 弯钩 弯起 箍筋成型 绑扎、安装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JGJ 107-2010)钢筋组装 钢筋结构形体的几何尺寸预埋件的位置和标高保护层垫块的设置(绑扎)钢筋、钢板的材质合格证钢筋机械连接试件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安装,配制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0-20014.2 前期工作a、钢筋质量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的规定。混凝土结构配筋,采用热轧钢筋,质
10、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规定。前 期 工 作 施 工 验 收5钢筋出厂必须有钢厂质检部门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合格证的内容要齐全,结论准确,并有相应印章和标准编号。钢筋进场按复试规定,且见证取样,试验数必须满足要求。b、钢筋加工绑扎等必须进行技术交底。c、材料准备:钢筋、止水钢板、焊条、焊剂、焊条烘焙等必须到位,符合设计要求。d、作业条件:止水钢板焊工必须考试合格焊工。机械连接试件试验必须合格。模板验收合格保护层 30mm、50 mm 厚垫块制作完毕。4.3 施工方法a、钢筋加工操作程序加药加氯间钢筋绑扎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底板、混凝土墙至施工缝钢筋绑扎;第二阶段池壁至顶板、梁、钢筋绑扎;第三
11、阶段框架柱、梁、顶板钢筋绑扎。b、钢筋加工制作,采用钢筋作业棚内机械加工,集中下料和配料,按钢筋加工制作的顺序,依据施工图,绘制出各种形状、规格的钢筋加工图,并加以编号,分类堆放。c、钢筋加工质量标准:钢筋制作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项 目 允 许 偏 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钢筋加工前,应先行调直,使无局部弯折,调直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4%;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级钢筋末端弯钩要求项 目 技
12、术要求 备 注钢筋末端弯钩 1806圆弧弯曲直径 D 2.5d平直部分长度 3d级钢筋末端弯折要求项 目 技术要求 备 注钢筋末端弯钩 90或 135圆弧弯曲直径 D 4d平直部分长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弯钩应 135。4.4 钢筋绑扎4.4.1 底板钢筋绑扎安装A、用色笔从中间向两边划出底板钢筋纵横分挡标志,摆下层钢筋,先下后上,摆放钢筋宜从中间向两边顺序进行。B、 进 行 下 层 钢 筋 绑 扎 。 双 向 受 力 的 钢 筋 相 交 点 均 应 绑 扎 , 单 向 受 力 钢 筋 , 靠 底 板四 周 (含 坑 槽 )外 围 两 行 相 交 点 全 部 绑 扎 , 中 间 部 分 的 相
13、 交 点 可 相 隔 交 错 绑 扎 。 绑 扎 方 法宜 采 用 一 面 顺 扣 , 适 当 加 一 些 十 字 花 扣 。 一 面 顺 扣 绑 扎 , 相 邻 点 进 丝 扣 方 向 应 转 90,即 相 邻 绑 扎 扣 成 八 字 形 , 十 字 梅 花 扣 1m 左 右 加 一 个 为 宜 。 以避免松扣和位移。钢筋为圆钢时,弯钩应朝上。C、在绑扎底板下层钢筋的同时,应将墙、柱的伸入底板部分竖筋按设计要求分档摆放并绑扎固定牢靠,分层浇筑砼时,墙的横筋在高出砼面上至少应绑扎一根。D、绑扎保护层垫块,宜一平方米一块,绑在纵横筋交点下面。E、摆 放 钢 筋 支 架 , 支 架 的 间 距 应
14、 根 据 上 层 钢 筋 直 径 和 密 度 计 算 确 定 , 一 定 用 钢 筋或 型 钢 制 作 , 间 距 不 宜 大 于 2m。 摆 上 层 两 个 方 向 的 定 位 钢 筋 , 在 定 位 钢 筋 上 用 色 笔 划出 分 档 标 志 , 然 后 穿 放 纵 向 (下 面 )钢 筋 , 再 放 横 向 (上 面 )钢 筋 , 绑 扎 方 法 同 下 层 。 上 层 钢筋 使 用 圆 钢 时 弯 钩 应 朝 下 。F、底板上下层钢筋有接头时,应按不超过 25%的要求错开。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或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接头方法,一般有、绑扎接头。采用绑扎接头时,应在钢筋接头的两端和
15、中间用铅丝扎牢。本工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上下层马凳用14 钢筋800*800 ,马凳钢筋长度为(150+ 上下层钢筋间距) *2+100。4.4.2 池壁钢筋绑扎安装A、清 扫 、 划 (弹 )线 。 凡 要 划 (弹 )线 的 地 方 都 必 须 清 扫 干 净 , 以 后 才 能 进 行 划 (弹 )线 。在 底 板 上 或 浇 出 的 墙 上 划 (弹 )出 墙 的 中 (轴 )线 或 边 线 。B、 立 定 位 钢 筋 和 绑 扎 钢 筋 。 先 立 2-4 根 竖 筋 ,在 下 部 和 齐 胸 处 各 绑 一 根 横 筋 定 位 ,7竖 筋 固 定 时 应 吊 线 , 竖 筋 下
16、部 接 头 应 搭 接 绑 扎 牢 或 焊 牢 。 然 后 在 竖 筋 上 划 好 横 筋 分 档 标志 , 在 定 位 横 筋 上 划 好 竖 筋 分 档 标 志 , 按 分 档 标 志 摆 放 、 绑 扎 其 余 竖 筋 , 最 后 绑 扎 其 余横 筋 。 双 排 钢 筋 的 墙 体 , 先 绑 扎 靠 已 立 模 板 一 侧 的 钢 筋 。 墙 体 钢 筋 应 逐 点 绑 扎 , 绑 扎 方法 宜 用 一 面 顺 扣 , 相 邻 点 进 丝 方 向 要 变 换 90, 即 相 邻 点 绑 扎 扣 成 八 字 形 。 每 隔 1m 左右 应 加 一 个 缠 扣 。C、竖筋与伸出筋(插铁)
