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 1 试 题 讲 评 2018-2019学年江苏七 市 “ 二模 ”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 一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 的结果 。 它们是 、 密不可分的 ,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 A.催化 一脉相承 各有千秋 B.催生 相辅相成 各有千秋 C.催生 一脉相承 平分秋色 D.催化 相辅相成 平分秋色 B 解析: 考查词语、成语、熟语的运用能力。做到“词不离句”“六辨”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 ) 在中国思想史上 , 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 , 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 、 注重事功的儒家 , , ; , , 。 在这样的情形中 , 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 , 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 “ 兼济天下苍生 ” 都蜕变为 “ 明哲保身 ” 的犬儒哲学 。 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 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 往往被嘲讽与讥笑 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 、 个人逍遥 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 A. B. C. D. C 解析: 考查语言的衔接。关注抓逻辑关系、照应词、关联词、标点。定小组,排除。 3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
3、 (3分 ) 千秋绝唱 销魂 句 一卷高歌 漱玉词 东南形胜 填词去 岸柳月残 煮酒来 锦书难托 钗头凤 青渡再遇 蝶恋花 闺中 苏辛传孤本 词里 红瘦 咏 海棠 A. B. C. D. B 解析: 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关注作者、作品,从 熟悉容易 入手排除。 4 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 借阅实用性强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 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休闲娱乐方 面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 男性居民借阅量。 A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 伤 心善哭,类古之唐
4、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 天 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 “ 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 二 、 文言文阅读 (20分 ) 焚琴子传 顾 彩 焚琴子姓章,是福建的生员。为人磊落不拘小节,(每逢)伤心之事总爱痛哭,很像古时的 唐衢、谢翱,但才情超过他们。写作诗文,下笔洋洋千言,都能感人肺腑。 庚子年参加乡试,(他的)文章已经被主考官赏识。等到细看他的策论时, (发现他的策论 )太过于指责陈述时事,甚至斥责耿氏,认为(耿氏)包藏叛逆
5、之心。主考官就害怕不敢录用他,(焚琴子)于是落榜。焚琴子就放弃生员身份不再写诗文。登上鼓山上所谓的 “ 天 风海涛亭 ” ,向北眺望京城,失声痛哭,说: “ 我将要烧掉诗书,停笔不再写诗文了! ”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 “ 行不得哥哥 ” 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焚琴子科考失意以后,到潮州游历。访问潮州刺史韩文公庙,读他的逐鳄文
6、为其而哭。又游历了韶、惠、广、雷各个州郡,为岭海烟瘴而悲伤,想到寇莱公 (寇准 )被贬谪雷州时,枯竹生出新笋,蜡泪成堆,风流犹在,于是又悲哀痛哭。听闻鷓鸪“行不得哥哥”的啼鸣之声,就高声痛哭,扰乱了鷓鸪的鸣叫声。多时以后,焚琴子向惠州僧人上振学琴,得到僧人琴艺的妙处,于是归闽,改变了姓名,凭着琴艺游历地各方。王公大人争着延请他来听他鼓琴。有人愿意跟从他学习琴艺,虽然琴艺很好,但终究不能比上他。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
7、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寰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时间久了,闽地的人就把他看作一名琴师。即使在江浙一带也能听闻他的声名。可是当道者不以礼节对待(他),招用他也不去,(即使)去了也不会被长期留用。常常酒酣之时,(焚琴子)把琴摔在地上,斟满一大杯酒,高谈阔论,(其言行)使满座宾客震惊。(他)评论古今(为政)得失,即使是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通晓经邦济国之道的人,都不能难倒他。焚琴子最喜爱的童子叫金兰,也擅长琴艺,独得他的真传。金兰常背着行囊跟随焚琴子游历数千里之外。焚琴子诗歌写成
8、,金兰就誊写下来装满了布袋。有客人拜访焚琴子没有遇见,金兰就代替他接待客人,拿焚琴子惊人的诗给客人看。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 疏 ,顾而乐之,以为 闺 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 “ 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 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 “ 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 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 “ 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遂