17、 接头应错开,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或施工验收规范要求。D、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支撑,其间距宜保持 1m 左右,相互错开排列。E、在双排钢筋外侧绑扎保护层垫块或卡塑料卡环,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保护层块每 m2一块为宜,交错排列。F、设计要求加筋的洞口,竖筋要用线锤吊线,横筋要水平,斜筋应先找中点和角度,均应按设计要求位置绑扎。G、转角处的斜筋,穿插绑扎,位置要准确。H、各种伸出钢筋,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为保证其位置准确,应临时加筋固定。I、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铁管件,预留洞口,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J、 各 节 点 的 抗 震 构 造 钢 筋 及 其 锚 固 长 度 和 弯 钩
18、应 按 设 计 要 求 进 行 绑 扎 。4.4.3 顶板钢筋绑扎安装当 顶 板 有 不 同 标 高 时 , 钢 筋 绑 扎 安 装 应 先 低 后 高 , 有 梁 时 , 先 梁 后 板 。A、 清 扫 模 板 上 的 垃 圾 ,如 刨 花 、 碎 木 块 、 电 线 管 头 等 杂 物 ,核 查 模 板 尺 寸 。B、弹 (划 )线 。 用 墨 线 或 粉 笔 在 模 板 上 弹 (划 )好 主 筋 和 分 布 筋 的 间 距 。C、摆放下层钢筋。先摆受力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线管、预留孔及时配合。D、绑扎同底板。E、垫保护层垫块,加钢筋支架(凳),上下层马凳用 12 钢筋800*800
19、 ,马凳钢筋长度为(150+上下层钢筋间距)*2+100 ,并和上下层钢筋绑扎联成整体,以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F、负弯矩钢筋,要每个扣绑扎。G、 墙 柱 的 插 筋 在 绑 扎 顶 板 下 层 筋 时 应 按 设 计 要 求 插 入 绑 牢 , 并 在 出 砼 面 上 加 绑 一 根钢 筋 或 一 个 钢 箍 , 以 保 证 插 筋 的 位 置 不 位 移 。H、 采 用 圆 钢 时 , 下 层 钢 筋 弯 钩 要 朝 上 , 上 层 钢 筋 弯 钩 要 朝 下 , 墙 柱 插 铁 靠 边 时 , 弯钩 背 朝 模 板 , 弯 钩 与 模 板 成 90, 角 筋 弯 钩 位 于 角 的 平 分
20、 线 。4.4.4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采用 1:2 水泥砂浆制作成小方块,其厚度分别为 20 8、30 、 35、 50mm,用于构件侧面的带有铁丝,以便扎在钢筋外侧。4.5 质量检验钢筋绑扎安装完毕,经“三检”合格后报请监理、业主代表验收,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4.6 保证钢筋施工质量措施4.6.1 钢筋放 样钢 筋 放 样 时 , 应 做 到 理 解 设 计 意 图 、 设 计 特 殊 规 定 , 下 料 要 同 时 满 足 图 纸 要 求 、规 范 规 定 , 对 主 次 梁 的 摆 法 , 钢 筋 的 搭 接 顺 序 , 在 下 料 单 中
21、标 注 清 楚 。4.6.2 强化交底,强化过程控制钢筋绑扎前必须进行统一的技术质量交底,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应全面检查,尤其是钢筋接头摆放,在绑扎过程中必须逐一检查。4.6.3 墙、柱钢筋位置控制墙、柱、梁钢筋绑扎均必须搭设支架,保证钢筋不变形。基础钢筋在垫层上划线定位。4.6.4 钢筋保护层控制A、底板钢筋保护层采用 707050 细石砼预制块斜坡处垫块予制块制作时加插18 号铁丝。B、柱、墙钢筋垫块严格按规范设置,支模时专题验收,支模严禁敲箍,封模时质检人员要逐一检查。C、柱头、墙头钢筋保护位置控制采取点焊固定。4.7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
22、4-2002的规定。a、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 22#铁丝扎牢,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梁与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b、绑扎网及绑扎骨架外型尺寸的允许偏差(mm)项 目 允 许 偏 差网的长宽 10网眼尺寸 20骨架的宽及高 5骨架的长 10箍筋间距 209间 距 10受 力 钢 筋排 距 5c、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类型C25 C30级钢筋 30d 25d级钢筋25 45d 40dd、安装钢筋时,配制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钢筋位置应符合下表: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mm)序号
23、 项 目 允许偏差(mm)1 受力钢筋的排距 52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3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绑扎骨架 20中心线位置 54 焊接预埋件水平高差 3、0基础 10柱、梁 55 受力钢筋保护层板、墙、 34.8 钢筋安装质量控制措施a、常见质量通病分析钢筋制作组装成型骨料几何尺寸不正确,导致入模难或保护层过厚。组装成型骨架弯折、歪斜、扭曲变形严重。主筋位移,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位移。成型后的钢筋骨架箍筋间距不等,这主要是箍筋安装时没有严格安施工图尺寸安装,配制尺寸不准,或组装不牢和松动,导致箍筋位移而造成。双层钢筋网片的上层网片位置移动。主要
24、原因是:钢筋网片固定方法不妥,或绑扎不牢,施工时外力冲击碰撞,使网片位移。组装钢筋弯钩反向。主要原因是操作者不按规程操作,导致钢筋弯钩方向朝外。b、钢筋安装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0钢筋骨架组装必须按设计几何尺寸控制形体尺寸。配筋下料和制作、加工尺寸必须准确,钢筋组装前应按图纸中标注的尺寸检查配筋尺寸,放置的位置,不准确的必须调正直至准确为止,组装牢固,严禁有松动和变形现象。钢筋的配制应合理地进行备料组合,确保接头错开,控制同一区段内接头数,接头的数量不能超出规范的规定。箍筋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组装时应严格控制间距尺寸,开口应错开,绑扎牢固,严禁有松动和位移现象。露筋的预控
25、,骨架成型的几何尺寸必须准确,对结构受力主筋安装应牢固,整体性好,严禁产生位移,垫块的放置数量应满足要求。防止双层钢筋位移,可制作钢筋支架,将上、下网片绑在一起形成整体。钢筋弯钩方向:柱的纵向钢筋弯钩应朝向柱心;板内钢筋弯钩应朝上, (如双层钢筋时,上层钢筋弯钩朝下) ;基础钢筋网中钢筋弯钩应朝上。5.混凝土模板工程5.1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模板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能可靠地承受钢筋和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确保工程结构和构件形体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同时,还应装拆简单,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26、等要求,根据不同的部位选用不同形式的模板以及钢木支撑,钢扣件。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详见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加药加氯间详图技术交底材料、支撑件、卡具材料准备 脱模剂模板设计数据(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基础承载力满足施工荷载要求作业条件 排水措施雨期施工技术措施垫层底板支架安装 池壁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 支撑管件 预埋件 预留孔 位置准确标高、中心线、垂直度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前 期 工 作 施 工 验 收11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进行)模板设计资料材料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0
27、-2001 5.2 模板材料质量控制要求a、模板材料选用 12 mm 厚多层胶合板。模板的配制要符合结构尺寸,而且不能有压弯变形,应平整、方正,并装后的接缝不能漏水泥浆。b、模板的支撑和固定材料选用483.5mm 钢管和 5090mm、木方,其材料的质量要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钢管、木方如弯曲变形的不得使用。c、隔离剂(脱模剂) ,隔离剂要选用能保证模板和混凝土顺利脱模 ,且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棱角不掉,不影响抹灰质量的材料作为隔离剂。5.3 模板和支架符合如下要求a、 必须满足水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保证水池的结构形体、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性。b、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性和可
28、靠地承受自重、浇筑混凝土及其施工荷载。c、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满足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工艺要求。d、 立柱483.5mm 钢管竖向固定柱子和池壁及搭设浇筑混凝土架子。e、 斜撑, 5090 mm 木方和483.5mm 钢管支撑柱子和池壁。f、 模板成型卡具,用于柱子和梁。5.4 模板设计a、 垫层模板:垫层厚度为 100mm,模板采用 5090 mm 木方,沿垫层边线设置,方木支撑在基坑壁上。b、 池底及池壁模板:底板厚度为 600mm,底板顶皮标高-1.9m。池壁与池壁呈八字形。c、池壁模板:模板采用 1.222.44 m,12 mm 厚多层胶合板,5090 mm 木方做竖楞(木方
29、均经压刨找平) ,483.5mm 钢管做横楞,14mm600 mm 对拉止水螺栓和钢管斜支撑加固。池壁模板内竖楞 5090 mm 木方间距 200mm,外横楞用 2 根 483.5mm 钢管间距 600 mm 布置,池壁采用14mm 对拉止水螺栓布置间距 600 mm,与 3 形扣件配套使用,在其上、中、下部各加一排 483.5mm 钢管斜撑,间距 600 mm,上下排交错布置,斜撑将力传至预埋在底板25 锚筋上。为了保证整体池壁模板刚度和稳定性,另沿高度方向设三四道抛地斜撑,从而形成了整套12的池壁模板体系,池壁的排模和支撑。d、柱模板 :柱模板采用 12 mm 厚多层胶合板,制作整体模板,
30、竖楞采用5090 mm 木方,木方均经压刨找平,每 200mm 一道,柱箍采用483.5mm 钢管,每 400mm 一道,最底一层距地面 300mm。其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拚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支撑采用483.5mm 钢管刚性支撑。e、梁模板: 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 12 mm 厚多层胶合板,主龙骨采用 100100 mm600 单面刨光方木,次龙骨选用 5090 mm600 双面刨光方木。梁侧模、梁底模按图纸尺寸在木工棚加工,用汽车运至作业面组合拚装。然后加横楞并利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夹紧。简图如下: 梁 模 板 多 层 胶 合 板 模 满 堂 脚 手 架 5.5
31、板、梁及支撑体系a、梁、顶板支撑系统为碗扣式满堂脚手架,立管间距为 1000 mm,水平管间距为 1000 mm,本工程梁底、梁侧模均采用 12 mm 厚多层胶合板,侧模、底模用5090 mm 间距 200mm 木方做通长背楞,5090 mm 木方作梁底排木,间距 600 mm。b、梁模加固完毕后,即可支设楼板模板。楼板模板用 12mm 厚多层胶合板,主龙骨采用 100100 mm 木方,间距为 600 mm,次龙骨选用 5090 mm 木方,间距为 200 mm,支撑均采用可调节顶托。5.6 模板加工a、模板加工要求:柱、梁的模板加工必须满足截面尺寸,两对角线误差小于 1 mm,尺寸过大的模