9、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 “ 焚琴子 ”。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焚琴子对夫妻感情忠贞深厚,妻子陈氏,小他十岁,也非常懂得诗书喜爱音乐。焚琴子曾经给妻子鼓琴,茶香飘入窗户,鬓发影子清丽洒脱,看了就喜爱,认为是闺房中清雅的功课,是人生最风雅之事。忽然一天对妻子说:“我一向听说红颜薄命。你才情如此,算命的人多说行运则卯年应死。难道你是天上的人,不久也应当离开吗 ?于是就感慨悲伤,为妻子弹别鹄离鸾之曲,说:“琴音和谐,我与你尚且无忧,然而第七弦无故忽然断绝,年少而聪慧的人要承担这个。”停留数日,金兰死了。焚琴子抚尸痛哭,不能经受悲伤,吐了几斗血,说:“我死后,广陵散就断绝了。”于是焚烧了自己
10、的琴,不再弹奏。因此自己起别号为“焚琴子”。焚琴子到康熙丁巳年,四十九岁,最后死了。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则抗音而哭 抗:抵抗 B.然终莫能及也 及:赶上 C.亦人生韵事 韵:风雅 D.不胜其悲 胜:经得住 A 解析: 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做到“词不离句” ,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可反向代入, “ 抵抗声音 ” ,显然不合语法。 应解释为 :高,“ 抗音 ” ,高声 。 6 下列 对 原文 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焚琴子琴技精妙,曾改换
11、姓名带着琴游于八闽。王公大人争着邀请他,听他弹琴。 C.焚琴子有经世济民的才能,却不被官员礼遇,常喝酒后把琴摔在地上,大发议论。 D.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 原文 】 谈古今得失,虽 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 ,不能难也。 “ 深通经济者 ” 是指他人,没有写 “ 焚琴子有经世济民的才能 ” 。 C 解析: 考查 文本内容信息的 筛选、 概括和 分析 能力。此类题目解题方法是 比对 。命题常见设误陷阱 有 : 曲解词义 无中生有 时间错乱 张冠李戴 自相矛盾 夸大其词 强加因果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及观五策,
12、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3分 ) 译: (主考官 )等到看了他的五篇策论, (发现他的策论 )太过于指明陈述时事,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包藏叛逆 之 心。 评分建议 : “及”、“志”各 1分;语意通顺 ,1分。“至”译为“甚至”亦可。 (2)由是人颇异之 , 以为抱负非常之士 , 不得志而隐于琴 。 (3分 ) 译: 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评分建议: “异之”、“非常”各 1分;语意通顺 ,1分。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3)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4分
13、 ) 译: 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 (会 )遭受灾祸。 评分建议: “ 无恙 ” 、 “ 忽 ” 、 “ 绝 ” 各 1分;语意通顺 ,1分。 “ 无恙 ” 译为 “安然无恙 ” 亦可。 技法指津: 翻译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译 。 注意 得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 8 焚琴子 “ 伤心善哭 ” ,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 “ 哭 ” 的原因。(4分 ) 答 : 自己人生失意; 被韩愈逐鳄文感动 (或 “百姓遭受疾苦 ”) 忠臣被贬,遭受陷害; 思念家乡; 知音逝去。 评分建议: 每
14、点 1分,答对四点得 4分;意思对即可。 三 、 古诗词鉴赏 (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 910题 。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注】 苏 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 补充注 】 分携:分别。 萍漂泊:浮萍无根,随波逐流,喻人生漂泊不定。 离索:离群索居。索,孤独。 故山:指故乡。 平生约:早定下来的归乡之愿。 峨眉:四川名山,代指苏杨家乡 归飞鹤:飞回故里之鹤。鹤,隐喻归隐之意。 三 、 古诗词鉴赏 (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 910题 。 醉落魄 席上呈
15、元素 【注】 苏 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 眉 ,长羡归飞鹤。 【 浅意解译 】 上次的分别还如昨天的情景一般清晰,感叹人生到处漂泊,就像浮萍一样。虽然偶尔会相聚,但终究朋友还是要离散各地。这多愁多病的身体,在等待朋友的消息中愈发消瘦了。 这杯离别的酒不要推却了,你我都是辗转外郡之人,漂泊不定。虽辜负了归隐故乡的约定,可我总是西望峨眉山,期盼着归隐的日子。 三 、 古诗词鉴赏 (10分 ) 赏析: 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为飘泊而“多病多愁”,一开始便是错误。词一开头,就点明离别,并交织着对