32、板需进行刨边,否则禁止使用。b、模板加工管理13模板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经理部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周转使用的多层板,如果有飞边、破损模板必须切掉破损部分然后刷封边漆加以利用。5.7 模板安装模板安装程序加药加氯间池模板安装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底板、混凝土池壁至施工缝模板安装;第二阶段池壁至梁、顶板底模板安装;第三阶段框架柱、梁底模、顶板底模侧模模板安装。a、一般要求应根据加药加氯间池及加药加氯间详图,技术交底等资料,包括标高、轴线、备好施工用料及所需要安装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并遵照模板设计进行。模板安装要与钢筋绑扎,水电等有关专业工种、埋设套管等施工密切配合。模板安装前的
33、准备工作向施工班组进行模板工程技术交底。安装前,检查所有预埋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定位基准工作,即进行中心线、梁柱位置的放线和标高抄测。模板在木工棚加工,应做好编号(编号依据施工安装顺序编排)工作,并按顺序用汽车运输到作业面,防止碰撞。模板应涂刷隔离剂,在涂刷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b、模板安装要求按模板配模设计循序拚装,要自下而上进行,以保证模板系统的稳定性。模板安装要考虑拆模方便,应在不拆除底模和支架的情况下能够先拆除侧模和平板底模。如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住侧模。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坚实,并要加设垫块。预埋件等必须位置准确,安装牢固。支柱水平撑
34、与剪刀撑,应连接牢靠,宜采用整根管件,接头应错开设置,搭接长度不小于 200 mm,柱、梁模板采用柱箍和梁卡具作支撑件,并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竖向和纵向方木(楞)要互相垂直,保证模板直接承受和传递荷载。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 基础轴线位移 5 尺量检查142 柱、墙、梁轴线位移 3 尺量检查3 标高 2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4 基础截面尺寸 10 尺量检查5 柱、墙、梁截面尺寸 25 尺量检查6 每层垂直度 3 线坠或 2m 托线板检查7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8 表面平整度 3 用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9 预埋件中心线位移 3
35、 拉线尺量检查10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检查11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检查12 预埋螺栓外漏长度 10、0 拉线尺量检查13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检查14 预留洞口截面内部尺寸 10、0 拉线尺量检查5.8 模板拆除a、现浇结构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及凌角不因拆除模板而破坏后,方可拆除。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列条件时,方可拆除。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板 2、8 75%梁 8 75%悬臂构件 100%b、在同样养护条件混凝土强度达到 1.0mpa 后,先
36、松动穿池壁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与池壁脱开。脱开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模撬动,严禁在上口撬、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c、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遵守下列规定:先拆除侧模,然后对已拆除侧模的结构及其支撑结构进行检查,确认无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和支撑有足够的承载力后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和支架。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一般先拆除埋入混凝土结构的连接件,放松卡具,使模板和混凝土脱离,进行模板拆除,避免混凝土受损伤和损坏模板。拆下的模板必须及时清理干净,并维修和涂擦隔离剂,以备待用。6.(抗渗)混凝土工程156.1 工程特点及重点A、池的
37、主要建筑功能是加药加氯间储水池。B、主要设计要求,C35S8 级抗渗钢筋混凝土,是水池施工的质量控制重点。C、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池壁设一道施工缝,施工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或钢板止水带做防水措施,水池分二次浇筑完成。D、不同一般水池,结构复杂,且池内设提升泵基础。E、模板制作和安装要求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F、池壁上有刚性防水套管预埋,而且池壁只 400 mm 厚,是该工程抗渗不漏的施工难点,处理不好,及易出现漏水现象。6.2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的程序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加药加氯间池及加药加氯间详图技术交底水泥、粗细骨料材料准备 外加剂配合比模板内清理洁净浇水