16、往事的回忆:“分携如昨”。“分携”犹言分手,写出了临别依依、难舍难分的感情。说是“如昨” 像昨天那样,那是因为苏轼出判杭州时,杨绘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别。回忆旧日分离,则是为了强化当前别情,所以很自然地引发了人生感慨:“人生到处萍飘泊”。接着便推出当前送别之事:“偶然相聚还离索”。按杨绘予本年八月才到杭州知州任,九月即被朝廷召还,所以说是“偶然相聚”。故人相聚匆匆,更使别情难堪。“离索”虽然是指当前的离别,却蕴蓄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也与开头的“分携”相照应。紧接着,词人又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抒写了更深一层的感慨:“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苏轼在熙宁六年、七年诗作中屡屡言“病”,可见当时健
17、康情况不佳确是事实,但这里说“多病多愁”,毋宁说是道出了一种不得志的情绪。至于断言“须信从来错”这里“须信从来错”是词人以夸大的过激的言辞来表现一种牢骚的情绪。由于杨绘是在党争中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词人能敞开心扉,放言无忌。 三 、 古诗词鉴赏 (10分 ) 赏析: 下片劝慰友人,天涯沦落人,不妨放怀一笑。换头两句写别筵情景:“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词人故作达观,劝友人尊前对饮,并用天涯沦落的共同遭遇来打动对方。当然,说“天涯”“沦落”这样失意、丧气的话,只是夸大其辞地写仕途飘荡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一种厌倦的情绪。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怀念往往纠缠在一起,篇末三句折到抒发归隐故乡的意
18、愿,是合乎心理逻辑的:“故乡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从当年兄弟相约早退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了十四个年头,“犹”、“长”二字便写出了一种长久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词人把“峨嵋”作为故乡及其美景的代表,从反面运用了“化鹤归辽”的神话故事,以“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归隐的意愿以及对故乡的深情。不过,下片所写并非当时思想的全部,也不能因此引出词人向往恬退的结论。 这首赠别词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化了身世感慨,二是牵动了故乡情结。全词所表现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怀,但取境阔大。声调嘹亮,故情虽抑郁而不萎靡,构成独特之情味。 9.请根据上阕,简要概括作者 “
19、愁 ”的原因。 (5分 ) 【 参考答案 】 ( 1)与友人别离; ( 2) 漂泊不定; ( 3) 身体多病; ( 4) 离群索居 (或“孤独” )。 评分建议 :每点 1分,答对四点得 5分;意思对即可。 【 对策 】 ( 1)原因的多角度 自己、他人、社会; ( 2)强化文本意识,不要想当然,贴标签; ( 3)“原因题” 不要 答成“情感题”模式。 ( 4)强化江苏近几年“原因”题的答题积累、感悟和把握。 三 、 古诗词鉴赏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 910题 。 10.下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 (6分 ) 【 参考答案 】 “尊前一笑 ”展现了词人面 对
20、离愁的豁达 ; “天涯 ”“伤沦落 ”抒发词人内心的 漂泊之悲 ; “同是 ”表达了词人 对友人的劝慰之意 ; “故山 ”“负平生约 ”暗含了词人 思乡之情 以及 不能归乡的无奈 ; “长羡归飞鹤 ”显露了词人 向往归隐之心 。 评分建议: 每点 2分,答对三点得 6分;意思对即可。答对情感,不做分析,得 3分。 四 、 名句名篇默写 (8分 )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答案 】 (1)言笑晏晏 (2)朝搴阰之木兰兮 (3)飞漱其间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击空明兮溯流光 (6)拄杖无时夜叩门 (7)任重而道远 (8)宜未雨而绸缪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21、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第三段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手法 ,先写二叔、三叔的不好,再写五叔的好初步呈现了五叔的形象。 B.文中先后两次写到祖母说五叔 “ 可惜死得太早 ” ,表现了祖母对五叔的怀念,也流露出祖母对五叔早逝的伤感。 C.五叔天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怕祖母担心而延误了治疗,当然也有体质较弱、涉水受寒以及操劳过度等因素。 D.小说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叙述舒缓,语言平实,有助于刻画五叔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的形象。 解析:没有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 抑扬 ” ,是针对整体结构的描写技法, “ 抑 ”和 “ 扬 ” 的是同一对象。 “ 二叔、三叔的不好 ” 与
22、 “ 五叔的好 ” 不构成抑扬。 ) 五 、 现代文阅读 (一 )(15分 )( 五叔春荆 郑振铎) A 13 从文中看,五叔的 “ 温厚仁爱 ” 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 参考答案 】 对下人尊重,平等相待;对 “ 我 ” 关心,疼爱有加;对长辈孝顺,悉心照顾。 “ 只有五叔从没有对丫头、对老妈子、对当差的说过一句粗重的话,他对他们都是一副笑笑的脸儿。” (对下人) “你那时也很喜欢他呢, 你在他怀抱里从不曾哭过。我们都说他比奶娘还会哄孩子呢。 你出天花,你五叔真是着急, 就是煎药,也亲自动手。 ” (对晚辈) “五叔便专 雇了一只闽船,护送着祖姨从水路走。 五叔便把长衫