38、湿润作业条件 配制用的计量衡器校正准确模板和钢筋安装和验收合格保护层垫块制作和易性 坍落度 混凝土配制 保水性 (水灰比) 粘聚性 混凝土的输送 密实性浇筑混凝土 匀质性施工缝的留置混凝土试件制作(标养)养护原材料配合比试件标养 28d 的测试值前 期 工 作 施 工 验 收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300-2001 6.3 前期工作a、熟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和加药加氯间池及加药加氯间详图。b、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并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池底板及止水钢板高度 1/2 的浇筑水池分为二次浇筑
39、。第一次是池底和止水钢板高度 1/2,第二次是止水钢板高度1/2 到池壁顶。柱子浇筑柱的规格尺寸分为 400400mm,高度为 4.5m,采用一次浇筑。柱与梁的施工缝设置梁底标高。用高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梁、板混凝土浇筑。梁的尺寸是 250450mm、300500、300650,应先浇梁混凝土到板底标高时,梁和板一起浇筑。浇筑方向应沿梁高度成阶梯形,随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浇筑梁混凝土时,下料与振捣应密切配合进行。振捣工作应随着下料向前振捣。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钢筋较密集,为防止下料困难,该部分可以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
40、振捣棒可改用片式并铺以人工捣固。浇筑顶板时,要严格控制顶板的厚度,并随浇筑随捣制(用平板振动器)随搓平。混凝土二次搓平混凝土从浇筑成型至初凝期间,固体颗粒下沉,水分上升,即在表面产生泌水,同混凝土发生沉降收缩,为清除早期裂缝,排除表面过多的泌水,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强度,需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混凝土表面二次搓平。混凝土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方法及操作要点振动棒应安放在牢固的脚手板上,不要放在模板支撑或钢筋上。使用振动棒,采用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振捣棒斜向插入,与混凝土表面成 45夹角。使用插入振捣棒应自然沉入,做到“快插漫拔” 当振捣棒端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17面时,应快速拔出振捣棒,拔
41、出时不停转,以免造成空腔。每插点应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每个点振捣时间为 20S30S,使用高频振捣棒时,最短时间不应少于 10S,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沉落和不再出现气泡和表面不再呈现浮浆为度。振捣时,不得将软轴插入到混凝土内部和把软轴折成硬弯。振捣棒不得振动钢筋、模板、铁件预埋件。振动插入点应排列均匀,可以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和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的高度不超过振捣棒长的 1.25 倍,在振捣上一层的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 50mm,使上下层混凝土很好的结
42、合,而且浇筑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钢筋过密处,可以将局部箍筋松开和钢钎捣固配合振捣棒的方法。平板式振动器振捣方法和主要操作要点平板式振动器在每一位置上应连续振动 2540S,以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面平整并均匀出现水泥浆为度。移动间距,要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前后搭接 3050 mm,防止漏振。要保证有效作用深度,且振捣时,不应使上层钢筋位移。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 以内,或当混凝土表面收水即开始加以覆盖和浇水。抗渗混凝土自然养护不少于 14d。在最初三 d 内,应隔 2h 3h 浇水一次,以后每日浇水 34 次。在养护过程中,应同时做好与水池混凝土同条件
43、的试块养护工作。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2N/ 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质量要求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材料、机具、人力等各项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原材料及配比试验报告。混凝土浇筑时,前后台人力组织一定要配合好,要连续浇筑,中间休息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和养护、试验要符合规定。18电工、钢筋工、木工要派专人跟随着混凝土浇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注意天气变化,如遇到下雨天气时,砂的含水率要测定及时调整用水量,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面要用塑料薄膜覆盖,正在浇筑的部位,搭设防雨棚。做好混凝土浇