23、卷了起来,脱了鞋袜,负着祖姨,在水中走上了岸。 ” “ 临死时,他除了说自己辜负了养育的深恩而不能报,劝祖母不要为他悲愁 ” (对长辈) 建议 : 培养读懂文本意识,不能主观臆断 。 强化 规范答题,尤其是要点意识和联系文本意识。 I4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6分 ) 【 参考答案 】 墓石上磨损的大字,与开头 “ 五叔夭死 ” 相呼应,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墓地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五叔的思念和对他早逝的痛惜,含蓄蕴藉。 【 解析 】 本题 考查探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艺术效果,解答时,明确题干要考查的考点。应从小说 主题的表现 、 人物形象的塑造 、
24、 情节结构 、 表达效果等 方面来考虑 。 15 下列对 原文内容 的 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口头剧本以口头作为传播媒介,始现于先秦,形成于宋元,贯穿于古今。 (第段,第段 “ 目前全国仍有数十个剧种依然采取即兴演剧的方式。 ” ) B.宋元时期 说唱伎艺繁荣, 书面剧本大量产生 ,这标志着戏剧体制开始形成 。( 第段第一句 ) C.戏剧套语是演员编创口头文本的重要手段,具有传承性和集体性特征。 ( 第段 ) D.念白、唱词的公式化以及表演的套路化并不排斥艺人演剧时的灵活运用和发挥 。( 第 “ 唱词、念白、唱腔及舞台动作均由演员即兴发挥 ” ;第 段 “ 念白有许
25、多公式化语句,艺人熟练掌握这些规则,即可独自编词。 ”“ 唱词亦 并非全 由演员自己原创 ”“ 一切由艺人根据剧情的需要 ” ) 解析 :此为信息筛选题 原文内容 的 理解和分析 。 注意 :理解为先,切片比对。 B项对应第四段首句,显然理解分析后,时间范围扩大了,故 选 B。 B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举琵琶记的例子,说明了在明清时代戏剧表演中伶人广泛参与了舞台创作。 B.文章以口头剧本的发展阶段为立论基础,论证了口头剧本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C.文章从口头剧本的历史传承、表现特点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证,思路清晰。 D.文章中作者在阐明对待口
26、头剧本的态度时,既肯定 又否定 ,一分为二,客观辩证 。 解析 :作者在文中没有否定。 D 17 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口头剧本的特点。( 6分) 【 参考答案 】 不立文字,口耳相传 ; 以 “ 提纲本 ” 为基础 ; 有一定程式、套路; 演员即兴发挥; 具有历史传承性; 具有民族性。 评分建议: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18 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科幻电影可以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供借鉴的经验改变以前国产电影 “ 土味儿科幻 ” 的形象,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B.中国科幻电影起步较晚,但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
27、坞大片竞争的力量与勇气。 C.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是由美国好莱坞确定的,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和拍摄场景等要素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D.一战后就技术进步对人类的伤害展开的思考一直贯穿于西方科幻电影创作之中,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 “ 废土 ” 与 “ 末世 ” 构成。 【 解析 】 C项 “ 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菜坞确定 ” 无中生有,也无 “ 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 。 七 、 现代文阅读 (三 )(12分 )(非连续性文本:中国科幻电影) C 19 下列对 材料相关内容 的 分析和评价 , 不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 A.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的
28、“ 末日故事 ” ,这个故事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 B.赵葆华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C.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D.简陋特效已经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解析 :此为信息分析推断题 材料 内容 的 分析和评价 。 注意 :抓住关系,推理为本。 D项 “ 简陋特效完全消失 ” 和 “ 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表达不准确。 D 20 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 参考答案 】 是否具有体现中国特色的人物、故事、情感;是否具有一流的技术标准;是否具有体现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是否具有强大的摄制实力。 【 解析 】 评分建议:每点 2分 , 答对三点得 6分;意思对即可 。