44、筑记录,并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允许偏差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轴线位移 池壁、柱、梁 8 钢尺检查垂直度 池壁、柱、梁 8 经纬仪检查标高 水池壁顶 10 水准仪检查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表面平整 8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件 10预埋螺栓 5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移预埋管 5钢尺检查6.4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技术措施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有如下几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表面缺陷:麻面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捣固时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没有很好养护等原因,而使混凝土表面呈无数较小凹点,形成麻面。露筋浇筑时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以致保护厚度不够,而造成露筋,其二也是因保
45、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也会造成露筋。蜂窝材料配合比不准确,石多浆少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由于浇筑方法不当,捣固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而使混凝土结构中形成蜂状的窟窿,骨料中存在空隙。孔洞混凝土捣空,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子和水泥分离而使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其二,混凝土受冻,泥块及杂物掺入,都会形成孔洞事故缝隙及夹层19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池壁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中水分被
46、模板吸去,水分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损坏。防止措施:对模板、钢筋工程的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减少出现缺陷的可能。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按照施工配合比配置混凝土,控制好集料的级配。严格按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振捣,保证浇筑、振捣的质量。做好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过程的损伤。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形式干燥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多在 0.050.2 mm 之间,其走向没有规律性。一般在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露天养护后,在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干燥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的不均匀收缩,
47、引起混凝土的表面开裂,或者由于混凝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燥收缩裂缝。除此之外,混凝土内外材质不均匀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细砂配制的混凝土,也容易出现这类裂缝。凝缩裂缝凝缩裂缝经常在初凝期间出现,呈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散布在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地浮在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层,它的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有时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压光,也会产生这种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后,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形状很不规则、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的塑性收缩裂缝。其原因是:其一是使用了收缩较大的水泥
48、或水泥的用量过多,其二是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细骨中含粉砂较多,其三是因为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覆盖养护,受风吹日20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产生急剧的收缩等原因,而导致这种裂缝的出现。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裂缝的宽度受温度较大,冬季较宽夏天较窄。裂缝无规律、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性,这种裂缝的宽度一般在 0.5 mm 以下。表面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特别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水泥凝结硬化时释放出大量的热,使内部温度上升,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使表面出现裂缝,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则是由于结构降温温差过大,结构收缩受到外界强有力的约束而产生。混凝土裂缝的防止措施干燥收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